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29

流星又来临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咨询工程师考试分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mmer若然霜寒

已采纳

注册咨询工程师通过率通过率大致为20-25%,是有一定的考试难度的,考试成绩实行4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全部四个科目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4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是一门比较容易的科目。该科目的考点主要集中在教学大纲和教材上,主要分为财政和政策两部分。金融部分要注重理解,政策部分要注重记忆。

《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和方法,旨在考查考生掌握这些知识的程度及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评价科目考点不集中,知识点琐碎并且庞杂,可能从往年考试真题情况中,很难把握住重点,考生们可通过课件,强化理解,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以主观题方式考核。从概念到方法、从理论到案例,既要求应试人员具有宏观知识背景,又注重检验其运用咨询方法,进行分析、论证、运算和判断的实际操作能力。

1、考生们在试卷上答咨询工程师的题的时候要注意写的字千万不要离密封线太近了,在密封的时候,很容易就把太近的字给封进去,这样评改试卷的人就很难看到你写的字了。

2、在作答咨询工程师题时要看清题目抓住要点,带进行答题,不然的话即使字写得再多也不会给你分数的。

3、如果遇到不清楚要用什么规范的时候,那就用其他的代名词来进行替代一下,比如说在答题的内容前都加上一句,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什么什么的,这样就会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了。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得分的方法之一。

4、根据题量,掌握答题速度,在答题过程中要有大致的进度安排,答题的时候先做容易和会做的题,将难度大的题或者是不熟悉的题留到最后,千万不要在一道题上耽误太多时间,影响后面的答题节奏。

咨询工程师考试分析

273 评论(13)

bluebirdtang

第六节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一、特大型建设项目的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的概念 1、特大型建设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分析: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特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以项目所在区域乃至较大区域的经济活动各方面的影响,包括对区域现存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城镇建设、劳动就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现实和长远影响的分析。 2、特大型建设项目的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是从经济整体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特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各方面影响,包括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自然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结构变化、物价变化、收入分配等方面影响的分析,以及国家承担项目建设的能力及国力分析、项目时机选择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等。 二、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的范围 直接影响范围限于局部区域的项目应该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全局的项目应该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特大型建设项目的具体类型: 1)基础设施; 2)资源开发; 3)重工业企业建设; 4)大规模区域开发; 5)高科技攻关; 6)生态保护工程。 三、特大型建设项目的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与一般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比较 1、相同点: 1)两者都有着眼于项目对经济整体的影响,分析项目可能带来的各方面效益和需要的各种投入。 2)都具有旨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福利化的目的。 2、不同点: 1)一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核心是费用效益分析,对于特大型项目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考虑。 2)一般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将国际市场价格视为评价价格的比较基础,对于特大型项目宏观经济分析则要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一般项目的财务分析可采用总量指标来衡量项目的经济效益,对于特大型项目来说,还需要进行结构分析才能真正把握项目的经济效益。 4)一般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忽略不同利益主体的偏好差异,特大型建设项目涉及的利益主体复杂,需要全面权衡,使各主体的利益协调一致辞。 四、特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和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内容 1、特大型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的影响的表现 1)可能改变其所在区域的功能与发展条件。 2)可能改变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 3)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循环的形成。 4)对所在区域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2、特大型建设项目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1)促进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优化。 2)增加劳动就业,改善产业结构。 3)减轻乃至消除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因素。 4)促进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促进现代化建设。 5)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6)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 7)以国家经济安全带来有利或不利影响。 8)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改善,或者相反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3、区域和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内容 1)项目的直接贡献: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减少贫困、扩大进出口、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地方及国家财政收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 2)项目的间接贡献: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和流动、促进城市化、带动相关产业、克服经济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资源、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等。 3)项目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非有效占有土地资源、污染环境、损害生态平衡、危害历史文化遗产;出现供求关系与生产格局的失衡、引发通货膨胀;冲击地方传统经济;产生新的相对贫困阶层及隐性失业;对国家经济安全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等。 五、特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原则和指标 1、特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原则 (1)系统性; (2)综合性;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2、区域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的指标体系 (1)经济总量指标:增加值、净产值、纯收入、财政收入等。总量指标可以使用当年值、净现值总客、折现年值。 1)增加值=项目范围内全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净产值=项目全部效益—各项费用(不包括工资及附加费) 3)社会纯收入=净产值—工资及附加费 4)增加值、净产值、社会纯收入的年值可分别由各自的总现值折算。 (2)经济结构指标:主要包括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影响力系数等。 1)影响力系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因增加产出的影响。影响力系数大于1表示该产业部门对其它产业的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影响力系数越大,该产业部门对其它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越大。 2)产业结构:可用各产业的增加值计算。 3)就业结构:指就业的产业结构(各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和知识结构(不同知识水平的就业人数); (3)社会与环境指标: 1)就业效果指标; 2)收益分配效果指标; 3)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效果指标。 (4)国力适应性指标: 1)国家财力:构成要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国家财政收入、信贷总额、外汇储备、可利用的国外资金等。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国家财政收入。 2)国家物力:区域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可将项目的总产出、总投入、资源、劳动力、进出口总额等作为增量。分别计算“有项目”与“无项目”时的经济总量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社会与环境指标、国力适应性指标,并根据有无对比原则进行分析。 常用的经济数学模型包括:经济计量模型、经济递推优化模型、全国或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动态系统计量模型。 区域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通常宜作专题研究。

33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