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40

静静地过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的年轻人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你的小恶魔

已采纳

起码最近五年内是的,至于为什么,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

钱搞不来,稳稳不下。这句话用来形容去年备考前的我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我去年刚把毕业论文交上去之后,躺在床上思考到底是考体制内还是进入企业。但是想了几天,除了头发掉了大把,心里的焦虑也随着自己的犹豫不决与日俱增之外,什么都没剩下。

现在上岸了回想之前,就发现其实答案一直都摆在我面前。

这么说吧,当时的我,没有资源,家里就是一般的工薪阶级,没矿,上厕所都是用的卷纸,不敢用纸抽,因为贵。

大学学的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这种文科专业,本身没有专业壁垒,它不像医生,一般人没办法轻易入行,再加上我自己,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拿出来说的强项,比方说比较强大的文案功底之类,也就是说我对于企业而言,是一张白纸,企业培养我比培养一个有经验的大专生甚至更加节省成本。

所以对我而言体制内就是最好的选择。

你要是跟我一样,我建议考体制内,真的不亏!要是你实在想进入企业的话,就要做好自己终身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社畜的准备。

但是不管是什么,最后最怕的就是,你不管进了什么公司,干什么都是浑浑噩噩,犹豫不决,工资下来又开始emo。备考也是心不在焉,一心二用,然后考完之后,又开始痛哭流涕,悔不当初。

我庆幸我当时没有沉浸在这猴种状态中,而是火速开始备考国考,现在也是如愿上岸了。

最让我没想到的是,上岸之后,我爸妈才是对我最现实的人。

曾经我是家里的保姆,洗碗拖地擦桌子,躺着玩手机那不得挨顿骂,现在,我妈一看我拿拖把就说,工作辛苦的很,我来吧,你再不要动了,我来我来,你休息去吧!

码到这里真的会想笑,其实公务员本质就是一份工作,真没觉得有什么。也可能是因为我还没有35岁,还没成家养家,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算是暂时帮助我认清自己的平台。

我只需要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

以后有什么就再说吧!反正也不用担心会有什么意外,毕竟这份工作就像是一张网,想要随心所欲施展拳脚的时候,有股力量会限制约束你,要是遇到意外变故的话,这张网又会在下面保护你。

我是去年上岸的,趁着备考的记忆还算鲜活~现在就在这里简单讲讲我是怎么避免笔面双第一上岸国考的,也帮助大家在之后备考的时候少走弯路,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吧!

一、怎么让行测考到75分?

1.做题了解基础

刚开始备考的时候,不知道行测和申论是考的什么,就自己卡时间刷了一套试卷,用了2个小时时间,结果行测剩下来很多题目,正确率也不太行。

在花了两天时间看了教材之后,终于受不了了,我发现自己还是啥都不会,看似看了大半本,但还是不会写题。

2.训练技巧开始刷题

我就开始看潘铭国考课训练自己的做题技巧,潘铭行测和申论讲的都特别好,也是想考好国考一定要有的。

我是边听边做笔记,就比如说行测方面,老师结合真题讲解最实用的做题技巧,像是言语理解的中心理解题,让我先注意题目中是否有转折词,有的话就是重点,只需要注意同义替换就行了,这样一来在保证我的正确率的同时,还直接缩短了我的写题时间。

做笔记要注意什么?

别啥都往上写,我们没有时间啊。我备考的时候喜欢把笔记分成四个层次,一是解题技巧,二是对技巧的解释,三是典型例题,四是自己写的解析。

这样子经过自己脑中梳理一下,才算是真正理解透彻了,还有遇到坑啥的以后也不会再往里面跳了。

3.刷题训练技巧

课上听过之后,我在课下做对应练习巩固提升,练习过后就能马上开始总结复盘,同时,我还准备了错题本整理我的错题、易混易错点、考试的常考点,找出自己的薄弱项;并且总结完一个模块再做整体做题技巧来梳理我的备考思考思路。

总之,看完课之后,一定要抓紧时间练习技巧,早点熟练运用,并分析总结各模块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练结合,正确率和速度就会提升很快了。

·常识方面,其实不用怎么刷题,主要是靠我们日常积累,拓宽知识面,背李梦娇的常识口诀,再练真题积累常考点就行。·言语要多积累潘铭老师讲的技巧+多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提升并训练语感,并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资料学会读题(即审清题意+找准数据)+熟记公式技巧+积累速算技巧+大量练习就行,不难。·数量学会取舍,主要把握基础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计算公式,然后就练真题。

·判断要知道常考的规律,自己不能懒,多做总结就行,从错题中积累经验也很重要。

4.真题期间狠抓速度

最后阶段就要回归真题了,按照考试时间要求(包括涂卡)刷套题,调整做题顺序和作答时间,保持一个较好状态到考试前。

行测的话,注意总结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在练习的时候勤加总结,不管是什么顺序都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我那会基本每天2-3套真题,刷完后就总结。通过反复刷题+总结,对考点的反应速度就越来越快了。

二、申论突破75分有诀窍?

申论我考的没有行测好,但是在备考的时候,没下啥大的功夫,只能说考了76分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

申论不用你花太长的时间,主要是不能因为专注备考行测而忽视了申论。其实我就发现,申论提分比行测简单的多。

申论小题备考:

小题都是客观题,是按点给分,这就很简单了,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复杂,只要你答题的时候写到答案要点了,就给分不带犹豫。

所以说找掌握住做题方法就很关键,毕竟申论的材料那么多,没有方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出来得分点的。

我最开始备考主要是看的粉笔申论的规矩,知识点多不说,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它对于申论的答案写的很得我心,和我找的点很像。

入门了之后,我就开始看潘铭老师讲的要点,还会针对老师讲过的题或者布置过的题练习。哪怕是一道概括题,我可能花的时间都要有一个小时左右,或者更多,反正直到我彻底弄懂为止。

课下,我用笔记本认真去复盘,答案是从材料当中哪个地方提炼出来的之类的,都会认真去做好分析,对于自己没有掌握的高度概括词我会记下来加深理解。

慢慢地我的申论概括与分析能力就上来了。

参考答案不一样咋办?最开始我写完一道题之后,就会去网上参考各家机构的答案,大约用2-3个小时的时间去让自己最初的答案,通过自己的修改与不断的反复论证最终可以成为“参考答案”。

就这样,坚持了差不多一周左右的时间后,我仿佛对小题部分彻底领悟了。甚至有些题目,可以做到不看材料,只看提问,我就基本能够了解整篇文章的思路,文章如果要求500字,我可以做到不多一行也不少一行,整个行文不管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大作文不难,你不写才难。

不能害怕啊,大家。大作文部分,写五段论是最稳妥、最具性价比的框架,即开篇点明中心论点、结尾概括升华主题、中间三段三个分论点力配合论据论证。

而且一定多练字,阅卷人首先看的就是卷面,平时练的时候要注意字体是否规范书写是否工整。

大作文的首位可以加一些积累的素材,中间分论点要写在每段开头会更清晰。最后,要注意套卷时间分配很重要需要做真题试卷去练习按照申论的考试要求做,用申论规范的答题纸答题,分配好每个题型的答题时间。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经验了,码字不易,也希望大家点个赞,这样知乎就会推荐给你更多的干货答案了,点点赞瘦一半!

公务员考试的年轻人

334 评论(14)

匪号叶小二

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业还是相当不错的,福利待遇比较好,而且比较稳定。

188 评论(10)

小企9999

1、先考研再考公务员,更容易选择到更好的公务员职位现在,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也因此,在公务员考试中,越来越多的职位都要求研究生才能报考,尤其是那些层次较高的职位。以研究生学历入职公务员,转正后即可获得副科级待遇。比如,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仅限研究生报考的职位越来越多。很显然,研究生在大学期间受到的教育更专业、更系统,综合能力比本科生更胜一筹,也因此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青睐。大学生如果还要再参加公务员考试中,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权,先考研再考公务员,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毕竟,不同层级的公务员之间流动很难,直接在考试中一步到位,显然更好。2、先考公务员再考研,经济压力更小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也会选择先考公再考研,这样在经济上承担的压力更小。毕竟,公务员号称铁饭碗,工资和津贴在工薪阶层中是数一数二的。当然,先考公务员之后再考研,可能也会面临障碍。一般情况下,行政机关都不会允许公务员脱岗读全日制研究生,只能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和全日制研究生比较逊色一些。

145 评论(12)

张大羊羊

公务员作为一个“铁饭碗”职业,不光福利好、待遇高,相对社会其他岗位来说,也相对稳定,这也是让众多天之骄之对考公心心向之的重要原因。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而相应的岗位缺口却很小,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致使大量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纷纷投入公务员考试中。再加上一些企业对于岗位招聘条件和学历要求较为严格,毕业生纷纷落选,只能选择其他的出路,以改变无工作的困境。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与企业招聘的岗位职能要求不相符,造成了毕业生和社会需求脱轨,致使当前社会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就业难的“双重打击”下,促使高校毕业生纷纷选择公务员考试这条出路,成为了考公热现象出现的诱因。学而优则仕观念深入人心,促使学生纷纷加入考公队伍。在现今大环境下,官员的社会地位很高,“官本位”的传统观念植根于人们思想之中。受上一辈一些封建观念的影响,学生在潜意识里也会觉得考取公务员比较稳定、体面,有晋升空间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催发了考公务员的热度。择业价值观的偏差,使得考公人数越来越多。据相关调研数据可知,有近80%的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个人发展,择业价值观较为功利性,仅有10%的人在择业时会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与国家一些急需填补的技工岗、科技人才岗位等则无人报考、应聘所不同的是,毕业生为追求更好的待遇和稳定性纷纷选择公务员这个职位。再加上部分学生盲目跟风考公,而放弃自身已规划好的职业理想。这些偏差的择业价值观,无疑促使更多的人投入到考公大军中,造成考公热现象越来越严重。考试环境更加公平,这一优势更加吸引更多人报考。

270 评论(8)

开心宝贝萱萱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想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他们就发现公务员这个工作特别的好,轻松,福利待遇很好,比较简单,所以就热衷于考公务员。

115 评论(13)

脂肪君绝缘体

近期不同市场机构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均显示,在疫情和高校毕业生首次破千万人的就业压力之下,高校毕业生纷纷将国企和公务员作为求职首选,求稳求编制的心态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就业的难度。我认为,现在年轻人偏爱铁饭碗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稳定、时间、待遇这三个方面。 先说一下稳定。铁饭碗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工作稳定。众所周知,公务员是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旱涝保收,不会随便辞退员工。我的一个同学,毕业进入了本市的一家国企。这家国企的分公司我也参观过,也参加过座谈会了解了一下,因为智能机械化的应用,原有的三班倒工作慢慢变成了两班倒,然后现在大部分岗位只需要一个人操作即可。所以,每年都在不断的精简人员。就算同学他是管理岗,但是因为专业不是十分对口,也挨辞退了。我大学的其他同学,经常看到他们在群里讨论关于跳槽换岗的事情,总说我们专业就是青春饭的专业,有35岁的危机,哪怕现在还没有到35岁。但是公务员或者其他体制内的工作就比较稳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会有下岗的危机,不会被裁员。 再来说一下时间。公务员的上班时间都是固定的。我这里都是早上8:00-12:00,下午是15:00-18:00,每天工作七小时。业务科室基本不用加班,每年可以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还有公休假,工作之余还有自己的时间。不像多数民营企业需要996,每个月可能只得休一天,甚至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我认识的一个妹子,考进了公务员,运气也是比较好,到了一个比较清闲的工作岗位。从她的朋友圈就可以看到,每到下班时间、周末、节假日都是各种游玩的“炫耀”。因为自己的专业特色,周末或者节假日还兼职做播音主持的老师,赚取一些外快。而且是特色的艺术辅导,所以,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真的是工作收入两不误。所以,有专业特色专业技能的同学们,就算考进了公务员,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发挥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特长的作用。 最后收一下福利待遇这个我觉得只能针对打工人来说了。公务员福利待遇在一个城市确实是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不是最高的。但是所谓的福利待遇都是跟工作内容成正比的。拿我的来说,比国企的少好几万,比民企多1-2万左右。但是民企的浮动很大,对于普通工人的来说就多一些。当然,如果是老师的话,还有一些教育方面的福利。总的来说,工资待遇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他住房、教育、交通也有一些福利。总的来说,年轻人越来越偏爱铁饭碗是一件好事,很多毕业生好高骛远,总是梦想着“一鸣惊人”,不撞南墙不回头,而铁饭碗给了他们一次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机会;央企、国企也不是什么“死板”“躺平”的代名词,他们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的、坚强的的奋斗着。从我考公的经验来看,毕业生想要端上铁饭碗,还要有必胜的信心。有的毕业生考个一次两次省考,没有过线就放弃了,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此,对于有考公想法的毕业生来说,不能浪费时间,要早早做准备;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把每一次考试都当做最关键的考试去对待,才能赢得上岸的机会。

99 评论(10)

熊猫大王

现在因为疫情原因,工作不好找,公务员相对十分稳定,各种福利待遇也不错。

8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