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9

草心草心丶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大二考公务员考试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货独依

已采纳

大二不可以考公务员,如果是专科,大三可以考公务员,4年制本科、大四可以考公务员。公属务员考试,是应届毕业那一年就可以参加。但是,如果你想考公务员的话,需要提前备考。如果等出了公告才进行备考的话,那么从时间上来看,就太迟了。

大二考公务员考试

269 评论(8)

yuyu88yuyu

当你看到3000人争夺一个岗位的时候,注定公务员的报考将是一场激烈的“战斗”!而有些人梦想成为公务员,励志报效国家,所以未雨绸缪,打算从大一大二开始备考公务员,以此来提高成功的几率。今天我们来探讨下这么做的可行性:一、选对路子在想好要考公务员后,我们先审视下自己。是否具备选调生的条件,因为选调生较高的条件,本身就已经筛选掉了一大部分对手。如果可以走这条路那是最好了,不过没有985、211的条件。根本走不通这条路子。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老老实实看书备考为主。二、备考周期长的缺陷虽说“笨鸟先飞”,但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是早做早享福。公务员激烈的竞争环境,确实需要我们早做准备,不过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就显得有点“过头”了!首先,用2年的时间去准备公务员考试,而且天天保持,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其次,大学是我们培养各方面兴趣爱好,锻炼自己从校内走向校外的过渡阶段。成天投入到备考中,不但让自己与社会脱节,也会让自己对公务员的备考失去兴趣,直至丧失信心。三、大学生合理备考的规划大一大二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该考的证书,例如近些年很火的教师资格证、计算机证书等各种证书搞到手。小编要大家这么做也是基于备考的理由,我们都知道公务员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较强的选手,如果没有强大的社会实践去支撑,在面试时很难有较好的发挥。最后就是大三。这个才是我们备考公务员的起始阶段,可以花点时间开始了解公务员的基本情况,以及需要备考的方向。四、备考建议备考公务员也是一门学问,不要埋头苦干。首先要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了解清楚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朝着这个目标去备考,就更加有干劲。准备笔试时,重点研究历年的考题,从中摸索各种答题规律。还要多了解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时事。备考资料在精,不在勤。过来人告诉你,搜集一大堆资料,你不但做不完,也没多大帮助。五、总结公考本身是一件非常虐心的事,很多人花了大量的时间下去,但是收获与付出往往并不能成正比。所以,一定要带着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大学生前期以社会实践积累为主,后期再逐渐上手备考公务员。把该弄到手的证书先弄到,打好基础才是备考的前提。不要为了考公,一条道走到黑,回过头发现没有给自己留退路。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可以给准备考公务员的你一点启发!

189 评论(15)

卡卡7031

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多看一些关于公务员方面的书籍。

360 评论(15)

Rachelchel

大二考的时候会比较早,建议先多关注国内的政治和时事,到大三的时候再考,可以买一些备考指南或者习题进行复习。

173 评论(11)

多多吃好

当下想考公务员的,越来越年轻化了。看到很多大二的同学就开始想考公务员,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务员竞争越来越大。

首先,现在你才大二,要大四才能考公务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是学习,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也许你觉得你现在学的东西大学毕业后不一定用得到,或者你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请记住一点,大学的成绩也是非常有作用的。奖学金、保研、各种荣誉,甚至找工作的时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同一个学校出来,评判你的水平高低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成绩。成绩好再与老师关系好点,还可以参加选调生,又多了一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方法。

其次,平时多看半月谈,看新闻,看时政,对于培养整个的感觉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为考试当中申论很重视积累,而积累的话是要靠日常的积累,而如果你开始准备的话,这个效果会比较好。

另外,可以平时看一看行测的题目,有空就做。这个的话也不需要专门复习可以抽时间去看一看,看看他主要是什么样的一个题目,有个感觉,哪些自己会做,哪些不会做时间可以拉长一些,少花一天时间。

再者,现在非常重要的就是锻炼,因为公务员以后很重要的就是面试,面试的能力提升,虽然短期短期辅导有效果,但是更依赖于长期,你可以去参加一些社团,参加一些演讲比赛,提高当众讲话的能力。对于面试,不仅仅去参加公务员面试,对于以后求职找工作面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面试也要长期练。

最后,个人建议,当下还是好好感受大学生活,毕竟这将是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考公务员是一个运气与实力的过程,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它。

213 评论(14)

Icecream0513

不可以,可以在应届毕业的那一年考,而且可以报考应届毕业生的岗位。

35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