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美食吃货
给大家分享的比较大小解题技巧——三个替代。一、用分子增长率和分母增长率之间的大小关系来代替现期两数之比与基期两数之比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题:2016年1~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458978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中央企业276783.6亿元,同比增长2%;地方国有企业182194.4亿元,同比增长3.5% 。1~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3157.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中央企业15259.1亿元,同比下降4.7%;地方国有企业7898.7亿元,同比增长16.9%。如按利润/总收入的方式计算利润率,则2016年1~12月利润率高于上年水平的是:A.仅地方国有企业B.仅中央企业C.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总体D.地方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总体【答案】 A。【解析】判断两数之比的变化,利润率分子为利润,分母为收入,对于地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整体只需要判断利润的增长率是否大于收入的增长率即可,根据题干信息,直接选择A。
如果蛋蛋愿意
资料分析是每年行测中的必考题,备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尤其需要注意,毕竟这算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分类,如果没有详细的了解,那很有可能出现失误的问题。在此分享几个技巧:
一、“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二、“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1.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2.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1)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2)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3)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三、“综合速算法”包含了我们资料分析试题当中众多体系性不如前面九大速算技巧的速算方式,但这些速算方式仍然是提高计算速度的有效手段。
平方数速算: 牢记常用平方数,特别是11~30以内数的平方,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速度: 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441、484、529、576、625、676、729、784、841、900
四、尾数法速算
资料分析试题当中牵涉到的数据几乎都是通过近似后得到的结果,所以一般我们计算的时候多强调首位估算,而尾数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但在地方考题的资料分析当中,尾数法仍然可以有效地简化计算。
爱米利的米粒
一、资料分析题目的构成---材料以及材料的阅读技巧资料分析由材料和题目两部分构成,首先说一说材料,资料分析的材料一般都是采用国家的真实统计材料,经过筛选和删减,留下相对精简、有用的统计部分。既然是统计材料,那么就会有相应的时间和统计指标,例如: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62143.5万吨。是由时间和统计指标组成的简单材料,很难提出什么有难度的问题,并且统计材料是为了统计当下情况和对比以前情况来测算发展状况的,所以一般会建立与以往的对比,而这个对比也就是资料分析中最基础的增长概念:增长量和增长率。那么一个相对完整的统计就是由:时间、统计指标、数据、变化共同组成,在此基础上统计材料还会涉及多个统计指标之间关系的考察,比如比重、平均数、倍数等,这类考点就需要考生对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把握。而一整篇统计材料就是由很多的统计和关系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统计都会被考查到,那么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就可以先忽略所有的数据,重点把握统计指标在材料的位置以及统计指标之间的大致关系。总结一下材料阅读的要点:时间、统计指标、关系。关于时间,如果整篇材料只有一个主干时间,就不要重复标注,用圆圈只标注一次就可以,但是如果材料中间出现其他时间节点,考生一定要揣摩为什么要出现这么多且复杂的时间节点,很有可能利用不同的时间做陷阱出题,所以需要引起重视,标注出不同时间节点。统计指标就需要考生迅速标注,可以选用横线快速勾划,再脑海中有一定的印象,方便做题的时候快速锁定位置、查找数据。最后是把握统计指标间的关系,需要注意标注表示关系的关联词:其中、占比、在……中、按……分类等,为了区别于其他标注,可以用三角符号标注。经过这样的分类标注,读一遍材料就可以很快的清晰拆解开来。二、资料分析题目的构成---题目以及题目的阅读技巧题目的设置是考察考生对材料的把握,和对统计概念的考察。在读题目的时候简单来说可以分成四个步骤,看统计指标、想考点、对时间、查找数据列式计算。在这四个步骤里每一步都很重要,任何一步出现疏漏都可能导致整个题目出错,所以就不在这里一一强调了。前面说了这么多的材料阅读,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很多考生在做资料分析的时候习惯先读题目再回到材料去找数据,这样的做法虽然对单个题目可能会感觉比较快,但对一篇材料五道题目来说,这样做就会有些浪费时间了,因为每一道题目都需要需材料中查找,这可能会产生很多无效阅读,当做到某一道题的时候,考生返回材料查找数据,脑海中只会想着去搜索这一道题目的统计指标,那在找到这个统计指标之前读到的所有信息自己都不会有大的印象,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在无效阅读,甚至有时候当一道题目涉及多个统计指标的时候,还可能需要多次查找数据,反复阅读材料,不知不觉中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中公教育建议考生,如果还没有养成资料分析的做题习惯,不妨试着先读材料再读题目,慢慢练习做题,习惯并掌握之后还是能有效帮助大家节约时间、提高正确率的。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