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04

PP的猪窝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孔孟思想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飘零雨迹

已采纳

有区别吗?可以这么理解,现在就是科学教育的多了,孔子思想教育的少了,相对于马列孔子教育成分或许已经超过马列了,这就是当代教育。这和古代教育几乎要持平了。古代虽然没有马列,但是百家思想,其实是儒家解释的百家思想,一样有传承的。

公务员考试孔孟思想

180 评论(8)

九尾天使

申论主要是由材料和题目组成,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材料回答几个问题,问题的类型一般包括综合分析题型、提出对策题型、贯彻执行题型、归纳概括题型以及文章写作。

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等 。

可以参考往年申论试题熟悉申论考试内容。

131 评论(8)

脉脉含情阿

四书五经是以前封建社会进京赶考的书籍,对考公务员一点帮助是没有的。

107 评论(8)

clover2011

1.孔子的教育理念即使放在今天也是非常实用,或者说非常先进的。他倡导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理念,而现在的中国教育远远达不到这“八字真言”。教育的不公平,教学的一体化、填鸭式,应试教育说了很多年依然没有实质的改变。可以说中国教育什么时候能做到孔子提出的这两点,什么时候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教育。2.书院教学在中国恐怕可行性大打折扣,因为中国学龄儿童过多,且地区教育发展极其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极其不合理,难以体现书院教学的优势;“科举制度”志在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仕途,跟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颇为相似,还是老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只通过一种途径进行选拔未免失之偏颇。3.教育不能简单的用“毁人”和“诲人”加以评论,因为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不一定是能立刻体现价值,只能说现在的教育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而不是“毁人”多于“诲人”。4.中国的教育固然有不足之处,但一样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为中国的发展,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不能将其定义为“毁人”的教育。我以后有了孩子,也会让他接受教育,因为我相信事物必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在不断的进步完善中。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县。14岁时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他一生为官九年,先后担任同安县主簿、知江西南康军、湖南潭州知州、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焕章阁待制、侍讲(皇帝的老师和顾问)、知福建漳州等职。庆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初九,逝世于考亭,归葬于建阳唐石里(今黄坑镇)大林谷。 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师。如果说孔子是中国早期儒学的权威代表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中国后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著的书被元、明、清三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收;他的哲学观点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长达600多年时间;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133 评论(13)

赵大宝宝

首先,孔子认为:人人都想有钱,他承认自己也想求富,但求富欲望并不很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忧道不忧贫”(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 二、一个人有无钱却是先天注定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三、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他教师育大大方方公开收取学费、明码实价、认为理所应当,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是耻辱。”)“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四、富了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富而无骄”、“富而好礼。” (“富有而不骄傲自大”、“富裕而又好礼。”)“富而无骄易。”(“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见利思义” (“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五、穷也要坚守道义:“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贫而无怨难”(“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贫而无谄”,(“贫穷而不谄媚”)“贫而乐”(“贫穷却乐于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六、从治国的角度,应该:1、实施富民政策:“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

106 评论(11)

肥肥来了啊

申论考试是指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七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

230 评论(12)

davidzeng168

四书五经对考公有用。多学多读肯定是对自身的知识提升都是有帮助的,虽然四书五经内容多为古诗古韵,但是肯定是有帮助的。

300 评论(14)

四合院追糖葫芦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等。应该说比较大的区别是孔子教授很多东西,礼乐射御书数,应该说比较全面,相较于后期封建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钳制很有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味道”。现在的教育也不值得我们失去太多的信心,毕竟很多事情都在改变,《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讲到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开拓思维这方面不知道是否有记载,但他的著名几个弟子确实个性鲜明,在思考问题的方面上很有自己的特点。但其始终期望“恢复周礼”,对于社会等级与秩序的维持思想比较浓厚,虽然说是时代的局限,但阶级分化与资源不平等在现在社会也广泛的存在。儒学的广泛推崇本身就与西汉董仲舒为了便于统治而“罢黜百家,”不无关系至于历史上的教育家,我觉得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教育家肯定都希望并努力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学生,而且都很有想法,但是主要的问题在于当朝的统治者所提倡的,比如明朝的八股尊崇理学而钳制思想,并不能说是因为朱熹在治学或教育思想上做错了什么,统治者是始作俑者。而这与专制的属性又是有紧密关系的这只是我的一点小见解,可以作为您的一点参考……

14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