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1

狮子跃峡谷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二建管理工程师考试时间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甜蜜到腻

已采纳

2022年二建考试时间为6月11、12日。考试报名时间预计在3月,具体报名时间各地不同,考生可在各省人事考试网进行报名。

考全科: 凡遵纪守法,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中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二建执业资格考试。

免二科: 符合上述报名条件,具有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的人员,已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和《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只参加《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1个科目的考试。

免一科: 符合上述报名条件,具有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的人员,已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二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科目,只参加二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2个科目的考试。

1、取得二级建造师证书后可以担任项目经理,从事其他施工活动的管理人员。未取得注册证书的,不得担任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不得以注册建造师的名义从事相关活动。

2、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由本专业注册建造师担任。一级注册建造师可担任大、中、小型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二级注册建造师可以承担中、小型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其中,大、中型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不得由一名建造师兼任。

3、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工程师、助理工程师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证书与职称挂钩,是大家升职的必备证书。

二建管理工程师考试时间

183 评论(9)

大能苗*

2023河北二建报名日期预计在3月份前后开始,考试时间已经确定为6月3、4日。

造价工程师,是指通过各省自主命题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从事建设工程造价工作的专业人员。国家对造价工程师实行准入类职业资格制度,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凡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设计、施工、造价咨询等单位,必须在建设工程造价工作岗位配备造价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分为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

二级造价师报考条件

1、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中专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

2、符合上述1的报名条件,具有工程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的人员,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免试部分科目:

(1)已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和《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只参加《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1个科目的考试。

(2)已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二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科目,只参加《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2个科目的考试。

3、已取得《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的相应专业,报名参加二级建造师相应专业考试,报考人员须提供资格证书等有关材料方能报考。

96 评论(8)

飞翔的等待

2022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时间在5月底。报考二级建造师有学历、专业和工作年限的要求,最低学历要求中专,专业必须是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从事相关工作满2年。

凡遵纪守法,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中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注:有部分地区二级建造师报名条件放宽,对学历和专业没有严格限制,以当地的要求为准。

免试条件:

符合上述报名条件,具有工程(工程经济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的人员,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免试部分科目:

(1)已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和《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只参加《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1个科目的考试。

(2)已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二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科目,只参加《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和《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2个科目的考试。

相比较而言,二级建造师还算好考,过关率大约10%左右。比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都要容易。

虽然二级建造师考试的难度相对较低,但仍需要认真对待,毕竟考试的结果和你付出的时间精力是成正比的,每个人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对于一项考试不用刻意纠结难度问题,只要功夫下到了,自然就是好考。

备考的过程,建议事先了解清楚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备考的内容也需要有针对性,并不是所有都是考试考点,跟着考试大纲走,复习也能事半功倍;其次就是刷题,做题在复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错题需要自己反复的去练习,去弄懂为什么错,才有效果。

11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