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然然
你好,考武警学校的条件:(男兵) 1.农业户口初中毕业:年龄限制在18至20周岁; 2.高中毕业(含中专、职高、技校,):年龄限制在18至21周岁; 3.高校在校生:22周岁; 4.高职(专科)毕业生放宽到23周岁; 5.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放宽到24周岁。 (注:根据本人自愿,可征集年满17周岁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入伍。) (女兵) 1. 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含当年度新入高校就读的学生),年龄为17至19岁; 2.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年龄放宽至22岁; 3.普通高校在校生,年龄放宽至22岁; (士官) 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毕业生应当未婚,男性不超过二十四周岁。
CHA1LUL1ANG
当时中苏关系破裂,哈尔滨离苏联这么近,为了防备苏联突然袭击,保护顶尖的国防科研人才,才下令内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是中央军委领导和组建的高级军事工程人才培训机构。1953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陈赓、刘居英先后任院长,陈赓、谢有法先后任政治委员。
1961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科学研究、规划、基本建设、专业训练和业务工作改由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196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改称哈尔滨工程学院。
哈军工先后共建有10个系:空军系(西工大)、炮兵系(南京理工大学)、海军系(哈工程)、装甲兵系(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防化兵系(防化兵学院)、原子系(国防科大)、导弹系(国防科大)、计算机系(国防科大)、电子系(国防科大)、基础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国防科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哈军工
贝壳athena
为了防备突然袭击,保护顶尖的国防科研人才,才下令内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PLA Militar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因校址在哈尔滨,通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陈赓大将首任院长兼政委。哈军工于1952年开始筹建,1953年4月25日基建破土动工,9月1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
1955年初具规模,设有五个系和一个预科:一系空军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预科(1960年又增设防化系)。
1959年中央军委决定将该学院培养目标改为研究、设计、制造方面的军事工程师,实施尖端专业集中,常规专业分散的方针。
哈军工先后共建有10个系:空军系(西工大)、炮兵系(南京理工大学)、海军系(哈工程)、装甲兵系(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防化兵系(防化兵学院)、原子系(国防科大)、导弹系(国防科大)、计算机系(国防科大)、电子系(国防科大)、基础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国防科大)。
原校址为现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校园。
参考资料:哈军工
清风百荷
该学院是一所军事院校,民网相关资料很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与人文、技术与管理、军事指挥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生长干部学历教育院校,隶属解放军总装备部,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 学院设有研究生院,军械技术研究所,基础部、火炮工程系、光学与电子工程系、弹药工程系、导弹工程系、控制工程系、装备指挥与管理系、外训系、学员旅、信息与管理学院、地方生部、教练团等单位。在兵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军事后勤学和军事装备学三个学科领域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23个硕士点,其中军事装备学、武器系统运用与工程是全国重点学科,开设18个大学本科专业,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中级军械装备理论研究与技术保障专门人才及为外军培养留学生的任务。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以军事学和管理学为两翼,工、军、管、理、哲等学科门类全的综合院校。 学院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中心,校园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拥有兵器测试中心、电子测试中心等13个大型实验中心,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各类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兵器防静电危害实验室为全军重点建设实验室。图书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文献总量62万册;配有先进的视听设备和自动化管理系统,拥有院内文献信息联机检索系统。学院园区网实现了与军事训练网、教育科研网等联网。野外综合演练场、封闭式轻武器射击场、军事障碍场等可供学员进行模拟战时军械勤务保障训练和军事科目训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副教授300余名,博士、硕士生导师180余名,65%的教员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多年来学院狠抓教学和科研管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级奖励。 学院生活设施齐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科技声像中心拥有先进的音像制作播放系统,并可通过卫星接转国内及美、俄、法等国外电视节目。学院成立了由学员组成的军乐队和艺术团,每年聘请文艺届知名人士到学院表演、讲学,活跃了学员的课余文化生活。2个不同水深的标准游泳池、1个现代化的室内体育馆、1个标准化运动场、2个设施齐全的队列训练场,2000多个座位的大礼堂等大型教学保障和文化活动场所,整洁卫生的学员宿舍、食堂、浴室,都为学员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院学员素质高、分配范围广。毕业学员统一分配到全军部队、机关、科研单位和院校从事军械装备技术保障、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报考硕士研究生。一大批毕业学员已成为我军军械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发展历程:军械工程学院诞生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1947年3月,为适应迅速发展的解放战争形势对技术保障人才的需要,华东野战军后勤部在山东诸城创建了军械工程学院最早的前身----华东军区后勤部军械训练队。1948年,东北野战军在沈阳成立了后勤青年干部学校。我军胜利完成渡江战役后,全国大陆解放在即,1949年6月,军委后勤部根据周恩来副主席 "火速训练一批军械人员"的指示,在北京通县创办了军械训练大队,总后勤部杨立三部长亲自兼任大队长。建国后,这些训练机构进一步发展完善,初步形成了一个由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通县军械学校、南京军械学校和沈阳、武昌两所技术兵学校组成的、培养不同层次军械专业人才的培训体系。到"文革"之前,这几所院校共培养出1万多名军械干部,为部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69年9月,同多数军事院校一样,这几所军械院校先后被撤销或停办,使一个刚刚初具规模的军械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毁于一旦。 1973年底,中央军委决定复建军械技术学校(为正师级单位),隶属总后勤部。1974年8月在石家庄正式破土动工,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1975年9月首期招生开训(复建时间由此算起)。至此,筹建工作告一段落,学院开始进入边建边训、艰苦创业、逐步发展的时期。1978年,学校扩大训练任务,增设大学本科,升格为正军级;1979年2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并改校名为高级军械学校;1983年8月改为军械技术学院;1986年8月,定名为军械工程学院。1992年9月,学院转隶总参谋部,为军级单位;1995年12月被确定为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1999年5月,学院转隶总装备部,1999年6月成为全军12所综合院校之一。 学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5年到1978年,从培养大专生到培养本科生,人才训练步入正轨,成为高等工科院校;1978年到1986年,从培养本科生到培养硕士研究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重点工科院校;1986年到1994年,从培养硕士研究生到招收博士研究生,用了两个八年跃上两个台阶。1996年2月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跨入了全军院校的先进行列,特别是1999年成为全军12所综合院校之一和2000年成为全军重点院校,标志着学院建设和办学水平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雨神的女儿
这几年,漫威家的“神盾局”很火,电影电视剧上都有这个强大组织的身影。但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竟与这个漫画中的组织有着某种联系,仔细算来,钱老与菲尔科尔森还似乎是同一个职位呢。 在漫威的设定中,神盾局是专门与超能力英雄接洽,并对其进行管理的特殊部门,二战行将结束时还参与了对德国高科技人员的招募和资料收集,也就是所谓的“回形针行动”。而在现实中,“回形针行动”是真实存在的,钱学森也与这个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 1943年,盟军情报部门获悉,德国V1和V2导弹即将投入实战。面对威胁,美国军方希望加州理工学院的火箭小组能制造出同样的武器,冯·卡门教授及其高徒钱学森经研究后认为,美国的技术能力比纳粹德国相去甚远,如果要同德国人全面竞争,华盛顿必须建立全新的大型喷气推进实验室。钱学森特别指出,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射程超过160千米以上的导弹。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很快批准该计划,拨款300万美元在加州巴沙迪那新建喷气推进实验室,它下设弹道、材料、火箭、结构四组,钱学森被任命为火箭研究组长。他仔细研究了美军情报部门送来的相关情报,得知德国V1导弹的具体性能,在此基础上,钱学森撰写出长篇报告《喷气推进》,这是美国首部全面系统论述喷气推进原理和导弹性能的着作。后来,这篇报告成为美国空气动力学研究生和军事工程师必读的教材,在美军内部被奉为经典。 1944年底,美军邀请钱学森培训专门的导弹军官,这些学生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成为美军导弹领域的骨干力量。不仅如此,从1944年10月起,钱学森成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科学顾问团成员,能自由出入战时设在华盛顿的秘密高层指挥中心。 1945年春,纳粹德国行将就木,美国战略情报局和联合情报调查局共同发起“回形针”行动,派遣专家随美军进入德国腹地搜寻导弹专家,务必赶在别国之前控制这批“宝贵财富”。在军方授权下,4月底,冯·卡门组建一个由36位专家组成的调查团前往德国,调查团成员全部被授予正式军衔,团长冯·卡门当上陆军航空队少将,火箭组长钱学森被授予陆军航空队上校军衔。在美军护卫下,调查团冒着战火深入德国,封存德国最高科技机密,并“邀请”德国一流科技人才为美国效劳。 钱学森首先盯上“德国导弹之父”冯·布劳恩。1945年5月2日,钱学森随美军第44步兵师攻入巴伐利亚山区,这一天,第44师刚好俘获冯·布劳恩的兄弟——火箭工程师马格努斯。审问期间,马格努斯用蹩脚的英文对钱学森说:“我的名字是马格努斯·冯·布劳恩,我的大哥发明了V2导弹,我们都想向你们投降。”在马格努斯帮助下,钱学森终于找到隐藏在加米斯的冯·布劳恩,两位导弹大师一见面,冯·布劳恩就开口说:“我知道我们(纳粹德国)创造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问题是现在我们不知道。应该把我们的才智贡献给哪个战胜国。我希望地球能避免再进行一场世界大战,我认为只有在各大国导弹技术均衡的条件下,才能维持未来的和平。”钱学森当然知道冯·布劳恩的价值,他在“回形针”行动名单中列首位。1945年6月19日,即美军向苏军移交加米斯防区前两天,钱学森和美国陆军少校罗伯特·斯塔韦尔一道,用吉普车把冯·布劳恩转移到慕尼黑。随后,钱学森一行又火速乘军用运输机前往维岑豪森西南约40千米处的小镇诺德豪森(美军占领区)。应钱学森的要求,冯·布劳恩写出书面报告《德国液态火箭研究与展望》,受到美国军方重视,于是冯·布劳恩被美军正式招募。此外,钱学森还讯问了另一位德国导弹大师——鲁道夫·赫曼,获得不少绝密技术信息。更令人吃惊的是,钱学森还会同冯·卡门一起审讯了德国力学奠基人普朗特,普朗特是冯·卡门的老师,师父和徒弟连手审讯师祖,堪称历史奇观。 而在德国不伦瑞克郊外的松林中,钱学森和冯·卡门还意外发现德国空军元帅戈林直接领导的“气体动力学研究所”。钱学森欣喜若狂,他不但查验了研究所,还花费大量时间检验高速风洞、实验室和所属工厂等总共50多处伪装良好的建筑物。聪明的钱学森感觉这里似乎隐藏着一些东西,果不其然,他用仪器探测到埋藏在密林深处的数千份机密文件。除此之外,钱学森还走访了德国境内其他地方的风洞,撰写多份报告,由此对德国导弹研制有了深刻的了解。 1945年6月20日,美国国务卿赫尔致电感谢冯·卡门调查团所做出的贡献,批准将冯·布劳恩等德国科学家尽快送回美国。9月20日,钱学森亲自护送首批7名德国科学家返回美国,其中就包括冯·布劳恩。他们飞到波士顿后,再转乘小船来到波土顿湾的强堡基地。 冯·卡门调查团回到华盛顿后,准备向美国政府递交书面报告。这时,钱学森不仅从德国带回丰富的数据资料,还走访了美国各地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对美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现况和未来潜力有了全盘了解。调查团最终向美国政府提交《迈向新高度》的研究报告,这份远景规划报告共有9卷,其中第3、4、6、7、8卷和技术情报附录均出自钱学森之手。钱学森认为,纳粹德国战败前,在飞机和导弹技术方面已超越美国。他总结了欧洲各国特别是纳粹德国的科研成果和发展经验,向美国政府提出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际可行的技术路线。钱学森详细阐述了高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包括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固态与液态燃料火箭、超音速导弹乃至把核能作为飞行动力的可能性等尖端技术。在这份报告的指导下,美国在航空与航天方面获得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专栏作家米尔顿·维奥斯特曾这样评论说:“钱(钱学森)上校是使美国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之一。” 钱学森不仅参与了“回形针行动”,还且还是该项行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个行动让他接触了大量当时世界上最前沿的火箭方面的资料,从而为新中国在火箭和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气功热”风靡全中国时,钱学森也是人体特异功能的忠实拥趸,甚至专门写书做研究,成为许多人眼中大师晚年的“败笔”,但我个人认为,钱学森在参与“回形针行动”时,不光接触到了德国最核心的空气动力方面的资料,也接触到了一些德国在人体研究方面的隐秘材料,所以才会对人体特异功能产生痴迷,谁知道历史的迷雾背后,还隐藏着一些什么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呢?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