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ndamly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几组近义成语的辨析。
1.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是说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背道而驰”指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这组近义词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就同一事物而言,偏重于行动和目的相反;后者就两个事物而言,偏重于彼此距离越来越远。
例1.据了解,最能代表首都建筑风格的北京四合院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承载了包括家庭习惯、工匠意图、人文传统等多重历史信息。“而现在的四合院几乎一模一样,仿佛一条生产线上下来,与建筑传统_____。(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南辕北辙B. 背道而驰
C. 天壤之别D. 大相径庭
答案:B
2.大相径庭、截然相反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截然相反”通常用于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这组近义词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只表示不同,差距大;后者表示对立的双方,完全相反,程度更重一些。
例2. 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 ___________的倾向:一种是_____________,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背道而驰 顾影自怜 B.大相径庭 妄自尊大
C.迥然不同 自怨自艾 D.截然相反 妄自菲薄
答案:D
3.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推心置腹”表示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也比喻真诚待人。这组近义词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对象可以是很多人,表示对大家没有任何隐瞒,多是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后者的对象是一个人或是少数几人,涉及内容较为私密。
例3.从家庭来说,现在父母大多为职场人士,难以__________同子女沟通交往,就是在有限的交往中,也更在意孩子的学业,包括学习成绩和所谓“素质培养”,而很少__________。(2018年421联考《行测》真题(吉林乙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持 亲密无间B.有效 畅所欲言
C.经常 心有灵犀D.频繁 推心置腹
答案:D
包子baozi2015
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中成语常见考法:
1.考查形式
题干一般给出两个成语,选项需要选择出与所给两个成语关系一致的成语选项。
2.解题思路
(1)言语关系之词语含义
例1.历练对于( )相当于磨砺对于( )
A.栉风沐雨,千锤百炼 B.千辛万苦,九死一生
C.处心积虑,百折不回 D.波澜不惊,一鸣惊人
答案:A。
解析: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栉风沐雨形容历练,千锤百炼形容磨砺。
(2)言语关系之近义词关系
例2..鱼沉雁渺:音信全无
A.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B.焚琴煮鹤:附庸风雅
C.举杯望月:对牛弹琴 D.势成骑虎:威风凛凛
答案:A。
解析:鱼沉雁渺的意思是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与音信全无是近义词关系。焚琴煮鹤的意思是拿琴当柴火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了高雅美好的事物。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素养的人为抬高身价而结交文化名流,参加文化活动。势成骑虎的意思是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经过对比,只有A的两个成语是近义词关系。
(3)言语关系之反义词关系
例3.见异思迁:忠贞不二
A.汗马功劳:汗牛充栋 B.刚愎自用:刚正不阿
C.一饭千金:忘恩负义 D.厝火积薪:扬汤止沸
答案:C。
解析:原文两个词是反义词关系。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刚愎自用形容过分自信,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刚正不阿指刚强正直。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厝火积薪指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扬汤止沸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词性关系&成语内部构词含义
例4.围湖造田:饮鸩止渴
A.卧薪尝胆:学以致用 B.忍辱偷生:削足适履
C.兢兢业业:刻苦奋进 D.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答案:B
解析:围湖造田和饮鸩止渴都是动词宾语,动词宾语的形式。并且围湖的目的是造田,饮鸩的目的是止渴。B两个成语的词性都是动宾动宾的形式,并且忍辱的目的是偷生,削足的目的是适履。
(5)褒贬色彩
例6:神采奕奕:豁达大度
A.兢兢业业:眉飞色舞 B.炯炯有神:赤胆忠心
C.漫不经心:恬不知耻 D.心猿意马:忐忑不安
答案:B。
解析:神采奕奕和豁达大度都是褒义词,并且神采奕奕是形容外在状态,而豁达大度是形容内在修养的。由此,B两个成语都是褒义词,并且第一个成语是形容外在状态,第二个成语是形容内在修养方面的。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