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tin逐梦游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题中的真假推理题所占比重不可小觑。它是逻辑判断中的一种题型,这类题技巧性很强,掌握好技巧和方法后,便能够轻松应对。真假推理题的解题思路可总结为一句话:首先找关系,关键看其余。找关系主要是找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包容关系三种,找这三种关系能够确定题干中真话或者假话的范围,当确定真话和假话的范围后,其它已知条件的真假性也就确定了。在这三种关系当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种矛盾关系,对于矛盾关系应该作为重点内容掌握。接下来听小编给大家详细讲解。第一,什么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比如这样两句话:张三活着。张三死了。这样的两句话就是一组矛盾关系,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两句话具备这样的两种特征:第一,主体相同。这两句具备同一个主体;第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当张三活着这句话为真时,另一句话就为假;同样地,当张三死了为真时,另一句话为假。第二,常考的矛盾关系有哪些?1.某个S是P 和 某个S不是P例题:某校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公安局抓获了四名犯罪嫌疑人甲、乙、丙、丁,审问他们时:甲说:不是我干的。乙说:是丁干的。丙说:是乙干的。丁说:不是我干的。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那么盗窃案是谁干的?A.甲B.乙C.丙D.丁正确答案:A解析:四个人中,乙和丁所说的是一对矛盾关系,矛盾的形式是: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根据矛盾的特性可得知,在这两句话当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在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么可得知,唯一的真话一定是在这组矛盾关系中,而甲和丙所说的一定是假话。据此可推出,并非不是甲干的,则是甲干的。因此,答案选择A。
李老根记
一、真假推理题型判定
下面是一道典型的真假推理题:
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如果题干给出了若干个论断,并且这些论断中有一个是真的或者有一个是假的,或者两真两假的情况,就可以断定该题目为真假推理型题目,其中两真两假的情况在广东、浙江等这些省份考的比较多。真假推理型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如果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个说真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如果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个说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上述题目的问法中“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也就是说另外三个人说的是假话,但是具体谁说了真话谁说了假话不明确。这种题目就叫做真假推理型题目。
二、巧用矛盾关系解真假推理题目
要用矛盾关系解题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两命题非此即彼的关系。比如生和死,一个人的生命状态,非生即死,只有这两种可能性。互为矛盾关系的双方必然有一真一假。利用矛盾关系的这一特性就可以快速解题。
真假题型的解题方法是:首先找矛盾,其次看其余。在真假推理中,某两个命题中常常存在矛盾关系,找到矛盾的两个命题,锁定真假,然后迅速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根据矛盾关系的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的这一特性可得口诀:一真其余全假,一假其余全真。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有以下六种:
(1)“某个S是P”与“某个S不是P ”
(2)“所有的S都是P”与“有的S不是P”
(3)“所有的S都不是P”与“有的S是P”
(4)“P→Q”与“P且非Q”
(5)A或B与-A且-B
(6)A且B与-A或-B
三、真假推理例题详解
例1:某地发生一起爆炸案,经侦查得到以下线索:
(1)如果甲不是爆炸案元凶,那么乙就是爆炸案元凶;
(2)甲和乙都不是爆炸案元凶;
(3)乙和丙是爆炸案元凶。
经进一步侦查发现前述三条线索只有一条是假的,由此一定可以推出:
A.甲是爆炸案元凶
B.丙是爆炸案元凶
C.甲不是爆炸案元凶
D.乙不是爆炸案元凶
【解析】
找矛盾关系。观察题干中给出的三句话可知:(1)-甲→乙,(2)-甲且-乙,(3)乙且丙,(1)和(2)是矛盾关系,所以这两句必有一真必有一假,题干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所以第(3)句是真的,所以乙和丙是元凶,因此选择B选项。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