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儿的悲伤
一、直言命题:1、结构:(量项)主项+联项+谓项2、对当关系:A、矛盾命题互否,真假相对!B、推出命题是充分条件命题,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逆否命题)C、反对命题必有一假!D、下反对命题必有一真!矛盾:命题前加“并非”等值于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规则:“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无“不”的加上。反对:除了两个全称外,也可以全称对单称,有“不”去掉,无“不”加上。如:所有A是B,甲不是B!下反对:除了两个特称,也可以特称对单称,有“不”去掉,无“不”加上。如:有的A是B,甲不是B!推出:全称——单称——特称题干给出多个直言命题,告知这几个命题有的为真,有的为假,但是没有给出哪个是真那个是假!此时可找到有对当关系的一对命题,然后绕开这对命题的真假,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从而得出答案。3、变形推理(1)、换质推理:双重否定表肯定。联项和谓项都改为相反的。(2)、换位推理:改变主项和谓项,成逆命题,既反过来说。“所有A不是B”和“有些A是B”可以将A、B直接换位;而“所有A是B”换位后只能是“有些B是A”;另外“有些A不是B”不能进行换位。二、概念和三段论1、概念是表达一类事物的词语。内涵:本质 外延:所表达事物范围。外延可用封闭曲线也就是文氏图表示。概念间关系:全同、包含、交叉、全异。多个命题间关系可以用文氏图表示。一个命题可能包含多种概念间关系!2、三段论推理:所有(有些)A是B,所有B是(不是)C,则所有(有些)A是(不是)C。(1)、两个前提中包含三个不同概念,且每一个概念在三段论推理中都出现两次。中项只在前提中出现两次并且是“所有的B”,在结论中不出现。(2)、四概念错误: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3)、一特得特,一否得否。(4)、结论问题:文氏图法解答。先画所有后画有些;所有画圈,有些画点,点可以无限扩大。所有结论问题的三段论题目均可用文氏图求解。画图时要理清思路、考虑全面。(5)、三段论前提问题:条件不足型题目。A:单前提单结论型:根据推理规则就可解答。B:多前提单结论型:(题目存在无用前提)可采用主谓拆分法,既逆向运用三段论标准形式。三、复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1、联言命题:P并且Q。可以是并列、递进、转折、顺承等关系。2、选言命题:A、相容选言命题:P或者Q;B、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么P,要么Q。3、假言命题:带有假设条件的命题,通常含有两个肢命题:反应条件的肢命题在前做前件,反应结论的肢命题在后做后件。A: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若A则B、A必须B。推理规则:顺肯逆否。P真Q假才为假,也就是推不出的意思。B、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不P不Q、没有P就没有Q、除非P否则不Q。推理规则:逆肯顺否。非P能推出Q为假,也就是非P推不出非Q时为假。C、充分必要条件转化:当题干中同时存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时都转化为同一种。特殊的两个“不P不Q”(只有P才Q;如果不P就不Q)“除非P否则Q”(只有P才非Q:如果非P那么Q——否一推一)D、假言命题综合推理:假言连锁推理的所有前提都是同一种假言命题,且后一个命题的前件恰好是前一命题的后件。二难推理:A——C,B——C;A或B——C。四、模态命题(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的命题,主要考察矛盾关系及等值转换)1、矛盾关系(1)、“必然P”和“可能非P”(2)、“必然非P”和“可能P”2、等值转化:不必然=可能不,不必然不=可能,不可能=必然不,不可能不=必然。规则:模态命题前加“并非”,等价于“必然”和“可能”互换,“肯定”和“否定”互换后得到的命题。五、智力推理(朴素逻辑)1、假设:根据题干条件进行适当假设。代入法:依次带入选项,产生矛盾就派出。排除法:题干给出多个确定条件时,直接根据题干条件排除不符合选项。2、找突破口:确定条件、反复被提及的条件、特殊条件。3、图表法:列表法:两类元素在空间是时间上直线排列。画图法:两类及以上元素在时间、空间上环形排列。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
果果麦片
很多考生会将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中的推理关系与因果关系混淆,这是因为大家对逻辑没有认识清楚。专家指出逻辑推理与因果关系最根本的区别是,逻辑推理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因果关系却必须考虑时间因素。例如“种豆”后“得豆”,在因果关系中,“种豆”是原因,“得豆”是结果,二者不能颠倒。但从逻辑推理上说,种豆却不一定能得豆;反过来说,只要有“得豆”这一“条件”,则必然能够推出“种豆”这一结论。写成逻辑推理形式,就是“因为种豆,所以得豆”。由于有人把“因为……所以……”框架下的逻辑推理都看做“因果关系”,结果得豆倒成了种豆原因,闹出大笑话。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用“因为……所以……”形式表述的关系,也可能不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现实”关系,只有在原因现象和结果现象已经发生之后,我们才说,原因A和结果B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逻辑推理”是一种“理论”推导,它不需要任何现实性做支撑,条件就必然蕴涵结论。演绎推理的逻辑结构是:若A包含于B,并且B包含于C,则A包含于C。就象初等数学中A 例如:德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建立在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德国的机械装备和汽车制造业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一些人根据德国的例子得出结论: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能够质疑上述结论?A.某国制造业不发达,该国经济一直动荡不安B.有些制造业不发达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C.有些国家保持长期经济稳定,却没有发达的制造业D.有些国家制造业很发达,但经济并没有长期保持稳定答案:C解析:此题表面上看是削弱型题目,但实际上考查的是复言命题的真假关系。题干由德国的例子得出结论“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要削弱该结论,只要能够说明这个结论是假的即可。而这个结论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关系,只有在前件假而后件真时,该命题为假,即“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国家的经济依然有高度的稳定性”,即C项。其余各项都不能质疑题干结论。该例题中,因果关系部分是由于德国经济建立在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德国的机械装备和汽车制造业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德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小。简化的形式为德国制造竞争水平(原因)→受到冲击较小(结果)。逻辑推理关系却是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简化形式为高度稳定(成分条件)→竞争水平(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因果关系与逻辑推出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提醒考生在备考时要多加注意,避免混淆。
明明白白我旳心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逻辑题是公务员考试的一大块,既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我就将公务员考试中近几年所出现的过所有逻辑题型进行一个完全的分类,然后再分别举一例,再分别讲一下每个类型题的解题方法。1,概念与三段论问题此类题采用文氏图的方法,可以方便且直观地解出来,有些也可以采用换位法。采用文氏图的方法,需要注意的就是明确集合的关系,然后再转化成文氏图的形式。熟练以后,应该一看到题就立刻能把文氏图画出来。比如有些a是b,就很快能画出a和b两个集合交叉的文氏图;所有a都是b,就很快能画出b包含a的文氏图;没有a是b,就很快画出a和b相异的文氏图。然后就根据文氏图直接可以把答案选出来了。例题:没有脊索动物是导管动物,所有的翼龙都是导管动物,所以,没有翼龙属于类人猿家族。以下哪项陈述是上述推理所必须假设的?A. 所有类人猿都是导管动物。 B. 类人猿都是脊索动物。C. 没有类人猿是脊索动物。 D. 没有脊索动物是翼龙。解析:首先没有脊索动物是导管动物,那就能画出两个相异的集合。所有的翼龙都是导管动物,就能画出两个包含的集合。最后能推出没有翼龙属于类人猿家族,那只要类人猿包含在脊索动物中就可以了。 那就是选B:所有类人猿都是脊索动物。2,直言命题直言命题的重点题型就是找矛盾关系,或者找推出关系。这类题通常都是说出几句话,然后告诉我们只要一句话为真,然后推出最终结果。对于这种题型,首先考虑找出矛盾命题,因为我们知道矛盾命题必是一真一假,那么那个真的命题肯定就在这两个命题当中。那么我们就能知道其它的话都是假的,由此,我们就可以把结果推出来了。有时,可能几句话中不含有矛盾命题,我们就找推出关系,如果a推出b,那么a就不可能为真,因为如果a为真,那么b也就为真了,就跟题干中所说的只有一真矛盾了。例题:在某次税务检查后,四个税务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B.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C.丙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D.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解析:本题的矛盾命题就是甲和丙,那么那个真的就是甲或者丙,那么乙和丁就都是假的。那么陈老板就纳税了,所有个体户都纳税了,那么甲就是假的,丙就是真的。选择B。3,模态命题模态命题内容相对比较少,只要掌握模态词的相互转换,这类题型都不难解决。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可能和必然相互转换时,模态词的前后各加一个“不”即可。比如可能就等于不必然不;必然就等于不可能不;不可能就等于必然不;不必然就等于可能不。这里注意一点,两个“不”相邻,就可以抵消掉。例题: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如果林肯的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断定是假的?A.林肯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受骗B.骗子也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C.不存在某一时刻所有人都必然不受骗D.不存在某一时刻有人可能不受骗解析:此题首先A和B很容易排除。主要是看C和D。首先看C中“不存在某一时刻”的理解,理解这种句子,有一个技巧,那就是举一个我们平时常见的例子,比如“不存在某一时刻迟到”,那我们就很容易知道,“不存在某一时刻”的意思就是“所有时刻不”,然后将“不”化到后面的句子中,就变成“所有时刻有些人不必然不受骗”,再变成“所有时刻有些人可能受骗”,我们就很容易看出来这句话是正确的了。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笨丫头19868
1、图形推理:这种公务员考试题很好做,10个题的话经过科学的学习,至少可以对8个。做图形的步骤可以是:整体看类别—根据类别进行下一步判断。
(1)公务员考试图形组成相似或者相同—注意位置、叠加、换算。
(2)图形各不相同—看对称,曲直、封闭;再看内外部结构、共同元素等等要素。这里会出到一半以上的题目,需要重点训练。
(3)公务员考试立体图形推理—这部分是最简单的,一般会出现一道到两道题,只要从淘宝买一个图形推理神器(其实就是不同形状的橡皮),在考场上自己画画,这种题正确率可以到百分之百,而且速度还很快。
2、类比推理:公务员考试这种题还是比较简单的,推理主要是就是不要信自己的感觉。要多客观的分析一下,尤其是要注意语言色彩,以及轻重程度,还有描述的对象。总体来说算是比较简单的,需要快速的做完,一道题在20秒左右。
3、定义判断:这是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的一个小难点,尤其是目前国考跟各大省考都在不断的增加题目的长度,导致找关键点不好找。这里是提高整套行测题速度的关键,有些人会因为过度追求正确率导致这10道题甚至会占用15到20分钟的时间。得不偿失。
公务员考试做题顺序可以从这几个关键点着手:主客体—时间—原因+因果—手段+目的—条件。
看到具有上述性质的公务员考试关键词还有言语中重点提到的四大关系的关键词一定要加倍注意,一般题眼就在这些关键词上面。
4、逻辑判断: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是行测中难度仅次于数量关系的题型。不过不同的是全部可以套用公式,所以一般正确率都比较高。内容过于繁杂,这里就不给大家说了。大家重点记住公式,多练习一下加强削弱题型就可以了。
只要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言语理解+判断推理能够复习好,行测成绩过70可以说一点问题没有,其他的再补短板,突破80也是很有希望的。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方法、备考技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苏潇若之苏苏
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必然性推理题:答题技巧1)真假矛盾法①首先要判断题型给出的条件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 还是“两真两假”;②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推出关系,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③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2)确定条件法即有可确定为真的条件。当题干中出现与确定条件相关的其他条件时,通常可从这个条件入手解题。3)反复提及法若同一个条件或同一类内容,在题干中被反复提及、重复出现,这个条件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推理规则对于同一素材的两个命题A、B,如果A的存在必然导致B的存在,而B的存在不必然导致A的存在,那么A、B为推出关系。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