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不在上海
去外地考试没买到卧铺坐了一夜的火车硬座,睡不了就只能看书,早上六点下火车,坐地铁奔考场,时间来不及只买了一个面包和一瓶水,考试的时候坐在门口,冬天冷风呼呼的往屋里灌,吹跑了我的瞌睡,考完之后感觉自己有点儿生病,还好笔试拿到140+,第一名。接下来面试,过了年初五就去外地培训,毕业论文也没有写,一个月=面试+写论文+答辩,两个城市来回奔波,现在想来都不知道当初自己怎么熬过来的,但庆幸的是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风子武nandy
现在大学生考编的是越来越多了,编制内工作由以前的不受待见慢慢开始变成香饽饽,这当然跟基层公务人员,教师待遇的提升有关,也跟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系。
其实编制内的工作也有点像围城,里面的人觉得是个束缚,自己的才华困守在这固定的岗位,老觉得自己如能能出去闯荡一番,定能取得非凡的成绩;外面的人在就业压力之下又拼了命想挤进来。挤的人多了,路就只有这么宽,每年招考人数有限,因此每年都有很多人在考编的道路上折戟沉沙,扫兴而归。编制内的工作香不香?其实也是因地而异,因岗而异的。深圳中学公布的拟招聘名单可以说是让人大跌眼镜,这一批名单中,18个中学老师清一色博士学位,专业涉及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物理、机械工程、地理、生物等多个方面。有两个老师甚至有了副教授的职称,还有一个工程师。
海归,博士为何扎堆到中学当老师?当然不是为了情怀,还是有吸引人的待遇的。相关招聘公告表明:除了数十万年薪之外,还解决深圳市户口和事业编制、强力措施保障并帮助教师解决住房。相比较之下,西部地区的老师招聘就有点冷清了,甚至有广西南宁某贫困县到南宁师范院校招聘老师空手而回的事例。当然,这也只是极个别的贫困地方,大多数地区的公务员,老师招聘还是相当火爆的。有广西的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参加编制考试的心酸历程,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这个老兄从2015年开始参加编制考试,到今年已经才加了17次的编制考试,但是还是没能成功上岸。在这17次的考试中,有两次考公务员,大多数都是考教师编制,还有两次是参加了特岗老师的考试。尤其是2021年,先后参加了7次编制考试,足迹遍布南宁,贵港,百色,苹果等地区。6年,17次考试,这个考生经历了何等的煎熬,只为得到一份编制内的工作。不说别的,就算每次考试交300元的考试费,这17次考试光考试费也超过4000块了,更不要说为了考试来回奔波的交通,住宿以及日夜鏖战看书备考付出的心血。纵观这个考生的考试历程,其实很多次都是进入了面试的,在面试的环节被刷掉。这是很可惜的,这也说明这个学生知识掌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是面试技巧,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这个学生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考编上岸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些热门的地区和岗位。所以,如果队编制内的工作确实有期待,可以考虑一下比较边远的地方的岗位,竞争不会那么激烈,比较容易上岸。上岸之后工作一定年限,还是可以通过考试,选调等方式调到比较方便的地方,这也算是曲线完成梦想吧。当然,道路千万条,编制内只是其中一条而已。即便考编上不了岸,还是有很多其他岗位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的,这位老兄能坚持6年,17次考试,屡败屡战,勇气,毅力确实让人惊叹,可谓是”考编钉子户“了。你们对执着考编有何看法呢?这样的坚持到底值不值得,欢迎留下你们的看法。
大旺财爱小旺财
二十年前上中专的时候就开始复习考公务员,可惜一毕业就要求大专学历了,经过三年在职学习好不容易拿到大专了,省直机关又要求本科学历了,又经过三年的学习取得本科学历,总算有资格报名了。可惜公务员的考试内容又做了重大调整,之前几乎把公务员基础知识这本书及相关知识都背下来了,结果基础知识又只是成为行政能力测试的一部分而已,又多了申论,不得不决定重新复习。公考之前省里又突然调整了公考时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于是几乎天天学到凌晨,为了提神差点有了烟瘾,白天还得上班,连轴转,家里人都担心了,别为了公考再累出病,规劝别考了。好在笔试通过,准备面试,还参加了面试培训班,不幸的是突然笔试和面试时间又缩短了,交了半个月的费用只能上了两天的课。坐车到省城参加面试,结果那天又突然发烧和腹泻,上午去医院打了点滴,怕时间来不及,打完点滴中午匆忙从超市买了点面包和火腿肠凑合了,下午又去参加的面试,抽号又抽了个倒数第一,直到五点多才进入面试考场,考完了坐上回家的车已经七点了。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公考超龄的最后一年终成正果。公考过程中,庆幸的是,报考的头一年还只限全日制本科,本觉报考又无望了,但是因为那年有人投诉公考涉嫌学历歧视,正好第二年报考突然不限制学历性质了,但是到了第三年及以后又通过变相要求只限全日制报考。
naerman163
现在大学生考编的是越来越多了,编制内工作由以前的不受待见慢慢开始变成香饽饽,这当然跟基层公务人员,教师待遇的提升有关,也跟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系。其实编制内的工作也有点像围城,里面的人觉得是个束缚,自己的才华困守在这固定的岗位,老觉得自己如能能出去闯荡一番,定能取得非凡的成绩;外面的人在就业压力之下又拼了命想挤进来。挤的人多了,路就只有这么宽,每年招考人数有限,因此每年都有很多人在考编的道路上折戟沉沙,扫兴而归。编制内的工作香不香?其实也是因地而异,因岗而异的。深圳中学公布的拟招聘名单可以说是让人大跌眼镜,这一批名单中,18个中学老师清一色博士学位,专业涉及英语语言文学、理论物理、机械工程、地理、生物等多个方面。有两个老师甚至有了副教授的职称,还有一个工程师。海归,博士为何扎堆到中学当老师?当然不是为了情怀,还是有吸引人的待遇的。相关招聘公告表明:除了数十万年薪之外,还解决深圳市户口和事业编制、强力措施保障并帮助教师解决住房。相比较之下,西部地区的老师招聘就有点冷清了,甚至有广西南宁某贫困县到南宁师范院校招聘老师空手而回的事例。当然,这也只是极个别的贫困地方,大多数地区的公务员,老师招聘还是相当火爆的。有广西的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参加编制考试的心酸历程,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这个老兄从2015年开始参加编制考试,到今年已经才加了17次的编制考试,但是还是没能成功上岸。在这17次的考试中,有两次考公务员,大多数都是考教师编制,还有两次是参加了特岗老师的考试。尤其是2021年,先后参加了7次编制考试,足迹遍布南宁,贵港,百色,苹果等地区。6年,17次考试,这个考生经历了何等的煎熬,只为得到一份编制内的工作。不说别的,就算每次考试交300元的考试费,这17次考试光考试费也超过4000块了,更不要说为了考试来回奔波的交通,住宿以及日夜鏖战看书备考付出的心血。纵观这个考生的考试历程,其实很多次都是进入了面试的,在面试的环节被刷掉。这是很可惜的,这也说明这个学生知识掌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是面试技巧,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这个学生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考编上岸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些热门的地区和岗位。所以,如果队编制内的工作确实有期待,可以考虑一下比较边远的地方的岗位,竞争不会那么激烈,比较容易上岸。上岸之后工作一定年限,还是可以通过考试,选调等方式调到比较方便的地方,这也算是曲线完成梦想吧。当然,道路千万条,编制内只是其中一条而已。即便考编上不了岸,还是有很多其他岗位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的,这位老兄能坚持6年,17次考试,屡败屡战,勇气,毅力确实让人惊叹,可谓是”考编钉子户“了。你们对执着考编有何看法呢?这样的坚持到底值不值得,欢迎留下你们的看法。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