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9

长平公主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相向问题技巧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隔壁老袁无敌

已采纳

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题之相遇、追及问题解法:环形相遇环形跑道中的相遇问题,一般是两个人从同一点出发,方向相反,问两人之间的相遇问题。基本公式:环形跑道一周的长=速度和×相遇时间。环形追及环形跑道中的追及问题,即封闭路线上的追及问题,要掌握从出发到下次追上的路程差恰好是一圈的长度。基本公式:环形跑道一周的长= 速度差×追及时间。

公务员考试相向问题技巧

114 评论(14)

早秋2013

行程当中的相遇追及问题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基本概念和公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55 评论(9)

美罗Tutu

行程当中的相遇追及问题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基本概念和公式。对于相遇问题来说,题目的先设条件一般是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最终在AB路段的某一点C相遇,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甲乙的初始距离AB段其实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相遇路程了,这段路程其实是由甲乙两人共同走完的,它等于甲走的路程AC加上乙走的路程BC,因此我们又把相遇路程叫做路程和。而甲乙两人所走的路程实际上就等于两人各自的速度乘以时间,这个时间也就是相遇时间,所以我们就得到了相遇路程的公式:AB=V甲×t+V乙×t=(V甲+V乙)×t,总结起来也就是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对于追及问题来说,题目的先设条件一般是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同向而行,最终甲在B点之后的某一点C追上了乙,那么相似的,甲乙的初始距离AB段在此时就是追及路程,甲同样还是走了AC段,乙走了BC段,那在追及的问题中甲是比乙多走了AB这段路程的,AB等于AC减去BC,因此我们把追及路程叫做路程差。同样通过路程和速度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AB= V甲×t-V乙×t=(V甲-V乙)×t,t表示的是同时出发后甲追上乙所用的时间,总结起来就是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

317 评论(8)

大猪头.

如图: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往返于A、B之间,第一次相遇在距A地30公里处,第二次相遇地点在距第一次相遇地右边10公里处:问A、B两点相距多远?(    )

A.90 B.75 C.65 D.50

“单岸型”,两次相遇问题:

286 评论(13)

馨怡FANG

一:单岸型: 这里S'代表第一次相遇,S''第二次相遇距离A地的距离。

1:例题: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地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甲车到达B地、乙车到达A地后立即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A地60千米处相遇,则A、B两地路程为多少?

解:S=(3S'+S'')/2=(3x80+60)/2=150千米

二:两岸型:这里S'代表第一次相遇,S''第二次相遇距离B地的距离。

1:例题: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以均匀速度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离A地6千米,继续前进,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则AB两地距离多少?

解:S=3S'-S''=3x6-3=15千米

扩展资料:

(1)追及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这类常常会在考试考到,是行程中的一大类问题。

(2)相遇问题,多个物体相向运动,通常求相遇时间或全程。

(3)流水行船问题,船本身有动力,即使水不流动,船也有自己的速度,但在流动的水中,或者受到流水的推动,或者受到流水的顶逆,使船在流水中的速度发生变化,而竹筏等没有速度,它的速度就是水的速度

(4)火车行程问题,火车走过的长度其实还有本身车长,这是火车行程问题的特点。

(5)钟表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但是在许多时钟问题中,往往我们会遇到各种“怪钟”,或者是“坏了的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每分钟走的度数会与常规的时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程问题公式

165 评论(8)

徐珊珊11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题解法:行程问题1)正反比①正反比关系在M=A×B形式中,当M一定时,A与B成反比;当A或者B一定时,另外两个量成正比。②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的具体运用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的正比例;速度一定:路程比等于时间比的正比例;路程一定:速度比等于时间比的反比例。2)图解法,如:①循文画图行船问题,水流方向对于分析题意有重要影响。选择竖直方向作图比水平方向作图更能形象地体现运动过程。由甲船从A地(上游),乙船从B地(下游)出发,确定两个对象与起点。②线有虚实用实线与虚线的差别来体现不同对象的运动轨迹,更直观。如果将在AB两地之间的往返运动分别在不同的空间来标示出来,既避免了重复,又利于厘清不同对象运动路线。如,实线表示甲船,虚线表示乙船甲、乙两船在A、B两地间直线往返,将每次往返单独呈现。相遇问题1)公式法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2)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3)二次相遇问题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追及问题之环形追及环形跑道中的追及问题,即封闭路线上的追及问题,要掌握从出发到下次追上的路程差恰好是一圈的长度。基本公式:环形跑道一周的长= 速度差×追及时间。

35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