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30

微凉菇凉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预感公务员考试考不好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宇巴波比

已采纳

您好

不知您是自学还是报班学习,如果是自学,说明您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低分正常,高分只是侥幸,如果您是报班学习,要么这个辅导机构水平不够,要么就是您自己没学透彻,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对知识点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导致成绩高低不稳定。

既然您已经参加过考试,必然知道公务员考试的特点,尤其是行测,时间短题量大,着实是一种时间压力型考试,如果按常理出牌,拿到高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应对公务员考试,必须熟练掌握其中的套路,所以建议不要自学,而是挑选一家适合自己的机构跟着老师学。

为什么建议跟着老师学呢,原因有三:

第一,在校生因为还未脱离校园,所以对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还是相对比较扎实,然而正因如此,在校生做公务员题往往容易钻牛角尖,死板不知变通,而上班族毕业离开校园以后,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点忘得已经差不多了,加上工作也很忙,如果自学抱着几大本教材去啃,效果先不谈,看不看得懂都值得怀疑。所以,跟着老师学,可以最大程度地少走弯路,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用什么方法解题能得高分就教什么方法,总而言之,就是能直击要害;

第二,公务员考试是一种能力考试,其中的行测更是一种时间压力型考试,也就是说题目本身并不难,难在时间短题量大,所以应对考试是需要很多套路的,而这些套路要想自己总结,既需要刷题量,又需要具备强大的归纳总结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大把的时间去做前面这两件事,所以要想最高效率地备考,就是跟着老师去学他们已经总结好的套路,且在校生的学习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备考过程中难免会有听不懂看不懂做不懂的内容,自学的话这些问题可能永远也无法得到解决,如果带到考场,又恰巧考到,那基本就跟没复习一样,之前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付诸东流,而跟着老师学,不懂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问,如果听直播课的话,还可以跟老师实时互动,与闷头自学相比,两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接下来就给您一些关于行测备考的指导建议:

第一,常识判断。该模块考查的内容非常多而杂,上天入地无所不考,很难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所以从复习的性价比这个角度来说,不建议大家放过多的精力在这个模块,它更多的是靠我们日常的积累,当然,如果精力允许,有一些像历史、文化等除了时事政治以外变化较小的内容,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每天的坚持学习来得到一定提高的,比如每天拿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常识手册,即使考试没有用到,也全当是丰富我们自己的学识了。另外提醒一点,通常监考老师会提前5-10分钟发放卷纸,而且会强调打铃之前不允许答题,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不动笔计算,只用眼睛看,把试卷的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快速扫一遍,会的直接选,不会的也不必纠结随便选一个即可,这样争取在打铃之前或者打铃后5分钟之内把常识搞定。题目举例如下:

【例1】早在400年前,西班牙等国商人就将中国的丝绸以及茶树、柑橘等农作物运往拉丁美洲,又将一些农作物从 拉丁美洲引入中国,形成了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请问以下哪些农作物不是从拉丁美洲引入中国的?

A.玉米    B.红薯

C.花生    D.水稻

解析:D。【历史-古代史】

玉米、红薯、花生均原产美洲,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水稻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之一,在河姆渡遗址中有发现, 是我国最早的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故选D项。

第二,资料分析。该模块可以说是行测科目里面技巧性最强的一个模块,如果方法正确,20道资料分析题应该在25-30分钟之内完成(不放弃每篇资料的最后一道综合题),同时,资料分析又是行测科目里面唯一可以拿满分(准确率至少保证90%)的模块,并且分值较高,所以从作答顺序上来讲,也不建议按试卷顺序把其放在最后,应该适当提前,从而保证有充足的时间高质量完成该模块,总而言之,在备考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资料分析的重要性,建议坚持每天做一套资料分析保持手感,切不可懈怠。题目举例如下:

【例2】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四万亿元。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0.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幅比同期GDP第二产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

请问:2016年广东民营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相比2015年大约:

A.提高了0.1个百分点     B.降低了0.1个百分点

C.提高了0.2个百分点     D.降低了0.2个百分点

解析:B。【比重题型-两期比重差计算】

根据题干所求“2016年……的比重相比2015年”,可判定此题为两期比重比较问题。定位文字材料可得,整体量:民营经济增加值B为42578.76亿元,增速b为7.8%,定位表格可得,部分量:第三产业增加值A为21641.58亿元,增速a为7.6%。根据两期比重差公式:

且a<b,因此比重下降,排除A、C,a-b=7.6%-7.8%=-0.2%,根据技巧,结果一定小于它本身,故正确答案为B。

第三,判断推理+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和言语理解是行测科目中题量最大的两个模块,也是行测拿分的主力军所在,而且这两个模块都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所以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两个模块,准确率要保证至少80%。很多同学觉得判断和言语这种文字题根本摸不到头脑,看哪个选项都对,基于此才更建议大家跟着老师系统学习,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技巧,才不会在选项中纠结,因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比如判断推理的定义判断,定义说行政机关如何如何,那么选项中必然会有一个非行政机关作为主体的比如学校、比如医院等等,这就是做定义判断的关键词法;比如言语理解的片段阅读,分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那么文段重点必然在开头,四个选项除了一个正确选项以外,必然会有三个都是文段后面的解释说明部分,说得再对,也不是文段重点所在,当然就不能当选,这就是片段阅读的行文脉络法。请相信,判断和言语是除了资料分析以外,短时间内成绩提升最快的两个模块。题目举例如下:

【例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解析:B。【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观察发现每个图形中均有形状相同的元素,且数量依次为2、3、4、5、6、?,问号处图形应该含有7个形状相同的元素。A项6个,B项7个,C项2个,D项没有形状相同的元素,只有B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例4】情感广告是诉诸于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满足的一种广告策略。这种情绪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可能远远超出商品本身,从而使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广告语不属于情感广告的是:

A.某品牌饮料广告语:“××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B.某品牌啤酒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广告语:“好不好,家乡水。”

C.某品牌纸尿裤广告语:“宝宝天天好心情,妈妈一定更美丽。”

D.某品牌润肤露广告语:“为了肌肤柔美润舒,请使用××润肤露。”

解析:D。【判断推理-定义判断】

先找出定义关键词。“诉诸于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满足的一种广告策略”、“使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再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会使消费者产生爱国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B项:“好不好,家乡水”,会使消费者产生怀念家乡,以家乡为自豪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C项:“宝宝天天好心情”,会使消费者产生孩子很舒适的情绪满足,符合“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情绪满足”,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为了肌肤柔美润舒”,没有体现出商品的附加值或者情绪满足,不符合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注:做定义判断题目一定要审清题目,问的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例5】青衿:读书人

A.南冠:囚犯           B.浮屠:寺庙

C.春蚕:奉献           D.袍泽:官员

解析:A。【判断推理-类比推理】

青衿借指读书人,二者为比喻象征关系。

A项:南冠借指囚犯,二者为比喻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浮屠借指佛塔,而不是寺庙,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春蚕借指乐于奉献的人,而不是奉献,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袍泽借指军中的同事,而不是官员,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例6】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

小李: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

小王:甲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

后来证实,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那么,甲、乙、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

A.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工程师

B.甲是工程师,乙是律师,丙是教师

C.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丙是教师

D.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解析:D。【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选项信息充分,优先采用代入法。

将A项代入,小李两句都猜错了,排除;

将B项代入,小王和小方两句都猜错了,排除;

将C项代入,小李和小王两句都猜错了,而小方两句都猜对了,排除;

将D项代入,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例7】近些年,作为文化政策、资本扶植发展的重心,国产动画被寄予了极大期望。然而,动漫的土壤并不是随便撒些空壳烂籽就可以                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坐享其成

C.不劳而获             D.以逸待劳

解析:B。【言语理解-逻辑填空】

文段指出,国产动漫并不是可以随便撒些空壳烂籽就可以成功的。B项“坐享其成”形象地描绘出撒完空壳烂籽就坐在旁边等待发芽结果最终收获的样子,符合文意。

A项“守株待兔”原比喻试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C项“不劳而获”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重在强调完全什么都不做就能够获得收益,但前文中“撒些空壳烂籽”实际上也付出了劳动,故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

D项“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含褒义,感情色彩与文段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例8】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最不祥的预言:过多物质或能量集中在一处,终将导致空间坍塌,像魔术师的外套一样吞进万物,万事万物皆逃不脱。直到40年前霍金博士宣称颠覆了黑洞——或者可能是彻底推翻了。他的方程式表明:黑洞不会永存。一段时间之后,它们会“泄掉”,然后爆炸成辐射和微粒。但是,有一个障碍:按照霍金的估算,黑洞崩塌时散出的辐射是随机的,落入其中的万事万物的“信息”大部分将被抹掉。这违反了现代物理学的一条原则:时间是可以扭转的,黑洞里发生过的事情可以重建。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霍金发现了一条可以逃出黑洞的线索

B.黑洞终将“泄掉”,然后爆炸成辐射和微粒

C.霍金的研究结果彻底推翻了关于黑洞的预言

D.霍金破除了黑洞永存的预言却提出了新的挑战

解析:D。【言语理解-片段阅读】

文段首句对爱因斯坦提出的“黑洞”概念进行了解释,并指出其危险性。随后霍金宣布了“颠覆”黑洞理论的研究,指出“黑洞”并不会永存。后利用转折词“但是”,指出霍金理论中存在一个“障碍”,尾句对其进行具体解释。故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强调了霍金的研究会颠覆“黑洞”理论,但本身也存在障碍,对应D项。

A项,“逃出黑洞的线索”对应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黑洞终将‘泄掉’”对应转折之前解释说明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转折之后指出霍金理论存在“障碍”,故“彻底推翻”过于绝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数量关系。该模块题目多取自小学奥数或者中学数学,原则上来讲,题目本身难度并不大,如果做个1小时或者2小时,基本都能做对,但尴尬的是行测考试时间有限,120分钟需要做完120道甚至130多道题,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数量关系相比其他模块就显得稍微困难一些,但我们也有应对的办法。首先,行测考试都是客观题,正确答案就在四个选项之中,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去正面求解,而是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技巧去验证一下,排除掉错误的选项从而直接锁定正确答案,这样就能大大缩短解题时间;其次,各个考点涉及到一个考频的问题,有的考点几乎逢考必考,而有的考点隔几年才考一次,那么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就要优先选择去复习那些考频非常高且解题思路非常固定的考点,这样备考效率才会最高;最后,从答题顺序上来说,数量关系按试卷的印刷顺序是排在中间,如果按试卷顺序作答,后面非常重要的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就会答得非常紧张从而失分严重,因此在实际考试过程中,我们建议考生将数量关系放在最后,在最后的10-15分钟之内,把课上老师重点强调的那些必须拿分的题搞定,剩下的就看人品拼运气了,通常来说,如果其他模块都复习到位的话,数量关系按照这样的套路争取达到50%-70%的准确率,行测75+基本没问题。题目举例如下:

【例9】甲、乙两个仓库共有货物102吨。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吨到乙仓库,那么甲仓库的货物正好是乙仓库的2倍。则甲仓库原有货物(  )吨?

A.31          B.37

C.70          D.71

解析:D。【数学运算-代入排除】

根据“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吨到乙仓库,那么甲仓库的货物正好是乙仓库的2倍”可知甲仓库货物大于乙仓库即甲仓库货物大于102÷2=51,排除AB。并且甲仓库货物减3是偶数,只有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蒙题大法】已知甲乙两仓库共有货物102吨,恰好选项A+D=102,猜测一个是甲仓库一个是乙仓库,又可推断甲>乙,蒙D。

这里篇幅有限,腾讯课堂每晚7点有我们的笔试免费公开课,同学可以去试听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最后,祝您一切顺利,早日成公!

预感公务员考试考不好

262 评论(10)

江秀梅+刘洋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没有人不拒绝失败,然而冠军只有一个。相对于冠军,成功总是少数,失败才是多数,任何人都不能超越这个竞争的法则。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都成了“打酱油”的。“成功的理由可有千条,失败的理由则只需要一条”,了解失败的原因,比学习成功的经验更重要。失败考生的困惑:许多落榜的考生,他们都提出了一些类似的问题:某甲“科班”四年,自以为专业基础不错,为什么败走麦城?某乙是名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为什么也通不过?某丙是学中文的研究生,为什么奋战了几个月申论竟然只考出了30多分?某丁已不折不扣地考了三个地方的公务员,屡败屡战而且勤奋刻苦,但分数为什么还是与成功线相去甚远?是哪块石头绊了我们的脚?公务员考试失败主要原因:(1)八成以上的考生未作必胜的打算,抱着尝试一下的态度。有相当一部分应届毕业过于自信,对公务员的艰巨与困难估计不足,自以为基础不错,问题不大,结果大意失荆州。(2)近八成的考生未精读教材,不少人甚至一遍都没有读完。他们或者认为教材只不过是题型的诠释;有的考生选购的教材质量有问题,建议大家还是要购买正版教材,以教材为本制定好复习计划。(3)有七成多的考生不知道如何对付那浩如烟海的行政题目,只好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对题型理解不透,领会不深。(4)有将近七成的考生做题练习不得法。他们做题没有针对性,或者把做题当成单纯的复习测试手段,不懂得对考题分析和总结,也很少对做题效果进行小结或评价,做题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更谈不上得到实战训练与体会的层次。江苏中公教育建议大家找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练习,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做各地方近两年试题练练。(5)有六成多的考生未安排时间专门复习,只在考试前一个月下意识地复习。(6)有五成以上的考生反映,由于缺乏经验,对公务员考试这种素质测试的考试不适应,临场发挥不好。有的表现为题速感差,答题时间不够,或时间紧未检查,或漏了题未做。有的则表现为不适应量大活细的涂卡作业,犯了自己都不可原谅的低级错误。还有的由于考前身心调整不到位,在考场上体力不支等等。(7)还有一半左右的考生复习没有计划,完全是跟着感觉走,根本不了解公务员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复习。(8)近一半以上的考生复习的内容不平衡,对一些分数比例小的内容干脆放弃,例如很多考生认为时事政治的内容仅占总分的很小的比例,就对时事政治置之不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其一,复习时事政治并不难也不一定要花很多时间,建议对时事政治资料进行浏览时的复习,带着兴趣来浏览,增加对国内外大事的了解,做一点测试以巩固记忆。如果连一些最起码、影响深远的国内外大事都不知道而失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了。其二、公务员的竞争是激烈的,有时一、两分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想,所有的考生都不愿意一两分的差距而与公务员队伍失之交臂吧。以上种种失败的因素,若究其根源,除考生的动因和信心之外,最终均可归结为对公务员考试的特点认识不深,对公务员考试的规律知之甚少,学习和应试方法不对路。“走错了路的人,是无法到达目的地的”,方法决定成功!

183 评论(11)

追风的夕夕

这种情况主要是心态不够平稳,把考试看得太重,调节好心态,另外如果只是自己复习,建议还是要参加公考课程,只有经过系统的基础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上岸同事推荐的点赞公考就不错哟,特别是一对一课程。

271 评论(10)

水中央1985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心态不够平稳,太过看重考试;本身实力不错但是没有强到可以忽略一切意外因素。所以只能给你一些小建议,希望你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每天按部就班地复习。(一)提高睡眠质量,调整生物钟很多考生反应复习时总感觉很累,没精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很简单,就是重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让自己的正常生活规律化。中公教育建议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每日定时上床睡觉,早上尽量早起,避免睡懒觉和熬夜,做到规律睡眠。如果考生刚开始觉得确实很累,可以早睡,如晚上10点或9点,等过几天身体适应了紧张的生活状态后,可以留出时间复习,适当晚睡,如晚上11点或12点;2.缓解思想压力,轻松应对复杂事情,避免大脑过度紧张和疲劳。(二)制定复习计划,严格执行,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多考生没有准备充分并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输在了惰性上,做题没效率,复习没要领。考生要想坚持复习,持续提分,就一定要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配合复习教材严格执行,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制定复习计划内容可涉及大至四个月开始必须要复习的内容,小至一天内具体时间点要复习的内容,制定完成后,考生一定要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让复习计划变为一纸空文。中公教育提醒考生要注意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以前的复习进度与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要指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计划。我们通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每天都在看书,但每天翻开的永远是第一页。我们说这样的看书是无益的,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以前的复习进度与自己的薄弱项,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三)取长补短,重点复习薄弱项考生在复习有时间表后,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的强项与短板,在以后的复习中考生要有侧重点,在巩固自己强项的同时重点复习自己的短板。不少考生反应补短太难,既然是薄弱项当然就是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想提高分数确实不易。因此,考生多做练习,总结一些答题技巧。(四)刷题,找到做题的感觉刷题,也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有不少人并不支持此战术,认为盲目做题只会让考生疲惫。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做题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掌握知识点,不做题就不能检验自己的知识漏洞,更重要的是考生大量刷题,能提高考生迅速读题、审题、思考、解答的能力,培养考生做题的感觉,让考生在考试中不至于感觉陌生 ,能迅速进入考试状态。 另外,刷题也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其实,行测试卷的很多题目整体并不难,如果给考生充足的时间,相信很多考生都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公务员考试时间有限,不容考生有过多时间慢慢思考,因此提高做题速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提高做题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题,一题快5秒,100题也就是500秒,有近9分钟的时间,这些在考试中是非常可贵的。(五)多锻炼,以健康的体魄参加考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对干什么事都会有影响。如果考生复习的很好,结果拖着病恹恹的身体参加笔试,这样会取得高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考生一定要多锻炼身体,以健康的体魄参加考试。目前正值秋高气爽,早晚温差大,考生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另外,考生体质变好了,精神状态也就变好了,心情也就好了,这样复习才更有效率,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4 评论(10)

诗酒趁年少r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心态不够平稳,太过看重考试;本身实力不错但是没有强到可以忽略一切意外因素。所以只能给你一些看起来不疼不痒的建议,希望你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每天按部就班地复习。(一)提高睡眠质量,调整生物钟很多考生反应复习时总感觉很累,没精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很简单,就是重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让自己的正常生活规律化。中公教育建议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每日定时上床睡觉,早上尽量早起,避免睡懒觉和熬夜,做到规律睡眠。如果考生刚开始觉得确实很累,可以早睡,如晚上10点或9点,等过几天身体适应了紧张的生活状态后,可以留出时间复习,适当晚睡,如晚上11点或12点;2.缓解思想压力,轻松应对复杂事情,避免大脑过度紧张和疲劳。(二)制定复习计划,严格执行,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多考生没有准备充分并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输在了惰性上,做题没效率,复习没要领。考生要想坚持复习,持续提分,就一定要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配合复习教材严格执行,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制定复习计划内容可涉及大至四个月开始必须要复习的内容,小至一天内具体时间点要复习的内容,制定完成后,考生一定要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让复习计划变为一纸空文。提醒考生要注意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以前的复习进度与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要指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计划。我们通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每天都在看书,但每天翻开的永远是第一页。我们说这样的看书是无益的,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以前的复习进度与自己的薄弱项,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三)取长补短,重点复习薄弱项考生在复习有时间表后,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的强项与短板,在以后的复习中考生要有侧重点,在巩固自己强项的同时重点复习自己的短板。不少考生反应补短太难,既然是薄弱项当然就是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想提高分数确实不易。因此,考生多做练习,总结一些答题技巧。(四)刷题,找到做题的感觉刷题,也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有不少人并不支持此战术,认为盲目做题只会让考生疲惫。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做题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掌握知识点,不做题就不能检验自己的知识漏洞,更重要的是考生大量刷题,能提高考生迅速读题、审题、思考、解答的能力,培养考生做题的感觉,让考生在考试中不至于感觉陌生 ,能迅速进入考试状态。 另外,刷题也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其实,行测试卷的很多题目整体并不难,如果给考生充足的时间,相信很多考生都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公务员考试时间有限,不容考生有过多时间慢慢思考,因此提高做题速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提高做题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题,一题快5秒,100题也就是500秒,有近9分钟的时间,这些在考试中是非常可贵的。(五)多锻炼,以健康的体魄参加考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对干什么事都会有影响。如果考生复习的很好,结果拖着病恹恹的身体参加笔试,这样会取得高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考生一定要多锻炼身体,以健康的体魄参加考试。目前正值秋高气爽,早晚温差大,考生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另外,考生体质变好了,精神状态也就变好了,心情也就好了,这样复习才更有效率,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9 评论(8)

爱吃奶糖的鱼

出现“越复习分数越低”的情况,首先,应该调整心态。复习当中心态最重要,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态,自己首先不能崩、不能乱,在和对手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拼的就是心态。其次是反思。反思效率为什么这么低?复习方法为什么是无效的、甚至是反作用的?如果是自己复习时没有全神贯注,常常被外界、手机等因素干扰,那么就要改正容易分心的问题,真正沉下心来投入到备考中去,达到六根清净的境界;如果做到全神贯注但依然效率低下就要反思一下复习方法的问题,是不是内容太多记混淆了?还是易错点没掌握牢固?这时首先需要梳理知识导图,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化、系统化;其次是总结易错点,将听课、看讲义或刷题时遇到的易错点进行细致梳理,时时复习,避免再错。

115 评论(14)

小蝎子七七

公务员考察的是综合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难的。而且这几年报考人数不断攀升,竞争更加激烈。

21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