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水黄桃888
理解细节判断题的方法:
一、把握解题原则
细节判断题,和主旨观点题不一样,不需要我们分析行文脉络把握文段的重点,只需要我们判断选项和原文的说法是否一致。因此,做题时需要注意两个原则:
1. 同义转述原则。即正确选项是对题干的内容进行相同意思的说明。
2. 从弱原则。即选择正确选项时尽可能选择说法比较弱化的选项,如“可能”、“未必”、“不一定”等。
二、识别错误选项
在掌握了解题的原则之后,我们还需要细心点,识别出题人设置的错误选项,避免入坑。常见的错误选项有:
1. 正话反说,即选项表达的意思和题干表达的意思相反。
2. 无中生有,即选项在题干找不到出处。
3. 绝对表述,即选项说法太过于绝对。如:一定、肯定、必须、全部、不可能、不会、绝对等。
4. 偷换概念:即选项将看似一样的概念进行替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具体内涵。
扩展资料:
细节判断题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
(一)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也就是把一些看起来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是改变了概念的内涵、实质或修饰范围等。考生在看选项时要关注主语、宾语或一些表示限定条件的修饰语。
【例】岐阜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久野寿也和岐阜市东海细胞研究所所长田中卓二率领的研究小组使实验鼠患上大肠癌。在此后的13周内,研究人员向部分实验鼠投放3种浓度不同的水溶性镁。结果接受7ppm(1ppm 为百万分之一)水溶性镁治疗的实验鼠体内癌细胞数量只有未接受任何处置的对照组实验鼠的一半,而接受175ppm 水溶性镁治疗的实验鼠,癌细胞数量已降到对照组的四分之一。研究人员推测,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呈不均衡分布,正是这种基因的不稳定性帮助了癌细胞增殖,而水溶性镁能减轻这种不稳定性,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试验中,接受较高浓度水溶性镁的实验鼠癌细胞最少
B.研究人员准备进行水溶性镁能控制癌细胞增殖的实验
C.因为水溶性镁比较稳定,所以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D.镁的水溶性能抑制癌细胞增殖
【中公解析】正确答案:A。选项A有 “较高浓度”一词,只要关注题干谈到浓度就能证明选项A是否正确,7ppm和175ppm 明显和浓度有关,经验证选项A说法正确;选项B应关注到“准备进行”这种关于描述时态的词,题干是已经发生了,所以不正确;选项C应该关注“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题干没有这层因果关联,不正确;选项D看似很正确,再观察细节,其他选项说的都是水溶性镁,只有选项D说的是镁的水溶液,偷换了概念不正确。
(二)偷换时态
时态一般分为三种:已然、未然、正在进行。表示已然的词通常有“已、已经、曾经”,表示未然的词有“将、要”,正在进行的词是“正、正在、在…中”,当在题干或选项中看见这些表示时态的词时,就要注意选项有没有对原文进行时态偷换。
【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其收益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女子足球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
A.国女足发展基金,将解决中国女足所面临的问题
B.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是培养和选拔女足后备力量的保证
C.中国女足的活动,由受委托的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和运作
D.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已确定了管理机制和运作规则
【中公解析】正确答案:A。按照细节判断题的做题顺序,拿着选项一一对照原文,B项偷换了逻辑关系——第二行三个分句不偏不重,选项中变成了条件关系;C项偷换概念-将原文的“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偷换成了“中国女足活动”;D项偷换时态-将原文未然的时态“将”偷换成了已然时态“已”;A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所以选择A选项。
出题者从细节方面进行考查,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重点关注选项和题干中的一些关键字词,比如主语、宾语、数量词(全部、有些、唯一)、程度词(一定、必须、关键)、因果词、时态词等,快速识别错误,对比原文确定正确答案。
吃货kumiko
1. 行政能力测验常识判断 行政能力测验常识判断 1.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常识判断历年题型题量占多少 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包含9类题型,分别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学运算、数字推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 行测各部分分值(以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具体如下: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5题,每题0.8分,总计28分; 数学运算:共10题,每题1分,总计10分; 数字推理:共10题,每题1分,总计10分; 图形推理:共5题,每题0.5分,总计2.5分; 定义判断:共10题,每题0.6分,总计6分; 逻辑判断:共10题,每题0.6分,总计6分; 类比推理:共10题,每题0.5分,总计5分; 常识判断:共25题,每题0.5分,总计12.5分; 资料分析:共20题,每题1分,总计20分; 总体量为135道,总分为100分。参考文献:。 2.行政能力测试需要掌握那些知识 行政能力测试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笔试的一门。考察的重点: 把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这五个方面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是因为它们是上述能力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也是便于实际测查的内容。这五种能力仅体现了对国家公务员最低限度的要求,并不代表行政职业能力的所有方面。能通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只是说明应试者具备了做好行政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1. 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 2. 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能力 3. 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4. 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5. 资料分析及判断能力 参考资料: 3.行测常识判断怎么复习 您好,上海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一、常识判断题型分析 常识判断题一般为两种:一种是题干给出一个常识性的现象,备选项提供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要求考生选出最合理的;另一种是单纯性的知识测试,要求考生对题目涉及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从备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无论是哪一种题型,涉及的知识面都非常广,考试范围包括一个人从记事起到考试时的全部生活常识积累。现在地方公务员考试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考核方式,但中央国家机关主要考察的是法律常识,考核的范围缩小了。 二、常识判断的备考策略 根据命题要求和备考规律,花专门的时间来进行常识的备考是不可取的,更不需要买所谓的常识部分的备考书!一些关于常识判断方面的辅导班和辅导书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考试激烈竞争的产物,实际上都是误导考生,只能在短时间内扩大考生的知识面,考试中不太可能出现这些内容;时间和金钱的浪费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影响考试。根据考试要求,考生要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基础性的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以及历史人文常识要能够巩固掌握,对于社会中的新鲜事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要通过多看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熟悉。平时积累少的同学也不用担心,这个方面的差距不会很大,试题的分值也比较低。如果遇到要考察时事政治,就最近发生的国内外时事进行集中关注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点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现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主要考察法律常识,很多同学认为考察范围缩小了,可以通过系统长时间的复习掌握掌握部分知识,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知道命题要求的错误的想法。前文已经提到,这些法律常识是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知道的生活常识,不需要专业的法学知识,更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专门复习,根据新天地培训学校对学员的跟踪调查发现,从历年的考生辅导情况来看,很多考生在法律常识部分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效果和没有复习的考生基本相同。 三、常识判断的解题方法 由于每个人本身的知识局限性,不可能有人把常识部分的所有题目做对,这样一来,如何应对不会做的题就很重要,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具体的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排除法。如果考生细心的话,便能够发现排除法适合于大多数题型。在这里,常识判断题也不例外。在考生解答客观题时,排除法便是较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在这部分题中,考生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便会轻易的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甚至有些题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掉,选出正确答案。如果选项中有自相矛盾的,立即排除一个。其实有些题考生即使不能直接通过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减小试题的难度,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去同存异法。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3)第一印象法。有些试题,考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读完试题及选项的瞬间,大脑便有这样的一个强烈的信号,此题选某项。但静下来仔细考虑时,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解答。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来确定正确选项,便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虽然这种选法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这样选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确的。 (4)比较法。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考生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5)大胆猜测法。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靠的是运气,正确率相当小。这种方法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猜测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耗费过多时间并影响考生的情绪。这种方法虽然是靠运气,有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您后期可以关注上海中公教育的官方网站,我们会及时更新备考资料和公告信息以帮助考生备考。上海中公祝您好运! 4.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技巧,可按照如下方法: 1,理解和判断推理技巧:掌握“快速识别考点”的方法,就是考试时,看到一个题,马上就能识别这个题目属于此题目考点,这类的题目应该怎么解。既能提高做题速度,又能达到非常高的正确率。 2,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推理技巧:一定要掌握“快速解题法”,很多看上去需要数学计算的题目,事实上,大部分的题目是可以不用计算,或通过简单计算就能直接得出答案的,而不需要按部就班做算数题。 3,常识判断技巧:绝大部分考点,按所学教材上的内容解决就可以了。 4,排除法推理技巧:对于不会做的题目,或者是没有时间做的题目,可以采用排除法技巧。在使用技巧之前,先掌握教材知识点,快速打好行测基础,把行测成绩提高,再使用技巧,就可以达到高分。 5.请问考公务员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常识判断该怎样复习呢 现在公务员的考试试题是越来越简单了,报考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我考过一次佛山的公务员,在考之前,就是多做了几套题目,另外平时有空的时候就看看公共基础知识,并没有很特意的去复习它,笔试也过了,但复试没有参加;因为行政能力测试的面很广,光自己看书有时候是看不全面的,所以还不如多做几套题,多看看题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不过复习方法因人而已. 总之,平时看看公共基础知识,不用一个劲的看,有空看就可以了,考试的时候这个方面的题型并不多,在做几套题,做完后要研究研究一下题就可以了.。
Nicole6996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科目中 ,细节判断题属于片段阅读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在近些年的国家及各省的公务员考试中均有涉及。其主要通过文段内容来判断四个选项是否正确。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下列说法中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根据文意可以/不可以得出的一项是……诸如此类的提问方式中,我们可知在细节题中首先第一步圈画提问中的关键词汇,以免因为马虎大意而出错。
其次观察四个选项的话题,去文段当中找对应信息;另外,还要留意选项设置的时候是否出现一些陷阱提示词,比如选项中出现时间性词汇,对此一定要留意文段中对应的时间描述。
解题技巧之偷换时间
偷换时间是识别细节题中设置选项的一个小技巧,首先我们要对时态有一定的了解,时态是一种动词形式,不同的时态用以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它是表示行为、动作、状态在各种时间条件下的动词形式,在英语中有16种时态。但是在我们言语学习中,常见的时态分为三种:
过去时态:已经,已,曾,了,过……
现在时态:正,正在,在……中,现,现在……
将来时态:将,要,不久,很快……
在文段中出现此类时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此处很容易出现选项设置的内容,同样如果在选项中出现时态的情况也一定和原文进行仔细对比,且要保证时态不任意更换,以免掉入陷阱。
例题精讲
【例1】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宣布,他们成功地将基因工程猪的心脏移植给了狒狒,有望为将来实现猪—人器官移植铺平道路。乍看之下,猪和人似乎截然不同。可实际情况是,猪的许多器官系统与人体对应系统的相似度高达80%到90%——无论就解剖学特征还是器官功能而言,吻合度最高的可能要数心血管系统了。由于存在器官的惊人相似性和越来越严重的捐献器官短缺问题,猪被看成是潜在的人类心肺捐献体。虽然狒狒、猩猩等灵长目动物与人类关系更近,但猪作为器官捐献的来源更具吸引力,因为猪的数量庞大,而且符合伦理。
依据这段文字,我们无法推出的是:
A. 能在猪身上奏效的东西,在人身上奏效的几率也会更高
B. 在医学世界里,猪能救人命的期待指数有可能越来越高
C. 器官高度相似性,使猪-人器官移植已开始发展起来
D. 与人类一样,猪也可能患上动脉硬化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猪的许多器官系统……吻合度最高的可能要数心血管系统”,可以推出,排除A项。B项对应“由于存在器官的惊人相似性……猪被看成是潜在的人类心肺捐献体”及“猪的数量庞大,而且符合伦理”,可以推出,排除B项。C项对应“……有望为实现猪—人器官移植铺平道路”,选项表述为“猪——人器官移植已开始发展起来”,属于偷换时态,无法从原文推出。D项对应“猪的许多器官系统……吻合度最高的可能要数心血管系统”,就是说,因为心血管系统相似度高,人可能会患上动脉硬化和心肌梗死疾病,猪同样可能会患上此类疾病,可以推出,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例2】 最近,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锂电池,有望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传统的锂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并用一层聚合物薄膜隔开正负极,而在这种新型锂电池中电池的正负极被融合到一起,制作出一种类似果冻的胶状物。这种胶状物看起来是固态的,但其中70%的成分是液体电解质,可以很好地起到导电作用。新型锂电池功能与传统锂电池相当,突出优点在安全方面。传统锂电池如封装工艺不好,起火和爆炸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使用胶状物的新型锂电池相比之下就要安全得多。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A. 新型锂电池的胶状物燃点更高所以更安全
B. 传统锂电池不需要聚合物隔膜隔开正负极
C. 新型锂电池已广泛使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
D. 两种锂电池的内部结构相异但导电原理相同
【答案】 D
【解析】第一步,通读原文,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燃点更高”未在文段体现,属于无中生有。B项对应“传统的锂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并用一层聚合物薄膜隔开正负极”,“不需要”表述错误,不符合文意。C项对应“……有望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将来时变过去时,属于偷换时态。D项对应“传统的锂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但其中70%的成分是液体电解质”,说明内部结构不同,即传统的锂电池的内部结构用一层聚合物薄膜隔开正负极,而新型锂电池中电池的正负极被融合到一起;导电的原理一样,即都使用液态电解质,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