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4

张壮壮zy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关于基层的范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实创13720050898

已采纳

一:要认真学习“定调子”。

学习是撰写公务员考试汇报材料的前提,为的是充实头脑、厚积薄发。

一是善于学习上级精神。上级精神是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要求,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只有把上级精神吃准摸透,才能保证汇报材料的方向不偏。一方面,掌握各级政策规定。写公务员考试材料时必须紧贴这些政策、规定、要求,绝不能跑偏了、唱反调。

二是善于把握领导意图。

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领导意图把握的准,撰写的公务员考试材料才能对上路子、获得认可。

三是善于借鉴相关资料。

公务员考试写材料,如果是新手,我们就要多进行“模仿练习”,比如说写一个工作总结,那我们就去把往年起草的总结找来认真看一看、学一学,然后依葫芦画瓢,这样我们上手就很快,不至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另外,我们平时要注意收集资料,加强学习,把总结、通知、经验做法、调研报告、领导讲话等方方面面的资料收集起来,没事就看一看、学一学、练一练,时间长了,我们自然就有了感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大家坚持公务员考试多写多练多思考,相信大家离成为一名厉害的笔杆子不远啦!加油,坚持便是成功的出路!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公务员考试关于基层的范文

294 评论(10)

Nicole800328

头条上也经常有,这篇在公众号看到过

134 评论(11)

夏天的小雾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乡村振兴战略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让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今年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法治建设的根基在基层、薄弱区域在乡村,建设法治乡村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完善立法让法治乡村有法可依。“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提高立法质量,解决“三农”法律滞后、可操作性不强的难题。目前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两权”抵押、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农村“三变”改革的推行,应适时实现从宏观政策指导和授权试点上升为法律细则操作和普遍适用。解决农村问题,必须做好立法调研和充分论证,使立法准确反映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兼顾与协调利益关系,真正做到以良法引领和规范乡村有序发展。

实现惠农让法治乡村掷地有声。法律的有效治理不仅仅追求“定纷止争”的维稳目标,而要以依法维权树立法律权威,获得全民自觉守法的治理状态。“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彻底消除乡村“法律盲区”,让法律在乡村家喻户晓、有效实施。平等对待村民权利,及时清理违背法律的村规民约。积极维护村民权益,依法撤销违反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行为或者决定。优化普法机制,将法律文本“交”给农民转换为将法律知识“教”给农民,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和维权能力。

移风易俗让法治乡村深入人心。法律的有效治理不仅要使社会群体受到约束或者规制,而且要使全社会移风易俗、全民信仰法律,形成良好的法治文化基础。所以,培育法治文化,是巩固乡村有效治理的必由之路。法治保障人权,剔除神权。人的生命健康靠科学锻炼和医疗保障,不是靠神灵护佑。财富靠合法途径获得,不是神灵所赐。要依法破除乡村封建迷信活动、依法惩处乡村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意见》要求,“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以案释法教育群众,厚植法治文化的群众基础。

法律的良好治理效果是将法律的行为强制转化为社会群体的行为自觉,促使法律规则潜移默化为公序良俗的法治文化。婚姻靠平等、自由、法治建立,不以钱财为成立条件,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贵在法治。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访问:公务员考试

18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