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的一米
晶体管发明者——巴丁1947年12月23日,37岁的美国物理学家肖克莱和他的合作者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向人们展示了第一个半导体电子增幅器,即最初的晶体管.晶体管的发明成为人类微电子革命的先声.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晶体管还没有被发明,那么今天的人们大概还在使用电子管收音机.这种收音机普遍使用五六个电子管,输出功率只有1瓦左右,而耗电却要四五十瓦,功能也很有限.打开电源开关,要等1分多钟才会慢慢地响起来.而现在,袖珍半导体收音机早就成了青少年的随身物了.我们在使用现代科技产品时,真应该对这些产品的发明者心存谢意.你知道晶体管是谁发明的吗?它是美国物理学家肖克莱和他的同事巴丁及布拉顿一同发明的.这项影响深远的发明,让他们共同获得了195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47年圣诞节前夕,37岁的物理学家肖克莱写了一张言辞有些羞怯的便柬,邀请美国新泽西州中部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几位同僚到他的实验室,观察他和他的合作者巴丁及布拉顿最近取得的“一些成果”.这三位发明家演示了电流通过一个名为“晶体管”的小原器件.尽管用现代标准衡量,这个原器件原始且笨拙,但它在当时却是一个举世震惊的突破.因为真空管——最初的电子增幅器,虽然加快了无线电、电话、电视机等的发展,但是这种真空管体积大、耗能多,拖了发展复杂电子机器的后腿.电子机械师们早就期待着一种可靠、小型而又便宜的替代装置了. 晶体管的发明,终于使由玻璃封装的、易碎的真空管有了替代物.同真空管相同的是,晶体管能放大微弱的电子信号;不同的是,它廉价、耐久、耗能小,并且几乎能够被制成无限小.1999年9月,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科学有研制出当今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这种晶体管直径仅20纳米(1纳米为1米的10亿分之一),科学家须用电子显微镜把它放大50万倍,方能取得它1厘米大的照片.把20纳米的晶体管放进一片普通集成电路,形同一根头发放在足球场的中央.——同工作中能产生巨大热量的真空管相反,晶体管能在冷却状态下工作.因为它采用了半导体——一种处于绝缘体(如玻璃)与良导体(如铁和金)之间的固态导体.肖克莱等人的成功,取决于他们确定了合适的使用材料(开始是金属元素锗,然后是硅),用这种材料,只需很少量,晶体管就能像真空管一样,对电子产生相同的作用.在带有正、负电荷的接头或障碍物两侧就可得“晶体管效应”;障碍物的作用因来自第三方的微小电流的使用而明显地减弱.这个结果就像拧开了开关、使巨大电流通过障碍物,把第三方的信号放大到4万倍. 晶体管诞生后,首先在电话设备和助听器中使用.逐渐地,它在任何有插座或电池的东西中都能发挥作用了.将微型晶体管蚀刻在硅片上制成的集成电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后,以芯片为主的电脑很快就进入了人们的办公室和家庭.
夏内内爱吃饭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父亲一直都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人。他和母亲不同,他很少会主动和孩子闲谈,几乎很少聊家长,甚至就连平时打电话也是只说重要的事情。
但就是这样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却言传身教的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下面我想要给大家分享一下,父亲传给我的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应该是父亲的座右铭了。从我小时候记事开始,我的父亲都是一个非常坚强有韧性的人,无论生活的多么辛苦,他从来不会在人前抱怨。
他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不努力一定没有。他也从来不会存在什么侥幸心理,或者是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而是一直本本分分、脚踏实地。
二、始终不服输
我的父亲是一个不服输的人,而我也完美地继承了他这一点。无论是对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我的父亲都会告诉我“事在人为,只要你相信就可以做到”,而他也始终坚持着这一点,我也非常庆幸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因为你的不服输、不放弃真的可以成就很多,可以创造很多奇迹。
三、时刻反省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这是我从父亲身上学习到的第三点经验。父亲是一个很爱反思自己的人,他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去检讨和反省自己,这种品质真的很难能可贵。
四、做自己、不怕事
父亲和母亲最大的不用就是,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人,她很少在人前发言很多的时候是顺从大家的意思。但是我的父亲则截然相反,他一直都是一个很有见地的人,也是在他的带动下我成为了一个敢爱敢恨、嫉恶如仇的姑娘。
五、乐观视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谁会一直顺心如意,也没有谁会一直郁郁不得志。所以无论是在什么状态下,遭遇了什么样的挫折,都不能放弃对于生活的信心,要时刻怀有一颗乐观积极态度对待未来、对待一切。所有打不倒你的东西终将会成就你!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年龄越大,越能感受到父亲对于自己的影响有多大,越能意识到父亲这个角色的伟大。最后,祝愿天底下所有的父亲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zhuliangli
晶体管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发明的。
1、1947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晶体管的问世,是20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微电子革命的先声。
2、2016年,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一个团队打破了物理极限,将现有的最精尖的晶体管制程从14nm缩减到了1nm,完成了计算技术界的一大突破。
扩展资料:
1、晶体管,本名是半导体三极管,是内部含有两个PN结,外部通常为三个引出电极的半导体器件。它对电信号有放大和开关等作用,应用十分广泛。
2、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 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3、晶体管促进并带来了“固态革命”,进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电子工业,由于晶体管彻底改变了电子线路的结构,集成电路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应运而生。
4、晶体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实质是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这是三极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特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晶体管 百度百科_半导体三极管
greenxixi503
注册安全工程师法规课程讲的好的老师有刘天磊老师、徐美丽老师、唐忍老师等等,选择哪位老师取决于自己听课的喜好和习惯,每个人适合不同的老师,可先分别试听下再做选择。
刘天磊老师:
具有多年的实操经验,教学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深受学员好评。讲课通俗易懂,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激情。
徐美丽老师:
徐美丽,注册安全工程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北京某企业安全总监,法律法规培训讲师,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管理一线与安全培训工作,授课思路清晰,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善于归纳总结,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成口诀表格等帮助学员加深记忆,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唐忍老师:
国家一级建造师(建筑)、注册监理工程师,建造行业与安全工程行业法规培训的资深讲师,授课思路清晰,风趣幽默,善于与学生互动交流。其考点把握精准,善于归纳总结,一直深受广大考生推崇。
春天的薄荷叶
父爱如山,父亲对我们的爱永远是深沉的,他不会主动跟你说什么,但是却会以身作则,让你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学到很多东西。
这些年,让我在父亲身上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最重要的就是: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永远都是开心的,无论逆境还是顺境,他永远洋溢着笑容,有时候觉得他有点像个孩子。
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很多的烦恼,那时候刚刚进入办公室,同事间的勾心斗角,领导的打压,工作量的巨大,都让我特别不适应,每天都负能量满满,虽然自救能力有限,但是好在我会求助家人,特别是正能量满满的父亲,在那段日子,他真的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
同事间出现了矛盾想不开会跟他说,工作分配不公平跟他说,很多事我都会跟他说,记忆犹新的就是部门主管分配工作不均匀的时候我会不服气,我的观点是固定工资,有人干的少,有人干的多,父亲就说不要总觉得自己不公平,领导不会一直如此,而且就算多做了,交上去大领导也看得到你完成的数量,同时应该快乐一点,只有快乐是买不来的,父亲说的最多的就是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能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呢?
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即使乐观的父亲也遇到过风浪,有一年母亲因为非常想投资,却没有钱,伸手向父亲要了十几万,父亲把多年的积蓄给了母亲,没想到的是不但没赚钱,还亏了一部分钱,瞬间少了几万,并且被套牢了,父亲没有埋怨,而是努力的赚钱让家里过得更好。
父亲虽然没有发过财,但是他说的最多的就是作为一个男人,要有责任心,要担起家的责任,那些年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房屋贷款几乎八成都是父亲负担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
话说回来,孝顺说的轻巧,做起来还真不容易,最让我感人至深的就是父亲的孝顺,从小父亲就让我耳濡目染到他孝顺奶奶、爷爷。
上高中的时候爷爷突然患上了脑梗,症状大概就是比较痴呆,行动不便,吃饭如厕都要人照顾,一开始请过护工,但是后来发现护工都不负责任,父亲就亲力亲为的照顾爷爷,要上班就让奶奶配合护工将就一下,下班以后马上赶回家照顾爷爷,从不间断,老年人都会便秘,何况长期卧床的爷爷,父亲毫不嫌脏,甚至伸手帮爷爷掏,不开玩笑的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子女做得到,甚至我都做不到,在父亲的亲力亲为中,我暗自发誓等父母老了,我一定尽我的努力孝顺他和母亲。
父亲节快到了,在这里希望父亲健康快乐,也希望全天下的父亲都幸福安康!
星无畏惧
半导体的发明 早在1930与1940年代,使用半导体制作固态放大器的想法就持续不绝;第一个有实验结果的放大器是1938年,由波欧(Robert Pohl, 1884~1976)与赫希(Rudolf Hilsch)所做的,使用的是溴化钾晶体与钨丝做成的闸极,尽管其操作频率只有一赫兹,并无实际用途,却证明了类似真空管的固态三端子组件的实用性。 二次大战后,美国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决定要进行一个半导体方面的计画,目标自然是想做出固态放大器,它们在1945年7月,成立了固态物理的研究部门,经理正是萧克莱(William Shockley, 1910~1989)与摩根(Stanley Morgan)。由于使用场效应(field effect)来改变电导的许多实验都失败了,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推定是因为半导体具有表面态(surface state)的关系,为了避开表面态的问题,1947年11月17日,巴丁与布莱登(Walter Brattain 1902~1987)在硅表面滴上水滴,用涂了蜡的钨丝与硅接触,再加上一伏特的电压,发现流经接点的电流增加了!但若想得到足够的功率放大,相邻两接触点的距离要接近到千分之二英吋以下。12月16日,布莱登用一块三角形塑料,在塑料角上贴上金箔,然后用刀片切开一条细缝,形成了两个距离很近的电极,其中,加正电压的称为射极 (emitter),负电压的称为集极 (collector),塑料下方接触的锗晶体就是基极 (base),构成第一个点接触电晶体 (point contact transistor),1947年12月23日,他们更进一步使用点接触电晶体制作出一个语音放大器,该日因而成为晶体管正式发明的重大日子。 另一方面,就在点接触电晶体发明整整一个月后,萧克莱想到使用p-n接面来制作接面晶体管 (junction transistor) 的方法,在萧克莱的构想中,使用半导体两边的n型层来取代点接触电晶体的金属针,藉由调节中间p型层的电压,就能调控电子或电洞的流动,这是一种进步很多的晶体管,也称为双极型晶体管 (bipolar transistor),但以当时的技术,还无法实际制作出来。 晶体管的确是由于科学发明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组件,但是工业界在1950年代为了生产晶体管,却碰到许多困难。1951年,西方电器公司(Western Electric)开始生产商用的锗接点晶体管,1952年4月,西方电器、雷神(Raytheon)、美国无线电(RCA) 与奇异(GE)等公司,则生产出商用的双极型晶体管。但直到1954年5月,第一颗以硅做成的晶体管才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开发成功;约在同时,利用气体扩散来把杂质掺入半导体的技术也由贝尔实验室与奇异公司研发出来;在1957年底,各界已制造出六百种以上不同形式的晶体管,使用于包括无线电、收音机、电子计算器甚至助听器等等电子产品。 早期制造出来的晶体管均属于高台式的结构。1958年,快捷半导体公司 (Fairchild Semiconductor)发展出平面工艺技术(planar technology),借着氧化、黄光微影、蚀刻、金属蒸镀等技巧,可以很容易地在硅芯片的同一面制作半导体组件。1960年,磊晶(epitaxy)技术也由贝尔实验室发展出来了。至此,半导体工业获得了可以批次(batch)生产的能力,终于站稳脚步,开始快速成长。
丸子的小雕
您好,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步骤计算所需砖块数量:1. 计算墙的面积墙的面积 = 长度 × 高度墙的面积 = 18米 × 米 × 米墙的面积 = 平方米2. 计算每块砖的面积假设每块砖的尺寸为长20厘米,宽10厘米,厚5厘米每块砖的面积 = 长 × 宽每块砖的面积 = 米 × 米每块砖的面积 = 平方米3. 计算所需砖块数量所需砖块数量 = 墙的面积 ÷ 每块砖的面积所需砖块数量 = 平方米 ÷ 平方米所需砖块数量 = 块因此,要砌这面墙,最少需要4388块砖。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估算值,实际所需砖块数量可能会因为砖块的浪费率、砖缝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