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4

菜菜~小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咖啡不加糖的娟

已采纳

分为A B两试卷简单说,A要难于BA题量很大,卷子上还有细分,报考不同职位的答不同的题B类相对简单一些。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A类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B类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187 评论(13)

偶是吃货范范

内容简介 审视申论的新角度 作答申论的新方略2010年中公版安徽《申论》教材的创新与超越申论历来是公职人员录用考试的难点,也是考生备考复习中关注的焦点。公职辅导业界对于申论的研究早已形成千帆并立、百舸争流的态势,然而,市面大量申论教材的通病是重复、粗浅,引用试题原文过多,原创成分过少,规律分析与方法总结缺乏理论的高度与专业的深度,限于粗加工的方式,让考生读后对申论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很难有透彻的领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增益其所不能”。面对复杂的公职辅导图书市场,中公教育本着求新求变、服务考生的态度,组织旗下研发与辅导专家,重新编写了安徽省申论基础教材。本版教材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订改版,其诸多亮点正是来源于专业、深度和永不止步的自我突破,为考生献上特色鲜明、价值突出的申论备考基本读物。一、2010年中公版安徽《申论》最根本的立足点是原创全书40万字,自主原创内容占60%以上,引用试题给定资料和其他来源的资料不足40%。全书绝大部分为中公教育研究与师资团队的多年心血结晶,即使引用试题或给定资料的部分,也均与规律分析结合在一起,杜绝了对资料照抄照搬、生吞活剥的做法,在引用材料的同时,真正为考生指点迷津,提供具有规律性和实用价值的视角、观点、方法。二、2010年中公版安徽《申论》最鲜明的特色是创新立足安徽省考新发展、研发辅导新成果,2010年中公版安徽《申论》再次进行了脱胎换骨的修订,对原有的申论分析观点全面更新,阐述方式更深刻、更精炼、更通俗,汰除了陈旧资料,刷新了不合时宜的内容,融入了最新教学研究成果,为考生不落窠臼、自成一家、事半功倍地学习申论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对以往各种版本申论教材的超越。三、2010年中公版安徽《申论》最突出的亮点是实用亮点一:迎难而上,全方位破解申论新题型亮点二:紧扣申论本质要求,透彻解析给定资料亮点三:针对考生弱项,提供一条黄金律、5套模板、6项原则、20条经典战术目录前言(1)申论实用知识问答(1)第一章 全面把握安徽省申论考试第一节 申论概述(2)第二节 安徽省历年申论考试情况及趋势分析(9)第三节 安徽省申论考试的备考策略(15)第二章 申论的构成要素第一节 试题构成要素(19)第二节 答案构成要素(50)第三节 申论要素的运用原则(52)第三章 阅读理解第一节 审题策略(56)第二节 阅读理解的应试方法(59)第四章 归纳概括第一节 归纳概括综述(62)第二节 归纳概括类试题的作答范式(65)第三节 归纳概括的应试方法(79)第四节 归纳概括实战演练(88)第五章 综合分析第一节 综合分析的题型(96)第二节 判断型分析(99)第三节 辨析改错型分析(102)第四节 因果分析(105)第五节 综合分析实战演示(111)第六章 提出对策第一节 对策的形式(114)第二节 提出对策的方法(116)第三节 对策的针对性(124)第四节 完善对策(141)第五节 对策的逻辑(148)第六节 借鉴对策(152)第七节 提出对策实战演练(158)第七章议论文第一节 议论文概说(163)第二节 申论议论文作答范式(165)第三节 议论文的基本写法(170)第四节 构思文章的策略(173)第五节 章法布局的策略(186)第六节 写作技巧的策略(188)第七节 修辞策略(190)第八节 修改策略(193)第九节 申论文章实战——书写(194)第十节 申论议论文实例讲评(198)第十一节 论证表述实战演练(204)第八章 应用型议论文第一节 公文型议论文(209)第二节 事务文书型议论文(222)第九章 历年考试真题精解2009年安徽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251)2009年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262)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274)2009年上海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282)第十章 申论热点与实用知识第一节 2009-2010时政热点关键词链接(293)第二节 实用论据(331)第三节 标准表述及参考例文(341)第十一章 安徽省概况及热点分析第一节 安徽省概况(350)第二节 2009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分析(352)第三节 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61)第四节 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366)第五节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做好农民工工作(370)第六节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375)附录1: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381)附录2:申论经典战术20条(387)2010年国家、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招生辅导简章(392)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98) 内容简介多做真题 换位思考 把握命题规律符合考试难度本书将安徽省公考之景象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答案精准试题答案均由多名考试专家反复论证,其准确性毋庸置疑。目录200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1)200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34)200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63)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83)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123)200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158)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188)200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230)200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257)200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A、B)(288)2009年福建省春季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324)2009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358)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389)2010年国家、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招生辅导简章(416)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422) 内容简介 多做真题 换位思考 把握命题规律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变化丰富,综合难度较大。尤其是2005年以后,这种逐步加大难度的趋势更为明显。本书的编写作者通过对安徽省公务员和其他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深入分析,总结得出,想胜出公务员考试,“多做真题”必不可少。这主要是由于:第一,真题命题科学,思路稳定。现市场上充斥着各色所谓“公务员考试题”,很多胡拼乱凑,不仅题目刁钻古怪,而且答案解析错误连篇,根本谈不上科学性。这样的题目只能把考生引入歧途。浮躁的空气里,历年真题对广大考生的指引性作用更显珍贵。第二,解真题有利于把握规律。多做真题可以使考生透过真题分析了解命题规律,并学会换位思考,全面了解命题意图,从而快速提高考试成绩。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为使更多的考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安徽省公务员考试题的情况,真正做到有备而战,我们编写了《历年真题精解》。本书具有以下特点:权威专家编写本书由多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具有丰富经验的考试实战专家编写。专家从考生作答的角度全面分析安徽省公务员考试题型特点、命题思路及解答过程,使考生真正了解作答过程,快速提高成绩。符合考试难度竞争之激烈决定了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无疑一年甚一年。对广大考生来说,选择一本难度足够匹配的教材尤为重要。本书,将安徽省公考之景象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答案精准答案参照人事部门相关标准答案,并由多名考试专家反复论证,其准确性毋庸置疑。解析详尽与其它辅导资料只进行简单的提示不同,本书对真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精解,因此能使广大考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目录前言(1)2009年安徽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2008年安徽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1)2007年安徽省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6)安徽省2006年党政机关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23)安徽省2005年党政机关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30)200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35)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46)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56)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5)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74)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80)2009年黑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A)(86)2009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卷(96)2009年江西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03)2009年上海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11)2009年度春季福建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21)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128)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35)2009年陕西省、天津市、湖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42)200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49)2009年广东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56)2009年山东省直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64)2009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74)2009年吉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甲级)(184)2009年重庆市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卷(191)2008年北京市应届生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199)2008年天津市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卷(207)2008年山东省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申论》试卷(215)2008年黑龙江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A、B)卷(225)2008年上半年广东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235)2008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244)2008年江西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253)2008年上海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262)2008年辽宁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271) 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一)(1)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二)(27)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三)(53)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四)(79)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五)(106)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六)(132)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七)(157)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八)(183)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九)(209)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十)(236)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十一)(261)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全真模拟试卷(十二)(287)全真模拟试卷(一)— 全真模拟试卷(十二)参考答案及解析(312—432) 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一)——政府节约(1)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二)——公共服务(14)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三)——治理产品免检制度(25)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四)——法制与和谐社会(37)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五)——化危为机(49)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六)——扶持企业化解危机(61)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七)——扩大内需(75)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八)——行业潜规则(88)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九)——文化产业危中寻机(101)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十)——治理学术腐败(115)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十一)——教育综合改革(128)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十二)——乡镇环境治理(140)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十三)——农民增收(153)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十四)——医疗卫生改革(165)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十五)——网络舆论监督(178)2010年安徽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十六)——公共工程建设安全(191)模拟试卷(一)— 模拟试卷(十六)参考答案及解析(204—250)

133 评论(9)

紫茎泽蓝2011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你好申论A\B,其实没有明显的区别。《申论》A 卷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申论》B 卷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更多安徽公考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10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