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面对一
时政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的重要考点,也是大家最头疼的一部分。那么,2023国考时政怎么学了?时政热点多,涉及范围广,大家要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只能每天坚持积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的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接下来高顿公考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些时政热点。
1、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新华网)
2、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30年(1991-2021)成效显著,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ODS)约50.4万吨,在保护臭氧层的同时为减缓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惠益。(人民日报)
3、12月3日上午,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之际,一列满载出口商品的国际货运列车从成都双流出发,发往老挝首都万象。这是中老铁路开通以来,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国际联运链条当中。(人民日报)
4、12月5日,山东青岛胶济客专海岸路桥成功实现换梁。该桥是连接青岛站和青岛北站的唯一动车通道,距今已有121年历史。前期梁体经过长期使用,锈蚀严重施工方精准移入4片总重148.4吨的新梁来确保安全,新梁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新闻联播)
5、近日,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孔雀雉的活动影像。灰孔雀雉主要栖息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及竹林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央视网)
以上就是高顿公考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2023国考时政热点,大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每天积累一点时政热点,将大大有利于时政部分的备考!
啾啾大神
一、初步确定考查范围
将近五年的国考行测试题及答案找出来,先认认真真做一遍,做题的目的是对这些题目结合答案解析进行分析,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的出处,一般答案解析中都会表明考查知识点的来源,是出自讲话、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全国经济会议还是日常时政热点。把五年试题的时政考查的知识点出处研究明白了,那么今年备考时政的素材范围也就基本确定了。
二、整理素材
考试当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很好找的,在官网上搜一份打印出来。中央一号文件、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科技工作会议等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会议等内容,网络上也能找到,不过这部分在搜集的时候要看好时间、版本,不要找错版本,影响学习。
三、在素材中寻找知识点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分为三部分,一是2021年工作回顾,二是十四五时期发展成就和主要目标任务,三是2022年重点工作。这些是必背的重点,同时,对政府工作报告一定要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比对解读版本理解几遍,因为政府工作报告除了很可能设置时政常识考点以外,其中的很多新词、新提法,既可能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成为考查的知识点,也可能会成为申论设置的关键词。
关于经济工作会议、科技工作会议等,一般篇幅不长,可以精读一遍后,划出重点内容,然后利用之后的碎片时间对重点内容常读常记。建议将自己整理的这些内容打印后装订起来,放在手边,避免遗失,浪费辛勤整理的心血。
四、查漏补缺
关注近一年的公务员考试。尽可能地找到这些考试试题,将其中的时政部分的知识点找出来,如果是已经学过的,起到巩固作用,如果是没遇到过的新知识点,则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丰富自己的时政热点范围,做到有备无患。
以上就是高顿公考小编整理的“国考时政热点怎么备考”的相关内容,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国考的信息,欢迎关注公务员考试网。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