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樑1982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各类题解法略有差异,如:解释型题目1)找到矛盾现象矛盾点的出现经常会有一些提示,如转折词:但是、然而、可是、事实上、实际上、则、却等,提示可能会有矛盾。2)遵循的原则①解释矛盾要兼顾矛盾双方,全面合理。②解释矛盾时要有针对性,联系客观实际。③解释矛盾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原因分析。图形推理题1)先形后量先考虑“形”的规律(对称性、直曲性、凹凸性、位置关系、组合叠加等体现在图形自身特点的规律),再考虑“量”的规律(数量关系)。2)同中求异①对比一组图形在元素的构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异,寻找图形推理规律。求异之前应先求同。②对比一组图形在元素的构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异,确定题干图形间的转化方式。类比推理1)先内容后形式先看题干词语之间的关系,再看选项词语之间的关系分别有什么规律。2)造句排除将题干给出的几个词语进行造句,再将所造句子的结构套用于选项,不合适的将其作为错误选项进行排除的方法。
家具加工批发
逻辑判断一直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难点,很多考生在做逻辑判断题的时候常常因为没有按照题干要求的逻辑去思考而导致错选。今天就试举一例。
有位年轻人,新买的摩托车被撞碎了,他摇着头说:“唉,我以前总说,有一天能有一辆摩托车就好了。现在我真有了一辆摩托车,而且真的只有一天。”下列选项中与题干的幽默方式最相似的是( )
A.亚伯在演讲时,听众哗然,叫嚷着要他下台,这时亚伯微笑着说:“谢谢各位,我等一会儿就下台,因为我刚刚上台。”
B.伏尔泰很赞赏一个人的作品,而这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别人向伏尔泰说这件事时,他微笑着回答说:“那看来是我们双方都弄错了。”
C.飓风把一个农民家的屋顶掀了,这时大雨倾盆,他对家人说:“别急,没有房顶的坏处是被雨淋湿了,但好处是太阳可以直接晒干我们的东西。”
D.一次,一个老太婆皱着眉头对林肯说:“你是我见过的最丑的一个人。”林肯微笑着答道:“请多包涵,我也身不由己。”
上面这道题目,你选的什么呢?
看到网上大部分考生选的都是C项,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搜了搜选C项的考生给出的解析,解析如下:题干主人公遇到了一件令人悲伤的事(即新买的摩托车坏了),但是主人公用幽默的语言和乐观的角度去表达这件事(即真有了一辆摩托车,而且真的只有一天),来使自己释然。C项的主人公也遇到了一件悲伤的事(即屋顶被飓风掀了),但是主人公用幽默的语言和乐观的角度去表达这件事(即好处是太阳可以直接晒干我们的东西),来使自己释然。A项是对台下观众的反馈,且不是乐观幽默的方式。B、D两项均涉及双方,不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因此均排除。
看完上述的解析,有的考生可能会和笔者产生同样的疑问:从哪看出来题干是一种乐观的说法,哪里体现出释然了?笔者分明感受到了阵阵心酸啊!另外,该解析说主人公遇到了一件悲伤的事,但是用乐观的语言去表达,A项的亚伯被要求下台,对他来说也是一件悲伤的事,但是他用幽默的语言去表达(即说自己一会就下台,因为刚刚上台)。这样看来A项也是正确的。所以,毫无疑问,网上的这种解析是错误的!!!
观察题干中的句子,“有一天能有一辆摩托车就好了”中的“有一天”是指将来的某一天,而后面的“而且真的只有一天”中的“有一天”指的是仅仅一天的时间,两个“有一天”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观察A项,亚伯说的“等一会就下台”指的是完成演讲后走下舞台,而听众们“叫嚷着要他下台”指的是卸去职务,两个“下台”的意思不一致。因此A项和题干使用的是同一种幽默方式,即根据同一个词语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透过该道逻辑推理题的表象──幽默的语言,去挖掘表象之后的本质──运用同一个词语表达不同的意思,即可选出正确选项了。学宝云课堂的老师提醒各位考生,在做逻辑判断题的时候一定要将感性的想法通通抛掉,保持理性、冷静,严格按照题干要求的逻辑去思考,这样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蘑菇Miranda
行测类比推理部分常见考点为词项间的逻辑关系,言语关系和经验常识,今天中公教育专家重点带大家了解逻辑关系和言语关系。此部分相对较简单,所以要争取达到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这就需要考生对于基础考点非常熟悉,先确定横向关系,再进行纵向对比,从而找出匹配选项。常见考点一: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指的是词与词之间在逻辑上具备的关系,共分为五种关系,分别是全同关系、全异关系、交叉关系、包含关系和顺承关系。在这里容易出错的就是全异关系和包含关系,全异关系分为矛盾、相反和并列,均是全异,但是要求考生注意区分具体是哪一种;包含关系则分为种属和组成两种,例如昆虫包含蜜蜂,蜜蜂是昆虫的一种,这是种属关系,桌子包含桌子腿,桌子腿只是组成桌子的一部分,这是组成关系;同为包含关系,考生在做题时容易混淆,所以要区分清楚。【例题1】莲蓬对于()相当于()对于葛根A.荷叶:葛藤 B.荷花:葛粉C.喜爱:纠缠 D.荷塘:山岗【答案】A。中公解析:逐一代入选项。A项:莲蓬与荷叶都是荷花的组成部分,葛藤与葛根都是野葛的组成部分,二者均为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莲蓬是荷花的组成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葛根是葛粉的原材料,二者为原材料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喜爱莲蓬,二者为动宾关系;纠缠和葛根不是动宾关系,且前后顺序相反,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荷塘里有莲蓬,山岗里有葛根,二者均为地点的对应关系,但前后顺序相反,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例题2】衣服:衣领:衣袖A.鱼:鱼头:鱼尾 B.警察:刑警:交警C.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D.人民币:美元:韩币【答案】A。中公解析:题干中衣服包含衣领和衣袖,但是不能说衣领是衣服,也不能说衣袖是衣服,衣领和衣袖只是衣服的一部分,所以衣服与衣领、衣袖之间构成组成关系,而衣领和衣袖分别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两者构成并列关系。A项鱼头和鱼尾都是鱼的一部分,所以鱼与鱼头、鱼尾之间均为组成关系,鱼头和鱼尾构成并列关系,和题干逻辑关系完全一致;B项警察包含刑警与交警且刑警、交警均是警察,所以为种属关系,排除;C项同理,所以音乐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之间均为种属关系,排除;D项人民币、美元、韩币为三种不同的货币,三者构成并列关系,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常见考点二:言语关系言语关系通常考查的就是词语的含义,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语法关系。在这里考生容易出错的就是语法关系,语法关系分为动宾关系、主谓关系和偏正关系,其中偏正关系考生相对陌生,简单来解释偏正关系就是前一个词对后一个词起到修饰或限制作用。如:清秀:面容、热烈:欢迎。清秀的面容,热烈的欢迎,来进行修饰。【例题3】峰回路转 :山穷水尽A.安居乐业:四海为家 B.比比皆是:一成不变C.沉默寡言:豪言壮语 D.囫囵吞枣:融汇贯通【答案】D。中公解析:判断题干词语间关系,题干两词为反义词,“峰回路转”与“山穷水尽”相对。判断选项词语间关系,A项中安居乐业的反义词应为颠沛流离或流离失所,而不是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形容志在四方,而不是没有住所。B项比比皆是是形容多,哪里都有,与一成不变不是反义词。C项沉默寡言的反义词应是口若悬河或侃侃而谈。D项囫囵吞枣指的是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与融会贯通构成反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例题4】 丰功:伟绩A. 维和:行动 B. 风餐:露宿C. 文化:传播 D. 风卷:残云【答案】B。中公解析:题干丰功、伟绩为并列关系的词语,且丰功和伟绩都属于偏正关系;A选项维和行动为偏正关系,B选项风餐露宿也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且风餐和露宿也都是偏正关系。C项文化传播是主谓结构;D项风卷残云属于动宾结构的成语。故正确答案选B。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类比推理虽然不难,但是重在积累,考生做题时还是要仔细分析,谨防落入题目的陷阱当中。
竹径通幽处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题,逻辑推理题的解法,或参考:列图表法1)分行列表:当题干中出现“比较”可用“>”或“<”分行列表;当题干中出现“排序”,相关信息与顺序分行列。将属性相同的放在同一行;符号使用需一致。2)列二维表:题干给出主体以及主体的多类属性,主体与属性之间具有匹配关系。表头一般是确定不变的信息,变化的信息填入表格。3)画实物图:题干给出如“圆桌”、“六边形桌”等,可画圆圈、正方形、六边形等。圆形相对而坐,可把两者用虚线连接起来。假设法当题干信息包含多种可能性(题干信息都是否定的),用假设法。需遵循最大信息优先和特殊信息优先原则。矛盾律几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违反矛盾律的错误一般称为自相矛盾或者是逻辑矛盾。同一律任何一个思想与自身是等同的,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一般有混淆或偷换概念和转移或偷换论题两种。代入排除法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依次代入4选中,一一排除4选中的三项,求出一项。
隔壁老袁无敌
行测判断推理部分题型较多,不同的题型解题技巧不同,掌握技巧的前提是多做题多总结,做到举一反三。判断推理解题技巧简单总结如下:
1、对于图形拆分与重组题:运用实物找关键特征
2、对于多组图形题:找变化规律(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形状关系)。
3、基本思路:
①简单图形看笔画多少、构成要素的增减、交点线段数目变化、图形种类数变化。
②复杂图形看大小变化、曲直情况、旋转方向、组合顺序、叠加状况(求同、去同)及对成性。
③上述方法无法判断时看路径状况、受力情况、或看半边。
④有多个选择时,选择自己最确定的,不可多选
1、先看选项再看题干,对照选项看题干中对应内容。注意:是否要一一对应关系。
2、抓住提干定义中的关键词,尤其是要抓住与选项相关的关键词。
3、常见的关键词:
“主体”、“内容”、“时间”、“地点”、“对象”等。
1、记常识。如各省市简称、称谓、作品、节日等。
2、想词性。通过词语的本质词性的判断可以帮助我们排除1-2个选项,甚至直接选出答案。这种方法是可以在5秒内做出一道题。
3、造句子。造的句子必须是有效的,句子需要蕴含一定的逻辑关系。
复习并理解初中和高中的物理基本概念
熟记基本公式和定律
回忆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逻辑推理部分中反对关系的应用
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如命题“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命题“所有同学都不及格”即为反对关系,同理,“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张三不及格”也为反对关系。
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的实质为两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如命题“有些同学及格了”和“有些同学不及格”之间即为下反对关系,两命题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同样“有些同学及格”和“张三不及格”两命题之间也为下反对关系
因此,在做逻辑推理题时,可依据命题之间的反对及下关系的实质进行解题,并需要牢记各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例如:某办公室包括主人在内10人,有关这10人的说法,以下三个只有一个是真的:
1、 有人会使用五笔打字
2、 有人不会使用五笔打字
3、 主任会使用五笔打字
以下哪项为真?( )
A.10人都会使用五笔打字
B.10人都不会用五笔打字
C.只有一人不会用五笔打字
D.只有一人会用五笔打字
该题答案选B
解析:由题意可知1、2命题为下反对关系,即两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且三命题只有一个为真,则第3个命题为假,即可推出主任不会使用五笔打字,接着又可推出有人不会使用五笔打字,即命题2为真,命题1为假,即有人会使用五笔打字为假,则这10人都不会使用五笔打字。故答案为B。
通过例题可以发现,做这类题目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并在较短时间内解答题目,这需要考生在平时多加练习,从而达到熟练快速解题的目的,这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取得高分的基础。
2、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了解命题存在着矛盾关系的特点,可以在解答过程中找到捷径,大大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直言命题之间除了矛盾关系外,还存在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等,但矛盾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其他的在解题过程中也会遇到,但只要抓住其主要特点来寻找解题思路就可以了。
快读: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分清。
快解: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
倘若真假未明,辅助假设可行。
“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
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那么,无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于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无疑;反之亦然。
3、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
智力测验试题中,当题干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要把这个既定条件做为解题的开端,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切入推演。
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再推,丝丝入扣,直至水落石出。
这样的方法称作“关联推演法”。
例:某宿舍有甲、乙、丙三人,一个出生在北京市,一个出生在上海市,一个出生在广州市,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是金融,一个是管理,一个是外语。已知:
①乙不是学外语的。
②乙不出生在广州市。
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
④学习金融的不出生在上海市。
⑤学习外语的出生在北京市。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
A. 金融 B. 管理 C. 外语 D. 推不出
答案C。
(1)问:甲所学专业?题干中确定的条件只有:⑤学习外语的出生在北京市;
(2)与条件⑤相关的词项是:外语、北京。
(3)条件中涉及“外语”和“北京”的是①和③。
(4)根据条件①知道“乙不学外语”,根据条件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推知丙也不学外语。既然乙、丙都不学外语,于是推出:甲学外语。
注意:
每推演出一个确定的结论,都要搜索选项对照,力争尽早完成解答。
应试实战中,只要依据某一步得出的结论能断定选项,即停止推演,不提倡尽善尽美地把所有结论都推演出来。
4、逻辑判断题解答五个原则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要摆脱烦琐细节和冗余文字的干扰,理清问题的逻辑思路,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必须遵循5个原则。
(1)问题先于题干原则
先看问题再读题干陈述,逻辑判断题根据题目中问法的不同可以分成几大类。
因此,阅读题干前先看问题,根据问题判断属于哪一类题型,再带着问题阅读题干陈述部分可以很快理清思路,找出正确答案。
(2)紧扣题干答题原则。
题目陈述部分是整个题目的精髓所在,应坚持紧扣题干答题原则,不可随意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因为逻辑判断题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结论决不能超出前提所规定的范围。
因此,应试者在答题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题目给出的陈述假设来进行推理,不能因觉得给出的陈述假设不太合乎常理,或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偏差而忽视题目中所陈述的事实,并随意掺入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这样的话很容易选错答案。
(3)题干前提为主原则。
当试题的备选项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时,每个选项看起来都有道理,令应试者很难做答时,应试者应坚持“题干前提为主”的原则。
选项看起来有道理并不等于与题目给出的前提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选项应该从前提陈述直接推出,当某个选项的论述是正确的,但不能从短文陈述中直接推导出来时,应排除这个选项。
(4)化繁为简原则。
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判断推理题的时候,可以把需要推理的内容借助符号、图形、表格等形式直观化,可以帮助应试者快速、准确进行选择。
例如:做三段论题型时用画圈的方法(即欧拉图);做关系推理题时可以画表格等。
(5)巧用方法原则。
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充分利用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排除法、代入法。
因为利用这两种方法很多时候都无须让推理进行到底,很多情况下在推理的过程中就已经排除掉了三项,这样在帮助考生选择出正确答案的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另外,当逻辑判断涉及数学问题时,思路要拓宽,要敢于借用数学方法(例如:计算法)来解题,不要认为逻辑判断题就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题。
01、条件不确定 假设是关键
02、条件能确定 相关做推演
03、条件有矛盾 真假好分辨
04、确定条件多 排除做首选
05、阅读必弄清 论据和论点
06、选项要证据 直观是答案
07、可能不推“必” 部分不推“全”
08、具体有疑问 概括选宏观
09、概念有内涵 当心被偷换
10、强弱相比较 选“最”才保险
11、发现关联词 规则用在先
12、分析数据比 谨防基数变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