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37

蓝梦蝶朵丽卡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图形题难度系数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霍爾因斯基

已采纳

其实考地方公务员的数学题相对比较简单,请大家不要以遇到就放弃,有时候用小学时候知识都能解决的!

公务员考试图形题难度系数

144 评论(14)

小吃客C

比照了一下近5年的国考真题,你会发现一些模块和小细节方面会发生变化,但整体难度还是比较平稳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会突然加大很多,安心备考就行。常识模块难度加大如果看一下2021年和2020年国考的真题,常识题的变化最大,比如2021年考试中,提高了与政治相关的试题比例,出现了对党纪党规的考查。而且,对于时政的考查也在加大,共有6道题。由于去年的《民法典》重新修订,是一件大事,所以对于法律的考查也在上升。整体上看,常识题的难度是上升的。言语理解更加耗时虽然2021年言语理解模块的题量与往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把持40题的数量,但副省级试卷在命题上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相比2020年,增加了一篇阅读题。这就增大了阅读量,带来的结果就是更耗时,占用了其他试题的作答时间。数量关系两极分化数量关系题说白了就是数学题,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数学考试的特性:会的人,做起来真是溜;不会的人,那是真不会啊!2021年考试中,数量关系的题量与往年一样,副省级试卷15题,地市级试卷10题。考察的题型主要有几何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经济问题等,题目难度也不一致,有的题小学生都能做对,有的题真的抓破了脑袋也没有思路。判断推理趋于常规很多人都害怕判断推理,每年国考中,这种题型也是失分大户,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是薅光了头发,也不明所以啊!去年国考行测的判断推理共有40道题,由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4种题型组成,每种题型各10道题。但与2020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考点也很常规。资料分析难度不大信哥一直都告诉大家,一定不要放过资料分析题!哪怕常识题不做,也要把资料分析题拿下。因为,资料分析不仅难度不大,更重要的是分值也高啊!去年国考试卷中,资料分析题与以前一样,依然是4篇资料、20道小题,难度在整张试卷中是属于偏低的。虽然题目中会出现表格、柱状图等图表,但难度真不大,只要你把基本概念记住了,做起来无非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大家应该能感觉到了,2021年相比较2020年,试题的整体难度并没有提升太多,只是少数题型有轻微调整,涉及到的分数绝不会超过10分。建议大家在备考中,还是用真题为好,吃透了真题,也就基本拿下了行测考试

246 评论(13)

泡椒苹果

行测数学方面大部分考数量关系,难度不大,多做多练,熟能生巧,分值如下: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考试方式、科目、总分具体如下:各个地方的考试科目都是地方自定的,一般都有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各有不同,北京、山东、浙江、上海和广东等省的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要报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同学要注意查阅当地政府公布的招考简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当下就公务员考试改革的趋势来看,倾向于向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靠拢。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公共科目笔试总成绩占50%,面试成绩和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共占50%。一、笔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1、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0.6分,共计24分;2、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3、判断推理部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8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逻辑判断每个题目0.8分,共计23.5分; 4、常识部分,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2.5分; 5、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以前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从2006年开始,A、B类都要考一样的科目,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只不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别命题。[5]国家公务员考试按中央机关招录职位区分为三类,在考试内容和招录政策上有所区别:◆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市(地)级以下直属机构◆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单位)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确定,专业科目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置。二、面试面试比例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一般有3:1、4:1、5:1三种,只有通过笔试后,按录用人数与面试比例确认笔试成绩排名前几位的才有面试资格,进入面试关。

236 评论(9)

康泽装饰

题目倒不难,都是一些常识,大多数人都做不完,如果能做完,你的分数就很高了,实际对反应能力的考验是相当突出的。分享一些经验给您,希望能帮到您。先说《行政能力测验》,行测是个综合性的科目,它考题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经济、法律、逻辑、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识,知识错综复杂,这门考试说白了就是考快速反应能力。对于行测备考来说,首先要熟悉题型,公考总共有5种大题型,数字推理,阅读理解,常识,图形解析,推理。下面说一下各种题型的具体复习方法。数字推理:因为我是工科出身,对数字本来就很敏感,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这部分积累很重要,积累题型,积累方法,循序渐进,每天保证做一定量的题,到时候你的数字题量简直大的可以,这样在考场上就能应对自如。阅读理解:公务员考试中阅读理解一般出现在第一或者第二种题型位置上,如果刚开始做卷子就得心应手,后面信心会越来越强,我个人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要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在行测考试时间紧,题量大的情况下。阅读理解其实就考你的快速阅读,快速记忆和快速理解的能力。当然如果平时不阅读很多,理解也不可能那么快,功夫还是靠平时的积累。至于具体的方法,很多英语阅读的方法可以借鉴过来,像是关键字法,关键词法,选项排除法等。常识:这个部分主要靠积累知识与技巧取胜。这个部分知识面宽,平时要多注意看各类新闻公考资料,社科,人文类的书。每天积累一点点,时间一长,你的大脑就是个知识库,在以后的备考中就能信手拈来,不再提到任何地方都觉得是个盲点。图形解析:这种题型计算比较复杂,做这种题需要思维缜密和临危不乱,虽然一般都是最后一种题,但这种题分值巨大,决定着你最终成功与否,因此要格外重视。对待这种题型,一步计算的数字是不科学的,所以在做题的时候,要认真分析数字的关系,别掉进陷阱。平时多看各类公考新闻资料,对各种数据尽可能多的了解。推理:图画类型的,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多做多积累了。各种题型的具体方法说完了,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行测备考需要记忆的东西多而杂,全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一般我们是从三月份开始备考,十一月份考试。时间短,如何高效地复习记忆成了个困扰大家的关键问题。我又是工科出身,不擅长大量记忆,当时可是难坏了我,自己摸索很长时间没有任何起色。后来我向一个考上公务员的师兄请教,师兄针对我的情况建议我提高自己的速读能力,还说速读不单纯要求阅读速度快

224 评论(10)

雯香识女人coco

行测分值为100分,题目120-140不等,全为选择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一般是0.8-1分。数量关系0.8-1分。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图形推理、逻辑判断0.8-1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0.5-0.6分;资料分析0.8-1分;常识判断0.5-0.6分。

114 评论(14)

西夏唐古特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面试内容分为若干测评要素,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自我情绪控制、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举止仪表和专业能力。必要时,根据职位要求,面试内容可以增加其它测评要素。具体来说,公务员考录面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十二项内容,四大方面。即:思辨能力1.分析思考问题的深度即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看到的本质的层次有多深。分析思考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而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仅仅着眼于表象而不去挖掘更深入的内核,所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误的、机械的或者是唯心的,当然更不可能正确推导、印证其他结论。2.分析思考问题的广度每个问题、每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与世隔绝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现象有着客观的、必然的联系。所以,仅仅局限于所思考问题本身而不能与其他现象、问题相关联,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就事论事,难以保证正确性、全面性。3.辨析及综述能力一个问题如果从纵向(即深度层次)和横向(即广度方面)全面展开将意味着与很多其他现象、问题相共存,但真正解决问题却未必需要,因为全面中必有重点,抓主流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种材料、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分析筛选、重新整合,最终以“精粹”的面貌得出正确结论。4.分析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分析思考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有严密的逻辑,而不能天马行空,自由阐述。逻辑性最基本的表现即是能根据正常逻辑程序自圆其说,阻却自相矛盾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的干扰。良好的逻辑性不仅直接影响到结论的正确性,而且是衡量一个人思辨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体现思维过程科学性的标准仪表风度这是指应试者的体型、外貌、气色、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作为国家公务员对仪表风度的要求较高。研究表明,仪表端正、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的人,一般做事有规律,办事按程序,处理有先后,自我约束力强,责任心强。中公教育网站第一时间公布各类公考类信息,建议及时关注,祝考试成功!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33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