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了个咪啊
90瓶“空瓶换酒”最初是商家盈利的一种手段,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高频考点,主要是考察考生们思维转换。这一类题型一般不难,将公式记住,再加以题型的计算,就可以轻松得出正确答案,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大家揭秘“空瓶换酒”最关键的公式问题。一、“空瓶换酒”问题公式举个例子:3个空瓶换1瓶酒,8个空瓶(在不额外增加空瓶,不赊,不借空瓶的情况下)最多可以换到多少瓶酒?1.拿3个空瓶直接换1瓶酒,喝完就留下1个瓶。思路:假设在最有可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每一个空瓶去凑合换最多的酒。如果按上面的算法就还剩下1个空瓶没有利用。这样显然也就达不到假设的最大值。所以这个答案就不是最多可能的数。2.先拿2个空瓶换1瓶酒,喝完酒就直接把瓶子留在那里。(即:喝完后不带走酒瓶)思路:因为每次换酒喝完后,瓶子都直接留在那里了,没有带回。所以没有剩下空瓶。刚好符合“最有可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每一个空瓶去凑合换最多的酒”这个假设的条件。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换回的酒才是假设的最大值。综上所述:得出“空瓶换酒”的公式:B÷(A-1)=C。
阿拉丁摸神灯
解题思路1)仔细观察做图形推理题,首先要仔细观察所给的两套图形。观察的要点有:图形的大小变化、图形构成要素的增减、图形的笔画多少、图形的旋转方向、图形的组合顺序、图形的叠加,以及是否存在相同的图形等等。2)找出规律这是解答图形推理题的关键。找规律,首先要立足于剖析第一套图形。有些简单的题,从第一套图形中即可直接看出规律。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则需结合第二套图形具体分析。图形排列的规律是千变万化的,只要仔细观察其变化,最终肯定能发现其规律。3)选择正确答案找到规律以后,便可据以选择正确答案。但是,在选择时一定要仔细,不要发生视觉错误。当然,最好是将所选答案去印证一下自己归纳出的规律。解答技巧1)特征分析法从题干的典型图形、构成图形的典型元素出发,大致确定图形推理规律存在的范围,再结合其他图形及选项猜证图形推理规律的分析方法。包括特征图形分析和特征元素分析。2)求同分析法通常题干所给的图形都是形状各异的,此时可以通过寻找这组图形之间的相同点,来确定图形推理规律,这种方法称为求同分析法。包括图形的特征属性求同和图形的构成元素求同。3)位置分析法分析组合图形中不同小图形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以及同一个图形的位置转化。通常要注意两点:一是组合图形中小图形的相对位置;二是同一图形的移动、旋转、翻转。
我想说真话
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核心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程问题的题目都是围绕该公式进行考察的,其中在广东省考经常考察的一种形式是,题目中只给出工作时间这一个量。对于这种题目可以运用赋值法,给工作总量赋值为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求出各自的效率,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求解即可。【例1】有两支蜡烛,粗细不同,长度相同,粗蜡烛燃尽需要2小时,细蜡烛燃尽需要1小时。一天晚上停电,同时点燃两支蜡烛,若干分钟来电,将两支蜡烛同时熄灭,此时粗蜡烛的长度是细蜡烛的2倍,则停电了几分钟()A.30 B.35 C.40 D.45【解析】C。设两根蜡烛长度均为120,粗细蜡烛燃烧效率分别为120÷120=1,120÷60=2,设停电t分钟,则120-t=2(120-2t),解得t=40分钟,故选C。2、容斥问题容斥问题在考试中通常会考察两集合、三集合容斥问题的相关公式。两集合容斥问题公式:A+B-AB=总数-都不满足三集合容斥问题公式:A+B+C-AB-AC-BC+ABC=总数-都不满足;A+B+C-只满足两者-2×都满足=总数-都不满足【例2】某乡镇举行运动会,共有长跑、跳远和短跑三个项目。参加长跑的有49人,参加跳远的有36人,参加短跑的有28人,只参加其中两个项目的有13人,参加全部项目的有9人。那么参加该次运动会的总人数为()。A.75 B.82 C.88 D.95【解析】B。根据三集合容斥非标准型公式可得:49+36+28-13-2×9=82.所以选B。3、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排列组合问题主要掌握两种常用的方法,捆绑法和插空法。捆绑法是指当题目中要求某些元素要相连时,把这些元素捆在一起当做一个元素,再和剩下的元素进行排列。插空法是指当题目中要求某些元素不相连时,把其他元素先排列,再把不相连的元素放到排好的空隙中进行排列。【例3】单位组织拔河比赛,每支参赛队伍由3名男职工和3名女职工组成,假设比赛时要求3名男职工不能全连在一起,则每支队伍有()种不同站位方式A.432 B.504 C.576 D.720【解析】每只队伍有6人,则共有A6/6=720种站位方式,3名男职工相连可用捆绑法共有A4/4 A6/6=144种站位方式,则不全连在一起有720-144=576种站位方式,故选C。4、植树问题植树问题主要考察在一条线段上等距离种树能种多少棵的问题,所以只要掌握了几种常见的植树方式种植的棵树就能解决这一类问题。【例4】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每隔16米插一面彩旗。现在要增加一些彩旗,并且保持每两面相邻彩旗的距离相等,起点的一面彩旗不动,重新插完后发现共有5面彩旗没有移动,则现在彩旗间的间隔最大可达到( )米。A.15 B.12 C.10 D.5【解析】C。这是一道边端计数问题(属于植树问题)。因为,增加彩旗数量后,发现有5面彩旗没有移动,经分析得知,“以前的间距”和“现在的间距”的最小公倍数是400÷5=80米。以前的间距是16米,通过观察四个选项,发现只有10,5与16的最小公倍数均为80米,但题目要求最大间距,所以因该是选则10米,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
冰可乐28
在国考逻辑判断推理这一板块10道题中,论证的题量高达6-7道,可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另外论证题型的得分率也不高,因此,对于论证是广大考生复习的重中之重的一个板块。本节将总结一下国考论证的高频考点——三段论前提论证型,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一、题型特征题干或选项中出现量词,如“所有”、“有些”,题干至少出现三个概念,并且概念要重复出现。二、解题方法当题干前提是“有些A是B”,结论是“有些A是C”时,要补充前提,我们可将其拆成“有些A是X”和“所有X是C”两个前提,将这两个命题与题干中的前提条件进行匹配,确定中项X就是B,进而找到缺少的那个前提为“所有B是C”。【例】在本届运动会上,所有参加4×1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都参加了100米比赛。再加上以下哪项陈述,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有些参加2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没有参加4×100米比赛”?A.有些参加2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也参加了100米比赛B.有些参加4×1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没有参加200米决赛C.有些没有参加1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参加了200米比赛D.有些没有参加2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也没有参加100米比赛【答案】C【解题思路】结论是“有些参加2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没有参加4×100米比赛”,可拆分为“有些A是X”和“所有X是B”形式。因为题干已知所有参加4×1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都参加了100米比赛”,即所有没有参加100米比赛的运动员都没有参加4×100米比赛;则“X”是“没有参加100米比赛的运动员”,因此,前提为“有些参加2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没有参加100米比赛”,对照选项,可确定正确选项为C。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