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1

山水平川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及答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呀哟哇啦

已采纳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如何个个击破 1、常识经常有听到别人说常识不要准备,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对。常识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靠临时突击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常识中有一部分题是无法准备的,但是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一些时政题、法律题等都是可以准备的,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去关注新闻,时政热点,因为这些很经常成为考试题目的,这样的分数丢掉是很可惜的2、言语理解言语分为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对于选词填空来说,离不开平时的积累,没什么可说的;对于片段阅读,平时做练习时没有必要去纠结每一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应该关心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既然做错了,那么就是你做题的方法不对,试着换一种方法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多种方法比对之下,为什么之前的方法是错的,之后是正确的,那么在之后的做题中可以强化用下,这样久而久之,你做题的正确率也肯定会提高。3、数学运算及推理这是我最薄弱的环节,我的经验没有别的,重复性的运用方法和解题技巧,找到相同类型的题目,可以用同一种解题方法做的,做完之后要记得总结。这样的操作很枯燥,但确实很实用,至少在考场的时候不会因为想不起来而手忙脚乱的。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题是最不好做的,却也是最容易拿分的,毕竟只要不是蒙的,这些计算我做出一道题就是对了一道题,不像言语和逻辑,选出来了也无法百分百的肯定;好的资料分析运算方法也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思路,需要不断地练习,把这种思路融入到你平时的运算中,只有这样,才真的可以在考场上把这些所谓的运算技巧使用出来,否则,即使你学了1000种方法,用不出来,还是没有。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及答案

121 评论(12)

三尺优姬

公考行测答题技巧经验分享:从选项入手找答案。我们在参加公考考试的时候,都知道行测考试题目全部为客观题,其中且四个答案选项当中都会有一定的解答技巧,如果你备考当中这就给我们寻求捷径、节省做题时间提供了便利,分析选项中的玄机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答案。很多行测题目我们通过观察选项,配合使用排除法或者代入法,结合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从选项入手

这种方法适用于题干条件复杂,但是选项清晰的试题。在必然性推理中,对于由多个条件推出结论的题目,常用这种方法解题。

N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在7人中,有3位同学是女生,4位同学是男生:有4位同学年龄为18岁,而另3位同学年龄为17岁。已知,甲、丙和戊年龄相同,而乙、庚的年龄不相同;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而甲与庚的性别不相同。最后,只有一位17岁的女生得到推荐资格。据此,可以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是( )

A. 庚 B.戊 C.乙 D.甲

【思路】

题干所给人数较多,而选项较少,可以考虑从选项入手利用假设法解答。

【解答】

由选项中只有甲、乙、戊、庚可以排除丙、丁、己获得资格。由题干“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和“丁、己”已经被排除可知,可以从乙开假设。

先从性别考虑:假设乙获得资格→乙、丁、己是女生→甲、丙、戊、庚是男生,这与题干“甲与庚的性别不同”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则乙必是男生。乙是男生→乙、丁、己是男生,又因为甲、庚性别不同→甲、庚必有一个是男生,有一个是女生→丙、戊必是女生。因为丙已经排除,则获得推荐资格的是甲、戊或庚。

再从年龄考虑:假设甲获得资格→甲、丙、戊是17岁→乙、丁、已、庚是18岁,这与题干“乙、庚的年龄不相同”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同理,假设戊获得资格也不成立。因此,获得推荐资格的是庚,A项正确

108 评论(10)

流浪猫想家

公务员行测答题诀窍:

1、做题时建议考生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做会的,再做不会的。

2、五大板块有一些重点部分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准备并且取得好成绩的,资料分析要去重点复习,资料分析正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考试有优势;

3、言语理解当中片段阅读需要重点复习,同时也是需要拿分的部分,正确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考试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4、判断推理当中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对于考生正确率的要求比较高,正确率百分之八十以上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5、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中的片段阅读和判断推理当中的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建议考生们可以先去做,有助于拿分和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

6、对于数量关系建议不擅长的考生可以拿出十分钟时间把自己会的类型认认真真的做完。

扩展资料:

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准备

一、了解考试:通过参加模考或者自己掐时间做试题来对省考整体有宏观认识,也对自己的问题有清晰的了解。

二、基础理论学习:自制力强的小可爱可以尝试自己在家闭关修炼.

三、专题专练:注意此阶段并非大量刷题阶段,只是要配合题目去理解消化理论知识。

四、理论回顾:将一些在做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没有理解的理论拿出来重点做突破,并且结合本省考情的重点也要做突破和提升。

五、计时训练:不掐时间的做题就像耍流氓。所以在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时候,就真的该开始进入大量刷题阶段了。

六、模考实战:最后这个时刻要留给考前半个月。这个时候重在调节生物钟,整合归纳各部分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提升对于行测考试的宏观把握,查漏补缺,保持状态,迎接考试。

192 评论(11)

金花2015

旺黔诚大树职教给大家解答!

行测题型共五类,国考与省考都一样,只是分值和难度不同!大树职教作为贵州本土的专注于公考/编制类培训的企业,有着很多的经验,大家有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问哦!旺黔诚·大树职教在省考面试中已经连续三年拿下省考面试全省第一!

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

1.常识判断: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2.5分;

2.数量关系: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3.言语理解与表达: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0.6分,共计24分;

4.资料分析: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5.判断推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8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逻辑判断每个题目0.8分,共计23.5分。

省考(省度公务员考试)

1.常识判断:考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常识,总共20道题,每题分值在0.5分左右;

2.数量关系:总共10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3.言语理解:选词填空20道题,片段阅读20道题,总共40道题。每题分数在0.6至0.8分左右;

4.资料分析:分为三份资料,每份资料有5道题,总共15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5.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0道题,图形推理5道题,类比推理10道题,逻辑判断10道题,总共35道题。每题分数在0.6至0.8分左右;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省级和市地级,言语理解与表达均考查40道题目。其中文章阅读只在省级中考查;2020年国考中省级和市地级言语理解差别加大,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三个题型题目不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考查重点

(一)选词填空

1.考查重点:从考查形式上看,以两空、三空为主;从考查的词语类型看成语是重点;从考点上看语境分析是重点。

2.备考策略:选词填空题目是易错题型,需长时间备考。一方面提升文字理解能力,掌握语境分析、词语辩词等解题方法,另外一方面需提升“底蕴”积累。

(二)片段阅读

1.考查重点:题型上主要考查主旨观点题。材料结构上主要考查总分、分总、转折、因果文段。

2.备考策略:片段阅读是国考中复习重点。要求考生系统性学习、掌握行文脉络分析方法,重点分析句意及句间关系,建立正确解题的思维路径。

(三)语句表达

1.考查重点:排序题与衔接题目平分秋色。省级每年考查3或4题,市地级每年考查4或5题。

2.备考策略:重点提升句间关系分析能力,掌握解题原则,熟练运用解题技巧。

(四)篇章阅读

1.考查重点:文章类型为社会科学文和科普说明文。题型重点为主旨观点题、细节判断题及特殊小题型。

2.备考策略:面对文章阅读不要“慌”,核心考查的还是基础题型,重点从解题顺序和阅读方法上下功夫。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一、考查题型相对稳定,把握重点题型是关键

1.考查重点:近四年考查计算问题21道,行程问题5道,工程问题6道,排列组合5道,概率问题6道,几何问题7道,函数图像4道。

二、常规方法要会用,答题技巧更重要

数量关系除常规的方程法外,若是能够结合整除、特值、比例、盈亏等技巧性方法解题,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判断推理

在国考中,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是四大常考题型,每种题型均考查10道题。市地级有5道题目是以一题五问的形式考查。图形推理市地级比副省简单。定义判断命题形式更加灵活,以诗句、俗语、古文以及图片等呈现。类比推理侧重考查概念间关系和常识。

二、考察重点

(一)图形推理

1.考查重点:图形共性、数量关系和立体图形。其中图形对称性、相对位置等考查频率较高;立体图形考点多样、难度大,包括空间折叠、三视图、截面图和立体拼接等。

2.备考策略:掌握基础考点,每日一练,培养图形敏感度,明确解题思路。

(二)定义判断

1.考查重点:常考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法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概念。

2.备考策略:掌握定义判断核心成分的分析方法,充分理解定义内涵,积累社会热点、拓宽常识储备。

(三)类比推理

1.考查重点:经验常识中的功能关系、加工关系、职业关系,言语关系中的词义关系,逻辑关系中的概念间关系。

2.备考策略:掌握基础考点,常态思维,分析词项间本质关联。积累常识。

(四)逻辑判断

1.考查重点:必然性推理重点考查假言命题、综合推理和朴素逻辑。可能性推理侧重考查加强型、削弱型、前提型;从论证模型上看,求异论证和实践论证等考查频率较高;其中,选项力度比较是可能性推理需要关注的重点。

2.备考策略:逻辑和生活思维大相径庭,需系统性学习以转换思维,大量刷题掌握推理规则和常考论证模型,进而形成高效解题的思维路径。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一、常规考点最重要,概念公式要记牢

1.考查重点:每年均以考查增长、比重、平均数、倍数为主,覆盖了80%以上的题目,其中主要考查基本公式的比较或求值、也会多考点结合考查。与此同时,还存在部分查找类题目,考查材料分析及数据查找能力。

2.备考策略:资料分析每年的考点基本没有多少变化,是行测成绩能有变化的突破点。把握常规考点,勤加练习,很容易有一个漂亮的分数。

二、计算比较没难度,选对方法成绩高

国考资料分析大部分题目计算难度不大,存在部分列式复杂、参与运算数据较大的题目,但选项差距较大,甚至选项给出一个范围,这一特点在2020年考试中非常明显,变相降低了整体的计算难度。因此,提升基本的计算能力,保证计算不出现低级错误非常关键。国考题目也注重解题技巧,熟练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结合题目及选项特点,灵活应用即可快速解题。

第五部分 常识

一、系统梳理理论知识

首先,在之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把常识部分所有科目的内容都翻阅一遍,看完一遍并做相应的专项练习题,不要求过多,在冲刺阶段挑选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题目来做,每个部分20-30道题即可,真正达到巩固和复习内容的目的。

其次,考题及模拟训练。之前考生应该做了不少模拟题,这时考生要掌握做题的时间和感觉,更重要的是通过做题掌握考查的重难点。这时反复做考题,在做考题的时候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配套做模拟题进行巩固提高。通过广泛的做题,锻炼自己的做题节奏及摸清考题的出题规律,将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一一击破。

最后,临考试很近了的时候,再重新翻阅一遍知识点,温故而知新。另外,再把之前做过的考题和模拟题拿出来看看,做对的继续巩固,做错的总结经验,考生切忌焦虑、浮躁,要沉得住气,再次看书,可以参考相关辅导资料多重视一些重难点及预测点。总之,在此阶段要调整好心态,不放弃看书,一直坚持到底。

二、巧取分数的备考方法

多关注国情社情。所谓国情社情除了指中国的地理、历史、国家性质等内容外,还有国家的大政方针、主要政策,考生应将复习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央一号文件等。

掌握各学科整体脉络。常识判断考查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多个方面,知识点繁多,考生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建议考生整体把握学科内容,提纲挈领的复习可更好地抓住各学科的精髓,不至于因小失大。

经济部分: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等。

人文历史: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世界史,人文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

有舍有得。行测题目相对较多,答题时间相对较短,而常识判断部分考查内容涵盖广泛,考生在答题时千万要掌握好答题速度,对于没有复习到的地方,要有所舍弃,将答题的珍贵时间用在更有把握的题目上。

三、备考策略

1、平时多关注热点素材和新闻,比如说利用抖音平台、头条平台、以及各类公众号进行知识的积累,各大类平台都是相应的知识整理,都可以进行搜集整理。

2、做题过程当中及时把自己的错题进行收集整理,将个套模拟卷之间的异同点找出,然后进行查缺补漏,对于已知的知识点,可以加深记忆,对于未知的知识点,需要着重的去补充。

以上是旺黔诚大树职教整理的应届生如何备考行测内容,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遴选、事业单位\教师\银行\国企招聘等的内容或者想问的问题,小编都可以给大家解答!欢迎大家前往贵州旺黔诚大树教育官网具体了解!

147 评论(14)

李大胆yao一起吧

旺黔诚大树职教很高兴为大家做出解答!

一道道行测的题目好似一座座思维的迷宫,正确答案就是迷宫的出口,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它。那么如何找到呢?今天大树教育就为大家介绍一套行测答题技巧,助你节省更多时间。

一、定方向,抓住题目问法这一“指南针”

判断题目考什么知识点,看问法是关键。题目的问法为我们的思考指示方向。只有读懂了问法,我们才能摸清出题人的心思,才能知道这道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看到逻辑题目中的“以上表述为真,则下列哪一项必然为假”时,很有可能是在考查“矛盾”的知识点,可以考虑用矛盾公式去解题;再比如看到资料分析中的“A比B增长了百分之几”时,该题考查的即为“增长率”的知识点,可以关注材料所给数据套用公式列式求解。

二、加速度,用好特定技巧这一“助推器”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根据问法判断思考方向之后,就要开始具体解题了。一道题目的解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各种解法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事实上,每种题型都会有一些快速解题技巧,它们会极大地提高解题速度,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题目,获得竞争优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我们用两道题目来具体展示一下如何抓住“指南针”、用好“助推器”。

例题1: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在同一所大学教语文、数学和外语,按规定每人只担任其中一门课。而且:李老师上课全部用汉语。

外语老师是该校一个学生的舅舅。

张老师是女教师,她的女儿考大学之前,经常向数学老师请教。

请判定他们各自上的课程是:

A.李老师上语文,王老师上外语,张老师上数学

B.王老师上语文,李老师上外语,张老师上数学

C.张老师上语文,王老师上外语,李老师上数

D.王老师上语文,张老师上外语,李老师上数学

第一步:看问法

题干中给了我们三位老师和一些他们所教授的课程信息,求各位老师所上的课程。

锁定题型:朴素逻辑元素对应类题目。

第二步:用技巧

很多同学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是不是直接就去从题干出发,进行题目信息的梳理了呢?当然,先整合题干信息再进行综合推理是可以把这道题解出来的,但是对于这道题来说,信息梳理并不是最简便、最快捷的方法。想要用最短时间解出这道题目,就要用到该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排除法。

那么排除法应该怎么用呢?由题干中第一个信息“李老师上课全部用汉语”,我们可以推知,李老师不上外语,排除B项。由题干中第二个信息“外语老师是该校一个学生的舅舅”,可以推知,外语老师是男性,再加上题干中第三个信息中“张老师是女教师”,可以推知,张老师不是外语老师,排除D项。

第三个信息还说到“她的女儿考大学之前,经常向数学老师请教”,则可以推知张老师也不是数学老师,可以排除A项。这道题我们就可以轻松得到答案,应该选择C项。省时又省力地排除法谁不爱呢?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才能确定题目可以用排除法呢?我们发现,上面这道题目的选项设置很有特色,给我们列出了四种结果,选项信息很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优先用排除法去解题。总结一下,当我们遇到选项信息全的元素对应类型的题目时,就可以使用排除法来迅速解题。

三、练思维,记牢题目练习这一“锦囊计”

注意问法、学会技巧,我们就掌握了走出一座座题目迷宫的方法。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方法呢?重点还是要进行相应的题目练习,训练看问法、用技巧的做题思维。当这种做题思维印在大脑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轻松走出题目迷宫。

在练习题目、训练思维时,一方面,我们要多做题目,在练习中强化知识点、巩固做题技巧;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总结,学会举一反三,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以上就是大树教育为各位考公的小伙伴整理的有关于省考笔试行测答题技巧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小伙伴备考公务员考试,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贵州旺黔诚大树教育官网具体了解!

29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