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等待
1. 行测常识储备历史知识有哪些 一般来说,在常识判断中历史人文是比较喜欢出的一部分,以下为历史人文常识中比较常出现的考点,建议每天记几个,坚持到考试总是能得到很大提高的: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右图)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2. 公务员行测有哪些必备的文化常识 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备文化常识:中国文学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二、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 3. 公务员考试中古代史书体裁都有哪几种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积累,古代史书体裁,如: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如,《资治通鉴》、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春秋公羊传》等。 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 代表作为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中古代史书体裁有哪些 三、纪传体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四、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记述了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五、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先后加以集中叙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代表作为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 国地税改革对国考影响到底有多大? 没有基层工作经历能不能报名? 非应届毕业生能不能参加2019国考? 我的专业能报考什么岗位? 5.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古代史书体裁 2019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备考积累,古代史书体裁: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如,《资治通鉴》、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代表作主要有《国语》、《战国策》以及《三国志》。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 代表作为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6.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古代史书体裁有哪些 一、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6303131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二、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代表作主要有《国语》、《战国策》以及《三国志》。其中,《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 7. 行测文史常识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外交事件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外交事件。 (一)汉朝时期的外交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匈奴威胁。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历经磨难抵达大月氏。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开凿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而在西汉末年,随着中原势力衰败,在面对强大的匈奴,我们只能和亲来维护本国势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毋得相诈相攻”。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在后来的东汉时期,我们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再走丝绸之路,这就是班超。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 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西域与汉断绝65年的关系至此恢复。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二)唐朝时期的外交唐朝时期,佛教文化慢慢盛行,这得益于一个人就是玄奘。 他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贞观元年玄奘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后玄奘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为我们唐朝的佛教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还得益于我们其他的外交,如文成公主,和亲吐蕃。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 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 *** )。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当然,在唐朝我们还需要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国外,对于发扬文化起到重要的要数鉴真和尚。 鉴真和尚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这就是汉唐文化中重要的外交事件,在行测常识判断考试中,汉唐文化本身就是考试的重点,而对于外交重点在考试中的考查形式主要是朝代、人物与事件的对应关系,因此大家在学习中要重点关注这些内容。
yeting1976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说白了也就是考察你的写作水平。
这个短时间内很难提高,所以大家在平时要注重积累,一开始就要熟悉时事及社会热点问题,并且能够科学分析,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读书看报看新闻来提高,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当时看的是《半月谈》,它是公考备考中不错的参考资料,其中“半月评论”的文体风格非常值得借鉴;《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最好能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熟悉申论行文的文风和结构,结构框架的特点尤其重要,首先、其次、第一、第二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精彩词汇的收集——这些是你文章拿高分的亮点。我当时还喜欢把自己需要大量记忆,大量阅读的东西导入到jint速读训练里学,这样既做了速读训练,又可以复习功课,一举两得。最妙的是我还把自己喜欢的音乐添加到工具里,作为训练时的背景音乐。
满意望采纳,谢谢。
waterimilan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关于201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答题备考要掌握的知识,宁波华图总结以下内容:
一、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2.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后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2.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
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3.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四、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1.公元前771年,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4、秦国商鞅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
五、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币制、度量衡、文字;“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3.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杆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表现了人民老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大败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典故:破釜沉舟
六、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
3. 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七、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刘秀“光武中兴”,定都洛阳。
2.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大胜,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3.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孙刘联军获胜,三国鼎立之势形成。八、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
1.三国鼎立---魏蜀吴
2.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3.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4.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草木皆兵)
5.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6.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全面汉化。
更多信息请关注浙江华图官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popo小婷婷
一、什么是申论?我想大多数的辅导书上都会写“申而论之”,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废话,在我看来,申论是展现考生如何阅读信息和提炼信息,最后总结信息的能力,当然报考的岗位不同,考察的角度也会不同,对报考副省级职位的考生而言,材料和问题的设置都会要求的更高一些。误区一:申论就是最后的小作文大多数只有一句题目“请围绕.....”,然后就是考友的大作。我想,这大概是受到高考作文的思维影响,如果发个题目就可以写一篇文章然后称之为“申论”的话,那么我理解的申论是材料+题目+小题+小作文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考友理解的申论是话题作文,而申论本身是材料作文,而且是有阅读理解题的作文。所以,每次我看到这些帖子,心里想就算让我点评,那也要让我看到材料吧,要不怎么能看出来作文是否紧贴材料呢。另外,前面的小题目是非常重要的,在国考最开始那几年,前边的小题目是最后小作文的解题钥匙,(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单写一篇文章讲历年国考试题的变化)当然,由于题型的演进,现在的情况不能套用当年的方法,但是前面小题目的解答直接影响了考生最后的成绩,所以,前面的小题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小题非常重要!!!小题非常重要!!!小题非常重要!!!误区二:考试前根据时政热点准备几篇文章到考场上用还是同样的原因,必须根据所给的材料作答。同样的“三农”问题,只是角度的不同,材料就会不同,材料有可能只写了农民失地的问题,也有可能只写了农村文化的传承问题,不看材料作答就会答非所问,所以,事先去猜热点压题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一定要注意这点!我建议大家,走到考场后,就把之前看到的所谓申论热点全忘掉,老老实实的去看仔细手中的材料,把材料好好读透才是最重要的!举个栗子,当年我师姐公考前压了一个产业升级的热点,小作文也反复修改过,甚至动用了家里人的关系把文章交给一个机关的写作高手润色过,到了考场果然那年的材料是关于产业升级的(如果你们做过历年国考真题大概知道是那年的题目),于是就用上了,原本以为肯定能拿高分,结果分数出来相当一般,她很不解为什么分数不高。这篇作文后来我也看过,但从文章看,确实是佳作,无论谋篇还是用词都很不错,但是没有紧扣材料,我觉得问题应该是这个。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有个土地经济学博士申论45分的故事么?我的申论竟然只有45分,这个结果让我很惊诧,也导致了我基本上应该无缘复试了。要知道我的博士研究专业就是土地经济,论文方向就是中国城乡土地所有制转让问题。申论我甚至是提前交卷的。字迹工整,全篇没有一处涂改痕迹。所以很受打击。郁闷是难免的,因为我对申论的估分在60左右,也因为我在申论中所写的文字,基本上就是博士论文和在国内外发表文章的浅显缩写版,并且有意识地以政策研究室小职员写报告的心态和文字来行文的。而且,我放弃了英国年薪54万的生活,万里迢迢跑回国,化了几个月的时间报考,以实现自己心中的信仰,但结果确是这样,这结果就自然令人无比沮丧。要说学术素养和专业程度,我们能比得过这位博士么?那么即使事前准备了热点也刚好考到了,我们申论的专业水准就一定能超过这位博士的文章么?误区三:申论可以少看甚至不看材料作答在考场上往往看到有些考生不看材料,上来就提笔写题,我觉得他是没有注意考卷的最前面写的“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为啥要特别强调阅读时间呢,我自己觉得以我的阅读速度,40分钟往往不够,因为所有的答题信息都在材料里,单找全关键的作答信息40分钟已经很勉强了,更何况还要提炼一些素材和观点用在小作文上,不仔细看材料的结果必然是无法紧扣材料作答,小题目也无法拿到更高的分数。二、如何复习作答申论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特别是大学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学,往往看书看不进去,走到考场,看到慢慢几页纸的材料就头大,更读不进去了,而正确的答案信息就在一些文章角落里。所以,如果读几遍申论材料后,能够很快看到题目找到答案所在的字段,那么我认为已经把材料嚼烂了。另外,锻炼记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达到看完材料能把材料复述的七七八八的样子,这在最后的小作文里能够凭借记忆把材料概括总结一下,起到紧扣材料的作用。我记得我11年国考的材料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刚走出考场的时候我甚至能够复述一遍每个材料的大意。以上是申论需要储备的能力,具体如何作答题目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要点:1.不要把太长时间用于小作文这么说的另一层意思是要把大块时间分配给小题目。为什么这么讲呢?道理很简单,小作文无法拉开分数。如果你对申论小作文的改卷流程有了解的话,应该知道申论的改卷和高考作文的改卷是差不多的。两个人给你分数,然后最后的分数是两者的平均分。评分方法是将文章分为一二三四几档,每一档分数有一个区间,多少分到多少分是第一档,以下依次类推,如果两个老师的给分差距在两档以上,那么电脑会自动给第三个老师改,如果还是有争议,最后交给组长定夺,如果一个老师一天内发生好几次争议给分,那么一天工作后组长会找他“谈谈心”,笑。这样的改卷流程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就是大家都往居中的档次给分,以二三档居多,甚至随便浏览一遍就给分了,写的好的和很一般的文章,由于老师没来得及仔细看,往往分数拉不太多,所以把时间花在小作文上是非常不划算的。我自己的作答习惯是,看完材料,大概还剩下110分钟到100分钟左右,每个题目有多少分数我花多少时间作答,所以我小作文只用30到40分钟,这样也导致一个问题,就是除了观点部分,其他都是我凭记忆对材料的复述,不是照抄材料,是复述。2.注意答题的格式特别是小题目,一定要分好层次,一点是一点,别让老师费劲去找答案,让老师看得爽,老师在分数上也会让你爽。3.卷面上字体一定要整齐我的字是非常丑的,每个人都这么说,但是字的好坏并没有影响我的成绩,因为无论高考还是公考,我的卷面上字体是很工整的,别人看起来虽然字不好看,但是读起来不费力,清清爽爽,而且我基本上不删改,有些错的字也只是轻轻划一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揣测一下改卷老师的心理就明白了,如果你是最开始改的那些卷子,老师可能还有心情好好看看,如果是最后几天,哇,老师看了好几天了,对着屏幕看,眼睛都看花了,看什么卷子都一样,突然来了一份字特别小或者脏兮兮的卷子,你觉得老师会给你高分么?三、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在我发的第一篇文章下留言的朋友说可不可以讲一讲具体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也提到了阅读速度其实很难提高。这点我非常同意,可能是我的表达不够清晰,我认为的阅读速度慢是这两种情况:1.很多同学由于大学期间很少读书,申论材料读不进去或者入眼不如心,导致读完了材料做题的时候反而需要再去读好几遍遍,这样的情况下阅读速度是非常慢的;2.阅读技巧不够,没能抓住段落的主旨,在无关紧要的段落浪费太多时间。像这两种情况下的阅读速度慢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但是人毕竟有天赋的限制,申论考试也不是要求考生掌握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神技。其实我本人的阅读速度是比较慢的,但我尽量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如果有看过2000年的申论真题材料的话,至少有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材料字数较少。确实,随着考试难度的提高,材料字数越来越多,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相应的增加。而且材料的编排也越来越复杂,2000年的材料基本上可以看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到后来申论材料里出现多个主题,不同文章里的段落拼接在一起,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切入正题,如何来提高阅读能力?1.多读我建议至少有二十篇以上申论材料的阅读,如果没有长时间多篇幅的锻炼,应付国考这种难度的的考试是绝对不够的。2.读什么读申论真题或者8000字以上的专题新闻,我个人并不建议看半月谈这个杂志,原因是文章太短,起不到锻炼的效果。3.怎么读我建议读一篇材料,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通读,大概了解每个段落章节讲什么。第二遍细读,总结每个段落的大意,然后把段落大意写在纸上列一个提纲。第三遍整体把握材料。其实我的经验是到最后技巧运用的纯熟,第三遍可以省略,看看写在纸上的大纲即可。4.读完之后复述一遍这个非常关键,三遍读下来以后,检验一下你脑子里还有多少材料,用自己的话把材料里的关键信息复述给自己或者别人,然后看原文还有那些地方遗忘或者漏记了。为什么这样做呢?这样你对这篇文章就有了七七八八的记忆,看题目的时候会很快的找到关键信息所在的段落,另外,写小作文的时候,经过自己咀嚼过的材料可以用在上边。这个复述实际上还是锻炼自己的瞬时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四、历年真题分析这里我想讲下历年申论的真题及真题演变,穿插讲一下解题的方法。本人有个雄心勃勃的打算,从历年国考申论一直写到最近的国考申论,希望能够坚持写完。2000年国考申论真题分析在2000年的国考中第一次引入申论这种题型,我们来看看当年申论的青涩模样,笑。真题就不在上边写了,太长,大家可以自行搜索。2000年申论要求1.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说明: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含海关总署机关、国家行政学院、公安、安全、海关直属院校、中办电子科技学院)的此题20分;报考海关、公安边检系统的此题40分。2. 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意:报考报考海关 (不含海关总署机关) 、公安边检系统的应考人员不作此题,作答不得分。满分303.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说明: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含海关总署机关、国家行政学院,公安、安全、海关直属院校、中办电子科技学院)的此题50分;报考海关、公安边检系统的此题60分。为啥要把很长的说明注意留在上边呢?就是想告诉大家当年就有了副省级和地市级申论的区别,地市级答两道题,副省级三道题。而且当年不像现在,两个级别的卷子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题目,所以之前往往会有粗心的考生错答或者漏答,把地市级的错答成副省级或者漏答题目,我记得到了2010年的申论就把两个级别的卷子进行区分,副省级的拿的是副省级的卷子,地市拿的是地市的卷子,但是材料还是基本一样的,到后来连材料都不同了。先看看题目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这类题目我认为可以称之为概括类题,以后的考试第一道题目一般可以归为概括类题目,只是设问方式的不同。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机构给的答案: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
亲爱的猪小呢
数量-成章by公务员考试上岸日志(公号微博免费分享)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数量-成章by公务员考试上岸日志(公号微博免费分享) 讲义笔记 数量5.mp4 数量4.mp4 数量3.mp4 数量2.mp4 数量1.mp4 笔记 2018.10.27 方法精讲-数量5 成章 (笔记)(2019省考线上笔试小班-广东1期 2019省考笔试大班-广东2期).pdf 2018.10.26 方法精讲-数量4 成章 (笔记).pdf 2018.10.25 方法精讲-数量3 成章 (笔记).pdf 2018.10.24 方法精讲-数量2 成章 (笔记).pdf 2018.10.23 方法精讲-数量1 成章 (笔记).pdf
小兔斯基801110
1、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4、中国的水力资源很丰富,在世界上是第一位。10、人们把长江流过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段峡谷叫作长江三峡。11、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千米,水力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三峡工程。12、长江从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流过。13、黄河从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级行政区流过。14、著名的“壶口瀑布”在黄河。18、中国有两条重要的河流,长江和黄河,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问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墓,是在黄河流经的地区19、新疆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20、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24、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25、中国西部柴达木盆地矿藏非常丰富,被称为“聚宝盆”29、“金陵”指的是南京。30、中国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31、中国的“七大古都”中,安阳、洛阳和开封都在河南省。32、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38、中国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重庆市目前西南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40、云南具有独特热带雨林风光和绚丽少数民族风情的乐土的地方是西双版纳。41、云南丽江建于南宋时的纳西族古城,现仍保存着传统的格局与风貌。1、中国的人口总数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22%。4、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6、中国珞巴族人口最少的民族只有2300多人。7、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中国政府中负责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简称:国家民委)。13、中国的少数民族一般都信仰宗教:藏族(佛教)、回族(伊斯兰教)、哈萨克族(伊斯兰教)15、中国苗族以服饰丰富而著称,特别是妇女身上的装饰更多达130多种。吹芦笙、对歌、斗牛是这个民族最有特色的活动。19、傣族的住处被称为孔雀之乡。20、玉如意和长鼓分别是满族、朝鲜族的吉祥物。21、彝族人民医药知识丰富,根据他们的祖传秘方制成的云南白药专治跌打损伤,远近驰名。23、明朝有位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回族),他曾七次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30、中国壮族特别喜欢唱山歌,有传统的歌节叫做“歌吁”,传说中创造这个民族的歌谣的唐代女歌手刘三姐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1、中国猿人“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2、中国国内最早的古人类叫元谋人。3、中国长江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叫河姆渡(文化)遗址。4、在陕西西安郊区发现的中国黄河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叫半坡(文化)遗址。7、中国的历史传说中“五帝”的第一个人是黄帝(其他是颛顼、帝喾、尧、舜)。8、中国的历史传说中,最早教人捕鱼、畜牧的人是伏羲。9、中国的历史传说中,最早教人种田并且尝试各种草药的人是神农。13、中国历史中常说的“三代”指的是夏、商、西周。1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叫夏。15、春秋时期的“春秋”这个名字是鲁国史书《春秋》记载了这个时期的历史,由此得名。16、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教育家是孔子(孔丘)。17、在中国历史上,从春秋到秦国统一中国之前的这段时间,被叫作战国时期。18、战国时期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1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22、皇帝发布的文书叫诏书,也叫圣旨。23、中国最早统一文字的皇帝是秦始皇。24、秦代修建的最伟大的工程是长城。26、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直接联系,促进了中外交流,。35、宋神宗时期,主持变法的人是王安石。36、统一蒙古各个部落并且建立蒙古政权的人是成吉思汗。37、元代的首都叫大都,北京。39、明代最初建立了应天府,南京市。42、清代满族的兵制是八旗制度。45、明清时期,把西方历法和火枪技术介绍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汤若望。47、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58、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12、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大红袍等。13、因为制作方法不同,茶可分为五种花茶、红茶、绿茶、乌龙茶和紧压茶。14、中国的种茶、制茶、煮茶、饮茶法是隋唐前后传到曰本、朝鲜的11、中国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阳的殷墟10、纳西族创造了我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并写成了一部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字,《东巴经》。15、被称为“汉语托福”的考试是汉语水平考试、HSK16、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18、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多种重要著作。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请问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2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22、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23、填空: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25、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9、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3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31、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32、元杂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窦娥冤》。33、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4、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儿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人们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35、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诗歌。36、唐代李白被人称为“谪仙”、“诗仙”38、唐代杜甫的诗被大家看作“诗史” 39、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0、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的作者是白居易。45、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唐代。据《全唐诗》记载,这个时代共2300多个诗人,留下了近50000首诗。5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白话小说是《狂人曰记》,鲁迅。52、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描写了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最后只能靠偷书生活的读书人的形象53、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作《茶馆》、《龙须沟》等的作者是老舍。54、由《家》、《春》、《秋》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55、《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的作者是茅盾。56、《女神》是中国新诗运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