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8

Q小茗同学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技巧及考题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玉江style

已采纳

你好:“行测”,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简称,作为公务员考试公共笔试的一科,一直以来都是广大考生在备考阶段最难啃的“硬骨头”。部分考生流传“得行测者得公考”,这种说法虽然不甚严谨,但足以说明“行测”在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行测科目的难度。行测的题型分主要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这五部分中又细分有不同的题型,但归根结底行测考题考查的只是这3大能力:数学运算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言语理解能力。(一 ) 数学运算能力显然,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两部分考查数学运算能力,同时极少部分判断推理题目也涉及运算知识。数量和资料两部分约有30至35道题,所占比重在行测中可能不是最多的,但由于题目耗时长、难度大,成为很多考生提高或者丢分的关键部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作用不容小觑。(二) 逻辑判断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的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判断推理和常识判断两部分题目中,其中,前者考查比重很大,考生应通过题目发挥对各类事物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后者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微妙地锻炼考生的逻辑分析,考生需要学会在题目的构建的逻辑框架中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另,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也需要考生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三) 言语理解能力众所周知,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目是行测的一个重头戏,题量高达40道,所占比重居高不下。 此外,常识判断、判断推理乃至全部的行测题目,都渗透着对考生言语理解能力的考查,考生运用言语、理解和把握文字内涵的能力对于公务员考试至关重要。下面各举一例言语题目和常识题目:【言语例题】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____的孩子“渐渐”变成的青年;____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____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A.活泼天真 雄心勃勃 慷慨激昂 血气方刚B.天真烂漫 野心勃勃 慷慨豪侠 血气旺盛C.天真无邪 狼子野心 豪侠好义 血气方刚D.懵懂无知 野心勃勃 慷慨豪侠 血气旺盛【中公解析】本题选择B选项,第一处划横线排除D选项“懵懂无知”,该词义指粗浅了解,略带贬义;第二处划横线排除C选项贬义词“狼子野心”;第三处划横线处,因为“慷慨激昂”更是强调一种振奋、激昂的情绪,而“慷慨豪侠”意思是慷慨的勇敢而有义气的人,更符合青年的形象,因而“慷慨豪侠”更恰当;第四处划横线处用“血气方刚”是形容年轻人激进的进步热情,形容成年不恰当。本题题干出自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常识例题】宪法分为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分类依据是()A.根据宪法的内容 B.根据宪法的形式 C.根据宪法的本质属性 D.根据宪法的名称【中公解析】本题选择C选项,该题就体现了常识判断题目不仅仅需要考生具备必要的常识知识,也考验考生对于题目文字概念的理解,考生若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概念有所理解,就可以通过言语理解能力轻松的选对答案。行测的五大题型所考查的不过是数学运算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言语理解能力这三种能力,考生要以提高这三种能力作为切入点,逐一分类进行练习和总结,对整个行测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务员考试技巧及考题

233 评论(14)

甜品达人范范

纵观历年国考省考,最终上岗的考生,绝大多数都是笔试成绩排名靠前的,那么国考行测如何备考?简单的介绍下一些备考技巧:

1、评测定位,把握方向

行测考试共有五大题型,分别是常识判断、言语理解、逻辑判断、数学运算、资料分析。测评是为了大家能够对自己的水平有个基本的了解,复习的时候可以把握好方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复习。

在决定开始复习工作之前,可以先做一套完整的行测试题,找一套之前的国考真题,感受一下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每一种题型的难易程度。在核对好答案之后,可以把五个专项按照自己擅长的程度进行一个排序,在接下来的复习工作中,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从易到难的进行复习。

2、专项练习,循序渐进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要对接下来的复习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如果从现在开始进行复习工作的话,到考试之前还有大约4个月的时间,必须做好规划,才能在这样一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中打出漂亮的一战。广大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一些有经验的考生或者战友听听经验,也可以找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咨询,听取专业、科学的复习步骤和方案,在这个环节上考生的选择是很多样的。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在开始复习的初级阶段可以事先选择一些笔试方面的培训视频进行学习,对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复习时要分专项进行练习,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言语理解,逻辑判断,资料分析,数学运算的顺序进行,常识判断则要求一直贯穿于复习的整个阶段,保证积累量。言语理解、逻辑判断和资料分析在复习的时候要着重复习,尽可能地多练习,考察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而数学运算则根据每年的常考考点复习即可。

复习时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做起,由易到难,这样做对于长期的复习工作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可以树立大家的信心。

3、适当放弃,方能成功

考试的过程中,时间段,任务重,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做好。所以广大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意识到这一点,对于自己擅长的部分一定要精益求精,而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部分则在复习时先尽量把握基本的,简单的题目,然后在进行拔高训练。尤其在后期冲刺的过程中更要做好这一点,不贪多,而要做精,保证正确率。

有能力的同学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毕竟笔试的成绩还是很关键的,直接决定了我们在面试的时候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考试,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努力备考,争取在笔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37 评论(12)

失忆看星星

一、科学规范的整体规划

(1)确立复习时间

第一是要掌握本省区、国考相对单位职位的状况,最重要的是要确立复习时间。从笔试成绩发布到招聘面试的时间,一定要宏观经济掌握好时间,才可以开展第二步,即制订复习方案。

(2)整体规划复习方案

有的同学们是第一次招聘面试,也是的同学们有面试经历,不论是哪样,整体规划复习方案都能够分三步走:

① 基本环节复习:假如以1月复习时间为例,这一环节可以是15天左右。

② 加强环节:运用大约10天的时间来保持推进提高,而且重中之重题目要重中之重提升。

③ 考前最后的冲刺环节:历时一周,一般是7天。假如第一阶段是牢固的基础,第二阶段是推进提高,第三阶段能够以套题训练为着力点,每日最少仿真模拟练习两个题,可以是考试真题、还可以是教材内容中的模拟试题来训练,一方面了解考试场气氛,另一方面确保解题情况。

(3)运用每天时间

由于大家的复习时间长短不一,有2月,有2周,每一同学们的状况也不一样,有全职的复习、在职人员复习等,时间不一样,提议大伙儿灵活运用好每一天的时间。能够制订一个时刻表,可以优化时间。

提议大伙儿能够创建打卡制度。针对每日的方案,早已进行的打对号,有时候由于一些缘故没有进行一部分每日任务,可以打问号来纪录。打卡制度一方面能够激励考生,另一方面对于没进行的每日任务,能够在事后方案中立即开展。

2. 掌握考题、重中之重题目

复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一环,即把握省内本单位的考题和重中之重的题目。这2个十分关键。

(1)悉知考题

能够根据上网查寻,求教过去考友,或是依据教材内容材料掌握有关考题。例如结构化面试,分成听题、看题、听题加读题的方式,假如是听题,那么在复习前期还要训练听题,由于听题的难度系数更大一些。

同样针对题量和考题时间等基本考题要保证心里有数。

(2)搜集考试真题

考题掌握以后还必须对题目掌握。重点难点题目能够根据搜集本省区、本单位近期三年的考试真题来掌握。

(3)掌握重中之重

搜集考试真题后要自身解析,根据归纳看来一看省内和本单位重中之重题目有什么。

(4)兼具全方位

掌握重中之重的另外要保证兼具全方位。尽管有每一年的重中之重和必考题型,可是考题的出题者通常有一些自主创新。

更多关于公考考试备考技巧,小编会持续关注,祝愿各位考生都能成功上岸。

87 评论(10)

久美雍希

一.公务员考试分值规律

从题数看,近五年资料分析中判断推理一直维持在10题,每道题型的得分为0.7分。从题目比例看来,每一年的着重点大不一样,难度系数相距很大;逻辑推理、归纳推理和缘故表述题型近年来考察频率较低;逻辑推理每一年所占的比例不一样,但一直是考题的热点和难题;论述是逻辑推理的重中之重,所占比例在50%左右。

二.公务员考试常考规律

1.翻译推理

(1)充分条件命题:前推后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后推前

(3)逆否命题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推不出确定性结论

(4)递推公式:A→B,B→C 可以得到 A→C

(5)联言命题:全真为真,一假为假

(6)选言命题:全假为假,一真为真

(7)摩根定律:去括号,分负号,且变或,或变且

(8)否定肯定式:选言命题为真时,否定一肢,肯定一肢

2.分析推理

(1)优先排除法;(2)最大信息优先;(3)确定信息优先;(4)选项代入法。

3.归纳推理

(1)话题一致原则;(2)从弱原则;(3)整体优先原则。

4.原因解释

(1)题干中找冲突;(2)选项中看解释

5.加强论证

(1)加强论点;(2)加强论据;(3)建立联系;(4)补充前提。

6.削弱论证

(1)削弱论点;(2)削弱论据;(3)切断联系;(4)否定前提。

相信大家一定会掌握逻辑判断题型的解题方法,更快的选择出正确答案。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27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