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3

那一缕幸福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岩土工程师开卷考试答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霸气甫爷

已采纳

2017岩土工程师考试《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地基承载力应提供( )?

(A)基本值;

(B)标准值;

(C)设计值;

(D)实验值;

答案:B

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 )?

(A) 文字说明书、附件;

(B)文字说明书、附图;

(C)只有文字说明书;

(D)文字说明书、附图、附表、测试成果表、附件等;

答案:D

3、 岩土工程报告中还应包括( )?

(A)上部结构型式及具体尺寸、配筋量的建议;

(B)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的系统分析;

(C)工程施工及使用期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及监控、预防措施的建议;

(D)勘察方案布置的回顾及勘察费结算清单;

答案:C

4、 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大小分级为( )?

(A)5级;

(B)4级;

(C)3级;

(D)2级;

答案:A

5、 岩土工程参数的统计修正系数需计算、统计( )?

(A) 平均值、均方差;

(B)样本个数、变异系数;

(C)平均值、变异系数、均方差

(D)均方差、变异系数;

答案:B

6、 岩土工程的定量分析可( )?

(A) 采用定值法,特殊工程需要时可辅以概率法进行综合评价;

(B)一律采用保证概率法进行评价;

(C)采用理论分析加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D)完全利用现场原位测试数据来进行评价;

答案:A

7、 一般情况下,低矮建筑物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宜选用的压力段为( )?

(A)300 Kpa~400 Kpa;

(B)100 Kpa~200 Kpa;

(C)50 Kpa~100 Kpa;

(D)0 Kpa~100 Kpa;

答案:B

8、 地基岩土的变形包括( )?

(A) 沉降、不均匀沉降;

(B)垂直沉降、水平移动;

(C)垂直沉降;

(D)倾斜、局部倾斜、沉降、不均匀沉降;

答案:A

9、 地基土的破坏型式有( )?

(A) 剪切破坏、水平移动;

(B)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

(C)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切破坏;

(D)挤压破坏、剪切破坏;

答案:C

10、 实验数据统计时,指标的标准值应等于( )?

(A)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rs而得;

(B)平均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Ψs而得;

(C)平均值的95%;

(D)剔除10%的峰值和10%的低值后的算术平均值;

答案:A

11、 土工实验数据统计中,抗剪强度实验数据的.统计( )?

(A)只取算术平均值;

(B)有专门的统计方法;

(C)同其他指标统计方法一样;

(D)宜取小值平均值;

答案:B

12、 土体的载荷实验数据统计,有3个以上的数据且各值不超过平均值的30%,则实验的标准值为( )?

(A)平均值;

(B)平均值的90%;

(C)小值平均值;

(D)平均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

答案:A

13、 岩体的载荷实验数据统计,有3个以上的数据且各值不超过平均值的30%,则实验的标准值为( )?

(A)平均值;

(B)小值平均值;

(C)数据中的最小值;

(D)平均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

答案:C

1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责任表中必须有( )?

(A)编写、批准;

(B)编写、校核、审查、审定、批准;

(C)编写、校核、审查;

(D)编写、校核、审定;

答案:B

15、某建筑物,长30m、宽30m,25层,地下2层,基础坑深,地下水位5m,地面以下深度0~2m为人工填土(r=15kN/ m3)2~10m为粉土,(r=17kN/m3),10~18m为(r=19kN/m3),18~26m为粘质粉土(r=18kN/m3),26~35m为卵石(r=21kN/m3)问:

(1)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可布置( )?

A 、5个钻孔,3个控制性孔,2个一般性钻孔;

B、 5个钻孔,2个控制性孔,3个一般性钻孔;

C、 4个钻孔,2个控制性孔,2个一般性钻孔;

D、 4个钻孔,1个控制性孔,3个一般性钻孔;

16、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它包括六个要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为以下哪个方面( B )

A、地形地貌条件 B、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结构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现象

F、天然建筑材料

17、以下各勘察方法中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基本的勘察方法的是( A )

A、工程地质测绘

B、工程地质物探及勘探

C、工程地质试验(室内、室外)

D、工程地质长期观测

18、砾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A )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B、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

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19、卵石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B )

A、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B、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20、中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C )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B、粒径大于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C、粒径大于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

D、粒径大于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岩土工程师开卷考试答案

327 评论(11)

绰号昵称

5.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 (1)岩溶地貌 可溶性岩层在岩溶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独特地貌。根据它们的出露情况,分为地表岩溶地貌及地下岩溶地貌两大类。前者在形成过程中,地表水起着较重要的作用,而后者主要是以地下水作用为主。 1)溶沟、石芽 溶沟是可溶性岩层表面上的一些沟槽状凹地,是由地表水流(主要是片流和暂时性沟 状水流)顺坡地沿节理裂隙,长期进行溶蚀作用的结果。在溶沟间突起状的石脊称石芽。石芽与溶沟的高度、深度一般不超过几米。被松散盖层覆盖的称为埋藏石芽。 2)岩溶漏斗 在岩溶强烈发育区,地表经常出现的一种漏斗状凹地称为岩溶漏斗。它平面形态呈圆或椭圆状,直径数米至数十米。深度数米至十余米。 岩溶漏斗的形成过程,是地表水流沿垂直裂隙向下渗漏时使裂隙不断扩大,先在地面较浅处形成隐伏的孔洞,并随着孔洞的扩大上部岩土层逐步崩塌,最后陷落成漏斗。 3)落水洞 落水洞是地表岩溶与地下岩溶的过渡形式。其表面很少有碎屑物堆积。常是地表通向地下河、地下溶洞或地下水面的孔道。它形成于地下水垂直循环极为流畅的地区,是流水沿垂直裂隙进行溶蚀、冲蚀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的产物。 4)干谷、半干谷及盲谷 岩溶地区当地壳上升时,地表河流不是随之下切,而是沿着后期在谷底上发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将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节尚排泄部分洪水,则称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发生地下截弯取直现象,使原来的地表弯曲河段变为干谷。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冲积物的残余。 5)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 在高温多雨的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流水的侵蚀、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隙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使得地表可溶性岩土层表面形成峰丛、峰林、孤峰和溶丘等岩溶现象。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又可总称为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主要正地形。 6)溶蚀洼地与坡立谷 与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相反,溶蚀洼地及坡立谷是岩溶地区的负地形。溶蚀洼地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面积约数至数十平方公里。 坡立谷又称“溶蚀平原”。它是由溶蚀洼地进一步发育而成的。坡立谷的出现往往标志着该地区岩溶发育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坡立谷往往具有面积较大,底部平坦,周围时常发育有峰林地形,以及其延长方向多与构造线一致等特征。 7)溶洞 溶洞为地下岩溶地貌的主要形态。是地下水流沿可溶性岩层的各种构造面(如层面、断裂面、节理裂隙面)进行溶蚀及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下洞穴。在形成初期,岩溶作用以溶蚀为主,随着孔洞的扩大,水流作用的加强。机械侵蚀作用也起很大作用,沿溶洞壁时常可见石窝、水痕等侵蚀痕迹,在构造裂隙交叉点,溶蚀及侵蚀作用更易于进行,并时常产生崩塌作用,因此在这里往往形成高大的厅堂。洞穴中存在着溶蚀残余堆积,石钟乳、石笋冲积物及崩塌物等多种类型沉积是上述各种作用,存在的证据。洞穴形成后,由于地壳上升运动,可以被抬至不同的高度,而脱离地下水面。 溶洞的大小形态多种多样,在地下水垂直循环带上可形成裂隙状溶洞。但大部分溶洞形成于地下水流的季节变化带及全饱和带,尤其在地下水潜水面上下十分发育,形态又受岩性构造控制,有袋状、扁平状、弯状、锥状、倾斜状及阶梯状等。 8)伏流、暗河和岩溶泉 伏流与暗河通称为:地下河系,是岩溶地区的重要水源。 地面河潜入地下之后称伏流。它常常形成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河床纵向坡降较大的地方,在深切峡谷两岸及深切河谷的上源部分伏流经常发生。 暗河是由地下水汇集而成的地下河道,它具有一定范围的地下汇水流域,因此,暗河虽有出口,而无入口。高温多雨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最有利于暗河的形成。 9)岩溶湖 岩溶湖分地表岩溶湖及地下岩溶湖两种类型。地表岩溶湖又有长期性湖泊及暂时性湖泊两种。前者形成于岩溶发育晚期,在溶蚀平原上处于经常性稳定水位以下的湖泊,这种湖泊终年积水;后者形成于溶蚀洼地上,由于粘土质淤塞而成的湖泊,或者是岩溶泉水充溢于漏斗凹地中而形成。地下岩溶湖见于较大的溶洞中,这种溶洞主要是处于经常性稳定水位以下的。 10)溶隙、溶孔 溶隙及溶孔主要发育在虹吸管式循环亚带及深循环带,形态呈细缝状及蜂窝状,其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也有较大的,似小溶洞。其形成受岩性、构造裂隙影响很大。溶隙及溶孔常为次生方解石所充填。 (2)岩溶堆积物 岩溶堆积物包括洞穴沉积和泉华沉积。它是一种成因极其复杂的混合体,有化学沉积,也有机械沉积。 1)溶蚀残余堆积物 在岩溶作用下,碳酸盐类岩石被水溶解后所残留下来的富含Fe203及A1203的红色粘土物质,称为“赭土”或“红色石灰土”。根据溶蚀程度不同,有时是均质的粘性土,有时则含尚未被溶蚀的灰岩角砾,有时尚见灰岩原始层理结构。溶蚀残余堆积物常覆盖于溶蚀洼地、坡立谷及溶洞的底部,或充填于岩溶裂隙及通道之中。赭土常构成隔水物质,阻碍岩溶的发展。此外,在古岩溶的起伏面上的一些矿产,都是灰岩长期风化溶滤的岩溶堆积物。 2)洞穴堆积物 洞穴是岩溶地区的重要堆积场所。除包括上述的溶蚀残余堆积外,还有石钟乳等化学沉积、重力堆积、地下河湖堆积及生物和文化堆积。 3)泉华堆积物 泉华堆积除包括洞穴堆积中的石钟乳、石笋等外,在泉水出口附近沉淀的称石灰华。石灰华常具波状层理、多孔,有时因含铁、镁、锰等杂质而颜色不均一。石灰华堆积常形成高大的台地。 【例题5】坡立谷地貌属于()。 A.山区地貌 B.平原地貌 C.滑坡地貌 D.岩溶地貌 答案:D【例题6】岩溶洞穴中的石钟乳、石笋等属于()。 A.溶蚀残余堆积物 B.洞穴堆积物 C.泉华堆积物 D.残积堆积物 答案:C

24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