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冒爱雨雨
这个题放到平时做可以一步一步的来,但是这是公务员考试题,考察的是你的思维是否变化快。所以这道题就要有新奇的思路了~你仔细看一下我的,别嫌麻烦。很明显,甲的浓度比乙的要低。接下来,看第二次配比,甲900g乙2700g比例为1:3,那你想想一下,甲增加1200g达到2100g,乙按照1:3的比例增加3600g达到6300g,此时的浓度依然是5%,对吧。与第一次配比相比较,第一次乙为700g,二者混合浓度为3%,此时二者混合浓度为5%,乙为6300g,也就是说,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增加5600g,溶液的浓度就会变成5%,说明乙的浓度肯定在5%之上,所以在CD中选择,而甲的浓度不可能为4%,所以选择C。
冰箱在说话
一、概述:浓度问题是公务员考试的高频考点之一,然而,很多考生对于浓度问题都很头疼,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考生对于浓度问题中涉及到的各个量理解不清,二是因为考生对于浓度问题的解决方法一头雾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接下来华图教育专家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解决考生的问题。二、浓度问题中的相关概念及基本公式:1、相关概念:浓度问题中涉及到的概念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溶质、溶剂、溶液、浓度。例如:将盐溶解到水中,那么盐即为溶质、水即为溶剂(浓度问题中溶剂一般都是水)、而盐溶于水后盐于水的混合即为溶液,盐占溶液的百分比即为浓度。2、基本公式:例如:将10克盐溶于100克的水中,那么:溶质即盐的量就为10克;溶剂即水的量就为100克,而溶液即盐水的量为:10+100=110克,而盐水的浓度即为:10/110*100%≈9.1%;因此:浓度问题中:溶液量=溶质量+溶剂量;浓度=溶质量/溶液量*100%;溶质量=浓度*溶液量;同学们要先捋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浓度问题的解题方法。三、浓度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浓度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方程法、特值法以及十字交叉法,而方法的具体应用要结合题目的特点进行选择:1.若题干中溶液或者溶质的量不变,则可以设溶液或者溶质的量为特值,一般溶液的量设为100,而溶质的量一般设为最小公倍数;例1、从一瓶浓度为20%的消毒液中倒出2/5后,加满清水,再倒出2/5,又加满清水,此时消毒液的浓度为:A.7.2% B.3.2% C.5% D.4.8%华图解析:题干中倒出消毒液加满水,溶液不变均为一瓶的量,因此,可以设溶液为100,则:原始溶液中溶质的量为:100*20%=20,倒出2/5后,溶液减少2/5的同时溶质也减少2/5,因此倒出一次后,消毒液中溶质的量为:20*3/5=12,再倒出2/5,溶液减少2/5的同时溶质也减少2/5,因此,消毒液中溶质的量为:12*3/5=7.2,则最终消毒液的浓度为:7.2/100*100%=7.2%,选择A项。例2、已知盐水若干千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6%,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4%,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是多少?A.3% B.2.5% C.2% D.1.5%华图解析:题干中不断的加水,但是盐的质量不变,也就是溶质不变,所以可以设溶质的量为特值,设为最小公倍数12,因此浓度为6%的盐水,溶液的量为200,浓度为4%的盐水,溶液的量为300,因此,加入的水为100,则,第三次再加入100的水则溶液的量为400,因此,浓度为12/400*100%=3%,选择A项。
驾驶马桶去飞行
旺黔诚大树职教很高兴为大家做出解答!
公务员行测的各个模块里,最令人头疼的就是数量关系模块,它需要你能快速的读懂题目,列出相关的算式,在进行计算,稍一偏差,就前功尽弃,在考场里,有很多人的数量关系模块是直接填涂的'眼缘'答案,甚至还有人没来得及看题,时间不够就直接填涂了,这是一个很让人“放弃”的模块,但是如果想要和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数量模块你必须有所收获。
复习阶段,首先是抓重点。自己去总结最近几年的数量题,看看哪些知识点是一直再出现的,比如相遇追及,工程效率,利润率,概率,排列组合等等,对于一直出现在考试卷的题型,我们应该重点去复习,不至于盲目的刷题。
其次,深入理解。数量关系不像言语,常识类型的知识点,需要你去记忆,它的答题需要你对这个知识点的高度理解,能快速找到破题点,并且得出答案,所以需要你去对相应的重点考点加深理解,将它的原理理解透彻,越是囫囵吞枣,你拿到题目,一时间就无法举一反三,需要大量的思考时间,这样也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不要迷信于网上的秒杀技巧,也不要排斥秒杀技巧。网络现在有很多的秒杀技巧,但是大多数的时候,你是无法去直接秒杀出来的,只有极少数特定的情况才能使用,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要沉迷于秒杀技巧的钻研,可以做一个了解,在特殊的情况下,你时间不够无法去按步骤做题时,恰好有相关的类型也可以大胆一试。
应考时,你要做的是有全局观,数量关系最后做。数量关系确实是一个最难的模块,你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要先把它做完在去做其他题目,正常情况下,你做完其他四个模块后,大约还有10-20分钟的时间,这个时间才是你去破题得分的时候。
做题要有取舍,数量关系题目每年的难度差距不大,题量也固定在20道,短时间里,你不可能每题都做出来,所以你要选择性的去做一些简单的题目,将太难的直接放弃,留出时间来多做一道。
做题心态平和,在考场的最后十五分钟里,会有语音播报,提醒你还有最后的十五分钟,请检查并且填涂答案等,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心慌,心态依然平和,十五分钟可以做很多题了;在最后的三分钟里,一定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之类的填写是否正确,答题卡是否填涂完毕,力争做到万无一失,不犯低级错误。
数量模块是一个难点,也是拉分差的一个点,你不能完全放弃,但也不能完全得到,抓重点,有取舍,可得分。
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有很多,考生可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来帮助答题,常用的方法如下。
1、特值法,所谓特值法,就是在某一范围内取一个特殊值,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对于只需要把握整体分析的数学运算题非常有效。其中,“有效设1”是最常用的特值法。
2、分合法,分合法主要包括分类讨论法和分步讨论法两种,重点应用于排列组合问题中。在解答某些数学运算问题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而分步讨论法则是指有时候有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此时需要把问题进行分步,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解决。
3、方程法,将题目中未知的数用变量(如x,y)表示,根据题目中所含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求解未知数的值,来解应用题的方法。方程法应用较为广泛,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有相当一部分的题目都可以通过方程法来求解。
4、比例法,根据题干中相关比例数据,解题过程中将各部分份数正确画出来,进行分析,往往能简化难题,加速解题。
5、计算代换法,计算代换法是指解数学运算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实质是数量之间的转化,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6、尾数计算法,尾数法是数学运算题解答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当四个答案全不相同时,可以采用尾数计算法,最后选择出正确答案。
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的详细内容如上文所述,相信大家都已经看懂了,总之,如果你要获得更多关于考试的方法技巧的话,关注出国留学网,一定会有极大的收获。
五大方法:代入法、赋值法、倍数比例法、奇偶特性法、方程法;
五大题型: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溶液问题、容斥原理、最值问题;
1.代入法
代入法是行测做题第一大法,优先考虑,可参考高中数学函数代入法和高等数学中的代入法。
2.赋值法
对于公式当中形如A=B*C的式子若能根据其具体情况,合理巧妙地对某些元素赋值,特别是赋予确定的特殊值,往往能使问题获得简捷有效的解决。题干中有分数,比例,或者倍数关系时一般采用赋值法简化计算,赋值法经常应用在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费用问题等题目中。
3.倍数比例法
若a : b=m : n(m、n互质),则说明: a占m份,是m的倍数;b占n份,是n的倍数;a+b占m+n份,是m+n的倍数;a-b占m-n份,是m-n的倍数。
4.奇偶特性法
两个奇数之和/差为偶数,两个偶数之和/差为偶数,一奇一偶之和/差为奇数;
两个数的和/差为奇数,则它们奇偶相反,两个数的和/差为偶数,则它们奇偶相同;
两个数的和为奇数,则其差也为奇数,两个数的和为偶数,则其差也为偶数;
5.方程法
很多数学运算题目都可以采用列方程进行求解。
方程法注意事项:未知数要便于列方程;未知数可以用字母表示,当题目中出现比例,百分数等形式也可以用“份数”设NX。
1.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赋值法解题。赋值法有2种应用情况,第一种是题干中已知每个人完成工作的时间,这时我们假设工作量为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得到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从而快速求解;第二种是题干中已知的是每个人工作效率的等量关系,这时我们通过直接赋效率为具体值进行快速求解。
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行程问题一般要通过数形结合进行快速求解,常见的解法包括列方程,比例法等。常考的题型包括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3.溶液问题:浓度=溶质÷溶液
溶液问题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溶液的混合,这种问题用公式解决;另外一种是单一溶液的蒸发或稀释,这种题目一般用比例法解决,即利用溶质不变进行求解。可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速率课本中的溶液问题,可以很巧妙的解决!
4.容斥原理
两集合型的容斥原理题目,关键是分清题目中的“条件I”和“条件II”,然后直接套用公式:满足“条件I”的个数+满足“条件II”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两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三集合公式型题目,需要大家记住公式核心公式:
A+B+C-AB-AC-BC+ABC=总个数-三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三集合图示型题目,当题目条件不能直接代入标准公式时,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图示配合,标数解答。
5.最值问题:三类
第一,抽屉原理,特征“至少+保证”,方法“最不利原则”,答案“所有最不利+1”;
第二,多集合问题,特征“至少”,方法“逆向考虑”;这类题目的做法,一般就是将每个集合不满足的个数求出,然后求和得到有不满足集合的个数最多,再用总数减去这个和,得到满足的个数最少为多少。
第三,构造数列,特征“最多最少”,方法“极端思想”这类题目的做法就是在极端思维情况下,构造出满足条件的一个数列,然后数列求和等于题目所给总和,再根据提问方式得到最终结果。
以上就是大树职教给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国考行测的数量关系题如何得分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贵州旺黔诚大树教育官网具体了解!
夏初哥哥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题,浓度问题解法之十字交叉法:对于两种溶液混合的结果:某一溶液相对于混合后溶液,溶质增加;另一种溶液相对于混合后溶液,溶质减少。由于总溶质不变,因此增加的溶质等于减少的溶质,即十字交叉法的原理。`
学生和赞美诗
巧用“特值法”解决数量关系题一、“特值法”题目中某个具体量的值具有任意性,并且这个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取值不影响最终结果时,我们可以利用“特值法”进行简化计算。大家一定要注意,取特值时应根据题目的实际需要,选取最有利快速计算的数值。二、题目特点1.题干中出现“任意”字眼,如“动点”“若干”“一批”等。2.题目中出现相对关系,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具体数值。如“比例关系”“积为定”“和为定”等。从题型上看,广泛适用于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浓度问题等。例题1.2010年某种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5元/公斤,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问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元/公斤?A.10 B.12 C.18 D.24V公答案:B。公考强心记解析:该题涉及的数据出现比例关系,设2010年的进口量为1公斤,则进口金额为15×1=15元。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则现为1.5公斤;进口金额增加了20%,则现为15×(1+20%)=18元,则进口价格为18÷1.5=12元/公斤。例题2.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A.14 B.16 C.15 D.13V公答案:A。公考强心记解析:该题为工程问题,工作总量不变。可设挖隧道的工程量为20,即甲的效率为1,乙的效率为2。甲和乙交替工作,每一个轮回两人共完成3个工程量,20÷3=6···2,即经过6个轮回12天后,还剩2个工程量,甲挖1天后还剩1个工程量由乙来完成,即挖完这条隧道共用12+1+1=14天。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