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左面右面
质量工程师应具备专业相关知识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一)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体系等)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1.熟悉管理的职能2.了解管理幅度和层次3.掌握质量管理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4.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5.了解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6.熟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7.熟悉过程方法模式8.掌握顾客、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的概念9.了解顾客要求的确认10.了解顾客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指标11.了解质量管理专家的理念(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念)
二、质量与标准化
(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1.掌握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标准化的作用3.掌握我国标准的分级和标准的性质
(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掌握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
(三)企业标准化
1.掌握企业标准化的概念和基本任务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3.熟悉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
(四)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三、产质量量法和职业道德规范
(一)产质量量法
1.熟悉产质量量法的立法原则2.掌握产质量量法的适用产品范围3.熟悉产质量量责任的概念4.掌握判断产质量量责任的依据5.掌握《产质量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质量量义务7.熟悉《产质量量法》明令禁止的产质量量欺诈行为8.熟悉《产质量量法》对企业及产质量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
(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
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
(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2.熟悉供方、相关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记录等概念
(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的关系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4.熟悉过程方法的概念5.熟悉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作用6.了解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7.熟悉文件的价值和类型8.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方法及方式9.了解持续改进的目的和步骤10.熟悉统计技术的作用11.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体系的关注点1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的关系
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了解ISO9000族标准的由来2.熟悉2000版ISO9000族文件的结构与特点3.掌握2000版ISO9000族核心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
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术语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及联系
四、质量认证
(一)合格评定1.熟悉合格评定的概念及分类2.了解认可的概念及分类
3.掌握认证的概念及分类
(二)产质量量认证1.掌握产质量量认证的概念2.了解质量认证的发展3.了解质量认证制度的主要类型4.熟悉我国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实现统一规定的内容5.掌握我国强制认证的标志
(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证的概念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3.熟悉产质量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系4.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及内容
第三章 质量检验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1.掌握质量检验的定义2.熟悉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3.了解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和基本任务
(二)质量检验的功能、步骤、形式1.熟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2.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3.熟悉质量检验的形式
二、质量检验的分类
(一)按检验阶段分类1.掌握按产品形成阶段划分检验的分类及基本概念2.熟悉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内容
(二)按检验场所分类1.掌握按检验场所划分的检验分类及其基本概念2.熟悉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的优缺点
(四)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类1.了解自检、互检、专检的含义2.了解自检、互检、专检的适用范围
(五)按对产品损害程度分类1.了解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的含义2.了解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的特点
(六)按检验技术手段分类1.掌握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2.熟悉感官检验的重要性和优缺点3.熟悉感官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4.熟悉生物检验的特点5.了解物理、化学、生物检验的分类
第四章 计量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计量基本概念1.掌握计量的定义2.了解计量的内容3.熟悉计量的分类
(二)熟悉计量的特点
(三)计量法律和法规1.了解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2.熟悉《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二、计量单位
(一)概述1.了解计量单位的定义2.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
(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1.了解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2.掌握SI基本单位3.熟悉SI导出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4.了解可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
(三)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量值溯源
(一)量值溯源性1.掌握量值溯源体系的概念2.了解量值溯源体系的构成3.熟悉量值溯源等级图的作用
(二)测量标准及其管理1.掌握测量标准的概念2.熟悉国际测量基准和国家测量基准的概念3.了解参考标准、工作标准和传递标准的概念
(三)校准和检定1.掌握校准和检定的概念2.熟悉校准和检定的依据3.了解校准和检定的作用
(四)检测和检验1.掌握检测和检验的概念2.了解检测和检验的作用
四、测量数据修约
熟悉测量数据修约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数据修约规则
五、测量结果
(一)测量误差1.掌握误差的概念2.熟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3.了解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概念
(二)测量结果修正1.掌握修正值和偏移的概念2.熟悉测量结果修正的方法
第五章 概率统计基础
一、概率的基础知识
(一)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熟悉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其性质
(二)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
1.熟悉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
2.掌握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其均值、方有效期和标准差
3.熟悉利用二项分布对不合格品率的计算
4.掌握正态分布的概念及其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5.掌握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表及有关正态分布的计算
二、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样本与统计量
1.熟悉数据的整理方法
2.掌握总体、个体、样本及统计量的概念
3.掌握样本均值、中位数的概念与计算
4.掌握样本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与计算
(二)参数估计
1.掌握正态均值、方差、标准差的常用估计方法
2.熟悉正态概率纸的使用
三、回归分析
(一)散布图
1.掌握散布图的概念和作法
2.熟悉样本相关系数的定义、计算及其检验
3.掌握相应不同相关系数散布图的类型
(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
2.熟悉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在预测中的应用
第六章 抽样检验
一、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抽样检验
1.掌握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2.熟悉抽样检验的特点和分类
(二)基本术语
1.掌握单位产品、(检验)批、批质量、批合格(接收)、批不合格(拒收)的概念与定义
2.掌握不合格及不合格品的概念及其分类
3.掌握生产方风险α、使用方风险β、可接收质量水平AQL,不合格质量水平RQL的.基本概念
4.了解接收概率L(ρ)的含义和一次抽样方案OC曲线的变化规律
5.熟悉过程平均的概念及其估计方法
二、计数调整型一次抽样检验
(一)掌握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适用范围
(二)掌握一次抽样方案的判断程序
(三)掌握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T2828的使用
(四)掌握抽样方案的转移规则
(五)熟悉检验水平及其确定方法
(六)熟悉检验批的组成
(七)了解几种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
(八)熟悉AQL的确定方法
第七章 统计过程控制
一、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
(一)掌握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和特点
二、常规控制图
(一)掌握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二)掌握统计控制图状态的基本概念
(三)熟悉常规控制图的作用、类别和用途
(四)熟悉3σ原则
(五)掌握X-R控制图、X-s控制图和ρ控制图的使用方法
三、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
(一)熟悉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的区别
(二)熟悉判异准则
四、过程能力分析
(一)掌握过程能力的分析
(二)掌握过程能力指数CP与CPK的概念
(三)掌握过程改进策略
第八章 质量改进
一、质量改进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1.掌握质量改进的概念
2.熟悉质量改进的意义
(二)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
1.掌握PDCA循环的概念和内容
2.熟悉PDCA循环的特点
(三)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
1.掌握质量改进的步骤
2.熟悉质量改进的内容
(四)了解质量改进的组织
(五)熟悉质量改进宾基本途径
二、质量改进的工具
(一)因果图
1.熟悉因果图的作用
2.掌握绘制因果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排列图
1.熟悉排列图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排列图的作图步骤
(三)直方图
1.熟悉直方图的概念
2.掌握频数和频率直方图的作图步骤
3.熟悉常见(频率)直方图的类型及其特征
(四)调查表
1.熟悉调查表的作用
2.了解调查表的种类
(五)分层法
1.掌握分层的原则
2.熟悉分层的方法
(六)散布图(参见回归部分)
(七)控制图(参见统计过程控制部分)
三、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
(一)QC小组的概念与分类
1.掌握QC小组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QC小组的分类
3.了解QC小组活动的宗旨
(二)QC小组活动的过程
1.掌握QC小组活动的程序
另要下面几项:
1、产品技术标准及可靠性测试;
2、检验及试验技术,质量异常分析与解决;
3、新旧QC手法及抽样标准;
4、8D手法;
5、SPC与统计技术;
6、MSA;
7、FMEA;
8、DOE;
9、质量稽核。
复古猫小懒
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基础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时间1 天,上、下午各4小时。
考试内容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经济、工程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技术及职业法规共15个科目。
其中前九个科目为公共基础部分(上午),共计120题;后六个科目为专业基础部分(下午),共计60题。试题结构均为四选一的单选题。
扩展资料: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条件者,均可申请参加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
(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1、取得本专业(指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或相近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1 年。
3、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1 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
yiliudewendu
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一、高等数学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直线 平面 柱面 旋转曲面 二次曲面 空间曲线 微分学 极限 连续 导数 微分 偏导数 全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积分学 不定积分 定积分 广义积分 二重积分 三重积分 平面曲线积分 积分应用 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 幂级数 泰勒级数 傅里叶级数 常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方程 一阶线性方程 可降阶方程 常系数线性方程 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古典概型 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 一元回归分析 向量分析 线性代数 行列式 矩阵 n维向量 线性方程组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 热学 气体状态参量 平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统计解释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气体内能 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功 热量 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 气体的摩尔热容 循环过程 热机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熵 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简谐波表达式 波的能量 驻波 声速 超声波 次声波 多普勒效应 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 杨氏双缝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 迈克尔干涉仪 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 单缝衍射 光学仪器分辨本领 x射线衍射 自然光和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马吕斯定律 双折射现象 偏振光的干涉 人工双折射及应用 三、普通化学 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 分子结构式 杂化轨道及分子空间构型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与氢键 分压定律及计算 液体蒸气压 沸点 汽化热 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 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 渗透压 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及计算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水的离子积及pH值 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多相离子平衡 溶度积常数 溶解度计算 周期表 周期表结构 周期 族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 元素性质 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 反应热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 活化能及催化剂 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 压力熵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配平 原电池组成及符号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 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应用 电解与金属腐蚀 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 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式 有机物的重要化学反应: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加聚与缩聚 典型有机物的分子式、性质及用途:甲烷 乙炔 苯 甲苯 乙醇 酚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 酯类 工程塑料(ABS) 橡胶 尼龙66 四、理论力学 静力学 平衡 刚体 力 约束 静力学公理 受力分析 力对点之矩 力对轴之矩 力偶理论 力系的简化 主矢 主矩 力系的平衡 物体系统(含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 滑动摩擦 摩擦角 自锁 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 重心 运动学 点的运动方程 轨迹 速度和加速度 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转动方程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定律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运动守恒的条件 动量矩 动量矩定理 动量矩守恒的条件 刚体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转动惯量 回转半径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功 动能 势能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 惯性力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达朗伯原理 单自由度系统线性振动的微分方程 振动周期 频率和振幅 约束 自由度 广义坐标 虚位移 理想约束 虚位移原理 五、材料力学 轴力和轴力图 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强度条件 虎克定律和位移计算 应变能计算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剪切虎克定律 切(剪)应力互等定理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圆轴扭转切(剪)应力及强度条件 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 扭转应变能计算 静矩和形心 惯性矩和惯性积 平行移轴公式 形心主惯性矩 梁的内力方程 切(剪)力图和弯矩图 分布载荷、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 正应力强度条件 切(剪)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 弯曲中心概念 求梁变形的积分法 叠加法和卡氏第二定理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数值解法和图解法 一点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剪)应力 广义虎克定律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斜弯曲 偏心压缩(或拉伸) 拉—弯或压—弯组合 扭—弯组合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总图和经验公式 压杆的稳定校核 六、流体力学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压强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 总压力的计算 流体动力学基础 以流场为对象描述流动 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 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 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实际流体的两种流态—层流和紊流 圆管中层流运动、紊流运动的特征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边界层附面层基本概念和绕流阻力 孔口、管嘴出流 有压管道恒定流 明渠恒定均匀流 渗流定律 井和集水廊道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流体运动参数(流速、流量、压强)的测量 七、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硬件的组成及功能 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数制转换 Windows操作系统 基本知识、系统启动 有关目录、文件、磁盘及其它操作 网络功能 注:以Windows 98为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结构与基本规定 数据 变量 数组 指针 赋值语句 输入输出的语句 转移语句 条件语句 选择语句 循环语句 函数 子程序(或称过程) 顺序文件 随机文件 注:鉴于目前情况,暂采用FORTRAN语言 八、电工电子技术 电场与磁场 库仑定律 高斯定理 环路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 直流电路 电路基本元件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叠加原理 戴维南定理 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量三要素 有效值 复阻抗 单相和三相电路计算 功率及功率因数 串联与并联谐振 安全用电常识 RC和RL电路暂态过程 三要素分析法 变压器与电动机 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阻抗变换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常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 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 运算放大器 理想运放组成的比例 加、减和积分运算电路 门电路和触发器 基本门电路 RS、D、JK触发器 九、工程经济 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现金流量 投资 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 成本 经营成本 销售收入 利润 工程项目投资涉及的主要税种 资金等值计算的常用公式及应用 复利系数表的用法 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和参数 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 净年值 费用现值 费用年值 差额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基准折现率 备选方案的类型 寿命相等方案与寿命不等方案的比选 不确定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敏感因素 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 工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目标与工作内容 赢利能力分析 资金筹措的主要方式 资金成本 债务偿还的主要方式 基础财务报表 全投资经济效果与自有资金经济效果 全投资现金流量表与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 财务效果计算 偿债能力分析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特点(相对新建项目) 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的内容与实施步骤 功能分析 十、工程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 流体动力学 恒定流动与非恒定流动 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式 实际流体的运动方程式 柏努利方程式及其使用条件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 总压线和全压线 流体阻力 层流与紊流、雷诺数 流动阻力分类 层流和紊流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 局部阻力产生的原因和计算方法 减少局部阻力的措施 管道计算 孔口(或管嘴)的变水头出流 简单管路的计算 串联管路的计算 并联管路的计算 明渠均匀流和非均匀流 明渠均匀流的计算公式 明渠水力最优断面和允许流速 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的基本问题 断面单位能量临界水深 缓流、急流、临界流及其判别准则 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基本微分方程 紊流射流与紊流扩散 紊流射流的基本特征 圆断面射流 平面射流 气体动力学基础 压力波传播和音速概念 可压缩流体一元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 渐缩喷管与拉伐管的特点 实际喷管的性能 相似原理和模型实验方法 流动相似 相似准则 方程和因次分析法 流体力学模型研究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泵与风机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 泵与风机的特性曲线 管路系统特性曲线 管路系统中泵与风机的工作点 离心式泵或风机的工况调节 离心式泵或风机的选择 气蚀 安装要求 十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特点 病毒的特点、分类和繁殖过程 病毒的去除 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繁殖 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的分类、结构和生理功能 微生物生理 酶的催化特性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营养类型的划分 呼吸类型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微生物生态 土壤微生物生态 空气微生物生态 水体微生物生态 水体自净过程 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碳循环 氮循环 硫循环 磷循环 污染物质的生物处理 好氧活性污泥 好氧生物膜 厌氧消化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十二、环境监测与分析 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监测方法的选择 监测项目的确定 监测点的设置 采样与样品保存 分析测试误差和监测结果表述 质量控制方法 水和废水监测与分析 重点污染因子(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磷酸盐、石油类、挥发酚、重金属等)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原理 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 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质的监测 颗粒物的测定 固定污染源监测 固体废弃物监测与分析 固体废弃物有害特性监测 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噪声监测与测量 声源测量和声环境噪声测量 十三、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 环境与生态评价 环境与环境系统 环境质量与环境价值 环境背景值环境目标 环境容量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环 环境质量指数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管理 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 环境影响预测与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和审批原则 环境与生态规划 环境规划原则和规划方法 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预测内容、预测方法 环境规划的制定的程序 我国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及八项制度 十四、污染防治技术 水污染防治技术 水质指标 水体与水体自净 水环境容量 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方法 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气象要素、大气结构和组成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大气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 烟气抬升高度与烟囱高度计算 燃烧与大气污染 颗粒污染物防治方法 气态污染物防治方法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 固体废弃物产生与管理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 固体废物热处理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物理污染防治技术 噪声污染防治技术 振动防治技术 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治理技术 十五、职业法规 环境与基本建设相关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 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 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 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基础考试 分科题量、时间、分数分配说明 上午段: 高等数学 24题 流体力学 12题普通物理 12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 10题普通化学 12题 电工电子技术 12题理论力学 13题 工程经济 10题材料力学 15题 合计120题,每题1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下午段: 工程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 10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6题环境监测与分析 8题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 8题污染防治技术 22题职业法规 6题 合计60题,每题2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上、下午总计180题,满分为240分。考试时间总计为8小时。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