•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41

大桥鸭子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后续写红楼梦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那夜无边

已采纳

是高鹗写后40高鹗和程伟元续《红楼梦》时,文章白话程度叫大.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后40章,在诗歌的应用较少,美学上较原作差了一点.不过虽然差点,但基本上不错,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流传之今.总之,红楼梦是一部非常好的巨著,认真的看完它,对自己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其实高鄂续的确实是不太好,简直就是垃圾,只有黛玉焚稿那一回看上去还勉强人意,不过看红楼梦只看前八十回也就够了,作者自云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要是写全的话啊,我想可以号称是世界上第一悲书了,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了,你要看的话,看到后四十回,非要先准备好几大卷擦泪纸不可的,连擦眼泪带擦鼻涕。而且有忧郁症的还不能看!不过红楼梦,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只写了前八十回,虽然没有后四十回的原稿,但是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前八十回的叙述及一个和曹雪芹同时代的一个叫脂艳斋主人的对红楼所做的眉批注解,(原本的红楼梦上有此人对该书的眉批的,她可能是唯一的除曹雪芹外阅过该书的人)从此人的眉批注释中可以推断出后四十回红楼梦的大结局,确实是悲惨之极,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四十回没有流传下来,不过确实是写出来了,据专家推断脂艳斋主人和曹雪芹可能是同一个人,只不过那是以她的口气来评红楼梦的,后面的缺损是故意而为之,不过现在看来能以三分之二的部分能写到这个程度也很不容易的,世界上没有哪一本书能写到这样的,不敢想象,一本书要是只写了三分之二,缺了三分之一的话,那还有什么可看性,而现在红楼梦就做到了,而且于不经意问就把后四十回的结局都交待的很清楚了,引的众人对其众说纷云,各抒已见,至今久盛不衰,我想这也达到了当年曹雪芹只留了前八十回的目的了吧,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也许是应了那句话,浓缩的总是精华,破损的才是稀世珍品!!!!!!!!!!!!!!红楼梦是一本迷书,满书中充满了悬念,充斥着未解之迷,要是有空的话,泡上一杯热茶,翻一翻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对照着专家的评论,再静下心来想一想, 感觉一下红楼梦的奥迷之处和曹雪芹的用心所在,确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感觉很好,很惬意!高鹗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简直是一蹋糊涂!推荐大家读完前80回后,后四十回没有必要细读!高鹗对曹雪芹判词的理解不够到位,如:1. 根据判词意思,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花袭人结局应该是在宝玉出家之前就嫁给了蒋玉菡,而高鹗的续写却是在宝玉出家之后,袭人才嫁与了蒋玉菡。2. 根据判词意思,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金陵十二钗正册中贾探春的结局是远嫁海外,从此与贾家再没见面,而高鹗的续写中,贾探春还曾经极荣耀的回家探亲。3. 高鹗的这个失误更是非常的大了,以至于之后我们对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正册排序不能够理解,那就是著名的妙玉排序之谜。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既跟贾家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亲属(包括结婚)之关系,然而却排进了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第六,直接地排在了王熙凤之前,这必定是在后四十回有某些因素妙玉才能够排到如此地位,而高鹗却没有写出来。其实曹雪芹对于妙玉最后的结果跟高鹗所写的结果不一样,妙玉之所以能够排到第六的原因,使根据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有一靖先生有一《石头记》的手抄本,而这书是根据曹雪芹的全书,包括后四十回的初稿而抄成的,(其实曹雪芹并非没写成后四十回,他其实初稿已出,只是还没有将它正式载入《石头记》之前,曹雪芹已经去世,后来这后四十回初稿丢失),他就发现这个本子上的脂评和当时红学界所公布的一些批语不太一样,对妙玉结局的批语是这样的:,“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红颜”,这应该是指妙玉:因为某些因素,宝玉和湘云被一地方官老头所带去,而解救这两人的条件就是必须要屈从“枯骨”,“枯骨”就很残酷地提出来,如果你牺牲自己,我就可以放这两个人一马。这“枯骨”想必是一个权贵,比如忠顺王那样的人,最终她“红颜不能不屈从枯骨”。她以屈从“枯骨”的代价,使贾宝玉和史湘云历经艰难困苦以后重新遇合,得以最后共渡残生,多高尚啊,所以她能够排上金陵十二钗第六是理所当然的(此信息是著名作家、著名红学研究者刘心武在百家讲坛节目中给出)。4.还有警幻仙姑让那些歌姬唱《红楼梦》十二支曲给贾宝玉听,那里面说得太清楚了,八十回以后的结局应该是,最后贾府是:家亡人散各奔腾,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它的结局应该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按照曹雪芹之意,贾家应该是灭顶之灾,家破人亡。可是高鹗的续写结局呢,却是皇上(其实应该就是乾隆了)赦免了贾家,贾家又重新兴盛起来,又变得荣耀了。5.高鹗把贾宝玉完全的扭曲了!宝玉本应是个不俗之人,是一个和封建主流社会不相融的人,从来读不进那四书五经,他骂那些去读经书、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是“国贼”、“禄蠹”,那些官迷,他恨死了。但是呢,在后四十回,高鹗却把贾宝玉变成了一个乖孩子,听贾政的话,两番入家塾,一心去读圣贤书了?还记得后四十回写到,贾宝玉有一天见巧姐,听说巧姐读了《女孝经》,觉得非常好,于是又跟她讲《列女传》,长篇大套讲封建道德,这完全不是贾宝玉的本来作风!高鹗完全的把贾宝玉这个人给扭曲了!高鹗写的后四十回当中还有不少是与曹雪芹本来意思不符的,这都可以从前八十回中看出。所以说高鹗的续书是非常不正确的,我建议大家这后四十回真是不值得去细读!回

公务员考试后续写红楼梦

242 评论(9)

空山青雨

你们真幸福……我们要是高考也必考红楼就爽毙了。。考不考我也说不准,但是高鹗续书有很多不符原著思想的地方,有很多人物都写丢了,也许会问“在某某某情节上有些红楼研究者认为高鹗写的与原著思想有偏差(比如宝玉贾兰考中进士,贾府重新兴旺,有些类似“大团圆”的结局),你认为此处大致应该怎样续写?”这时候就要结合原著思想来写了,我认为贾府又起来了是不太可能的,最后人物结局应该都比较惨,否则那么多女儿也不会入“薄命司”了。也许可以围绕这个答题。不管他考不考都认真看看吧,不光是因为要考试,红楼梦在内容上、结构上都使人受益匪浅的!祝你高考成功啊~

339 评论(13)

为君俏颜

21.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成就。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伶官传序》。22. 苏轼: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均有极高成就。倡导诗文革新运动。23.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提倡变法。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代表作有《伤仲永》《游褒禅山记》。24. 李清照:北宋女词人,在散文诗词方面均有成就。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夏日绝句》。25.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存诗9300多首。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26. 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27. 文天祥:北宋政治家、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文,代表作有《正气歌》《过零丁洋》。28. 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代表作有《雨霖铃》《少年游》。29.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代表作有《爱莲说》。30. 姜夔:南宋词人,代表作有《扬州慢》。31.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32.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水浒传》。33. 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34. 吴承恩:在民间传说、杂剧和其他著作的基础上创作《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35.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通俗小说作家。作品以所辑《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最著名。36. 蒲松龄:字留仙、剑臣,号柳泉,代表作为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37. 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长篇讽刺小说。38. 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前80回,《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最高峰。39. 龚自珍: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散文家,“桐城派”奠基人之一。40. 顾炎武: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好老师,好课程,好服务。

291 评论(11)

扭扭炒饭

不是,高鹗性别:男 (佩服你的想象力)

202 评论(12)

fishmoon00

高鹗 曹雪芹的朋友

80 评论(12)

QQ荔枝蜜

可以从判词入手,加上自己的理解,下面的判词解说我删改过,应该有帮助“又副册”“判词”之二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写的是袭人。袭人出嫁先于宝玉出家,故有末两句判词。续书写她在贾宝玉出家后才“不得已”嫁给蒋玉菡。“副册”“判词”只有一首:“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香菱。“根并荷花”,指菱根挨着莲根,隐寓香菱就是原来的英莲。“两地生孤木”:拆字法,两个“土”(地)字,加一个“木”字,是“桂”字,寓夏金桂。后两句判词言香菱的结局当是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正册”元春是死于宫廷之间,被勒死,证据太多,不写了,如判词后面的弓,王熙凤的梦等···“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子”、“系”合而成“孙”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判词”寓意迎春被“中山狼”般的孙绍祖迫害致死。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前两句写探春虽然才精志高,但时运不佳。后两句写探春远嫁海隅,一去不返。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判词”暗示惜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伴青灯,穿缁衣终其一生。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前两句说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家庭的富贵并不能给她以温暖。后两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间夫妻离散。“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合而成“凤”字。此“判词”隐寓王熙凤的结局。据脂批,贾府“事败”,王熙凤曾落入“狱神庙”,后短命而亡。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词”前两句写巧姐在贾府势败后,被“狠舅奸兄”所卖。后两句写巧姐母亲王熙凤曾济过刘姥姥,最后也得到刘姥姥的相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为他人作笑谈。”首句“李”、“完”寓“李纨”二字。次句“兰”字寓李纨之子贾兰。 “完”也说她的命运

312 评论(15)

mm糖糖豆

从《红楼梦》第五回的红楼梦曲的含义去入手。

184 评论(11)

梧桐无羽

那就会考,高鹗续写被认为是最正统的,教材中也是认可的,在教学大纲中,一百二十回就是个整体。

33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