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2

Smileの夏天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工业工程师证怎么考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uteorange290

已采纳

我国的工程师证书有两种考试方式,一种是进行职称评审申报,另一种是通过资格考试报名。两种方式可以分别对应了不同的行业和职业。

1、信息获得

不论是参加哪种方式的工程师证书获得途径都需要有一个可以获得信息的方式,那就是登录所在城市的人事考试网或者是社会保障局的跟人事有关的网站。比如小明在北京那就要获得相关准备知识和考试计划以及评审计划,就登录北京市人事考试网,了解完成以后按照报名计划的时间进入报名考试网进行报名。

2、职称评审

职称评审的步骤是找到评审文件,看看是否符合条件,然后进行网上申报。根据评审计划进行答辩安排,然后参照评审条件,最后会公选结果。

3、人事考试

所谓人事考试获得工程师资格证书。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对应考试。获得国家承认的注册证书。毫无疑问,通过国家考试的资格证书含金量更高。

工业工程师证怎么考试

121 评论(10)

绿桑坊蚕被店

您好,目前这个考证一般企业不太认可,因为实用性不强,建议你去参加一些实用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对找工作比较有帮助

145 评论(9)

xyz小鱼子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见习工业工程师情况介绍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根据企业、社会对见习工业工程师的需求设立的,属于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范畴。认证标准注重企业对见习工业工程师的能力需求。通过认证工作的开展解决高校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有利于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2009年4月11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其工业工程分会首次开展“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考试在重庆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同期进行。共有109名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了考试。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工业工程分会主任委员齐二石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王瑞刚副秘书长、继续教育处王玲副处长、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高文生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专家组专家、新飞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付萍老师,工业工程分会窦润亮博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陈江老师分别对上述四个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试点院校进行了巡视及考察,与各试点院校负责人、培训教师就学校考试准备情况、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认证工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业工程师(Industrial Engineering Engineers 简称 IEEng)资格认证,基本条件目前是已取得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且近二年一直从事工业工程工作;工业工程硕士,并且近二年一直从事工业工程工作;已获得工业工程专业大专及本科毕业证书,具备5年以上工程工作经历,并且近二年一直从事工业工程工作;已获得其它工科专业大专及本科毕业证书,具备5年以上工程工作经历,并且近二年一直从事工业工程工作;专以下学历人员, 具有15年以上工程工作实践经历,并且近二年一直从事工业工程工作的人员。 其他技能要求能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作,最低达到会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掌握一门外语,最低达到能够阅读外文技术资料。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是能独立完成工业工程的重点工作和课题或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达到能熟练使用单项或综合应用多项技术方法参与工业工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工作;工作或课题的覆盖范围、创造性及实施效果。至少是在单一系统中得到应用,并能严格遵照工业工程的标准程序开展工作,得到实施并取得量化效果(例如有生产率提高、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等证据);至申请日期止至少应完成三个以上的工业工程实践工作;工作或课题的社会影响程度,至少应达到应用单位的认可。

331 评论(11)

TATA木门韩林

这些证基本上是敲门砖,即应聘的时候可能会有些用,相对其他人有些竞争力。工作中不会因为有什么证而特殊对待的,IE核心是改善,这这个没错吧,要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老板们不会听你所谓地理论东西,有改善,对公司效益有帮助,上层就会赏识你。IE是个脑力活,是需要敏锐的观察,创新思维。以上仅为3年IE工作的见解,望采纳,谢谢!

218 评论(11)

迷糊喵星人

工业工程资格证含金量挺高的。工业工程师就是将掌握的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和技能,结合工程分析等方法,去对一个生产集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使输入系统的人力与其他各种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系统的最大输出。 工业工程师以某一生产系统(产品流水线)为对象进行设计和优化设计,从而使输入系统的人力与其他各种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杜绝(减少)各种浪费,实现系统的最大输出。他们是各级领导的助手、参谋和智囊。通过他们的工作协助管理者发现问题,作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0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