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达殿下
1.防火门检查内容:
(1)防火门的选型。防火门按开启状态分为常闭防火门和常开防火门
(2)防火门的外观。常闭防火门应装有闭门器,双扇和多扇防火门应装有顺序器;常开防火门装有在发生火灾时能自动关闭门扇的装置和现场手动控制装置
(3)防火门的安装。钢质防火门门框内填充水泥砂浆,门框与墙体采用预埋钢件或膨胀螺栓等连接牢固,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600mm。防火门门扇与门框的搭接尺寸不小于12mm
(4)防火门的系统功能。防火门的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常闭式防火门启闭功能,常开防火门联动控制功能、消防控制室手动控制功能和现场手动关闭功能的检查
2.防火门检查方法:
(1)查看防火门的外观,使用测力计测试其门扇开启力,防火门门扇开启力不得大于80N
(2)开启防火门,查看关闭效果。从门的任意一侧手动开启,能自动关闭。当装有反馈信号时,开、关状态信号能反馈到消防控制室。需要注意的是,防火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关闭后应具备防烟性能。当前防火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密封条未达到规定的温度则不会膨胀,从而不能有效阻止烟气侵入,该问题是导致一些场所(如宾馆、住宅等)人员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触发常开防火门一侧的火灾探测器,使其发出模拟火灾报警信号,观察防火门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室信号显示情况。防火门应能自动关闭,并能将关闭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
(4)将消防控制室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处于手动状态,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常开防火门电动关闭装置,观察防火门动作情况及消防控制室信号显示情况。
接到消防控制室手动发出的关闭指令后,常开防火门应能自动关闭,并能将关闭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
1.防火分隔设施:是指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焰蔓延,把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干个较小防火间的物体
2.防火分隔设施分类:
(1)固定式的,如建筑中的内外墙体、楼板、防火墙、防火隔间等
(2)活动式(可启闭式)的,如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等
站在时光深处
《技术实务》是基础:主要涉及燃烧基础、建筑防火、消防设施、其他建筑防火、消防安全评估。主要针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类组成,灭火机理,选型与适用以及相关的设计要求,属于消防工程师考试最为基本的一门入门级课程。为《综合》和《案例》奠定学习基础。新手可以从这本教材入手,全面了解消防的内容,可以从本书中对消防有一个大的概念。《综合能力》主要涉及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建筑防火,消防设施,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评估。主要针对防火检查、消防设施的施工验收、消防检测、故障分析、维护保养以及消防安全管理相关要求。是技术实务的延伸,主要是讲解检查、调试、验收等实际操作经验,会有很多小技巧,对于有实战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说很轻松,对于新手来说就需要结合技术实务一起来学习。综合的特点是涉及系统的具体运用,需要记忆的检查项目比较多,属于记忆性的科目。《案例分析》是前两科的融合与运用,前两科学的好坏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这门科目的通过情况。这科教材从根本上来说可以不用单独学习,但是教材有一超级优点,是给出了一个建筑场景或者一个模型,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给予了清晰的学习方向。案例是综合和实务真实应用,和实务和综合也有对应关系。比如,实务里面某一章节是讲安全疏散、另一章节是防火间距、防火分区、汽车库等等规范要求标准,但是这些数字都是很零散的分散的告诉你这是标准要求,案例就是要把这些内容糅合到一栋模拟建筑的背景中,让你挑毛病判断这栋建筑的消防配置是否负荷要求,这就是类似于实际操作。这一门讲的全是真刀真枪的现实应用,这个比较难,必须学过技术实务和综合能力后才能学,不然会被绕晕。不过也是因为有了这些案例,才会让你对消防有了基本了解后觉得这科特别有意思。总体来说,三门课程中最简单的是《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其次是《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则是建立在前两科的基础上再加一些规范规定,所以复习好坏的关键在于《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而《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又是通过考试的关键,在复习案例分析的时候又离不开技术实务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规范规程,因此复习顺序建议为技术实务→综合能力→案例分析。内容模块式学习考试教材共3科(实务、综合和案例),所有知识可大致分为五个模块:1、消防基础知识(实务第一篇);2、建筑防火(实务第二、四篇,综合第二篇,案例第一篇);3、消防设施(实务第三篇,综合第三篇,案例第二篇);4、法律法规与消防管理(综合第一、五篇,案例第四、五篇);5、安全评估(实务第五篇、综合第四篇、案例第三篇);分模块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模块化复习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分值的比例那么这五块分值的占比又是怎样的呢?1、消防基础知识分值占比一直很固定,每年分值4分左右,占比约3%。2、建筑防火分值在实务中分值约56分,占比约47%;在综合中分值约36分,占比约30%;在案例中分值约40分,占比约33%。3、消防设施分值在实务中分值约54分,占比约45%;在综合中分值约64分,占比约53%;在案例中分值约60分,占比约50%。4、法律法规与消防安全管理在综合中分值约17分,占比约14%;在案例中分值约20分,占比约17%。5、安全评估在在实务中分值约6分,占比约5%;在综合中分值约3分,占比约2%;在案例中从未考过。
吃货JyHl
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二类三四类。2、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3、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一二级最大防火分区的长度250米。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4、对于地下房间、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5、1)建筑高度超过32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2)内走廊超过20米。并设有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施。应设机械排烟设施。3)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4)通风和空调系统应设置排烟系统应设机械排烟设施。二、建筑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疏散出口6、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7、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8、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1000m2。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应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9、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6-9米10、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11、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12、高层建筑安全处口或疏散口必须设置两个安全出口13、建筑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建筑中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一级二级25米,环形通道22米。设有自动喷水系统的建筑疏散距离可增加25%15、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16、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17、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的隔墙,应设防火墙。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靠外墙的部位,并应在外墙上开门。首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的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的窗。三、室外消防栓系统18、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19、建筑物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封隔,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20、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壁等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高层工业建筑的室内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非燃烧体21、疏散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其他建筑的室外,其倾斜角可不大于60°,净宽可不小于80cm。,且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超过22cm时可不受此限。22、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23、室外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m; (从地面算起)。24、民用建筑室外消防栓的用水量应保证30L/S 25、20。按建筑面积计算。25、环状管网的输水干管及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管均不应少于两条。26、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27、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28、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29、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 150m。30、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水泵结合器的用水量 10L/S-15L/S。31、高层建筑的消防栓充实水柱不小于10米-13米。32、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33、消防水池应满足自动喷水灭火延续时间按1h计算。34、消防水池一类18立方米。住宅一类建筑12立方米。35、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其取水口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m。四、室内消防栓系统36、民用建筑用水量室内消火栓一般20L/S,布置不小于4个。室内消防栓用水量:建筑高度大于50米 10L/S 超高层建筑 30L/S。37、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且室内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室内消防给水管道至少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环状管网连接,并应将室内管道连成环状或将进水管与室外管道连成环状。当环状管网的一条进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的进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用水量。38、高层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竖管应成环状,且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100mm。39、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40、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两个消防水栓的距离不应超过25米,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水柱。41、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80m水柱,如超过80m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42、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为,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43、同层消防栓距离不超过30米。栓口距地面米。栓口为DN65。水龙带不小于25米,水龙口20毫米。44、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当室内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 L/s,经计算水箱消防储水量超过12m3时,仍可采用12m3;当室内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经计算水箱消防储水量超过18m3,仍可采用18m3。五、自动喷水系统消防喷林系统的类型类型:湿式喷淋灭火系统(适用于室内温度4-700C)、干式喷林灭火系统(适用于室内温度4-700C)、预作用喷林灭火系统。雨淋喷林系统、水幕系统45、积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6、自动喷林系统的组成:报警阀、控制阀、水力警铃、系统检验装置、压力表、启闭指示装置。并设有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辅助电动报警装置组成。47、报警阀安装距地面米。48、每个报警阀控制的喷淋头湿式或预作用喷淋头不超过800个。干式有排气装置的50个,干式无排气装置的250个49、消防支管的管径不小于25。每个消防支管最多能代8个喷淋头六、消防水泵50、一组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高层建筑设有防超压措施51、消防水泵房应有不少于两条的出水管直接与环状管网连接。52、固定消防水泵应设有备用泵,其工作能力不应小于一台主要泵。53、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5min内开始工作,并在火场断电时仍能正常运转。七、各机电专业的消防设计54、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各层的每个防火分区,当其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系独立设置时,则被保护防火分区内的送、回风水平风管与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防火阀。55、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但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56、火灾照明应在下列设置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57、按规定应设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建筑的疏散走道58、疏散用的事故照明,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 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的照明支线,应接在消防配电线路上。59、散指示标志宜放在太平门的顶部或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0m。八、火灾自动报警及消控室60、报警区域按防火区域划分,一个报警区域可以有几个防火分区组成。6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有:集中报警系统:区域报警系统;控制报警系统(消控中心),一个区域报警控制器可警戒多个楼层(看产品的功能)安装位置距地面米,报警电话安装位置米。6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63、独立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3h的隔墙和2h的楼板,并与其他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64、消控室应设置下列功能: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的声、光信号,事故广播和安全疏散指令等:控制消防水泵,固定灭火装置,通风空调系统,电动的防火门、阀门、防火卷帘、防烟排烟设施。显示电源、消防电梯运行情况等65、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在距地面米66、报警线预留100-200毫米长度,绑扎成束、+红—兰线67、报警线敷设不应有接头、纽结,导线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用接线端子或焊接连接(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超过2根),盒内外加螺母。不同电压、电流、不同回路、不同系统、不同类别的线不能放在同一线槽内。68、线槽每隔米设吊架及支架,吊拉杆不小于6MM。69、消防电源应为专用电源,不允许插接接头,70、消控室门向疏散方向开门,允许有送回风管但应加防火阀。严禁无关电气线路穿越,控制台周围留1米通道和检修通道,71、消防控制的功能:控制消防设备的开启、关闭;消防水泵、防烟、排烟风机的开关;关闭防火阀,停止空调送风机;显示火灾、故障报警的位置;疏散通道、出口等;显示保护地图(模拟图、平面图);显示消防电源的状态;配备火灾报警应急广播控制装置72、消防控制状态的过程:当火灾报警时;火灾报警系统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启动;室内消防栓系统启动(消防水泵启动);电源进行切换(非消防电源停电,应急消防电源启动),并接通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照明。电梯迫降在首层;,加压送风机启动(风口开启),隔离系统启动(防火卷帘下降);防火门关闭73、每隔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装置,两个手动火灾报警装置的距离不超过30米,安装位置米九、防烟、排烟系统74、一二类建筑(高度超过50米)、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建筑物应设置防烟分区。75、防烟分区一般不超过500平方米,不大于防火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防排烟系统设置一般在走廊、防烟道、排风井道各自独立,耐火等级1小时76、高层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自动排烟系统(可开启外窗);自动排烟系统(可开启外窗)分为:机械排烟系统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系统。77、塔楼建筑应设有两个疏散防烟楼梯;并设有前室,前室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每隔2-3层设置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每层都设加压送风口78、防烟楼梯间。合用消防前室设计风量18000-20000。28000-30000M3、H。层数超过32层的分段计算。九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79、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在前室、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当楼梯间和消防前室加压送风系统必须合用时应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力点的的压头损失,其余压应符合下列规定:80、防烟楼梯间为50PA81、前室、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避难间为25PA82、楼梯间每隔2-3层设置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每层都设加压送风口。83、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的风速规定1) 采用金属风管,风速不大于20米、秒2) 混凝土结构管道风速不大于15米、秒3) 送风口的风速不大于7米、秒。排烟口的风速不大于10米、秒84、排烟系统的设置的:一般设置在楼梯间、前室、消防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85、超过32层的建筑楼梯间的送风量和排风量应分段计算86、剪力楼楼梯间可供用一个风道其风量按两个楼梯间计算,风口分别设置。87、避难层的加压送风量按净面积计算不小于30立方米、秒,避难层应设有消防电梯出口、应急照明、广播、消防电话、消防栓、并设有独立的防烟设施,防烟楼梯进行分割。2机械排风(防烟)系统88、排烟系统的设置条件:1)建筑高度超过32米,2)内走廊超过20米。并设有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施3)面积超过100平方米4)通风和空调系统应设置排烟系统89、防烟系统的安装位置:1)担负一个防烟分区净空高度大于6米的房间,每平方米不小于60立方米2)担负一个防烟分区净空高度大于6米的房间,每平方米不小于120立方米3)排烟口安装在屋面及顶棚位置;排烟量不小于60立方米、秒4)防烟口设置水平距离不超过30米防烟阀关闭温度280 ?C5)走廊的防排烟系统竖向设置,室内的按防火分区设置6)机械防排烟系统可以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但必须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7)防火风管为建筑中的安全救生系统: 主要应用于火灾时的排烟和正压送风的救生保障系统,一般可分为1h、2h、4h等的不同要求级别90、通风与空气调节1)通风系统应设置,横向按防火分区设置,竖向每五层设置(不超过5层)2)通风空调系统穿越下列情况时安装防火阀70 ℃(穿越防火分区墙、楼板变形缝等)十、其他91、玻璃幕的耐火等级应耐火1小时92、建筑变形缝等应加防火保护层93、无框玻璃幕墙及间隔玻璃幕墙应耐火1小时,应有800MM高实体墙。94、发电机房储油不能超过8小时用量,95、高层建筑的间距13米、群楼6米96、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4米,与建筑物距离不小于5米,高度不超过4米97、建筑物的变形缝及金属结构要加防火保护层。98、一、二级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距离150米,面积2500平方米。电缆井、管道井、排风井、防烟井应每层进行分隔十一、防火分区99、一类建筑:1000平方米;二类建筑:1500平方米;地下室:500平方米100、高层建筑与裙楼有防火墙及良好的防火措施时最大防火分区不应超过2500平方米101、高层建筑有自动扶梯、上下层连通、上下开口通道楼梯等,防火分区应按上下连通作分防火分区,面积叠加计算102、每层防火分区安全通道门不应小于两个,两个安全门的距离不小于5米。一般在24-40米,环形走廊10-20米;安全疏散门距离室内的任何一点不超过40米,室内到室内门不超过15米。103、首层消防通道走廊宽1100-1200毫米;门900-1300毫米,门往外开。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