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1

Xzylongfeng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人社部中级工程师报名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二x小b姐

已采纳

报考中级工程师职称方法如下:

中级工程师的以考代评的报考条件是:

1、中专: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4年以上;

2、大专:从事专业技术工作6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4年以上;

3、本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4年以上;

4、其他专业:取得其他系列相近相关专业初、中级任职资格需要转任建筑工程类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要求在新岗位工作一年且考核合格。

中级工程师的以考代评的流程是:

1、报名:在当地人社局平台进行报名;

2、填写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等信息;

3、缴费:缴费完成即报名成功;

4、参加考试:报名完成后,及时打印准考证并按规定参加考试;

5、公示:人社局官方平台公布考试成绩、合格标准和合格人员名单,并进行异议期公示,经公示无异议便可发放证书。

中级工程师的职称认定条件是:

1、初中及以下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中专或高中学历: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大专学历: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本科学历: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人社部中级工程师报名

95 评论(15)

小梦不吃土

(一)报考条件

凡符合《应急管理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应急〔2019〕8号)规定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有关事项的通知》(人社部发〔2022〕8号)要求,自 2022年起,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调整,具体如下。

1.考全科条件

(1)具有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5年;或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6年。

(2)具有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3年;或具有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4年。

(3)具有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2年;或具有其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3年。

(4)具有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1年;或具有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2年。

(5)具有博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 1年。

(6)取得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后,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3年。

2.免试部分科目条件

(1)增报专业:已取得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报名参加其他专业类别考试的,可免试公共科目。考试合格后,核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相应专业类别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作为注册时变更专业类别等事项的依据。

(2)免两科:符合《规定》中的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具有高级或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并从事安全生产业务满10年的人员,可免试《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技术基础》2个科目。

(3)免一科:符合《规定》中的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本科毕业时所学安全工程专业经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员,可免试《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科目。

报名条件中“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按照《应急管理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参考目录〉的通知》(应急厅函〔2019〕410号)执行。

为保证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平稳过渡,新旧制度衔接按以下要求进行:按原制度文件报考条件报考2018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全部四个科目(考全科)且取得部分考试科目合格成绩的人员(含中专学历人员),继续报考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全部四个科目(考全科)时,其2018年度及之后年度取得的各科目合格成绩有效期均按新制度规定的4年为一个周期进行管理;未选择过报考专业类别的人员,2022年度再次报考时可根据所在单位行业类别,参考《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中“各专业类别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行业界定表”,选择报考专业类别。已经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或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含中专学历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其他专业类别考试(增报专业)。

(二)告知要求

本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实行告知制。各师市人事考试管理机构要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制工作规程》(人考中心函〔2021〕1号)要求,认真做好一次性告知、报考资格核查、日常监管、不实处理等工作。

25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