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chiato~0704
参公单位很多都是依附于行政单位,比如卫生执法大队是归卫生局管,文化执法大队是归文体广电局管,路政大队归交通局管,还有诸如农机局、城管局、党校、科协等部门都属于参公单位。
这些单位从前都是事业单位,因为后来工作性质履行了大部分公务员职能,经过批准参公。里面的人员通过参公过渡考试从纯事业编制转变为参公事业编制。
参公人员在参公单位内部的职务晋升和公务员一样,例如从一个县级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工作员晋升为大队长,就相当于从科员变为副科级领导干部,但是身份还是参公。
简单来说,参照公务员管理和公务员的最大不同就是编制的问题,虽然都是有编制,但是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而参公是事业编制。
但是在职务级别、任免、奖励、工资福利等方面参公和公务员都是一样的。
而且,参公人员是可以去党政机关工作的,只要双方单位同意放人并且接收,那就可以。但是你的编制会改变,如果去党政机关你就是行政编制,如果去参公部门,就是事业编制。
总的来说,如果不是对编制有一种执念,只是追求一份稳定,那么参公事业编还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爱上家装饰
是的。这个参公的意思就是比照公务员身份来的,待遇,地位和公务员是一样的,提拔途径和上升空间也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放心去单位,身份是公务员身份的,不用担心。公务员该有的补贴都有的。
旧在现在
参公管理单位上班,考取后是事业编制。参加省公务员考试考考取参公单位的职位以外的其他单位的职位,入的都是行政编。但是如果是参公单位,入的是事业编制。行政编和参公事业编的人员工资待遇都一样。
(1)公务员考试是除了高考外的最严格、最公平的考试。考试这个制度被发明后,真是让普罗大众爱的不行,可以说考试选拔都是比较公平的。公务员实行公开化招考,只要符合条件均可报名考试。
(2)大范围、全专业招考,全国所有省份、所有城市招考,不论你是清北、985、211还是一本、二本、三本的本科生,或是专科升本科,有无工作经验都可以报考,都有适合你的岗位。你可以是三流学校毕业、可以不是学生会主席,你可能被拒了上百份简历。
(1)个人价值的实现。说实话,打工是有些辛苦的,也时常会有加班。但是作为公职人员,履行着行政职能,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样的岗位上,这样的大舞台中,无论做着什么工作,完成什么样的任务,都能实现你的个人价值。
(2)职业的稳定性。相对于很多企业,公务员这份职业更有保障性。大多数企业工作压力非常大,且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能在一个企业持续服务五年以上的就算是老员工了。
白白桃花
1、参公虽然在公务员岗位表里,但参公并不是公务员,而是事业编制。2、参公虽然不是公务员,但是享有公务员待遇,同样也很稳定体面,不需要有什么担忧。3、至于对外怎么说,低调一点说参公,说自己是公务员也可以的。
蓝水晶朵朵
参公单位工作人员是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
参公指的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参公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公务员是行政编制,参公是事业编制。
特力小屋
参公事业编是介于公务员和普通事业人员中间的一种特殊存在,是我国机构发展的历史产物。尽管其和公务员待遇一样,但不可否认两种身份确实存在一定差异,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个人发展。领取国考资料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身份区别。公务员为行政编制人员,参公事业编归根到底是事业编,这种身份的区别决定了其流动到行政机关必须走调任程序,进行公务员登记,在交流使用上不像公务员之间那么顺畅,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障碍。举个简单例子,上级选调人员,同等条件下很多单位潜意识里可能就会优先选用公务员,而不是参公事业编,以避免办理调动手续不必要的麻烦。二是改革区别。因工作需要,中央和地方经常会开启机构改革。这种改革无论怎么改,肯定不会触及公务员利益,公务员不用担心身份的丢失。而参公事业编不一样,一旦单位进行撤并整合,极有可能被剔除出参公序列变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尽管改革会有过渡期,碰到类似情况各地一般都会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来处理,保留参公事业编制人员的身份和待遇。但单位性质变了,不使用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了,由此产生的升职空间压缩、人员长期积压无法消化等问题,必然会困扰参公人员,对个人利益产生影响。三是晋升区别。除了改革影响,参公单位因为绝大部分都是行政机关的二层,单位行政规格本身就比行政机关低,因而晋升空间也窄,客观上来说对个人进步不是很有利。请问省考中参公单位是不是不好,为什么好多人说尽量别报参公的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