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碗里吧吧吧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最有效的方法是估算法。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更多技巧请点击课程查看: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福气娃娃TT
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有一类资料分析题,这类题中经常利用一些专用术语对资料信息进行陈述,这就要求考生对所涉及到的有关数据性、统计性的专业术语有较强的把握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分清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人事考试网公务员研究中心的专家把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几对考生容易混淆的术语进行比较,以帮忙考生能牢固掌握。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算法是: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算法是: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20。算法:100×20%=20。 注意:占、超、为、增的含义: “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计划数×100%。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 “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20-100)×100%=20%。 “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用今年的÷去年的×100%。 例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256÷100×100%=256%。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 例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2.百分点 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 (二)倍数与翻番 1.倍数 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 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为1978年3.8平方米的3.9倍(14.8÷3.8=3.9)。 2.翻番 指数量加倍。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GDP是2000年的4倍。翻n番应为原来数A×2n。 (三)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指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相比的动态相对数。它等于报告期水平对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为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发展速度大于100%(或1)表示上升;小于100%(或1)表示下降。 由于基期水平可以是最初水平,也可以是前一期水平,所以发展速度有两种——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是说明事物增长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它是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者多少倍。增长速度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正数表示增长,负数表示降低。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比如,要反映2002年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997年的多少倍,用2002年的存款余额除以1997年存款余额乘以100%即可;但是增长速度就应该用2002年的减去1997年的再除以1997年的乘以100%或者直接用发展速度减去1即可。 考试大收集整理 (四)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1.序时平均数 序时平均数是将动态数列中各时期或时点上的指标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这种平均数是将某种事物在时间上变动的差异平均化,用以说明一段时期内的一般水平。 序时平均数(又称动态平均数)是与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不相同的又一种类型的平均数。两者的差别在于: (1)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计算的。 (2)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差别;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的某一总量指标在时间上的变动差别。 (3)一般平均数通常是由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由动态数列计算的。可见序时平均数不论从性质上或计算上都与一般平均数不相同。 2.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动态数列中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和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中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它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的一般水平。根据这一定义,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方程法。 3.平均增长速度 因平均增长速度不等于全期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故它不能根据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直接计算。但可以利用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去1(或百分之百)进行间接计算。 (五)增幅与同比增长 1.增幅 增幅与增加幅度是一个概念,指的是速度类、比例类的增加幅度,比如,今年5月GDP的发展速度是10%,去年5月是9%,我们就可以说GDP发展速度的增幅是1个百分点;如果说去年是10%,今年增幅为9%,那么今年的发展速度就用10%×(1+9%)得到。 2.同比增长 同比增长是指相对于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多少。比如,去年5月完成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10-8)÷8×100%即可。
小超人0606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技巧一:转化技巧将计算中出现的数字或算式进行一定形式的转化,有时候可以加快运算,并提高正确率。技巧二:首尾法1、首数法:当题目选项前几位数字不同时,只需计算出前几位就可以决定答案。常用于作商和作差的运算中。2、尾数法:当题目选项后几位数字不同时,我们只需计算出后几位就可以选择出答案。一般用于加、减、乘的运算中。技巧三:拆分法将计算式中数据拆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便于计算的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再分别进行相应计算的方法。类似于分配律。4.19 怎样突破行测资料分析题第一招:深度理解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大纲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查应试者以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第二招:三条阅读方法做题时迅速勾勒材料结构,准确锁定数据位置,是完成资料分析试题需要具有的基本能力。对于文字型材料,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分段落中心法”;对于其中包含特殊数字、字母、符号的题目,“关键词搜索法”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而面对表格、柱状图和趋势图,“横纵目标定位法”是锁定所需数据最为快捷的方法。这三大结构阅读的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帮助各位考生扫除寻找数据时的障碍,为大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第三招:三组重要的信息首先,在考场之上,千万不要因为时间、单位或者某些特殊概念的错位而冤枉失分;其次,某些特殊的技巧可以很好的辅助我们做题,譬如在试题上做适当的标记、对统计图形做定性的分析或者用工具的刻度代替实际的数据、利用排除法解组合选择型试题以及利用基本常识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做出迅速选择,所有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解题的实用技巧;最后,只有懂得避重就轻、先易后难的整体策略,充分明白联合选项共同做题的精髓,你才能从思想上真正领悟到得到高分的策略。第四招:十大速算技巧资料分析中,几乎所有复杂的计算都有简化的可能,因为我们可以使用十种不同的速算技巧来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形:如果选项或者待比较数相差非常大,估算便是首选;如果选项或者待比较数的首位各不相同,直除便是不二法门;如果在一群分数中,有一个分数的分子最大而分母最小,就应该知道此分数为最大;如果选项或者待比较数之间相差一个特殊的分数,插值法多半在所难免;看到待比较的两个分数之中,有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略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那你就应该毫不犹豫的进行差分……十大速算技巧给我们解决复杂计算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为大家节省了本来会浪费在计算上的大量宝贵时间。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备考策略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大类材料:图形型材料、表格型材料、文字型材料,其中图形型材料主要包括饼状图、柱状图、趋势图、网状图等。材料类型不同,其数据存储结构也不同,在阅读材料时,重要的不是记忆材料中大量的具体数据,而是明晰这些数据存储的结构。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发展,由多个材料构成的资料分析试题在考试中大量出现,譬如“表格与文字”、“表格与图形”、“文字与图形”相混合的材料,渐渐成为最新命题的主要趋势。对于混合型资料分析,既要注重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这里往往会成为命题要点),也要注重每个材料的基础地位,熟悉各个材料的内部结构;同时,由于混合型资料的阅读量显著增加,因此,提高阅读速度也成为备考此类题型的重点。资料分析的统计性,决定了其材料中往往会有较多的统计术语。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术语,一般在材料的注释中会给予必要说明;但对于常识性的术语,则需要考生在复习中不断积累。除此之外,还应该熟悉“统计公报”的内容范围及行文方式,几乎所有资料分析的材料都来自于国家及各地的统计公报。“阅读材料”是完成资料分析试题的第一步,阅读的重点并不是具体的内容和数据,而是“存储数据的结构”,以便在做题时迅速定位数据。而这又离不开对数据存储结构的研究和把握和一些必备“核心要点”的把握。“分析”是“加工数据”的基础;而“比较型”和“计算型”试题,则是“加工数据”的主要题型。一般来说,“加工数据”的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大量的计算。因此,广大考生还应掌握必备的速算技巧。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