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Luckyclover
俗话说得申论者得天下,由此可见写好申论的重要性,申论部分强调考察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字表述能力,文字表达是最直接的体现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式,所以写好申论至关重要。那么,申论怎么学了?学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万能模板?高顿公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申论万能模板,供大家参考。
一、模板一
纵观我国历史,“国富民强”是华夏儿女几千年来的梦想与追求。倡导……(总论点),做到……,必将使华夏民族如凤凰涅槃,重获新生,续写汉唐盛世的传奇,最终实现“国富民强”的伟大目标。
【例文】 纵观我国历史,“国富民强”是华夏儿女几千年来的梦想与追求。倡导包容性增长,开创了“共享性”的民生建设蓝图,指明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彰显的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必将使华夏民族如凤凰涅槃,重获新生,续写汉唐盛世的传奇,最终实现“国富民强”的伟大目标。
二、模板二
建设……(主题),不能只是一个口号,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建设……(主题),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总论点),需要我们从……开始,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展望美好未来)。
【例文】建设幸福中国,不能只是一个口号,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建设幸福中国,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培养健康心态,建设幸福中国,需要我们从优化社会环境开始,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开放包容,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模板三
……是社会发展之本,经济转型之要。落实……,唯有众手浇开幸福花,……,真正做到“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变“独善其身”为“共善其身”,才能开创“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生动局面。
【例文】幸福是社会发展之本,人民快乐之要。打造幸福中国,唯有众手浇开幸福花,以民主法治为基础夯实幸福奠基石,以公平正义为旗帜打造幸福生产力,以开放包容为利剑化解幸福绊脚石,才能使华夏儿女实现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迈出愈加坚定、愈加从容的脚步,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上就是高顿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申论万能模板,大家在写申论大作文时,可以参考模板的样式,让文章结构化,使用一些名言警句、排比句式,这样申论写作将会更加出彩。
yeye要吃好吃的
一、如何确定立意一片文章首先看的就是标题和分论点,然后给出一个基本的分数,再看我们的开头是否围绕着标题展开,论证方法是否多样,结尾是否回扣主题,最后给出我们一个具体的分数;而标题和分论点就是文章的立意的体现,确定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篇文章要想取得高分那么首先就得找准我们的立意,到底应该如何确定立意呢?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题干点睛法,第二种是材料法。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种:第一种:题干点睛法睛:关键词,点睛也就是首先找到关键词有几个,以及各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关键词来确定我们写作的主题,梳理写作的框架。例如:(五)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划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读完题干,首先确定关键词:科学、艺术、古文化和想象力;其次找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几个关键词之间用顿号(、)相连,表明几个关键系之间是并列关系,对于和都和构成三个词点明了方向,突出了意义,即科学、艺术、古文化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那么我们可以得知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围绕着想象进行展开,分论点:科学、艺术、古文化分别对想象力有作用,具体的写什么作用呢,得回到材料进行梳理确定。第二种:材料法通过阅读题干能够给我们提供较大的方向,但是具体我们得回归材料寻找,一方面验证我们得主题是否正确,另一方面细化我们的框架(分论点)。
xuemei1987
1、阐述背景式结尾基本思路:阐述背景+联系主题分析(意义或对策)+升华【例】国家的形象是一国名片,当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际形象不断攀升,但是国人出行仍存在许多乱象,令人忧思。目前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强国战略,更需要我们学习礼仪,树立自觉的公民意识、提高民族素质,进而弘扬民族文化。2、比喻式结尾基本思路:个性化表述+联系主题分析(意义或对策)+升华【例】礼仪似一碗茶,需细细品味;礼仪似一味药,需细细煎熬;礼仪似一盘棋,需仔细斟酌。礼仪的重要性不仅体现的个人更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当下中国,只有学礼、懂礼、知礼、守礼,才能更好地树立大国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3、案例式结尾基本思路:罗列案例+联系主题分析(意义或对策)+升华【例】刚刚结束的湖南抗洪,子弟兵们不惧艰险不怕苦难,其突出的表现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千古美德,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进而激发了时代的精气神。这正是我们传统的“礼”,只有我们学好“礼”才能更好地树立大国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4、释义式结尾基本思路:解释主题+联系主题分析(意义或对策)+升华【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不宁”,指做人没有理解就不能更好的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获得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学习“礼”,关乎个人、关乎成事、关乎国家。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我们正处于历史的洪流中,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重拾中国文化中的“礼”,重立中国的大国范儿。
ANATOMY坂崎琢磨
文章写作中,具体的写作技巧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提升的,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遣词造句,文字驾驭,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是无从谈起的。但是在文章写作中,有一个环节,复习的重点却不在于练习数量的堆积,而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那就是文章结构的确定。对于考生来说,现在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前提,那就是申论文章是议论文的题材,在写作过程中要以总—分—总的结构来进行排列。但是具体来说,这里的“分”应该如何布局,却是很多人头疼的一个地方。很多人知道五段三分,六段三分这样的名词,但是对于分论点的确定却总是误入歧途,甚至一筹莫展。事实上,申论考试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侧重于对于材料的理解和把握的,这也是出于在不同专业、不同天赋、不同能力的考生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去考虑的。试想,一个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和一个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文字表达能力上的先天性差异而在分数上体现出悬殊的差别,相信也不是命题人看到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在给定资料保持统一的情况下,掌握了材料,即赢得了申论考试。对于客观题来说,需要掌握的是材料中的细节要点;对于作文来说,需要掌握的是材料的整体逻辑。文章写作有一个基本理念,那就是围绕一个核心主题,选取一个角度和切入点去进行论证。至于论证的不同角度和切入点,其实是隐藏在材料当中的。以陕西省考真题为例。通过客观题我们可以得知,整篇材料的核心在于“习惯”,具体来说,是“习惯的改变”。既然作文题干给我们传达出这样一个思想,那么命题人在选取材材料时,也是将这种思想体现在材料的布局之中的。我们回归材料,发现材料的整体逻辑是这样的:材料1核心阐释“政府作风建设方面的陋习”,材料2、3核心阐释“人们生活中的习惯”,材料4—6核心阐释“社会管理低效、陈旧的习惯”,材料7核心阐释“人们思想观念方面‘惯于跟随’的习惯”,材料8核心阐释“创客改变了传统经济格局的‘习惯’”。我们在梳理材料的过程中,刻意地将材料内容和核心主题“习惯”联系在一起,也是为了文章结构布局方便起见。梳理完材料的逻辑之后,我们会发现材料可以分割成为相互并列的几个方面。根据作文题干的分析,我们得知作文的总论点为“创新改变习惯”,改变了那些习惯呢?政府作风的习惯,人们生活的习惯,社会管理的习惯,思想观念的习惯,经济格局的习惯。文章的分论点一下子就充盈起来,我们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区分度的三个方面,如:政府作风,生活习惯,社会管理。一个“五段三分”的结构便构建了起来。围绕这三个角度,我们可以谈如何改变,也可以谈改变的意义。由此可见,在紧紧围绕主题的前提下,梳理材料逻辑,对于文章结构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理解材料时,不仅要从微观上把握材料的要点,更要从宏观上把握材料的逻辑。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