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鑫小鑫
1. 我想咨询下:201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B卷常识判断怎么复习啊,太难 您好, 中政行测 和 中政申论 备考平台为您解答! 从两个方面入手:知识的积累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训练。 先谈知识的积累。常识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脑袋里没有一点知识,题目是很难答对的。20道题猜对一半的几率等乎于0。但这里也不是说,大家都去看书、背诵,记知识。考试考什么,我们就去记什么。大纲中提到的内容虽然看上去很广很泛,但沉下心想一下,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高中时候学过的?可能经济、法律会稍微薄弱点,但现在考试的趋势越来越贴近生活,考查专业性的知识越来越少,知识的普遍化和融合化趋势也越来越强。像今年国考的一道法律题:下列法律谚语与其蕴含的法学理论对应正确的是:A. 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人的权利根源于法条;B.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自由不能被剥夺;C. 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效率是法的价值目标;D. 民若不告则官必不究:诉权只能由个人行使。便是法律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融合。完全没有专业性可言嘛,但需要分析判断的能力。也就是这里要谈到的第二点:分析判断能力的训练。 为啥不叫常识识记,而叫常识判断,肯定是重在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训练这一块便是多做题了。但这里不是提倡题海战术,而是精题战术。精100道题胜过做1000道题。我们做题的目的是什么?是掌握这些题考查的内容,并通过做题来强化自己的掌握度,以致融会贯通,这才是关键所在。无论这道题你是猜对的还是本身知道的,都值得你去思考这道题存在的意义。这种思考,便是分析判断。如何训练?精做题。如仍有疑问,欢迎向"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和"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提问,我们会及时解答。 2. 请问201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答题备考要掌握的知识有哪些 您好,关于201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答题备考要掌握的知识,宁波华图总结以下内容: 一、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2.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后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2.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 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3. 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四、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1.公元前771年,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4、秦国商鞅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 五、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币制、度量衡、文字;“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3.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杆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表现了人民老人的革命首创精神。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大败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典故:破釜沉舟 六、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 3. 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七、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刘秀“光武中兴”,定都洛阳。 2.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大胜,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3.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 孙刘联军获胜,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八、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 1.三国鼎立---魏蜀吴 2.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3.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4.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草木皆兵) 5.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6.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全面汉化。 3.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的评分标准 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各题型分值分布如下: 行测常识判断分值分布:考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常识,总共20道题,每题分值在0.5分左右。 行测言语理解分值分布:选词填空20道题,片段阅读20道题,总共40道题。每题分数在0.6至0.8分左右。 行测判断推理分值分布:定义判断10道题,图形推理5道题,类比推理10道题,逻辑判断10道题,总共35道题。每题分数在0.6至0.8分左右。 行测数学运算分值分布:总共10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行测资料分析分值分布:分为三份资料,每份资料有5道题,总共15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注:行测考试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部分,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个部分,行测分布表为大家提供分值参考,方便考生对此行测考试加以把握。 扩展资料: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分析: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 以下是部分常用题型介绍。 1、言语理解 每道题给出一段语言文字,要求报考者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2、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3、判断推理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4、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5、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瞪样的胖子
人们常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其实,世上有许多难事,也可以说是一种困难.那么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将会面对它呢? 无非就是两种选择:进或者退. 比如,当你站在峭拔的山崖下,仰望山峰,你也许会想:我要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攀登到山的最高峰;你也许会想:这么高的山,环境这么恶劣,爬上去一定很累,我可不爬. 毫无疑问,如果你选择了前者,就证明你是一个有胆量.有魄力.勇于克服困难的人.将来即使遇到困难,你也一定会毫不畏惧地尝试克服困难;如果你选择了后者,则证明你是一个无胆量.无魄力.怕苦怕累.不勇于克服困难的人.在困难面前,你的勇气必将溃不成军. 我想,我们不能让害怕征服自己,而应该勇敢地去征服害怕.要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这样,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宜瑞科技
您好, 中政行测 和 中政申论 备考平台为您解答!常识题目涉及的知识点非常的多,在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多培养自己关注外部事物的能力,比如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个可以购买历史、政治、地理、文学等方面的书籍进行系统的学习。常识题目因考察的点补固定,所以要想这一快拿高分,那么不能将自己的眼光停留在某一块,而需要全面发展。若仍有疑问,欢迎到"中政行测"和"中政申论"在线备考企业平台进行提问!
咪咪妈咪贝贝哄
1. 安徽常识多少题 安徽常识多少题 1.关于安徽省的常识有哪些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华东地区西北部,是一个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面积13.96万平方千米,地形多样,南高北低。 安徽省在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长江、淮河穿境而过。安徽于清康熙年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合为“安徽”。 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来都是人才辈出之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留下了诸如徽派建筑、徽墨歙砚、徽戏等文化瑰宝。为中国的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地理概况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西北部,东邻江苏、浙江,北接河南,西界湖北,南有江西,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被称为中国长江三角洲的腹地。 安徽境内的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米。 全省南北长约570千米。东西宽约450千米。 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淮河横贯安徽。将全省天然的分成三部分——锦绣的江南山区、富饶的中部平原和肥沃的淮北平原,以及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气候特点安徽省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并有明显的南北气候过渡特征。气温一般南部高于北部。 年降水量南部多于北部,山地多于平原。夏季各月降水量的逐年变化更大,往往引起旱涝灾害。 自然资源安徽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灰岩、岩盐居全国前十位。 安徽省境内的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有扬子鳄、江豚等。 濒危的动物59种。森林资源也较为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到30%。交通运输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47千米,东西南北出省口皆有高速公路相连接;铁路总里程2387千米,京沪、京九、陇海和宁西等铁路纵贯境内:有4个民用机场,与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通航;水运体系发达。 芜湖、铜陵、安庆3个长江口岸实现了对外轮的开放。经济概况安徽省是中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农业大省。 以水稻、小麦以主。农业兼具有南、北方的生产特征。 全省渔业发达。经济鱼类达40多种。 重工业以煤炭、机械、化工为主,是中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安徽的古井贡酒、宣纸、徽墨、徽砚等闻名国内外,是安徽省的经济支柱之一。 文化习俗安徽是南北文化交汇之地,这里地形复杂,受风土人情影响,文化习俗南北迥异。历史上,楚国统治安徽300多年,使这里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 其中,徽州文化最为典型。从北宋后期,徽州文化全面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等,无不显示出独特的风貌。省会:合肥合肥市位于省境中部,长江淮河之间,沿江近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合肥属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全市总面积7266平方千米。合肥现辖3个县4个区。 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名胜古迹众多。 有三国古战场逍遥津、曹操训练弓弩手的教弩台、古钟长鸣的明教寺、呈宋代建筑风格的包公祠、包公墓园以及晚清重臣李鸿章故居、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故居等。“三朝古都”:亳州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与苏、鲁、豫3省邻近。 亳州唐朝以前称谯(谯县、谯郡),自唐代始称毫州;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县级亳州市升为地级亳州市。总面积8394平方千米,总人口521万。 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汤都于亳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历史名人荟萃,以三朝古都名扬天下。 亳州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位居全国四大药都之首,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 淮河之滨,古称寿春。春秋为蔡侯重邑,战国时楚考烈王、西汉淮南王和东汉末年袁术均建都于此。 东晋改称寿阳,隋称寿州,到近代始称寿县。寿县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城郊八公山是著名的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主战场。 此外,千古佳话将相和的主角之一廉颇也葬在八公山。寿县南30千米是著名的神州第一大塘安丰塘,相传此塘为春秋中叶楚相孙叔敖集民力所建。 寿县文物古迹还有报恩寺、范公祠、孔庙、战国墓葬、寿县古城墙、 *** 寺、刘安墓、珍珠泉等。瓦埠湖银鱼、瓦虾是寿县最著名的水产。 八公山豆腐和传统糕点大救驾闻名遐迩。芜湖芜湖市位于省境东南部,北临长江,面积3325平方千米,辖4区3县,人口231万。 芜湖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矿藏有铁、铜、石灰岩等。 工业以轻纺为主,还有机械、造船等门类。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为主。 长江流经市境西北部,流程70余千米。漳河、青弋江、水阳江自南向北流贯平原。 其间河湖交织,形成水网圩区。芜湖港为长江五大港口之一。 黄山秦代的黄山被称为黟山,到了唐代天宝六年(747年),改名黄山。黄山素以奇伟俏丽、秀灵多姿著称于世,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 2.安徽省省考行测110题每题多少分 1、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0.6分,共计24分; 2、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3、判断推理部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8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逻辑判断每个题目0.8分,共计23.5分; 4、常识部分,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2.5分; 5、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以上的分值分布情况只作为参考,具体的可以看看所要报考地区的历年真题。 3.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多少题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全省统考): 报名时间为2015年4月1 日9:00至4月6日24:00 笔试时间: 4月25日 9:00—11:00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14:00—16:30 《申论》 4月26日 9:00—11:00 《专业知识》 面试时间:6月26日-28日 安徽省公务员笔试科目和内容。 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所有考生均须参加,其中,报考省、市机关和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职位的人员考《申论》A卷;报考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职位的人员考《申论》B卷。报考有专业测试要求职位的考生除参加公共科目考试外,还须分别参加计算机、法律、财会、外语、军事知识等相关《专业知识》科目考试。 公务员报名采取网络报名的形式,具体的报考网址请关注公告说明。具体的招聘岗位请下载职位表查询。 更多安徽公职考试信息请登录安徽人事考试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4.安徽省考行测题目各部分的分值是多少 行测分值100分,总题量120道。而官方没有公布具体的2017年安徽省考行测评分标准,只能结合以往考试情况大概估计。 安徽省考行测各题型分值分布如下: 行测常识判断分值分布:考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常识,总共20道题,每题分值在0.5分左右。 行测言语理解分值分布:选词填空20道题,片段阅读20道题,总共40道题。每题分数在0.6至0.8分左右。 行测判断推理分值分布:定义判断10道题,图形推理5道题,类比推理10道题,逻辑判断10道题,总共35道题。每题分数在0.6至0.8分左右。 行测数学运算分值分布:总共10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行测资料分析分值分布:分为三份资料,每份资料有5道题,总共15道题。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gangyaya037
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