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6

燕子060207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刑法思维导图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华鑫绿创

已采纳

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核心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程问题的题目都是围绕该公式进行考察的,其中在广东省考经常考察的一种形式是,题目中只给出工作时间这一个量。对于这种题目可以运用赋值法,给工作总量赋值为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求出各自的效率,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求解即可。【例1】有两支蜡烛,粗细不同,长度相同,粗蜡烛燃尽需要2小时,细蜡烛燃尽需要1小时。一天晚上停电,同时点燃两支蜡烛,若干分钟来电,将两支蜡烛同时熄灭,此时粗蜡烛的长度是细蜡烛的2倍,则停电了几分钟()A.30 B.35 C.40 D.45【解析】C。设两根蜡烛长度均为120,粗细蜡烛燃烧效率分别为120÷120=1,120÷60=2,设停电t分钟,则120-t=2(120-2t),解得t=40分钟,故选C。2、容斥问题容斥问题在考试中通常会考察两集合、三集合容斥问题的相关公式。两集合容斥问题公式:A+B-AB=总数-都不满足三集合容斥问题公式:A+B+C-AB-AC-BC+ABC=总数-都不满足;A+B+C-只满足两者-2×都满足=总数-都不满足【例2】某乡镇举行运动会,共有长跑、跳远和短跑三个项目。参加长跑的有49人,参加跳远的有36人,参加短跑的有28人,只参加其中两个项目的有13人,参加全部项目的有9人。那么参加该次运动会的总人数为()。A.75 B.82 C.88 D.95【解析】B。根据三集合容斥非标准型公式可得:49+36+28-13-2×9=82.所以选B。3、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排列组合问题主要掌握两种常用的方法,捆绑法和插空法。捆绑法是指当题目中要求某些元素要相连时,把这些元素捆在一起当做一个元素,再和剩下的元素进行排列。插空法是指当题目中要求某些元素不相连时,把其他元素先排列,再把不相连的元素放到排好的空隙中进行排列。【例3】单位组织拔河比赛,每支参赛队伍由3名男职工和3名女职工组成,假设比赛时要求3名男职工不能全连在一起,则每支队伍有()种不同站位方式A.432 B.504 C.576 D.720【解析】每只队伍有6人,则共有A6/6=720种站位方式,3名男职工相连可用捆绑法共有A4/4 A6/6=144种站位方式,则不全连在一起有720-144=576种站位方式,故选C。4、植树问题植树问题主要考察在一条线段上等距离种树能种多少棵的问题,所以只要掌握了几种常见的植树方式种植的棵树就能解决这一类问题。【例4】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每隔16米插一面彩旗。现在要增加一些彩旗,并且保持每两面相邻彩旗的距离相等,起点的一面彩旗不动,重新插完后发现共有5面彩旗没有移动,则现在彩旗间的间隔最大可达到( )米。A.15 B.12 C.10 D.5【解析】C。这是一道边端计数问题(属于植树问题)。因为,增加彩旗数量后,发现有5面彩旗没有移动,经分析得知,“以前的间距”和“现在的间距”的最小公倍数是400÷5=80米。以前的间距是16米,通过观察四个选项,发现只有10,5与16的最小公倍数均为80米,但题目要求最大间距,所以因该是选则10米,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

公务员考试刑法思维导图

194 评论(12)

虎呆呆漫步

一、直言命题:1、结构:(量项)主项+联项+谓项2、对当关系:A、矛盾命题互否,真假相对!B、推出命题是充分条件命题,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逆否命题)C、反对命题必有一假!D、下反对命题必有一真!矛盾:命题前加“并非”等值于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规则:“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无“不”的加上。反对:除了两个全称外,也可以全称对单称,有“不”去掉,无“不”加上。如:所有A是B,甲不是B!下反对:除了两个特称,也可以特称对单称,有“不”去掉,无“不”加上。如:有的A是B,甲不是B!推出:全称——单称——特称题干给出多个直言命题,告知这几个命题有的为真,有的为假,但是没有给出哪个是真那个是假!此时可找到有对当关系的一对命题,然后绕开这对命题的真假,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从而得出答案。3、变形推理(1)、换质推理:双重否定表肯定。联项和谓项都改为相反的。(2)、换位推理:改变主项和谓项,成逆命题,既反过来说。“所有A不是B”和“有些A是B”可以将A、B直接换位;而“所有A是B”换位后只能是“有些B是A”;另外“有些A不是B”不能进行换位。二、概念和三段论1、概念是表达一类事物的词语。内涵:本质 外延:所表达事物范围。外延可用封闭曲线也就是文氏图表示。概念间关系:全同、包含、交叉、全异。多个命题间关系可以用文氏图表示。一个命题可能包含多种概念间关系!2、三段论推理:所有(有些)A是B,所有B是(不是)C,则所有(有些)A是(不是)C。(1)、两个前提中包含三个不同概念,且每一个概念在三段论推理中都出现两次。中项只在前提中出现两次并且是“所有的B”,在结论中不出现。(2)、四概念错误: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3)、一特得特,一否得否。(4)、结论问题:文氏图法解答。先画所有后画有些;所有画圈,有些画点,点可以无限扩大。所有结论问题的三段论题目均可用文氏图求解。画图时要理清思路、考虑全面。(5)、三段论前提问题:条件不足型题目。A:单前提单结论型:根据推理规则就可解答。B:多前提单结论型:(题目存在无用前提)可采用主谓拆分法,既逆向运用三段论标准形式。三、复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1、联言命题:P并且Q。可以是并列、递进、转折、顺承等关系。2、选言命题:A、相容选言命题:P或者Q;B、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么P,要么Q。3、假言命题:带有假设条件的命题,通常含有两个肢命题:反应条件的肢命题在前做前件,反应结论的肢命题在后做后件。A: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若A则B、A必须B。推理规则:顺肯逆否。P真Q假才为假,也就是推不出的意思。B、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不P不Q、没有P就没有Q、除非P否则不Q。推理规则:逆肯顺否。非P能推出Q为假,也就是非P推不出非Q时为假。C、充分必要条件转化:当题干中同时存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时都转化为同一种。特殊的两个“不P不Q”(只有P才Q;如果不P就不Q)“除非P否则Q”(只有P才非Q:如果非P那么Q——否一推一)D、假言命题综合推理:假言连锁推理的所有前提都是同一种假言命题,且后一个命题的前件恰好是前一命题的后件。二难推理:A——C,B——C;A或B——C。四、模态命题(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的命题,主要考察矛盾关系及等值转换)1、矛盾关系(1)、“必然P”和“可能非P”(2)、“必然非P”和“可能P”2、等值转化:不必然=可能不,不必然不=可能,不可能=必然不,不可能不=必然。规则:模态命题前加“并非”,等价于“必然”和“可能”互换,“肯定”和“否定”互换后得到的命题。五、智力推理(朴素逻辑)1、假设:根据题干条件进行适当假设。代入法:依次带入选项,产生矛盾就派出。排除法:题干给出多个确定条件时,直接根据题干条件排除不符合选项。2、找突破口:确定条件、反复被提及的条件、特殊条件。3、图表法:列表法:两类元素在空间是时间上直线排列。画图法:两类及以上元素在时间、空间上环形排列。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

132 评论(11)

tingting2171

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必然性推理题:答题技巧1)真假矛盾法①首先要判断题型给出的条件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 还是“两真两假”;②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推出关系,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③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2)确定条件法即有可确定为真的条件。当题干中出现与确定条件相关的其他条件时,通常可从这个条件入手解题。3)反复提及法若同一个条件或同一类内容,在题干中被反复提及、重复出现,这个条件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推理规则对于同一素材的两个命题A、B,如果A的存在必然导致B的存在,而B的存在不必然导致A的存在,那么A、B为推出关系。

30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