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gyaya037
231.问:对于污水厂离心机所投加的絮凝剂,用什么办法检验该絮凝剂的效果比较好呢?听说做比阻实验可以,但也有人反对。我们现在一般的情况就是在使用该絮凝剂时,记录离心机的扭矩变化,絮凝剂的投加量,还有就是脱水泥饼的含水率。感觉没有太多的办法来检测絮凝剂对本厂污泥的适应性。 答:污泥加药调质的效果应用比阻试验来大致确定的。 232.问:污水厂是采用A/A/O工艺,有一些工艺上的问题请教: 1、TOC在线监测仪安装在集水池,但是无法适应水质。污水中大量固体物质都被吸入仪器中,监测仪无法常运行。请问放在什么地方合适呢?放在调节池可以吗? 2、缺氧池的DO值达到5-6mg/L,是什么原因呢? 3、二沉池中污泥沉淀效果不好,是否与前面气浮池的不正常运行有关系或与前面的混凝池添加混凝剂的多少有关系?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 (1)TOC在线监测仪一定要安装在进水处,如果污水中垃圾多可在安装处周围设置护围网,还要经常清洗探头; (2)采用前置反硝化,如排除测定误差的原因外,缺氧池DO高是因为好氧区曝气量过大,使溶解氧很高的回流液把氧带入缺氧池,此外回流量太大使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大大减少也是原因之一; (3)二沉池中污泥沉池效果不好,与前面气浮池的不正常运行或混凝剂没直接关系,可能是好氧池曝气量过大,使混合液在沉淀前气泡来不及释放的原因,还要注意回流污泥量不能太大,否则会使进沉淀池的混合液总量增加,进而使水能对污泥层的冲击程度增加。 233.问:我公司采用的活性污泥法(A/O)处理合成氨企业废水,主要问题有: 1、由于有高CI水进入,我不清楚CL-高到什么程度对污泥有抑制毒害作用? 2、有硫化物,不知道硫化物高到什么程度对污泥有抑制毒害作用? 3、污水进口COD300 mg/L,NH3-N300 mg/L,出口COD190 mg/L,NH3-N16 mg/L,,怎么感觉就是不可能,但实际就是存在; 4、要达到1级排放标准,如何降低出口COD? 答: (1)据我所知氯离子在10g/L以下微生物可以逐渐适应的; (2)硫化物高到什么程度对污泥有抑制毒害作用我也说不清; (3)污水的COD低,氨氮高能处理到这样说明处理效果好,很正常的,如果反硝化控制好一些还可以降低COD,因为反硝化过程中也能去除一部分碳,当然还要确认B/C比是否低; (4)建议在生化后面再设化学沉淀工序,选用合适的混凝沉淀剂,可进一步降低COD。 234.问:关于 PAC、PAM加药量的计算。书上说要根据实验确定加药量,但由于缺乏仪器设备不可能实验,想问一下有什么办法知道混凝剂的加药量的吗? 答:当然要根据实验来确定加药量,这方面试验很简单的,可以用简易的方法试验,如在大的烧杯中试验一下就可大致了解。 235. 问:本人目前也正在调试UASB,到今天都快40多天了。调试的效果不理想,UASB出现了严重的酸化现象,导致失败。5月进行二次调试。处理的废水为油脂化工废水,COD达到30000mg/L,PH值为。 调试过程中控制不好pH值,VAF的控制也不太好控制,理论上与实际差距太大了。请指点一下,以便二次启动能够成功。 答:下面几方面在UASB调试中要特别注意: (1)培养前厌氧污泥的投加量不够,一般要求一次性投足污泥,污泥量至少占池有效体积的1/4; (2)培养初期容积负荷或水力负荷应维持在较低水平,并逐渐缓慢提高,一般应采用间歇进水的运行方式; (3)如果加温的话,池内温度要缓慢、逐步地升温; (4)油脂化工废水要预处理去除油脂。 236.问:最近本单位的CASS系统进水受到一定的负荷冲击后(进水COD上升),出水水质变坏,污泥沉降很快,沉降后上部水体浑浊,有小絮状泥不沉,曝气时泡沫越来越多,泡沫很粘不易破碎,降低负荷也不见效果,镜检有很多纤毛虫、钟虫,少量轮虫(一直这样),最近也一直在排泥,污泥浓度维持在2500左右,请问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污泥对新水质不适应活性低,老化分解了? 答:如果是有机负荷冲击造成的话,那么你们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妥,违背了活性污泥法三相平衡的基本控制原则,因为进水浓度增加,为了维持污泥负荷的稳定,就要增加污泥浓度,同时增加供氧量,而你们在降低污泥浓度。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污泥老化的问题,我估计是污泥负荷过高,生化反应不彻底造成的,还要确认溶解氧是否满足。 237.问: 我们公司的水解酸化池装有填料,填料上有生物膜,底下有曝气管道,每两小时曝气10~20分钟,这样行吗?算不算搅拌了? 答:膜法厌氧或兼氧池的填料上长膜后,一般的搅拌器搅拌效果很差,通过曝气可以使废水和生物充分接触,但我认为每过两小时曝气10~20分钟不妥,应该连续曝气。很多人担心酸化池曝气会影响水解酸化效果,其实不然,因为酸化池的有机负荷高,有一些氧充进去也是微不足道的,一般不会有溶解氧,即使有影响,其正面作用肯定远大于负面作用。当然水解酸化池底下的曝气器采用大孔的,这样充氧效率低而曝气量大。 238.问:我们单位是的废水主要是甲醛和少量的甲醇。进水COD在2000mg/L左右。出水COD在200-400mg/L。最近曝气池上产生了大量白色的泡沫(以前也有过,但都是黄色的)。沉淀池水很浑浊,但SV24在45左右(由于我们SV30很高,常在97-98%间,是24小时后的沉降比)。不知道什么原因, 另外,处理水的硝酸根含量偏高对处理水有何影响?请指导一下。 答:要确认是否有表面活性类物质进入,表面活性类物质就是洗涤剂之类的,泡沫呈白色。测SV24是没意义的,化学性泡沫可用水喷淋来消除或减少,SV30这样高很异常,可镜检观察丝状态菌是否多?硝酸根含量高易使沉淀池发生反硝化。 239.问:我想请教一个COD测定试验方面的问题,最近两次做COD实验时,从外观上看很透亮,SS也很少,最后侧的结果却是140~150mg/L,甚至更高,我以为是药剂配制的问题,可测的标样值却差不了几个,空白水样的滴定体积也基本一样,观感比较好的水样COD值却较高这种现象正常吗? 答:如果分析本身没问题的话,可能是无机性COD高的原因,如亚硫酸盐之类的物质,还要注意测定时空白样品的条件要与水样完全一致,如水样加硫酸银和硫酸汞,空白样品也要同量加。 240.问:在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中,由劳伦斯--麦迪尼所推导的动力学公式表明:出水的水质与泥龄有关系,而与其他的因素无关,这与现实有些矛盾,但具体怎么矛盾我实在搞不清楚!希望能给我解答一下! 答:这是纯理论上的推导,所谓的与其他的因素无关其实只是排除了其他诸多因素,否则是无法推导的,我们总不至于由此而认为活性污泥工艺中只要控制好了泥龄就可以了。所以不是理论推导与现实是否有矛盾的问题,而是实践应用上的理解问题。 如同很多专业书上提出的活性污泥装置回流污泥量控制的四种估算式一样,在理论上都没错,但在实际运行中就不能按这些估算式来控制,因为实际运行中回流污泥量是不可任意调节的,它受限于污泥性质和二沉池运行状态等因素。所以我认为这些理论上的推导式或估算式只是让我们明确工艺控制中一些主要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而已。
尝试新鲜
三、某地拟在城郊建一规模化造纸厂,同时建设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200公顷,基地引用黄河水灌溉,需修建引水渠总计约70公里,但受流域水资源平衡控制影响,引水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造纸厂及原料林灌溉的需要。工程需修建通往城市的道路20公里。项目所在地地下水较为丰富,且埋藏较浅。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但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林基地大部分为未利用的荒草地或沙丘、荒漠区,部分利用退耕还林地。拟建原料林基地东侧有一自然保护区,且规划建设的公路需从保护区实验区通过。项目区年降水量约300毫米,蒸发量约3980毫米,冬长夏短,春季多大风。当地以旱作农业为主,水田比重小且引黄河水灌溉。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原料林基地建设合理性应从哪几个方面予以论证 (1)关注林基地建设的选址合理性,造林基地必须纳入《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严格在500mm等雨量线以东的五个地区布局; (2)对于利用退耕还林地的,必须符合国家《退耕还林条例》的相关规定; (3)防止占用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不得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同时还要满足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4)依据《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和《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等法规文件,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林用地角度,论证林基地建设的用地的合理性。 2.原料林基地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1)原料林基地的占地类型、面积、分布; (2)立地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水土流失现状等; (3)林基地原料树种选择、清林整地方式、基地的采伐方式及管理模式。 (4)灌溉条件、水利工程量,包括渠道网络布局、灌溉用水来源、灌溉用水量、土石方工程量等。 3.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分析要点 (1)主要是造纸厂用水、用电、燃料等方面是否采取节约的措施。 (2)从原料及辅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方案等进行全程清洁生产审计工作,采购环保类型原辅材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在各工艺环节中是否采取了消耗量少,排污量少的工艺技术。 (3)生产过程中的废污水的排放量做到最小,白液和黑液做到清污分开,建立污水处理厂,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4)锅炉等排放废气的装置或设施是否安装了环保设施,减少废气排放的措施。 (5)固体废物是否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6)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 (7)有持续不断的环境保护改进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4.指出本工程土地利用类型重大变化问题。 造纸厂建设的永久占地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而林基地建设将原来的天然林草地、农田等转变为纯人工林地,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的转化。 5.指出本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 (1)造纸厂的环境风险,原料及中间产品酸、碱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其剩余废弃物等,在贮存、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泄漏,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威胁人体健康与安全。造出来的纸张系易燃物,容易着火,虽然是一个安全消防问题,但着火后也会导致环境空气污染、水环境等。 (2)林基地纯林建设可能导致的病虫害发生,引进物种对当地物种生境的侵夺,导致原土著生物种的退缩或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 (外来物种入侵,是重大生态风险,国内外由此引发重大生态灾难不凡其例。涉及外来物种引进项目,生态风险需作为重点进行评价。一般不提倡引进外来物种,只有在非常肯定不引起侵害的情况下,才可引进。)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