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銘心』%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的容斥问题,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包含和排斥问题,是一种计数问题。在计数过程中,集合与集合之间有部分是重复包含的,但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他们的和中扣除重复部分,这就是容斥问题。中公教育专家发现,考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一般会借助文氏图来解题。用一个大正方形表示全集-I,圆圈表示集合-A、B,交叉部分就是A∩B,A和B所包含的所有就是A∪B,在全集I内,但是不在集合A和B中的元素就是∅。这是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常用的文氏图方法,可以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这与我们之前学的逻辑课程中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中的交叉关系有一定的联系,一起来复习下,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大致有五种关系:全同、全异、包含、包含于和交叉,每一种都可以用逻辑语言和文氏图来描述,比如说交叉关系,汽车和人,那他们交叉的部分是什么?机器人?那也就是变形金刚,有些汽车是人,有些人是汽车,这是对概念本身含义的交叉。那如果对概念所代表的数字进行交叉,就形成了数学运算中的容斥问题,同样可以用数学关系和文氏图来描述,比如说汽车有10辆,人有8人,变形金刚有2人,那这个变形金刚的2人既是汽车又是人。容斥问题题干的特点是:题干中会给出多个概念(集合),他们之间有交集关联。常用方法——文氏图法:核心是把重复数的次数变为只数1次,或者说把重叠的面积变成一层。做法: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把遗漏的数目补上,使得计算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例题1:某班有若干名学生,每名学生都至少喜欢一种花,其中喜欢玫瑰花的有18人,喜欢百合花的有16人,既喜欢玫瑰花又喜欢百合花的学生是4人,问全班共有多少人?A、28 B、30 C、32 D、34解析:全班总人数=18+16-4=30人。答案为B。例题2:某班有若干名学生,每名学生都至少喜欢一种花,其中喜欢玫瑰花的有18人,喜欢百合花的有16人,喜欢棉花的有8人,其中同时喜欢玫瑰花和百合花的有6人,喜欢百合花和棉花的有4人,喜欢玫瑰花和棉花的有2人,三种花都喜欢的有1人,问全班共有多少人?A、29 B、30 C、31 D、34解析:根据文氏图法的原则和解答思路,全班共有人:18+16+8-6-4-2+1=31,答案为C。例题3:某班有若干名学生,其中喜欢玫瑰花的有18人,喜欢百合花的有16人,喜欢棉花的有8人,同时喜欢两种花的有4人,同时喜欢三种花的有2人,一种花都不喜欢的有3人,问全班共有多少人?解析:根据文氏图法的原则和解答思路,同时喜欢两种花的4人共加了两次,要减去一次,同时喜欢三种花的2人总共加了三次,所以要减去两次,最后把一种花都不喜欢的3人加起来,故全班共有人:18+16+8-4-2*2+3=37人。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在容斥问题中,文氏图法几乎可以大部分的题型,那么,解题原则就两点:一是重叠区域变为一层;二是做到不重不漏,这样在考试中就能做到万无一失了。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爱宇冰冰
首先自然是全面的学习理论知识。在这个阶段要对每类题型的题型特征、解题思路和思考方向掌握清楚,通过对应的例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书上的都会,但是只要稍微变化一下就不能去区别出题型了,根本还是在于对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通过对历年的模拟题研究,不难发现所考的知识点几乎来自于我们所讲理论。并且有部分同学即使全面学习了理论,还是会发现对解题没有多大用,原因就在于不会用所学知识去做题。就比如数量关系中的用比例法解题,这个方法本身很快很有用,但由于大家之前的惯性,总是会第一反应就用方程去解。所以一定要学以致用,才会将知识点掌握得更牢固。其次是大量的做题并及时总结。但刷题并不是真的只是做大量的题,一味的埋头刷题不但对我们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会让自己陷入麻木的状态。那应该如何刷题呢?建议最好以一个模块为单位来做题,做的过程中,思考时尽量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点方法去解题,每次练完题一定要做个分析总结,涉及到哪些考点,解题方法是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思考,只有这样长时间的不断训练才会对题型越来越熟悉,看到题就能瞬间反映出是哪类题该如何解,解题速度自然就提升了。最后是学会合理的放弃某些题。行测120题,120分钟,不可能每道题都做且做对。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主动放弃某些题目,这就需要学会去辨别题目的难易程度。如果一个题读完题目思考30秒还找不到解题思路,建议先跳过,与其在难题上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用在简单的题目上。在做一份完整的行测卷时,应该先做自己擅长的版块,后做较弱的模块。而在每个版块时,又应该先挑选简单的题目来做,而不是从第一题开始按顺序往后做,否则后面没时间就会导致某些简单的题都不能做。这样才能达到保证整个模块的正确率最高。
凌空抽筋
一、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各种运算所需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和一些常用数据;对于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的理解深刻的程度直接影响方法的选择与运算速度的快慢。概念模糊,公式、法则含混,必定影响运算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运算的速度,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仍是必要的。如20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特殊三角函数值, 、 、 、lg2、lg3、 、e精确到0.001的近似值等。二、掌握运算的通法、通则,灵活运用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进行运算。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编制和收集一些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运算的灵活性,并引导学生收集、归纳、积累经验,形成熟练技巧,以提高运算的简捷性和迅速性。三、学习中注意教师及例题的典型示范,明确解题的目标、计算的步骤及其依据。通过典型示范比较顺利的由理解知识,过渡到应用知识,从而形成运算能力。四、提高运算中的推理能力数学运算的实质是根据运算定义及性质,从已知数据及算式推导出结果的过程,也是一种推理的过程。运算的正确性与否取决于推理是否正确,如果推理不正确,则运算就出错。在运算推理中要特别注意等价变换。五、注意关于数、式的恒等变形(变换)能力的训练。 1.符号变换,例如,去括号、添括号时的符号变换。 2.互逆变换,例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微分与积分等。 3.配方变换。例如,a2 +b2=(a+b)2-2ab 等。 4.分解变换,例如, 已知x-y=3,y-z=5,求x-z,可以分解x-z=(x-y)+(y-z) 。 5.换元变换,例如,引入辅助元素,构造辅助函数,添加辅助线,添设参变量等。六、加强运算练习任何能力都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必须加强练习,练习要有目的性、系统性、典型性。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改、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培养运算的熟练性、准确性、灵活性、组织性。以题组训练形式培养学生运算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提高运算能力。七、养成验算的习惯,掌握验算方法 在进行题目求解的运算的过程中或结束时还须对运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以便及时纠正运算过程或结果中出现的错误,并掌握验算方法。例如,解方程,可以把解代入原方程检验,对于解分式方 程、无 理方程、对数方程、指数方程还可以从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来检验。检验的方法通常有:还原法、代值法、估值法、逆运算等养成检验、检查的习惯,提高运算过程的思维监控能力,这是形成和发展运算能力的具体要求之一,在学习中不容忽略
shuijing217
一、 计算1. 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⑴ 运算顺序⑵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一般而言: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⑷繁分数的化简2. 简便计算⑴凑整思想⑵基准数思想⑶裂项与拆分⑷提取公因数⑸商不变性质⑹改变运算顺序① 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② 连减的性质③ 连除的性质④ 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⑤ 增减括号的性质⑥ 变式提取公因数形如: 3. 估算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4. 比较大小① 通分a. 通分母b. 通分子② 跟“中介”比③ 利用倒数性质若 ,则c>b>a.。形如: ,则 。5. 定义新运算6. 特殊数列求和运用相关公式:①1+2+3+4…(n-1)+n+(n-1)+…4+3+2+1=n二、 数论1. 奇偶性问题奇 奇=偶 奇×奇=奇奇 偶=奇 奇×偶=偶偶 偶=偶 偶×偶=偶2. 位值原则形如: =100a+10b+c3. 数的整除特征:整除数 特 征2 末尾是0、2、4、6、83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5 末尾是0或59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11 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4和25 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8和125 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7、11、13 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4. 整除性质① 如果c|a、c|b,那么c|(a b)。② 如果bc|a,那么b|a,c|a。③ 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④ 如果c|b,b|a,那么c|a.⑤ 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5. 带余除法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b,使得a=b×q+r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 0≤r<b a=b×q+r6. 唯一分解定理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n= p1 × p2 ×...×pk 7. 约数个数与约数和定理设自然数n的质因子分解式如n= p1 × p2 ×...×pk 那么:n的约数个数:d(n)=(a1+1)(a2+1)....(ak+1)n的所有约数和:(1+P1+P1 +…p1 )(1+P2+P2 +…p2 )…(1+Pk+Pk +…pk )8. 同余定理① 同余定义:若两个整数a,b被自然数m除有相同的余数,那么称a,b对于模m同余,用式子表示为a≡b(mod m) ②若两个数a,b除以同一个数c得到的余数相同,则a,b的差一定能被c整除。③两数的和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和。④两数的差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差。⑤两数的积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积。9.完全平方数性质①平方差: A -B =(A+B)(A-B),其中我们还得注意A+B, A-B同奇偶性。②约数:约数个数为奇数个的是完全平方数。 约数个数为3的是质数的平方。③质因数分解:把数字分解,使他满足积是平方数。④平方和。10.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11.辗转相除法12.数论解题的常用方法:枚举、归纳、反证、构造、配对、估计三、 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⑴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N-2)×180°⑵等积变形(位移、割补)① 三角形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② 平行线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③ 公共部分的传递性④ 极值原理(变与不变)⑶三角形面积与底的正比关系 S1∶S2 =a∶b ; S1∶S2=S4∶S3 或者S1×S3=S2×S4⑷相似三角形性质(份数、比例)① ; S1∶S2=a2∶A2②S1∶S3∶S2∶S4= a2∶b2∶ab∶ab ; S=(a+b)2⑸燕尾定理S△ABG:S△AGC=S△BGE:S△GEC=BE:EC;S△BGA:S△BGC=S△AGF:S△GFC=AF:FC;S△AGC:S△BCG=S△ADG:S△DGB=AD:DB;⑹差不变原理知5-2=3,则圆点比方点多3。⑺隐含条件的等价代换 例如弦图中长短边长的关系。⑻组合图形的思考方法① 化整为零② 先补后去③ 正反结合2. 立体图形⑴规则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⑵不规则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整体观照法⑶体积的等积变形 ①水中浸放物体:V升水=V物 ②测啤酒瓶容积:V=V空气+V水⑷三视图与展开图 最短线路与展开图形状问题⑸染色问题 几面染色的块数与“芯”、棱长、顶点、面数的关系。四、 典型应用题1. 植树问题①开放型与封闭型②间隔与株数的关系2. 方阵问题外层边长数-2=内层边长数(外层边长数-1)×4=外周长数外层边长数2-中空边长数2=实面积数3. 列车过桥问题①车长+桥长=速度×时间②车长甲+车长乙=速度和×相遇时间③车长甲+车长乙=速度差×追及时间列车与人或骑车人或另一列车上的司机的相遇及追及问题车长=速度和×相遇时间车长=速度差×追及时间4. 年龄问题差不变原理5. 鸡兔同笼假设法的解题思想6. 牛吃草问题原有草量=(牛吃速度-草长速度)×时间7. 平均数问题8. 盈亏问题分析差量关系9. 和差问题10. 和倍问题11. 差倍问题12. 逆推问题 还原法,从结果入手13. 代换问题 列表消元法 等价条件代换五、 行程问题1.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2.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3. 流水行船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 多次相遇线型路程: 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2-1环型路程: 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其中甲共行路程=单在单个全程所行路程×共行全程数5. 环形跑道6. 行程问题中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7. 钟面上的追及问题。① 时针和分针成直线;②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8. 结合分数、工程、和差问题的一些类型。9. 行程问题时常运用“时光倒流”和“假定看成”的思考方法。六、 计数问题1. 加法原理:分类枚举2. 乘法原理:排列组合3. 容斥原理:① 总数量=A+B+C-(AB+AC+BC)+ABC② 常用:总数量=A+B-AB4. 抽屉原理:至多至少问题5. 握手问题在图形计数中应用广泛① 角、线段、三角形,② 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③ 正方形七、 分数问题1. 量率对应2. 以不变量为“1”3. 利润问题4. 浓度问题倒三角原理例: 5. 工程问题① 合作问题② 水池进出水问题6. 按比例分配八、 方程解题1. 等量关系① 相关联量的表示法例: 甲 + 乙 =100 甲÷乙=3 x 100-x 3x x②解方程技巧 恒等变形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代入法、消元法3. 不定方程的分析求解以系数大者为试值角度4. 不等方程的分析求解九、 找规律⑴周期性问题① 年月日、星期几问题② 余数的应用⑵数列问题①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求项数: n= 求和: S= ② 等比数列求和: S= ③ 裴波那契数列⑶策略问题① 抢报30② 放硬币⑷最值问题① 最短线路a.一个字符阵组的分线读法b.在格子路线上的最短走法数② 最优化问题a.统筹方法b.烙饼问题十、 算式谜1. 填充型2. 替代型3. 填运算符号4. 横式变竖式5. 结合数论知识点十一、 数阵问题1. 相等和值问题2. 数列分组⑴知行列数,求某数⑵知某数,求行列数3. 幻方⑴奇阶幻方问题:杨辉法 罗伯法⑵偶阶幻方问题:双偶阶:对称交换法单偶阶:同心方阵法十二、 二进制1. 二进制计数法① 二进制位值原则②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互相转化③ 二进制的运算2. 其它进制(十六进制)十三、 一笔画1. 一笔画定理:⑴一笔画图形中只能有0个或两个奇点;⑵两个奇点进必须从一个奇点进,另一个奇点出;2. 哈密尔顿圈与哈密尔顿链3. 多笔画定理笔画数=十四、 逻辑推理1. 等价条件的转换2. 列表法3. 对阵图竞赛问题,涉及体育比赛常识十五、 火柴棒问题1. 移动火柴棒改变图形个数2. 移动火柴棒改变算式,使之成立十六、 智力问题1. 突破思维定势2. 某些特殊情境问题十七、 解题方法(结合杂题的处理)1. 代换法2. 消元法3. 倒推法4. 假设法5. 反证法6. 极值法7. 设数法8. 整体法9. 画图法10. 列表法11. 排除法12. 染色法13. 构造法14. 配对法15. 列方程 ⑴方程 ⑵不定方程 ⑶不等方程{参考}
格桑之门
资料分析是每年行测中的必考题,备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尤其需要注意,毕竟这算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分类,如果没有详细的了解,那很有可能出现失误的问题。在此分享几个技巧:
一、“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二、“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1.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2.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1)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2)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3)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三、“综合速算法”包含了我们资料分析试题当中众多体系性不如前面九大速算技巧的速算方式,但这些速算方式仍然是提高计算速度的有效手段。
平方数速算: 牢记常用平方数,特别是11~30以内数的平方,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速度: 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441、484、529、576、625、676、729、784、841、900
四、尾数法速算
资料分析试题当中牵涉到的数据几乎都是通过近似后得到的结果,所以一般我们计算的时候多强调首位估算,而尾数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但在地方考题的资料分析当中,尾数法仍然可以有效地简化计算。
princefrank
备考有两个最重要的方面:1、列式能力培养及训练。2、计算能力培养及计算。备考资料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记公式以及变形的公式,一定要非常熟悉,如果这些内容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都要发蒙还要一步步推导,那根本谈不上解题速度了。
观察我们近几年的资料分析考试,很多考生发现虽然公式记的非常牢,但是最近题目的考察难点在于看不懂题干,找不到相关数据,不知道该用哪一个公式。这相比于前几年的考试,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拿到资料分析材料应该做什么。
第一步,快速浏览材料。利用5到10秒的时间快速浏览材料,分清材料结构,是总分结构、分总结构还是总分总结构,然后勾画出每段文字描述的主要对象。如果遇见独段材料,则快速将材料分层,找出每层主要描述的对象。
第二步,快速找准考点。大致浏览完材料就赶紧回到题干中,通过题干信息,找准考点。如出现“谁占谁的比重为多少?”那么肯定是求比重,然后再通过时间判断,是求现期比重还是基期比重。一般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求的是量,一种求的是率。我们可以从单位上去区分,量的单位是具体的实际量,例如吨,亿元,亿美元,千克,万公顷等,而率的单位是百分数,没有单位;还有一些题目是求倍数、比重、平均量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很明显了;当然也还有比较类的,但是比较一般也是比较量或者是率之间的关系,这里就不拿出来单独讲解了。还有一些是间接求法,需要灵活转变,这也是考察难点,要做到不慌,按公式一步步求解即可。
对于题干分析和材料解读做以下说明:
一、题干分析
1、确定问题所求的时间(时间点、时间段)
2、确定问题考点(增长量、增长率、倍数、比重、平均数等)
3、明确所涉及的统计指标
4、根据公式列式并计算或查找比较
二、材料解读
文字类材料
1、确定材料时间
2、明确各个统计指标信息在材料的大致位置及对应的关系
表格类材料
1、确定表格标题(时间+信息)
2、确定表格主要内容及行列标题内容结构
图形类材料
1、确定图形标题(时间+信息)
2、确定图例信息
2、确定图形主要内容及横纵坐标的含义
综合类材料
第三步,准确做出答案。数据找到,直接代入相应的公式中,再利用之前很多计算方法,比如首数法、尾数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等,快速做出正确答案即可。
最后,要说的是概念的熟练程度决定列式的速度,尤其是一些式子变形。备考中如果算的慢,请先回去看一下这个概念的整个内容,不怕浪费时间,因为提高才是目的,多次反复比一次记忆还要好,要提醒自己多用就会熟练。
选项之间差异大小决定速算的种类与取舍。基本原则是“列而不算,算则从简”,就是说,列完式子之后不要急于计算,看看有没有速算方法,而这个速算方法是要结合选项来确定的。
大白包小白
旺黔诚大树职教给大家解答!
资料分析题是行测里面较难的模块,快速提分技巧其实没有太多用处,重要的是自己对于公式的灵活应用和刷题量。大树职教作为贵州本土的专注于公考/编制类培训的企业,有着很多的经验,大家有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问哦!旺黔诚·大树职教在省考面试中已经连续三年拿下省考面试全省第一!
公务员笔试行测资料分析题如何复习?
一、复习时培养“三个能力”
阅读能力:考虑到资料分析材料的呈现形式,能否找到题目所需的数据、并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就可以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并且在备考中,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列式能力:因列式能力更多体现在对题目考察理论的理解、对材料数据的把握能力上,因此在初学资料分析的时期,建议大家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来确保所接受的知识是准确且符合当前学习阶段的。此阶段的重点即在于夯实理论基础,边学边练、边练边学,为后续巩固和冲刺阶段打好根基。而当基础理论阶段之后,建议大家选取合适的,有计划、有阶段地进行刷题巩固。
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考场上的做题速度,建议大家在备考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基本计算能力(如两位数/三位数之间的加减法、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多位数除两位/三位数等)。并且由于从近几年看,国考更加重视解题技巧,大多题目只需估算即可。因此在提升自己基本计算能力的同时,针对不同的计算形式,学习一定的估算技巧,进一步提升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保持刷题节奏
资料分析和图形推理板块,都是比较依赖于做题的敏感度。
某天猛刷300题,然后若干天摆烂一题不做,效果远不如每天、连续刷50题,刷6天。
所以不少同学喜欢某段时间猛刷资料分析,正确率的确会有大幅度提升,但是放一段时间不做题,马上正确率下降。
这点相信参加过国考面试的同学会感同身受,因为几个月不学行测,等国考面试完,准备省考时会发现,刷题手生,一夜回到解放前。
刷题量很重要:
速度和正确率的提升,主要依靠大量刷题。对于数学基础一般、思考较慢的同学,没有上千题的刷题训练,很难靠基础得到满意分数。
一是靠刷题,磨炼速算方法。不管是技术流,还是硬算破解流,都要在实践中提升熟练度。
二是靠刷题,卡时间提速。从最初三四分钟一道题,到一分钟左右一道题,资料分析题目就是最好的磨刀石。
我从计算慢、正确率低,到一分钟一道题,基本全对,主要是连续2个月刷穿基本资料分析题库书,总题量大概2-3千,供大家参考。
选对适合的做题技巧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除估算等“硬算暴力破解流”,一类是减少计算量的“技术流”。
如果你思维敏捷,且讨厌硬算,那么选择减少计算量的“技术流”。
如果你方法运用不熟练,不怕大量加减乘除,那么选择直除估算等“硬算暴力破解流”。
我刚开始也非常痴迷各种“技术流”,不仅可以减少计算量,还可以各种炫技,甚至直接看出答案选项。后来发现,“技术流”的方法都有使用条件,不是每道题都可以用。而且我个人思维速度并不快,在紧张状态下,就经常想不到技术流”的方法,反而下意识地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直除。
从做题时间角度看:
“硬算暴力破解流”=思考时间少+计算时间多
“技术流”=思考时间多+计算时间少
如果思维不够快速,不妨选择“硬算暴力破解流”,只要通过大量练习加减乘除等计算方法,就可以压缩计算时间。换句话讲,如果运用“技术流”不够熟练,时间上并不比“硬算暴力破解流”更快,还容易算错。
总结错题
资料分析的错题比较好整理,要不就是算错,要不就是找错了数据,或者计算关系搞错。在分析错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出题人有意设置的“坑”,例如题目单位和材料单位不一致,数据年份不一致等等,做题的时候下意识地去提醒自己不要跳各种“坑”。
熟悉材料结构
熟悉材料结构是建立在大量刷题的基础上,因为资料分析的材料类型总共这么多种,例如表格、文段等等。内容是进出口等经济指标,或者医疗资源等社会资源指标。尽量做到在刷题后期,一看题目,就大概知道数据在那个文段找,在那个表格找,不会找错,对类似材料把玩得很透了,找数据往往是下意识的。
以上是旺黔诚大树职教整理的备考行测资料分析及做题技巧的内容,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遴选、事业单位\教师\银行\国企招聘等的内容或者想问的问题,小编都可以给大家解答!欢迎大家前往贵州旺黔诚大树教育官网具体了解!
小阿殷-
在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本就是一个耗时的题目,希望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可以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单纯的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正确率。但是当考生耗费四十分钟甚至五十分钟的时间做完资料分析,正确率依然不高,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新西南教育提供的几点小建议:一、全面掌握题型与考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生需要掌握资料分析中常见的考点与公式,这样在读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关键字快速判断考点,选择公式,最后代入数据求解,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建议大家学好资料分析的基础课,将所有考点与公式熟记于心,比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倍数等考点与公式。当然记忆也不必死记硬背,在学会考点的基础上多做题多总结,考点必定烂熟于心,因为资料分析一般情况下只考查这么多考点。二、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与速算技巧。1、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能力相信广大考生都是具备的,但是一旦在实战中遇到多位数字的计算就会犯错误,比如四位数的加减、五位数除以三位数等。所以建议考生平常联系多动笔,少用计算器,对于计算能力较差的考生可以进行计算的专项练习。2、资料分析主要考查的是综合理解与分析能力,并不是完全考查计算,所以考生必须学习速算技巧,不仅可以提升速度,还可以减少精算的失误率。在系统课程中,粉笔为大家讲解很多速算技巧,比如截位直除,百化分等,希望考生可以勤加练习并掌握。3、通过记住常考的特征百分数与分数的转化,多次方数(比如1至25的平方,1-10的立方等)等,来提升数字敏感性。4、总结上课中老师讲解的特殊的做题小技巧,而且要反复的复习,最后达到可以灵活运用的程度。三、进行错题的分类总结。当考生学会考点与速算技巧,并且练习过大量题目后,正确率依然不高,该怎么办呢?此时一定要进行错题总结,很多考生对于错了的题目知道如何正确求解后,就再也不看,殊不知同样的错误会一犯再犯,所以做完题目后一定要系统的总结。在错题总结时,一定要标清错误原因与解决办法,举个例子,题干要求基期值,结果考生求成现期值,则错误原因为审题未关注时间,解决办法是以后做题首先就要看题干时间是否与材料一致。通过多次类似的总结,对于经常犯错的点形成应激反应,也就避免了错误。当考生养成错题总结的习惯,大家就会发现其实犯错的点并不多,基本都是细节问题,比如审题不清或计算的时候写错数,只要将出现的错误改正,大家的正确率自然会提升。综上所述,经过练习和总结,相信考生的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