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鱼旺旺
(1)优先做完自己平时模拟时准确率较高,相对最擅长的部分在题目难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优先尽快做完相对简单的题,为以后相对较难的题目赢得时间。因为行测试卷不仅考察的是准确率更能体现我们的心理素质,当自己把有把握的题做完的时候可能会信心倍增,这时再去看较难的题目可能会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而相反如果先做较难的题,这个时候不仅时间紧张,而且会影响整体的答题状态,后面较为简单的题都会受到影响。考虑到每个人的智力模式不同,有的对数字逻辑特别敏感,有的则有很强语言能力天赋。因此,考生要根据平时的训练,找出自己究竟擅长数量关系部分,还是擅长语言部分。对于擅长语言的考生,言语表达可以考虑放在数量关系与图形推理前面完成。对于擅长数学、逻辑能力强的考生,可以考虑把数量关系和图形推理放在言语理解前面。衡水公务员考试网(2)考虑评分的权重行政能力测试135道题目总分数为100分。一个比较合理的评分标准是根据每个部分题目难度的差异赋予不同权重。高难度的类型的题目赋予的分值高,难度较低的赋予较低的分值。一般来说,整个行政能力测试的试卷中,常识和类比推理部分是公认难度较低的部分。因此,此部分一般应该优先考虑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完。做题的第二阶段,优先考虑难度中等、既包含简单数学计算的又含有推理的题目,比如逻辑推理、资料分析。(3)遵循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每个考生可以根据平时对每一部分做题的正确率和花费时间的多少重新校正以上的做题顺序,并充分照顾到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否则,在紧张慌乱的考场中,不按试卷试题排列顺序做题切违反了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很容易因为意外适得其反。(4)关于个别题型的建议言语这类题不建议最先做和最后做,因为此类题目题量为40个,而且一些片段阅读等题目,特别容易不知不觉读了很多遍或者徘徊在选项的选择上,当我们放在最前面做的时候,可能后面的题型所剩时间不多,考生的整体状态受到影响。不建议放在最后做是因为,该题题量较大,比如最后剩20分钟还剩40个言语题目没有做,这时候考生特别容易蒙着选项做完,而我们言语的分值较高,这样整体分数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言语建议中间做,时间充分而且能让自己在答题时有警惕性。
桃色蔷薇
原则上是不可以的。可是针对性的,对于有代表性的话,还是可以抄写一两句作为您申论的引体的。一、作文写作可以“抄”材料吗?作文题干或要求、文章的评分标准里基本都有这样一条,叫做“结合给定资料”,从写作角度讲若要体现作文与材料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作文的从分论点要从材料里提炼出来;另一方面,分论点的论证可以结合材料里的具体事例或引用材料里的部分内容。所以,这个问题就有了明确的答案,作文写作可以抄材料,考生大可不必过于纠结。二、“抄”材料可抄多少?这个问题很难用定量的语句回答,不过可以说明的是整篇文章全是材料的原话原句,没有一点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是特别危险的。反之,整篇文章脱离材料也很危险,不符合“结合给定资料”的要求。另外,多数省份的作文要求部分会有“联系实际”这样的字眼,需要考生要联系社会现实、自身经历和生活体验个性化表达。一句话,材料要选择性地“抄”,针对性地“抄”,不能全“抄”。三、写作文怎么 “抄”?“抄”材料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可以使用同义转换,巧用引号增亮点的方法,也就是适当转换语言,只要意思相同,就可以避免抄材料的嫌疑,如果再适当使用“引号”,更会在几十秒的短时间内,抓住考官的眼球。
snake20001981
是不可以直接抄写的,你可以找出中心句改写运用。大部分考生在面对申论作文写作的时候还是会有畏难情绪,都知道作文写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抄材料,但是同样抄材料,到最后大家的分数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差别,这其中当然有一定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不懂得科学方法的运用,尤其在分论点论述过程中会存在较大难度。从近几年申论材料类型来看,案例型材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写作文时如果能够将材料里的事例加以很好运用,那么写就一篇比较中规中矩的文章还是比较容易的。改写中需要我们把握的核心点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找到你所要改编的材料,画出其中的关键词。(二)将所画出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语言通顺的句子。(三)这个句子是能够满足分论点所提出观点的。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在抄材料之余,如何简练地概括材料也是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多加练习,学会准确、简要的概括材料,才能在真正的申论考场上自如的落笔。
apples0081
1、场上一般卷子都会提前5分钟发下来,那么在这5分钟的短暂空隙里,大家完全可以利用它来提前阅览如常识判断、类比推理等题目。这两种题型是属于“一次性过”的题目,因为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再怎么想也还是不知道哪个对,对于这样的题目,没必要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5分钟,阅读速快的考生一般可以做6-7道题,这样就相当你比别人的考试时间多了5分钟。
2、接下来,正式开始答题了,这时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题目,或者说不需要太费脑子的题目,比如言语理解,因为刚开始考试的时候,大家都比较紧张,情绪紧绷,导致逻辑分析能力降低,反而,凭感觉的言语理解能力反而比较准,言语理解大部分可能还是需要语感的。所以,此时做言语理解题是比较好的。当然,阅读速度是需要大家平时练习的,有的考生阅读速度很慢,这不仅影响言语理解题,也照样影响到逻辑判断和资料分析题。
3、言语理解+常识+类比题,这三个题型做完了,相信绝大多数考生已经进入考试状态了,心态也平和了,此时再来做逻辑和资料分析题目就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出考生的水平。而时间上,也有大半的时间来做题,自然可以不用着急时间太过紧张。而对于数学运算,建议大家最后做,因为这个题型是比资料分析更难把握时间的题目,即便平时的数学基础很好的考生,到了考试依然会被一道数学运算题耽误很长时间,得不偿失。相反,资料分析则是相对来说,容易把握时间和难度的题目。
微微姐22
数学类的有数字推理跟数学运算 用一位专家的话说,小学水准题目不难,慢慢做都做得出来,问题要在120分钟做140道题,难度可想而知。比如2010年国家的数字推理题(找数字规律)(1) 1, 6, 20, 56, 144, ( ) (2) 3, 2, 11, 14, ( ) 34 (3) 1, 2, 6, 15,40, 104, ( ) (4) 2,3,7,16,65,321,( ) (5) 1 1/2 6/11 17/29 23/38 ( )慢慢做不难,只是如果不准备的话对数字不敏感,一下难以找到它的规律,但是只要一提醒就知道了。复习这类题,就是要多做,增加对数字的敏感性,进行归纳总结,积累经验,知道哪一类可能是什么规律,就好办了。数学运算 也需要多练,要不就是脑袋超级好用,不需要费多大心思。数学运算对于考公务员的年龄来说都是些比较简单的题,问题是时间不够,不能用常规方法来做。比如我看公务员讲座视频那个老师讲的一个例题: 甲。乙两浓度不同的溶液,2100g甲和700g乙混合,浓度为3%。900g甲和2700g乙混合,浓度为5%,问甲乙浓度分别为多少。 A 3% 6% B 3% 4% C 2% 6% D 4% 6% 一般解法就是列方程算,但在考试过程中时间不允许,所以就要动脑筋。甲和乙混合的溶液,浓度为3%。那么肯定有一个浓度高于3%一个地于3%。900g甲和2700g乙混合,浓度为5%,那么肯定有一个浓度高于5%一个地于5%。综合一下,甲乙浓度要低于3%,高于5%,所以,选项里只有C满足条件啊。题目大概就这样,关键是靠自己多练,多积累经验,在做题时多发现突破口,其他几个回答这不是也说了吗,做奥数题会有帮助的。回答完毕,答了我二十多分钟,加分吧,呵呵。好好准备吧,我还有一年毕业,我也准备明年考的,一起加油啊,祝你好运!
清影5127
在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我们的一个拿分的大项。相对于数量关系,大家更倾向于对资料分析的学习,在考试中也更容易拿分。在近年的资料分析考试中,比重的考查越来越多。由于很多考生不得要领的学习,使得在做题时常常出现问题。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带着大家搞定“比重的变化”。
一、判断比重的变化
在这种题目的考查中,并没有涉及到计算,而是去判断比重的变化,结论为:
若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整体的增长率,则比重上升;
若部分的增长率小于整体的增长率,则比重下降;
若部分的增长率等于整体的增长率,则比重不变。
【例题1】2014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50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560亿元,增长9.9%。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32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435亿元,增长53.2%。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5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401亿元,同比增长1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49亿元,增长13.9%。1-5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9014亿元,同比增长1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018亿元,增长13.1%。
问题①:与上一年相比,2014年1-5月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A.略有上升 B.略有下降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问题②:与上一年相比,2014年5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占1-5月份的比重:
A.略有上升 B.略有下降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①【答案】B
【中公解析】由文字材料数据可知,2014年1-5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9%,小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所以与上一年相比,2014年1-5月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略有下降。
②【答案】A
【中公解析】由文字材料数据可知,2014年5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9%,大于1-5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1%。所以与上一年相比,2014年5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占1-5月份的比重略有上升。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