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12

紫竹幽阁Nina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策划的意义和价值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烈焰雪花

已采纳

国家公务员的意义就是要为国家做奉献,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要服务于人民大众。

考国考意味着自己通过正规考试成为编制工作人员,同时自己也将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公务员考试策划的意义和价值

229 评论(8)

落落晓婷

民主参与公民有权根据法律的规定担任国家公务员。许多西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都明文规定了公民的这种权利,并且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加以保障。例如德国的《基本法》明确规定:“所有公民都有按照其能力与成就,依据法律规定担任官职的权利”。美国的《文官制度法》规定:“任何一级官位都对考试成绩优秀者开放”。许多西方国家的法律还规定对阻扰公民行使这种权利的人进行惩处,以保障公民这项权利的行使。平等竞争公民有平等的权利参加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在平等的条件下被择优录用,不得由于性别、种族、出身、党派和家庭背景等因素而遭受歧视或享受特权。如美国的《文官制度改革法》规定“保证人人机会均等,经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试,只根据能力、知识、技能来决定录用和提升”。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国民不分民族、信仰、性别、社会身份、家庭出身、政治见解和政治所属关系,在本法面前一律平等。”德国的法律规定:所有公民都有“依据法律规定担任官职的权利;一律平等,不得有任何歧视或区别”。法国的法律也规定了实行“平等原则”,对于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对待,不分性别、出身、信仰、哲学观点和政治面貌,都以实际水平和品行作为录用的标准。信息公开国家公务员的招考、考试、成绩和录用,都是公开的。报纸、电视台和电台要公开发表或广播,让全社会的公民都知晓,争取最广泛的人报考,在最广泛的范围内选择优秀人才。在招录公务员之前,美国不仅在报刊和电视广播中公开报道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事项,而且联邦政府在全国设立一百个“职业情报中心”。八百个免费的“热线”电话号码,供全国各地报考者使用,询问有关公务员报考、考试的事宜。日本规定,考试公告必须写明考试的职务、责任、待遇、报考资格、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和考试的科目,按政府各部门的特点和要求由法规统一规定。为了方便报考国家公务员,日本政府人事院在各地举行很多次“考试说明会”,仅初级考试的说明会平均每年就举行200多次。为了保证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公告迅速发到全国各地,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规定“拖延或扣压考试公告者,处一年以下徒刑或三万日元以下罚款”。由于真正实行国家公务员的考任公开原则,日本每年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人数达到六百多万人。竞争择优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竞争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公开竞争考试”,全部报考者中的合格者都被录用;另一种是“公开竞争考试”,是在少数合格者当中再选择成绩最优秀者录用。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多,许多国家采用第二种竞争性考试,以求选择最优秀的人才。例如,日本1979年度的公务员考试报考者共有365697人,合格者26532人,录用者只有13454人,录用者只占报考者的3.6%。其中高级考试的录用者更少,如在 1981年的国家公务员高级考试中,报考者 40770人,合格者1361人,合格者只占报考者的3%。其中录用者658人,只占报考者的 1.6%。竞争择优还体现在被录用的公务员的文化水平上。1987年的日本,国立大学教职员中,大学毕业者占99.1%;中学教职员中,大学毕业者占98.5%;医疗工作者中,大学毕业者占100%;研究机关的人员中,大学毕业者占87.6%(包括辅助人员、行政人员)。研究所的所长、医院的院长、学校的校长和事务次官中,大学毕业生占99.4%。考任为主西方发达各国公务员的录用制度主要有四种: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和考任制。选任制适用于政治领导人,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类。委任制适用于长官的助手和秘书等辅助人员,目的是能与长官密切合作。聘任制适用于在社会上有一定名望的学者专家,他们有公开著作,公众了解他们的水平。考任制是适用范围较广的任用制度,被大多数国家采用。它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最广泛地罗致优秀人才担任领导和业务职位。通专标准如何通过考试来择优,发达国家的标准和做法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通才”标准,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专才”标准。所谓“通才”标准是在考试选拔中注重应考人的一般教育程度、文学素养、掌握知识的多寡、以及综合、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据统计,英国历年来助理次官以上的文官中,毕业于牛津、剑桥两所名牌学校的人员比例为 60%左右,有时高达80%,至于象常务次官这样的最高级文官中比例还要大。所谓“专才”标准则注重应考人所具有的职务上的专业技艺,强调个人在某个领域中的一技之长,重视专家的地位和作用,并经常吸收专家学者参加领导工作。据统计,美国从罗斯福总统到肯尼迪总统这30多年中的800多名部长助理中,有一半人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对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均有精深的造诣。

83 评论(15)

樽品爱榴莲

国家公务员的意义是通过自身的价值努力成为人民的公仆,为国家对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近日,2021年国考拉开报名的序幕,本次国考开设了相当多的岗位。

所谓国家公务员,指的是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一些人员。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指的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地方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想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国家公务员,需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考,这指的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一般要求为全日制本科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参与。报考人员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政治面貌等情况进行岗位选择和报名,参加笔试和面试。通过笔试的同学需要自己去参加面试。通过面试选拔的人员要参加政审和体检,只有这一切全部过关,才能成为一名公务员。

公务员就是人民的公仆,代表着国家行政能力,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这些人都是通过千军万马选拔出来的人才,参加国考,省考也花费了不少心血。根据规定,我国公务员考试的科目一般分为行测和申论,面试一般是结构化面试。有一些相对热门、竞争激烈的职位,简直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因为疫情,如今大环境不太好,更多的人愿意选择考公或事业单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参加过国考或者省考吗?你们有什么经验吗,可以来评论区与大家一起分享。

353 评论(9)

可可京99

公务员考试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公务员考试肯定是需要一个机构来举办的 如果没有人举办 那这个公务员也就没有 备选人员

147 评论(14)

好好生活2013

公务员考试的当代意义当今大学分为这么几派:考研派,公务员派,法硕派,出国派,世袭派。不用解释,相信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明白。这些分派已形成当今大学生和知识青年所追逐的方向,公务员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本文仅谈论公务员考试之当代意义,力求达到谈其一而知其三。 让我抛弃一些肤浅的批判,抛弃对某个群体的偏见,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角度审视公务员考试。一、公务员考试为阶级流动提供了一种有限的可能,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和增进社会阶级流动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它却使社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群体,这一群力求通过考试这一相对公平公正的手段由平民变为政府部门中的一员,跃升为老百姓眼中的“国家干部”。不管该考试的实际操作如何,它代表人才由下层向上层流动的可能,使一部分有志于仕途的人相信能够透过一种公正公平的手段获取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机会,从而体现出执政党公平公正的原则。二、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几可比于中国历史上的“士”。他们对社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日常与百姓接触,同时又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政府作为。公务员考试将知识分子中一部分人吸纳到政府部门,继续着中国自古及今的文官系统。为官家代言,为百姓办事,与中央平衡着权利的两端,体现着一定范围内的工具理性。三、为政府选拔人才。公务员考试分为:行测和申论,部分类别加试专业课。这易使人联想到中国隋唐以来的科举。虽世殊世易,在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方面,两者作用相同。公务员考试沿袭了科举文官考试以笔试为主的传统。在此方面虽受部分学者诟病,但他通过相对灵活的考试内容,将一部分知识分子规定为需要的人才,从而为政府选拔后进人才做了充足而有效的储备。四、推动社会变革。从正的方面讲,公务员考试选拔的人才代表着中国政治的未来,人才的变革即意味着政治的变革,公务员考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变革的成本,这些知识分子由民间进入统治阶层,他们本身就是变革力量,可以一定程度减轻民间要求改革的压力。从负的方面讲,公务员考试在某些地区已经偏离了工具理性,走向了权利垄断,即上面谈到的“宗族”现象,“世袭”现象,或通过权钱交易使官商之间能够各取所需,从而加深社会贫富对立,加重公权力和某些行业的垄断,改变了经济发展预设的方向,加深中国社会寡头政治倾向。这种偏离不能一味往负的方面讲,纵观历史与各国的政治制度,一国政治之得失,关键不在于人才选择的公平合理(固然此项也很重要),在于如何规约选拔的人才,将人才的使用置于一种适当的制度之中,而制度的选择,从来都要依从时代与国民。中国无论走向西方式民主,寡头政治,还是一党专制,都将顺应时代与国民之选择。 根据海德格尔的哲学,一个人的存在从来都是作为与他人共在的整体而存在,个体的决断从来都难以摆脱他所处的环境之总决断。一个人生活的可能性被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事先决定。制度如是。如将近年来公务员热,与上述意义关联,即可知,其实属必然。近年来中国社会由上到下各方面都出现着种种变化,从上往下讲,种种变化要求政府吸纳大量新人才进行改革;从下往上讲,变革力量要求参与变革,民众中的知识阶层,即变革的代表,会通过公务员考试这一方式实现阶层流动,来完成这种变革理想。当然,有人会讲公务员考试的腐败、考试科目不合理、公务员腐败等现象会阻碍变革,但如上二、四条所述,这种制度只是一种工具理性,而制度的选择乃时代与国民之共同选择,究其偏离原因,则非为一人一制度之弊病,实乃一时代一国民之原因。

195 评论(13)

Jamietee1997

还是你自己搜下吧!或者去你们学校的数据查下!中公河南祝福你!

35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