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4

小胡子阿志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易错的公务员考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开心土星

已采纳

【导语】常识类题目作为行测考试中的常客,在试卷上设置基本是放在试卷的第一部分,在行测考试备考中,常识题目对于好多考生而言,范围太广,内容太多,往往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在行测考题中,历史人文的题量都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把应知应会的内容掌握住,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易错点要有总结归纳。易错点来自于考生自己的知识点盲区,还有来自于相关知识在日常认知里的错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考点记忆,特别给大家进行了整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21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判断易错点汇总,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易错点一:甲骨文

对于甲骨文的认知很多考生都以为是文字的雏型,这一点是错误的。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而且是成熟的文字。还有解释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最早是在商朝,并不是原始社会。因此商朝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端。

2、易错点二:春秋与战国事件

这一块内容主要就是对于春秋和战国的区分很多考生是不知道的。很多考生在备考时,都是将这两段时间的人物、事件搞混。比如孔子、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而孟子、庄子、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比如城濮之战、泓水之战是春秋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又是战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淆比较多,很容易弄错。

3、易错点三:东汉末年和三国

这个点的易错点可以说是完全因为《三国演义》影响造成的。大多同学都将书里的剧情归为三国。但是必须要知道的知识点是三国正式开端是曹丕称帝,汉献帝退位开始的。因此很好记忆,只要和曹操有关的事件,都是属于东汉的。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事件、杀华佗等。只要分清何时为三国开端,那么本题就好解了。

4、易错点四: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诗人的区分

都是唐朝诗人,时代可是很不意义。盛唐时期大量诗人,大家熟悉的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等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开始到安史之乱都是盛唐时期,所以比如王维、李白、杜甫等都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人。而常考点初唐四杰、张若虚等人物是初唐时期的。这里最容易错的是白居易,白居易时间稍晚一些,在中唐时期了。小李杜(杜牧、李商隐)则是熟悉的晚唐时期诗人。

5、易错点五:战争双方

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太多了,考试考查的主要是有着历史转折意义的,或者以少胜多的战争较多。记得一多就容易乱。列举几个容易错的战争,比如夷陵之战(蜀汉对东吴)、淝水之战(东晋对前秦)、桂陵之战(魏国对齐国)等。

例题:以下事件发生在三国的是( )

A.赤壁之战 B.孔融让梨 C.乐不思蜀 B.煮酒论英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于三国的的理解。只有乐不思蜀是阿斗刘禅发生在三国。其他都是属于东汉时期。故本题答案选C。

以上就是2021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判断易错点汇总,希望大家在进行常识记忆的时候,能够进行对比整理,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大家在备考中除了系统学习之外更多要注意平时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积累,常识的学习,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祝大家成功!

易错的公务员考试题

286 评论(10)

大雪压青松丶

植树问题,在行测考试中属于常见计算问题中一种。这一类题型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每年的得分率较低。究其原因,很多人在阅读题干时,常常因为文字描述的不同,误入“陷阱”,没有注意到其中一些小细节。如何避免粗心大意,和中公教育专家一起来学习一下。一、非封闭区域植树问题【例1】有一条堤全长 500 米,从头到尾每隔 5 米种植白杨树一棵,一共可以种( )棵。A.100 B.101 C.99 D.102【易错项】选A,500÷5=100棵【正确答案】选B,从头到尾植树,意味着两端必须有树,500÷5=100棵,是除去第一棵以外的其他树,还需把第一棵树也算在内,500÷5+1=101棵。【例2】有一条新修的道路,现在需要在该道路的两边植树,已知路长为 5052 米,如果道路两端植树且每两棵树间隔 6 米,那么一共需要植多少棵树?A.842 B.843 C.1686 D.1628【易错项】选B,5052÷6+1=843棵【正确答案】选C,除了有道路两端植树的要求,还有道路两边,算完一侧的棵数后,一共需要植树 2×(5052÷6+1)=1686 棵。二、封闭区域植树问题【例3】在一周长为 50m 的花坛周围种树,如果每隔 5m 种一棵,共要种多少棵树?A.9 B.10 C.11 D.12【易错项】选C,50÷5+1=11棵【正确答案】选B。此题为封闭路线种树问题,与封闭区域不同,不用计算再考虑第一棵树,首尾相连只算一次即可,树的数量=周长÷间隔长度,共要种树 50÷5=10 棵。三、植树问题升级篇【例4】一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 100 米,在其边缘均匀种植 200 棵树木,然后又在其任两条直径上,每隔 2 米栽种一棵树木。问最少要种植多少棵树木?A.397 B.398 C.399 D.400【易错项】选B,(200÷2+1-2)×2=398棵【正确答案】选A。每条直径上种 200÷2+1=101 棵树,直径两端的树与边缘的树重合时棵数最少,且两条直径的圆心所种树必然重合,共 200+101×2-2×2-1=397 棵。四、如何解决植树问题的小窍门:非封闭区域植树:1.若两端都种植,则种植棵树=间距数+1;2.若两端不种植,则种植棵树=间距数-1;3.若一端种植一端不种植,则种植棵树=间距数。封闭区域植树:种植棵树=间距数(也就等于非封闭区域一端种植一端不种植)。植树问题要根据给出的具体条件加以分辨,理清做题易错点。关注中公教育查看更多考试信息。

173 评论(14)

8888一美食家

1、环形排列组合:n个物体排成一个环,那么有An-1n-1 种可能,所以圆桌的坐法一共有A99种An-1n-1= Ann/n 。而且排列组合的所有方法都同样适用。2、捆绑法:只要是采用捆绑法解决计数问题,将元素捆绑在一起之后就不能再分开考虑,元素个数就要变为捆绑后的整体。例:有5对夫妇参加一场婚宴,他们被安排在一张10个座位的圆桌就餐,但是婚礼操办者并不知道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只是随机安排座位。问5对夫妇恰好都被安排在一起相邻而坐的概率是多少?A. 不超过1‰ B. 超过1%C. 在5‰到1%之间 D。在1‰到5‰之间中公解析:假设5对夫妇恰好都被安排在一起相邻而坐为事件A,则A发生的概率=事件A的情况数/总的情况数。10个人绕圆桌就餐,这是一个环形排列问题。N个物体排成一个环,那么有An-1n-1 种可能,所以圆桌的坐法一共有A99种。我们要让所有的夫妇坐一块,可以将夫妇当成一个整体,相应的两个座位当成一个整体,则有有5对夫妇去坐一个五个双人坐的圆桌,所以有A44种情况,而且每个夫妻本身坐法有左右之分,所以每个内部都有2种,所以夫妻坐一块一共有A44*25种。所以概率= A44*25/ A99=2/945≈2‰。答案选D。 3、折扣问题:折扣是在原定价的基础上打折,不是成本例:某商店花10000元进了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相当于进价25%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售了商品总量的30%。为尽快完成资金周转,商店决定打折销售,这样卖完全部商品后,亏本1000元。问商店是按定价打几折销售的?A。四八折 B。六折 C。七五折 D。九折中公解析:特值法。设进价为100,则定价为125,买了100件商品。30%=30件,70%=70件。125×30+125×70x=10000-1000。解得x=0.6。答案选B。4、和定最值和最不利原则最不利原则有“至少……才能保证”的特征。例: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部门。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A.10 B.11 C.12 D.13这个表面看起来有点像最不利原则,按照最不利原则的做题法则遵循均的思想:65/2=32……1,所以行政部门应该有32+1=33人才对,观察发觉根本没有选项。其实这个题不是最不利原则,它的问法等同于“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才有可能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这样就可以看出其实它是最优可能而不是最不利原则。问题就转化为:有7个数的和为65,最大的数最小为多少,要按照和为定值来解决。

26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