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飨宴
考试科目 一级注册注册结构工程师设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两部分。其中,基础考试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专业考试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即:要求考生在填涂答题卡的同时,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基础考试为闭卷考试,只允许考生使用统一配发的《考试手册》(考后收回),禁止携带其他参考资料。专业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正规出版的各种专业规范和参考书目。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科目: 1.基础考试(上) 2.基础考试(下) 3.专业考试(上) 4.专业考试(下) 基础考试包括: 1.高等数学 2.普通物理 3.普通化学 4.理论力学 5.材料力学 6.流体力学7.建筑材料 8.电工学 9.工程经济 10.计算机与数值方法 11. 结构力学1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13. 工程测量 14.结构设计 15.建筑施工与管理 16.结构试验 专业考试包括: 1.钢筋混凝土结构 2.钢结构 3.砌体结构与木结构 4.桥梁结构 5.地基与基础6.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 7.设计概念题 8.建筑经济与设计业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分为四种形式:单选题、判断题、多选题和问答题,公共基础科目不设问答题。考试大纲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大纲.doc教材教辅 教辅: 1.《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模拟题及详解》,机械工业出版社, 2.《2008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基础考试考前30天冲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执业资格考试丛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执业资格考试丛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执业资格考试丛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模拟试题解析及点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执业资格考试丛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模拟试题与解答点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议多做点习题,近两年难度有所提高,但只有肯努力,也不是很难的,要对自己有信心,祝你能顺利通过考试,谢谢采纳。
高兴儿88
钢筋混凝土18分钢结构12分砌体和木结构18分地基基础16分高层高耸16分上午考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砌体和木结构 总分40分下午考砌体和木结构、地基基础、高层高耸 总分40分考试大纲一,总则了解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原理。了解建筑结构的经济比选知识。掌握建筑结构及一般高耸结构的荷载分类和组合及常用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法。了解钢、木、混凝土及砌体等结构所用材料的基本性能、重要材料的质量要求和基本检查、实验方法;掌握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指标取值。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施工技术。了解建筑防火、防腐蚀和防虫的基本知识。了解防水工程的材料质量要求、施工要求及施工质量标准。二、钢筋混凝土结构掌握各种常用建筑结构体系的布置原则和设计方法。掌握基本受力构件的正截面、斜截面、扭曲截面、局部受压及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了解构件裂缝、挠度和疲劳强度的验算。掌握基本构件截面型式、尺寸的选定原则及构造规定。掌握现浇和装配构件的连接构造及节点配筋形式。了解预应力构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施工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计算要点及构造措施。了解对预制构件的制作、检验、运输和安装等方面的要求。三、钢结构熟悉钢结构布置原则、构件选型和主要构造。掌握受弯构件的强度及其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计算。熟悉轴心受力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掌握构件的连接计算及其构造要求。了解钢结构的制作、运输和安装方面的要求。。了解钢结构的防锈、隔热和防火措施。四、砌体结构与木结构掌握无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掌握墙梁、挑梁及过梁的设计方法。掌握配筋砖砌体的设计方法。掌握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掌握底层框架砖房的设计方法。掌握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和抗震构造措施。熟悉常用木结构的构件、连接计算和构造要求。了解木结构设计对施工的质量要求五、地基与基础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方法。熟悉地基土(岩)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熟悉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地基的变形特征和计算方法。掌握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和设计方法。掌握建筑浅基础及桩基础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了解土坡稳定分析及档土墙的设计方法。了解地基抗液化的技术措施;了解各类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及桩基础的的一般施工方法和要求。六、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了解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和高耸结构的影响;掌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取值标准计算方法;掌握荷载效应的组合方法。掌握常用高层建筑结构(框架、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和)的受力性能及适用范围。了解概念设计的内容及原则,并能运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了解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原理;掌握常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截面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了解水塔、烟囱等一般高耸结构的选型要求、荷载计算、设计原理和主要构造。五、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各科题量、分值、时间分配及题型特点1、 各科题量及分值钢筋混凝土结构 18道题钢结构 12道题砌体结构与木结构 18道题地基与基础 16道题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 16道题以上各科均为必答题。平均每题1分,满分80分。2、考试时间分配考试时间为上、下午各4小时,但不确定各科目在上、下午的配题数量。3、题型特点考题由连锁计算题、独立单选题组成;连锁题中各分题的计算结果一般不株连;问答题(即不需计算的单选题),在整个考题中约占20道左右。
王小虎呦
2017年一级结构工程师考试考前冲刺试题(一)
1.按D值法对框架进行近似计算时,各柱反弯点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B )。
A.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刚度减小而降低
B.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刚度减小而升高
C.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层高增大而降低
D.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下层层高增大而升高
2.对于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屋盖,当s>72时,砌体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属于( C )。
A.刚性方案 B.刚弹性方案
C.弹性方案 D.不能确定
3.墙、柱的计算高度与其相应厚度的比值,称为( C )。
A.高宽比 B.长宽比
C.高厚比 D.高长比4.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的高度主要是由( C )。
A、地基抗压承载力确定 B、地基抗剪承载力确定
C、基础抗冲切承载力确定 D、基础底板抗弯承载力确定
5.墙体作为受压构件稳定性的验算通过( C )验算。
A.高宽比 B.长宽比
C.高厚比 D.高长比
6.墙体验算时,以( B )为计算单元。
A.开间 B.柱距
C.梁距 宽度
7.多层房屋刚性方案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墙体验算中底层高度取( B )。
A.一层地面到二层楼盖的距离
B.基础大放脚顶到楼盖支承面之间的高度
C.一层地面到二层楼面的距离
D.两层楼(屋)盖结构支承面之间的高度
8.多层房屋刚性方案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墙体验算中底层以上各层的高度取( D )。
A.一层地面到二层楼盖的距离
B.基础大放脚顶到楼盖支承面之间的高度
C.一层地面到二层楼面的距离
D.两层楼(屋)盖结构支承面之间的高度
9.钢筋混凝土圈梁中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 B )。
A. 4φ12 B. 4φ10
C. 3φ10 D. 3φ12
10.伸缩缝的基础( B )
A.必不能分 B.可不分开
C.必须分开 D.不能确定11.计算风荷载时,基本风压应( A )。
A、采用50年一遇的风压,但不得小于
B、采用100年一遇的风压,但不得小于
C、采用50年一遇的风压,但不得小于
D、采用100年一遇的风压,但不得小于
12.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 D )mm。
13、考虑板的内拱作用,可将板的计算弯矩( C )。
A.减小10% B.增大10%
C.减小20% D.增大20%
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下列情况的各类砌体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γa,
Ⅰ.有吊车房屋和跨度不小于9米的多层房屋,γa为
Ⅱ.有吊车房屋和跨度不小于9米的多层房屋,γa为
Ⅲ.构件截面A小于平方米时取γa=A+
Ⅳ.构件截面A小于平方米时取γa=
下列( A )是正确的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15、砌体局部受压可能有三种破坏形式,工程设计中一般应按( A )来考虑。
A先裂后坏
B一裂即坏
C未裂先坏
16. 我国现行荷载规范规定,在计算风荷载时地面粗糙度分为 ( C )。
A.两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17. 吊车竖向荷载是指( B )。
A 吊车最大轮压maxP
B 吊车重量与所吊重量经吊车传给柱的竖向压力
C 大车刹车或启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
D 小车刹车或启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
18. 在使用阶段的计算中,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与普通混凝土受弯构件相比,增加了( B )项内容。
A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B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C 正截面抗裂验算 D 斜截面抗裂验算
19.柱下单独基础底板配筋时,采用扣除基础自重及回填土重的净反力计算,是因为( B )。
A 基础自重不产生内力 B 这部分荷载较小,可略去
C 由于作了刚性基础的假定 D 它们不产生弯矩和剪力
20. 关于基础尺寸的确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基础的底面尺寸应按地基承载能力和抗冲切承载力来确定
B 基础的底面尺寸应按地基变形条件和构造要求来确定
C 基础的高度应按构造要求和抗冲切承载力来确定
D 基础的高度应按地基承载能力和地基变形条件来确定,对阶形基础,尚需按相同原则对变阶处的高度进行验算。21、当楼板与框架整体现浇时,框架梁的截面设计( C )。
A.跨中和支座均按T形截面计算
B.跨中和支座均按矩形截面计算
C.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D.跨中按矩形截面计算,支座按T形截面计算
22、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用D值法计算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时,随着梁柱节点转角的增大( B )
A、 D值法比反弯点法计算的抗侧移刚度高 B、D值法比反弯点法计算的抗侧移刚度低 C、两者相同
23、在分层法中,( A )远端传递系数取1/3
A、底层柱 B、各层柱 C、除底层柱以外的其他层柱 D、梁
24、单层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时不考虑空间作用,按平面排架分析,则称为( C )
A、刚性方案 B、弹性方案 C、刚弹性方案
25、( A )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对抵抗风、地震等水平作用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等方面都较为有利。
A、纵墙承重体系 B、横墙承重体系 C、内框架承重体系
26、( D )结构仅适用于跨度较小,无吊车或吊车吨位小于3吨的中、小型厂房。
A、门式钢架与排架 B、排架与T型板 C、T型板与V形折板 D、门式钢架与V形折板
27、对跨度相对差值不超过( B )的不等跨连续梁、板,其内力可近似按等跨结构进行分析。
A、5% B、10% C、15% D、20%
28、单层厂房柱进行内力组合时,任何一组最不利内力组合中都必须包括( C )引起的内力。
A、恒载 B、吊车荷载 C、风荷载 D、屋面活荷载
29、单层刚弹性方案的房屋,在进行静力计算时按(A )分析
A、平面排架 B、具有不动铰支座的平面排架 C、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
30、砌体受压后的变形由三部分组成,其中( A )的压缩变形是主要部分。
A、砂浆层 B、空隙 C、块体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