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罒無痕
总工程师具体岗位职责说明
在当下社会,岗位职责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定岗位职责能够有效的地防止因为职位分配不合理而导致部门之间或是员工之间出现工作推脱、责任推卸等现象发生。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岗位职责而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总工程师具体岗位职责说明,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向总经理及工程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
2、与设计院对接,组织对开发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组织对项目设计过程各环节跟踪审核,并进行有效控制;负责组织施工图的设计审核工作。
3、参与拟定、修订工程项目开发建设计划。
4、负责组织编制设计任务书,拟定项目建设标准、设计标准。
5、审批施工中的变更,洽商等提案,指导工程部处理工程变更事宜。
6、参与合格供方的考察、筛选和评价,负责组织工程招标中技术标书的评审,审批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及监理单位《监理规划》。
7、关注市场动态,对行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研究,并对项目建设提出建议,以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8、参加图纸会审,审批专项施工方案。
9、配合工程部,协调解决项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协调各专业的相互衔接、配合。
10、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项目改进方案。
11、指导工程部的质量管理及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工作。
12、审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13、指导工程维修管理工作。
14、督检工程资料整编。
1.配合市场人员进行项目各阶段的技术服务工作;
2.参与公司商务谈判和对外技术交流,配合公司市场获取;
3.进行技术方案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
4.负责各类土壤修复项目、垃圾填埋场修复项目投标文件的编制和技经分析;
5.负责污染场地调查、修复编制;
6.协调土壤修复现场设计施工图设计;
7.主导推动修复工程技术和实施监督;
8.负责整合各类外部技术及实施资源进而促进修复项目实施完成。
1.参与公司最高决策。
2.负责组织公司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工作。
3.在总裁授权下,领导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维护。
4.主持公司技术创新、技术交流。
5.对分管部门组织管理。
6.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1.保证团队使用正确的方法,实施最佳的方案,了解高新技术,为业务目标的定义和实现提供技术方案。
2.实现按目标时间交付,达到设计成本及质量目标的能力。
3.培训和指导团队进行内饰产品设计。
4.确定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评审并确保设计产品。
5.分析设计及试验验证中的问题并制定工程方案。
6.经常性地同客户交流以评估团队的进步情况。
7.每月定期举行设计评审。
8.按照计划对内饰团队的所有评审关口进行把关评审。
9.给内饰设计团队制订并执行培训计划。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公司的技术工作,对总经理负责。
2.参与制定公司的整体、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方案。
3.组织编制企业长远和近期技术发展规划、制定年度科研计划、技术改造计划,负责科研计划的实施和管理,负责技术改造计划实施中的技术工作。
4. 领导相关部门制定技术攻关计划和产品质量升级计划及质量改进计划,组织解决好产品质量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负责质量管理中的技术业务指导。
5.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组织编制新产品试制计划和生产技术准备计划,根据产品开发计划组织召开生产技术准备会议,确保新产品试制工作的顺利实现。
6.组织编制和修订各项工艺、技术规范、科研报告。负责审批产品技术条件、试验大纲、技术状态更改以及对定型产品关键、重点工艺状态的更改。主持公司内的各项技术鉴定会议。
7.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计划、市场需求制定年度新品研发计划。
8.负责组织建立和健全公司的技术管理、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管理等,协调产品技术支持与新产品开发的关系,及时组织解决生产中的技术关键和重大技术问题。
9.贯彻、执行公司的.成本控制目标,确保在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10.主抓新产品研发工作,负责指导产品试验、自制设备研制工作。
11.负责提出研发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组织制定新产品的研发计划。
12.负责批准产品设计或更改的总装图、原理图、电气图样;负责相关研发设计与试验、生产文件的批准工作。
13.随时监督和各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
14.负责最终成品在特殊情况下紧急放行的论证、把关和批准工作。
15.负责各类工程更改的批准工作,负责各类新产品样件送样前的评审组织及批准工作。
16.负责研发队伍的整体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确保各岗位的技术人员达到胜任岗位的要求。
17.审查设计文件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规定。
18.审查各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是否齐全,审批是否认真贯彻并有记录。
19.对与各专业有关的技术创新,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等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审定。
20.审查设计图样的质量,设计、校对、审核、标准化是否到位,图样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质量管理的规定。
21.组织建立完整的新产品开发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以确保满足用户的要求。
22.负责项目开发对外(客户、供方)技术难题的沟通与攻关工作,以保证研发项目的如期进行。
23.配合市场部门做好新产品及新项目的市场开发工作。
24.负责组织企业标准的编写、申报备案及执行工作。
25.负责总经理交办的其它工作。
晴天小希希
1931年8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48年-1952年武汉江汉纺织专科学校学习1952年-1953年8月 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1953年8月-1956年2月 上海国棉十一厂技术员1956年2月-1969年8月 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技术员、工程师1969年8月-1970年3月 湖北安陆县五七农场劳动1970年3月-1978年7月 湖北安陆棉纺厂清棉车间技术员1978年7月-1983年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所纺纱组组长1983年-1997年纺织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88年-1991年兼任纺织科学研究院劳动保护研究所所长1997年一2004年6月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梅建华,1931年8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幼年时随父母迁入武汉。194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武汉江汉纺织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中南纺织专科学校),1952年并入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攻读棉纺专业。1953年8月毕业,分配到上海国棉十一厂任清棉保养技术员。工作勤奋踏实,经生产实践熟悉了清棉生产工艺和保全保养维修技术,较好地完成了任务。1955年起,担任清棉、梳棉、并粗三个工序的设备保养负责人。1956年3月,纺织工业部委托华东纺织管理局副局长张方佐组团,从上海抽调一批骨干技术人员赴京筹建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梅建华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进院后分配在棉纺室清棉组,在组长张永椿的领导下,参加的第一个科研项目为“清棉机打手性能的研究”。梅建华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提出了集三叶打手和梳针打手的优点于一体、打梳结合的新型综合打手,在京棉三厂清棉机上试验取得成功,1959年鉴定后至今还在清棉机上广泛采用。从此,梅建华与开清棉工程技术的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1958年初,被错划成右派,但他仍一如既往地专心投入科研工作,1959年9月摘掉了右派帽子。1960-1964年,他与北京纺织研究所祝尧封等同志一道,开创性地研究成功上抓式自动抓棉机和混棉机;1965-1968年,参加了棉纺A系列清棉设备的选型、定型工作。该项目在上海国棉十厂进行,他负责样机的试验工作。该设备随后安装在纺织研究院试验工厂进行全流程一条龙生产试验,梅建华参加了清花工艺试验,最后负责写出工艺实验研究报告。1969年,纺织科学研究院被撤销。同年8月,梅建华下放到湖北省安陆县“五七”农场劳动。1970年初,他被调往安陆棉纺厂清棉车间工作,先为工人,安装设备,后任技术员。由于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培养锻炼了他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他在以后的科研生涯中能亲自动手解决许多疑难问题。在安陆棉纺厂八年,他一方面为用好、开好、管好A系列设备做了大量工作,为新型清花设备在国内推广使用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又在车间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进了一套下脚联合机,减轻了回花车间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深受工人欢迎。1975年,他又提出了取消A092双棉箱及用气流配棉机组取代电气配棉装置的建议。该项目与郑州纺织机械厂合作取得了成功,该气流配棉机组随后在国内各地推广应用。他以勤奋朴实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工人的爱戴,在安陆棉纺厂工作的八年期间,有五年被评为车间和厂级先进工作者,并在1977年被厂方推选参加纺织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科研技革经验交流会。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以后,纺织科学研究院恢复重建,同年7月,梅建华调回北京;1979年1月获得平反,恢复名誉;1980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9-1983年,他主持“中长化纤清棉混合设备的研究”课题取得成功;1983-1997年,任院副总工程师,在此期间,协助院长开展院内科技体制改革试点;1985年,负责院纺织试验工厂的规划及筹建工作,全面组织毛纺、合纤、印染、涂层等设备的基建和安装;1988年该院筹建劳动保护研究所,梅建华被任命为所长。1985-1987年,梅建华除在院内负责上述工作外,仍未放弃课题研究,并作为一线研究的负责人,参加了国产FA系列棉纺全流程设备的工业化试验。1988-1991年,在无锡马山纺机试验中心对新试制的清梳联合机进行试验。1991-1996年,已办了退休手续的他,再次投入清梳联合机“八五”国家攻关项目的研究,历时五年,使这套研制历时30多年没有完全过关的关键设备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为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纺织研究院决定成立纤维材料复合基工程中心,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北京廊坊建立水刺无纺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即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年已65岁的梅建华,再次被委任为总工程师。他从基本建设到扩大再生产,倾注了大量心血,一干又是八年,直到2004年6月,他74岁时才离开工作岗位。他为水刺技术的开发和水刺设备的国产化做了大量工作,为水刺技术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传统的混棉喂棉工序,是在五台混棉机组前排放20多个棉包,需两名挡车工用手把原棉撕成小块喂入机台。每班每人要喂入2500公斤棉花,体力劳动十分繁重,且尘土短绒飞扬,劳动条件很差。1958年,在大搞技术革新的热潮中,不少工厂研究自动抓棉机,有上抓式、下抓式、侧抓式等多种形式。当时国外已有自动抓棉机使用,但均为下抓式,且机构比较复杂。梅建华调研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后,提出了采用上抓式的设想,得到清棉组组长张永椿的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梅建华亲自设计了实验样机,并在院试验工场试验,初步取得成功。为结合生产实际,领导决定与北京纺织研究所、京棉二厂合作。北京研究所派出祝尧封、京棉二厂派出多名老师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大量改进后取得成功。投入生产使用后,原棉混合质量出现问题,为此又进一步研究设计了一台横铺直取的自动混棉机与抓棉机配套使用。经过四年艰苦奋斗,一套国产的A005型自动抓棉机和A006型自动混棉机终于诞生了。它使清棉工人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混棉质量。这套设备还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等特点,深受工厂欢迎,1964年通过鉴定后很快在国内推广应用。上抓式自动抓棉机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 退休近六年的梅建华,于1997年经院领导返聘,赴河北省廊坊经济开发区协助筹建水刺无纺布产业基地——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他除参加进口设备的招标外,同时负责规划基地总体建设方案。他亲自绘制了生产厂房、办公楼、仓库及公用工程的设计图,对生产车间内机器的布局进行了安排,但考虑到进口设备价格较昂贵,他提出清花部分采用国内开清混合设备。经领导同意,决定请郑纺机试制并以优惠价格购入,为公司节约了资金。最后由梅建华负责设计出车间机器排列图,并写出工艺设计书,然后交设计部门正式设计。工厂建成后,由梅建华负责组织国产及进口设备的安装。1998年,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第一条水刺生产线顺利投产。随着产品市场销路的不断拓宽,梅建华看到该生产线机幅较窄,产量低、成本高,市场竞争后劲不足,于是提出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搞设备国产化,再上一条生产线的建议。经大家讨论并经院批准后,梅建华负责写出新增水刺生产线的可行性报告,经董事会批准后,与郑州纺织机械厂协商合作事宜,由双方组成研制试验小组,共同负责新技术的研制工作。新设备由郑州纺织机械厂设计制造。在此期间,梅建华再次负责二期工程规划。由于公司资金并不充裕,且土地也有限,加上二期产品的定位是搞轻薄产品,机器排列长达70米,在此条件下只能利用原来的库房。但原库房宽度仅15米,要将全部主辅机设备及公用工程全部装入有一定困难。他经反复思考,将二期新设备巧妙安排在这一窄长的库房内。有关水、电、汽及煤气、油锅炉等公用工程均由梅建华搞出初步设计,然后由公司的工人及技术人员自己组织施工,按期完成了任务。新设备制造完成到厂后,他亲自组织安装、调试。由于首次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试车中亦出现不少问题,但他坚持在第一线,不顾70多岁的高龄,在机器上爬上爬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大家艰苦的劳动,新设备很快投入生产。 1、梅建华,祝尧封。自动抓棉机自动混棉机工艺试验研究报告。北京纺织工程学会论文。19642、梅建华、郑寿孚等。LA003型清棉保全平车工作法。湖北省纺织局设备科出版,19743、梅建华。LA003型开清棉联合机组合机常见病的修理与改进。棉纺技术,1976(9)4、梅建华。清棉气流配棉试验研究。北京纺织学会论文。19815、梅建华、张士清等。FA022-10型多仓混棉机的研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论文。19846、梅建华、钱汝月。中长化纤清棉混合设备的研究。棉纺技术,1984(10)7、梅建华。纺织行业滤尘技术的发展和粉尘防爆的探讨。中国科技全国工业粉尘防爆与治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0-68、梅建华、赵强。新型国产清梳联合机及其工艺性能。棉纺技术,1996(3)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