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9

ruby纸鸢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2007国家公务员考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南子zzz

已采纳

今天开始就可以报名了,新闻都有出呢~~~~~

2007国家公务员考试

138 评论(12)

注册个名那么难

有网上报名的:很简单,之间考生注册就是了!!!一、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70年10月14日至1988年10月14日期间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地市以下(不含副省级城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及农村工作的经历。自谋职业、个体经营的人员,视为具有基层工作经历。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2005年、2006年中央机关招考中被认定为有考试作弊行为的人员,现役军人、未满服务期或被辞退未满五年的公务员、在读的非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及具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名。二、报考程序 (一) 职位查询 200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各招录机关具体的招考人数、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等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7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以下简称《招考简章》)。 《招考简章》将在《大学生》杂志2006年增刊上刊登,也可在10月12日后通过以下网站查询: 中国政府网() 人民网()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中国网() 人事部网站() 中华网教育频道()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 中国教育在线() 有关报考政策、技术和考务方面的问题也可通过上述网站查询。 (二) 网上报名 本次考试报名全部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进行,不设现场报名。网址是人事部网站公务员考试报名首页()。报考海关系统(不含海关总署机关)的人员,请登录进行报名和查询。 1、提交报考申请。报考人员可在2006年10月14日0:00至10月24日24:00期间登录人事部网站,提交报考申请。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个部门或单位中的一个职位进行报名,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号同时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报名时,报考者要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报考所需的报名推荐表、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可从人事部网站下载、打印。 2、查询报考申请审查结果。报考人员请于2006年10月16日至10月26日期间登录人事部网站查询是否通过了报考申请审查。通过报考申请审查的,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报考申请尚未审查或未通过报考申请审查的,可以改报其他职位。 3、查询报名序号。通过报考申请审查的人员,请于2006年10月30日8:00后登录人事部网站查询报名序号。报名序号是报考人员报名确认、下载打印准考证和成绩查询等事项的重要依据和关键字,请务必牢记。 (三)报名确认 通过报考申请审查的报考人员需要进行报名确认。报名确认采取网上确认和现场确认两种方式进行, 未按期参加报名确认并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试。 1、网上确认。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陕西、宁夏、新疆等25个省(区、市)参加公共科目笔试的报考人员,请于2006年10月31日9:00至11月6日16:00在人事部网站或所在考区考试机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确认及缴费。 网上报名确认时,报考人员应上传本人近期免冠电子照片(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宽度1-2厘米,高度2-3厘米,大小20KB以下),并按规定网上缴纳有关费用。 拟享受减免有关考务费用的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人员,不实行网上确认,请拨打所选考区考试机构的咨询电话,按各考试机构指定的日期、地点和程序办理报名确认。确认时应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办理减免手续。证明材料包括: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的报考人员,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区、市)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证明和低保证(复印件);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区、市)扶贫办(部门)出具的特困证明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复印件)。北京等25个省(区、市)考试机构联系人和咨询电话可在人事部网站查询。 2、现场确认。在河南、海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等6个省(区)参加公共科目笔试的报考人员,请于2006年11月3日-4日9:00- 16:00进行现场报名确认及缴费,现场报名确认地点请于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在人事部网站查询。 现场报名确认时报考人员应提交1寸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1张(照片背面一定要写清报名序号)、缴纳有关费用。 拟享受减免有关考务费用的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人员在确认时应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同上)办理减免手续。 (四)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名确认成功后,报考人员请于2006年11月18日9:00至11月23日16:00期间,登录人事部网站或所在考区考试机构网站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打印中如遇问题,请登录上述网站查询或与当地公务员考试机构联系解决。 三、考试内容、时间和地点 (一)公共科目笔试 1、内容。公共科目笔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有关情况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7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的时间为2006年11月25日一天。具体安排为: 上午 9:00-11:0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下午 14:00-16:30 申论 本次考试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场。报考人员应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参加考试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缺少证件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 3、成绩查询。公共科目笔试的成绩及合格分数线可于2006年12月底登录人事部网站查询。 (二)面试和专业考试 各招录机关将在公共科目笔试合格人员中,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录用计划3-5倍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和专业考试的人选。招考职位上没有人员通过公共科目笔试合格分数线或者公共科目笔试合格人数达不到计划录用人数的3倍时,可以通过调剂补充人选。进入面试和专业考试的人员名单将通过人事部网站公布。 面试和专业考试的时间由招录机关确定。考生也可登录人事部网站查询。面试时,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原件、所在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加盖公章)或所在学校盖章的报名推荐表、报名登记表等材料。缺少上述材料者,原则上不得参加面试。凡有关材料主要信息不实的,招录机关将取消该报考者参加面试的资格。 (三)体检和考察 通过面试和专业考试的人员将参加由招录机关组织的体检和考察。 拟录用人员由招录机关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从考试成绩、体检和考察结果都合格的人员中择优确定,将在人事部网站公示。 特别提示:1、报考民航空中警察职位的笔试合格人员首先进行体检,体检合格者,再按照一定比例参加面试、体能测试和专业训练。民航总局按照面试、体能测试、专业训练和考察情况择优确定拟录用人员,并在人事部网站公示。详细情况可登录中国民航总局政府网站()和人事部网站查询。 2、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任何以公务员考试命题组、专门培训机构等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发行的出版物、上网卡等,均与本次考试无关。敬请广大报考者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166 评论(15)

MichaelShaoer

今年考的就是2007年国家公务员啊,考试已经结束了,如果你问的是明年的话,一般在10月中旬报名,11月下旬考试具体见人事部网站,最权威的:

123 评论(9)

蓝精灵粑粑

9月13日 15:26 你今年大四,明年毕业后就可以参加2007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招考时间相对比较固定,一般在每年的10—11月份,国家公务员一般都是11月26号左右考试,地方国家公务员招考时间比较零散,而且每年招考时间会有一些变动,一些省份一年还有春、秋季两次考试。此外,政府还会组织一些选调干部到基层的考试,有些部门还会单独招考。除了省里的考试,各个城市也会有一些零散的考试。第三、考公务员的条件和应注意事项一、报考公务员的要求是什么?答:是必须符合公务员的报考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 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二十三条 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第二十四条 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具体的解释是: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这一项要求公务员的报考者必须具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必须具有本国国籍。这里所说的“政治权利”,是个法律术语,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参加国家管理,担任公职和享受荣誉称号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的公民不能报考公务员。因此,因违法犯罪而剥夺公民政治权利的人、因患精神病等疾病而无法行使公民政治权利的人,不能报考国家公务员。非我国的公民,例如外国人、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华人,无国籍人,不能报考我国公务员。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我国的政治制度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必须拥护社会主义。报考公务员的人也必须符合这一要求。3、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一项列举的是报考者必须具备的法纪观念和道德品质。国家公务员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利,依法执行公务。他们的言行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基本权利。因此,报考公务员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法纪观念和道德修养。考察报考人的品行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必要时还应由报考人原来所在单 位和基层组织出具证明,提供必要的考察材料。4、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报考市(地)级以下政府工作部门的文化程度由省级录用主管机关规定。这一项规定照顾到两方因素:一是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报考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二是考虑到我国地域间的文化差异,授权省级政府人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确保市(地)级以下政府部门录用公务员所需文化程度。5、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考虑到中央和省级政府工作部门担负着宏观管理职能,不仅要求其工作人员具有基层工作经验。这里所说的基层,一般是指各种类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市(地)以下政府工作部门。但按国家有关规定,某些专业毕业生,如外语、计算机、财会和考古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中央和省级政府机关工作。6、报考人的健康状况,需要由医院开具体检验证明。报考人的实际年龄,出示户口登记薄加以证明。这都是正式考试前必须履行的手续。7、具有录用主管机关批准的其它条件。这一项所规定的情况是指,在上述所列六项基本条件外,还根据拟任职位的要求,规定一些特殊资格条件。如某些经济监督部门要求其录用对象应具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某公安部门要求其录用对象的身高要达到一定高度等等。这些特殊资格条件,必须经录用主管机关批准才能有效。二、公务员的具体工作是什么?答:英国是最早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公务员在英国被称为文官,其范围包括中央政府机关及其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法国,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美国则叫政府雇员。 在西方,广义的公务员有两类,一类是所谓由选举或政治任命的公务员,即“政务”类公务员;第二类是非选举或非政治任命的公务员,即“事务”类公务员,其明显特征是:不与内阁共进退,公开竞争并择优录用,无过失可长期任职。狭义的公务员就是指第二类的公务员,公务员制度实际上就是指对狭义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在中国,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公务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其他党政机关参照试行公务员暂行条例。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此外,“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所以通俗点来说公务员就是在政府机关工作和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人员(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县、乡镇行政部门里的科员和办事员,都是公务员),公务员具体工作内容很多,不同公务员所负责的工作都不相同,难以一一列出。三、如何报考公务员(考公务员的过程,包括从报名到成为公务员的程序)? (一)当地的组织人事部门发布招收公务员招考公告。招考公告包括招考的职位和名额,报考的条件,报名的方式、时限,考试内容和科目、时间、地点、区域分布,报考时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考试成绩发布日期和查询方法等。此时你就要通过报刊、电视等渠道掌握各地招收公务员的信息和具体条件(如是哪些部门招收公务员、所招公务员的名额、具体工种、对学历、年龄的要求,什么时间、地点报名)等。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工作证或身份证、学历证明、报考人员单位推荐表和本人近期同版免冠一寸照片两张,到报考点(一般设在各地组织人事部门)报名,领取报名所需的种表格,认真填写好报名表并了解报考须知(报考须知是指导考生如何报名的告示,也是对招考公告的详细说明),按规定交纳规定的报名费、考务费和试卷费。 (注意:一般地,有多个部门招收公务员的,报考者最多只能选择报考其中的二个部门的公务员(也有的地方只能选择一个部门报考),因此报考者在报名前必须了解相关招录单位的情况,选准好想进的和自己符合招收的条件单位来填报名表(对要求必须具备专业学历的单位,而自己又无该专业学历的单位最好不要报考该单位的公务员,以免白白浪费精力,必要时应征求家人和朋友们的意见)。一般情况下,热门单位想进的人多,报考的人也相对多些,得到录用的机会就小些,反之冷门的单位得到录用的机会有可能会多些。总之要避免扎堆)。 报名表的内容一般包括:(1)个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通讯地址、照片。(2)考试法现所规定的要求事项,如:有无不良的嗜好,是否受过奖惩或刑事处分等。(3)资历、资格事项:文化程序、工作经历、个人品德习惯、专长爱好、体格与健康状况等。(4)其他事项: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社会关系、个人负担等。(二)接受政府人事部门和招录部门共同开展的资格审查。资格审查主要是了解报考者是否具备公务员的基本条件和所报考职位的资格条件要求等。(三)公务员考试主考机关在考试前向资格审查合格的报考者核发《准考证》。 (四)报考者按《准考证》所载明的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参加笔试和面试。(五)由招录机关组织考察组对上录取分数线的报考者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报考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和实绩、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形成考察材料,考察材料是招录机关确定拟录用人选的重要依据之一。(六)在(五)的基础上,按《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对报考者进行体检。 (七)在(六)的基础上,经招录机关领导讨论同意,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并通过适当形式进行公示(公示期七天)。 (八)公示期满不影响录用的,由招录机关将拟录用名单报录用主管部门审批或者备案,备案或者审批同意后,由录用机关印发录用通知书,招录机关给报考者办理录用手续。(九)报考者按当地人事部门的通知持相关证件到公务员录用单位报到上班。按公务员法规定,试用期一年。第四、公务员考试到底难不难?在决定报考之后,考试及复习就是报考者最关心的问题了。对于公务员考试,似乎不能用难与不难来界定,关于这类考试最普遍的反映就是题目出得并不深,但要求答题迅速快、知识面广。考试要求考生快速准确地给出答案,这正是公务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知觉速度与准确性部分正是为集中测试考生应答速度而设,考生在10分钟之内需完成60道题,这部分题只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小学生也能全做对,但要求10秒钟完成一个题,一般人只要做对40个就不错了,要把这部分试题答好,需要比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这让众多久经沙场的学子措手不及,"题目并不难,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很多考生出来以后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另一方面,注重考察知识面一直是公务员考试的一大特征,在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考完的当天,北大BBS上还有考生询问考题中出现的"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出自何人。公务员考试中有很多知识要求与实践相结合,有一道题要求考生把"空房率高居不下、立交桥建成、房价上涨、小区建成、车辆被迫让行"五个步骤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这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着实让不少考生迷惑不解。所以,公务员考试这个东西,平时在学校成绩好的人不一定能拿高分,平时成绩不突出的人有时却能一鸣惊人,因为它并不考你很专业的东西,只是考你的一些基本能力,这些都要靠平时耳濡目染和积累,但这并不是说公务员考试就不需要复习了,考前的题型熟悉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一些基本的知识也是考前复习必须掌握的。例如《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它的考试内容包括常识判断(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常识判断这一项的很多内容是可以提前准备的,它的几个知识点可归纳如下:一、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和当年国内国际重大时事;二、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法律: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经济法和民法一般常识;四、管理: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运用;五、人文与科技的一般常识。大家都能拿分的内容自然要复习好,在死记硬背的东西上丢分就太不应该了。由于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很特殊,所以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复习安排情况差异就很大:有人抱着书啃几个月,也有人连题都没见过就上考场了(不过没见过此类牛人出来说自己的成功经验)。考前的复习主要是熟悉题型,提高速度,大多数人都是在决定报名之后开始买书复习的,复习时间一到两个月不等。

292 评论(13)

清晨小雨818

2007年国家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都在11月进行.10月中旬开始报考.报考条件:报考公务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即国家和主考机关规定的成为某职位上的公务员不可缺少的起码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另外,报考者必须身体健康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报考特殊职位的考生还应具备该职位要求的特殊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可知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更多公考资讯请查看安徽人才信息网

20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