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22

葳蕤9999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例题及讲解大全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那夜无边

已采纳

50是偶数,45是奇数;27是奇数,1290是偶数。50*任何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45*偶数=偶数,所以乙教室的次数是偶数,那甲次数为奇数。答案只有15是奇数。

公务员考试例题及讲解大全

323 评论(15)

空山青雨

大家好,这里是上岸鸭小编,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一定是很大一部分考生心中的难,那就是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类题目。大家是不是已经感觉到头疼了呢?别急,接下来,小编会以山西公务员考试为例,给大家好好讲解一下这类题目。

首先解答一下大家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数量关系有哪些题型,考查重点是什么。一般来说,数量关系的题型还是围绕数字来设置的,主要有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两种题目类型。通过考生对这些题目的作答,可以有效看出考生的基本数学水平,包括对数字的基础分析和运算能力,对不同事物之间逻辑关系和量化关系的分析能力等等。

数字推理这类题目,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找规律,没错,就是大家中学时代常常接触到的那类找规律题目。主要形式就是给出一串数字,考生需要通过正确分析和推理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隐藏的规律,从而对空缺的数字进行准确推理。

而数学运算考查的也基本都是中学数学知识,主要是一些常见的工程问题、面积体积问题、概率问题等等,考生要先知道计算思路,然后运用基本的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方法来得出最终的答案。这类题目的难度一般不会设置得太高,主要是考虑到工作所需的实际数学水平以及考生的数学知识背景等因素,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只要通过大量练习,是完全可以掌握这类题目的。

以上就是关于山西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有哪些题型,考查重点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山西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有哪些题型,考查重点是什么的信息,欢迎大家关注上岸鸭官网。

各省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349 评论(14)

为君俏颜

您好

考试内容请参考2018年国考考试大纲,省考与其基本一致。

一、公共科目笔试内容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二)申论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一)测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二)题型介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以下是部分常用题型介绍。

1.言语理解与表达

每道题给出一段语言文字,要求报考者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题1: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以往的改革从技术商品化、科技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着力在微观组织层面。改革进程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从宏观管理层面思考问题。换句话说,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转变?对科技活动管理的模式需不需要改变?管理科技活动的组织机构需不需要调整?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应从政府管理角度思考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B.进行国家科技体制的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

C.明确政府职责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

D.科技与经济相脱节是我国科技体制的弊端

(答案:A。根据“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一句,可知A为正确答案。)

例题2: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            ),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            ),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          )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能言善辩   讷口少言   实现

B.绘声绘色   不露声色   完成

C.口若悬河   片言只语   创造

D.侃侃而谈   缄口不言   获取

(答案:C。从上下文的意思,及词语本身的含义,可知选项C更为贴切。)

2.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2   4   8   16  (   )

A.16     B.24    C.32    D.36

(答案:C。原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故正确答案为C。)

注意:现在国考和大部分地区省考都不再考查数字推理,只有吉林、广东、天津、江苏等地区依然考查。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例题: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答案:D。根据题意可知,甲教室每次培训可坐50人,而乙教室每次培训可坐45人。由此可计算出甲教室举办的培训次数为15次。)

3.判断推理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答案:B。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

索然无味

(答案:C。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C。)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螺丝:螺帽

A.水杯:暖瓶                 B.线:纽扣

C.插座:插头                 D.筷:碗

(答案:C。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选项C中插头与插座的关系与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一样。)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音kuí)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该选项中“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从根本上排除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最能质疑专家的观点。)

4.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三大经济圈中,2010年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几个?

A.0                                      B.1

C.2                                      D.3

(答案:B。通过比较表格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出,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珠三角,故正确答案为B。)

5.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例题: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建筑物的性质。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明镜高悬——贡院

B.万世师表——关帝庙

C.还我河山——武侯祠

D.正大光明——乾清宫

(答案:D。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有关历史常识,判断出A、B、C三个选项的对应关系都不准确,只有D选项中的匾额与建筑物能够对应,故正确答案为D。)

四、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市(地)级以下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套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级以下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希望采纳^_^

304 评论(11)

扭扭炒饭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2014年国考笔试在2013年就已经结束了,2004年到2014年的笔试真题和答案都是可以下载的了。目前来说,这方面的资料通过很多渠道都是可以下载的,而且基本都免费呢。搜索引擎一点就会有很多资料了。希望能帮到你,祝你愉快!

326 评论(8)

fishmoon00

华图官网上什么都有,去看看吧,听说大概在6号到10号之间出国考笔试成绩,关注网站第一时间知道成绩哦

345 评论(11)

QQ荔枝蜜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国家公务员考试题目相对较难,考生竞争压力较大,在面试复习时,需要从理论和实战模拟两部分进行复习,也要注重实战模拟的训练,中公教育的网站上有公务员面试相关真题,点击进入可以供您参考。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34 评论(14)

mm糖糖豆

行测考试中,数学应用题一直都是考生比较头痛的问题,甚至很多考生会想到放弃。其实该类型的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只是做起来就很难同时保证速度和准确率,因此掌握一定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解答好数学应用题必须应用题各种题型搞清楚,了解了各种题型,我们还要清楚解题思路方法,寻找解题捷径,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题目。 数学应用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题型:一、浓度问题;二、植树问题 ; 三 、行程问题; 四、年龄问题;五、流水问题;六、工程问题;七、比例分配问题;八、利润问题等;九`价格问题。 下面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这些经典的数学运算应用题型。 一、浓度问题 【例题】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A. 30% B. 32% C. 40% D. 45% 【解析】A。100克7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100×70%=70克; 400克2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400×20%=8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的量=70+80=15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总重量=100+400=50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150/500×100%=30%,选择A。 二、植树问题 【例题】在圆形的花坛周围植树,已知周长为50米,如果每隔5米种一棵树的话,一共可以种多少棵?( ) A.9 B.10 C.11 D.12 【解析】B。此题是完全封闭的圆形上标点,其数量容易想到,即一个线段围成一个封闭的几何图形的话,其中的起点与终点重叠在一起,即比原来少了一个点,在未封闭的图形种的点的数量是比分段比例多一个,比如ns米的线段,在每段s米点一个点,那么一共有n+1个点,这与图形的形状是没关系的。在解这一类型的题时,只要注意一下有没有封闭,然后的具体计算就比较简单了。选择B。 三、路程问题 【例题】一艘轮船从河的上游甲港顺流到达下游的丙港,然后调头逆流向上到达中游的乙港,共用了12小时。已知这条轮船的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2倍,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从甲港到乙港相距18千米。则甲、丙两港间的距离为( ) A.44千米 B.48千米 C.30千米 D.36千米 【解析】A。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又顺流速度=2×逆流速度,可知顺流速度=4×水流速度=8千米/时,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4千米/时。设甲、丙两港间距离为X千米,可列方程X÷8+(X-18)÷4=12 解得X=44。选择A。四、年龄问题 【例题】爸爸、哥哥、妹妹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的3倍时,妹妹是9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的2倍时,爸爸34岁。现在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 A.34 B.39 C.40 D.42 【解析】C。代入法解答此题:A项,爸爸34岁时,哥哥的年龄是妹妹年龄的2倍,二人的年龄和为64-34=30,则哥哥20岁时,妹妹10岁,验证,妹妹9岁时,哥哥19岁,爸爸年龄是33岁,爸爸年龄不是哥哥的3倍,排除A项。理可排除B、D两项。选择C。 五、流水问题 【例题】一只轮船在208千米长的水路中航行。顺水用8小时,逆水用13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及水流的速度。 A.4km/h B.5km/h C.6km/h D.7km/h 【解析】B 此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208÷8=26(千米/小时) 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208÷13=16(千米/小时) 由公式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可求出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26+16)÷2=21(千米/小时) 由公式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可求出水流的速度是: (26-16)÷2=5(千米/小时) 选择B。 六、工程问题 【例题】有甲,乙两项工程,现在分别由A,B两个施工队完成.在晴天,A施工队完成任务要12天,B施工队完成要15天,在雨天,A施工队的工作效率下50%,B施工队的工作效率要下降25%.最后两施工队同时开工并完成这两项工程.则在施工的日子里,晴天有( ) A .6 B. 8 C. 9 D .10 【解析】A。此类问题传统解法可列方程求解。设晴天X天,雨天Y天,得出方程式: X/12+Y/(12×2)=X/15+Y/(15×4/3) 结果 X/Y=1/2,即晴天为12/2答案选A。 七、比例问题 【例题】一所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总人数450人,三个年级的学生比例为2∶3∶4,问学生人数最多的年级有多少人? A.100 B.150 C.200 D.250 【解析】C。解答这种题时,可以把总人数看做包括了2+3+4=9份,其中一年级占九份中的两份,二年级占三份,三年级占四份,因此,人数最多的是三年级,其占总人数的4/9,所以答案是200人。选C 。 八、利润问题 【例题】某商品按定价出售,每个可以获得45元的利润,现在按定价的八五折出售8个,按定价每个减价35元出售12个,所能获得的利润一样。这种商品每个定价多少元? A.100 B.120 C.180 D.200 【答案及解析】D。每个减价35元出售可获得利润(45-35)×12=120元,则如按八五折出售的话,每件商品可获得利润120÷8=15元,少获得45-15=30元,故每个定价为30÷(1-85%)=200元。 九 价格问题甲乙两家商店购进同种商品,甲店进价比乙店便宜10%,甲店按2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照15%的利润定价,乙店定价比甲店高28元,则甲店进价是()A.330元 B.360元 C.370元 D.400元【答案】B【解析】甲店进价比乙店便宜10%,肯定是9的倍数。

180 评论(10)

梧桐无羽

其实可以设未知数,联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设甲教室使用为X,乙为Y50X+45Y=1290 1X+Y=27 2使Y=27-X带入1得出50X+45(27-X)=12905X=75X=15

27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