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2

幸福的小猫zz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精益工程师考试题库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沉醉

已采纳

精益质量管理简析一 精益质量管理就是在对关键质量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对关键质量指标持续系统改进,追求达到卓越标准,如6西格玛标准,实现显著提高企业质量绩效及经营绩效的目的。精益质量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战略。 一、精益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新趋势 在质量管理百年历程中,先后经历了传统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几大阶段,目前以6西格玛管理为核心的精益质量管理正成为质量管理新的发展趋势。 在传统质量检验阶段,检验从生产中分离出来,如泰勒主张成立专门的检验部门,改变原有工人自已检验的方式,设立专职检验员进行产品检验。在20世纪40、50年代,数理统计被引入到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进入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抽样检验、统计过程控制等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并被大量应用于质量管理之中。 随后阶段,数理统计被应用于企业经营全过程,质量管理工具不断推陈出新,ISO9000等标准也开始形成并不断被企业接受,质量管理理念随着市场竞争也提到了新的高度,全面质量管理成为质量管理百年历程中具深远影响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以GE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开始了质量管理新阶段的探索,其重大贡献就是6西格玛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和运用。6西格玛管理强调将度量和改进应用于包括质量管理在内的企业经营全过程。6西格玛管理继承了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想,并对TQM有了新发展,即在追求卓越目标下,通过度量及指标持续改进为TQM找到了落实方法。 随着GE、摩托罗拉等企业应用6西格玛的巨大成功,6西格玛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了解和认识,以6西格玛为核心的精益质量管理将成为质量管理发展新趋势。精益质量管理就是在对关键质量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对关键质量指标持续系统改进,追求达到卓越标准,如6西格玛标准,实现显著提高企业质量绩效及经营绩效的目的。 二、质量数据分析是精益质量的基础 质量数据是指某质量指标的质量特性值,由于质量一词含义丰富,既包括狭义的产品质量,也包括广义的工作质量,因而质量指标在企业中就多种多样,质量数据在企业中几乎无处不在。 狭义的质量数据主要是产品质量相关的数据,如不良品数、合格率、直通率、返修率等。广义的质量数据指能反映各项工作质量的数据,如质量成本损失、生产批量、库存积压、无效作业时间等。这些均将成为精益质量管理的研究改进对象。 在质量数据统计分析中,特别关注三项指标,一是数据的集中位置,二是数据的分散程度,三是数据的分布规律。数据的集中位置分别有平均值、中位数、众数三种表示方法,其各具优缺点,其中平均值最为普遍常用。数据的分散程度由标准差表达,用符号s(西格玛)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在质量管理中就是质量特性值的波动性,反映过程能力。 数据的分布规律在质量管理中对统计总体而言为正态分布,该分布规律是理论和实践证明的统计规律。质量数据统计分析重点就是在总体正态分布这个已知背景下研究该正态分布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质量数据定量化分析对企业质量管理以及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是精益质量管理的基础。 通过研究,我们把精益质量管理基本任务分为两个层次。精益质量管理基本任务是利用相关质量工具分析实际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消除质量异常;精益质量管理第二层次任务是持续改进质量水平,持续降低质量波动,即减少样本的标准差。第二层次任务的实现依托于第一层次任务。

精益工程师考试题库

111 评论(11)

九种特质

好考。因为精益工程师是工厂的低级技工,需要学习的内容不是很多,考试难度较小,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帮助企业更好的实施精益生产,所以精益工程师证书好考。精益工程师的报名条件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拥有工作两年以上的经验、无犯罪记录等。

360 评论(12)

Annaso安娜

精益生产工程师每天都在干什么?精益生产工程师是负责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专业人员。他们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工程师会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瓶颈、浪费和不必要的步骤,并提出改进措施。2. 质量控制:精益生产工程师会负责监控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3. 生产计划:精益生产工程师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按时交付客户订单。4. 设备维护:精益生产工程师会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5. 团队管理:精益生产工程师需要与其他部门和团队密切合作,协调各项工作,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143 评论(15)

北极豆豆鱼

摘自“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培训中心网站”仅作参考(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在业内是很权威的)。5S与目视控制、准时化生产(JIT)、看板管理( Kanban )、零库存管理、全面生产维护、运用价值流图来识别浪费、生产线平衡设计、拉系统与补充拉系统-、降低设置时间、单件流、持续改善。

21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