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38

fightingBB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测量工程师考试大纲查询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红红黑黑

已采纳

测量员报考条件申报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助理工程测量工程师1、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学生;2、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应届毕业生并有相关实践经验者。二、工程测量工程师1、已通过助理工程测量工程师资格认证者;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应届毕业生;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三、高级工程测量工程师1、已通过工程测量工程师资格认证者;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每年统考四次,时间为4月、6月、10月和12月。具体考试日期、地点、方式,由考生所在地的考试机构或培训机构另行通知。2测量员主要工作职责1、贯彻执行施工测量规程、规范、标准,负责项目范围内的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放线、施工过程控制测量、监控量测及数据分析,用监测数据指导施工、竣工测量工作。2、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的编制,经总工程师审批后上报。3、负责项目部测量仪器的管理工作,建立测量仪器台账、维修保养台账。(应包含合格证、设备使用说明书、配件手册、检定记录、鉴定证书、维修记录等)。

测量工程师考试大纲查询

222 评论(11)

chengjiebgjicom

标准化工程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检验考生对标准化专业理论及其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标准化工程师资格要求。 二、考试科目及试题类型 考试科目分《标准化理论》和《标准化综合应用》。 《标准化理论》考试题型为: 1、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 2、多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正确的答案。 《标准化综合应用》考试题型为: 1、辨析题:根据题意先辨明对或错,再说明理由。 2、案例分析:运用相关原理和知识,对所给案例进行分析。 3、计算题:根据要求进行计算。 4、改错题:指出所给材料中的错误并写出理由。 三、考试时间 《标准化理论》考试时间为90分钟,《标准化综合应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要求与内容 第一部分标准化概论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标准化的原理和作用、标准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标准化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现阶段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标准的概念、对象和本质。标准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标准化的概念、作用。标准化方法原理和标准系统管理原理。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标准化管理发展三个阶段的划分及其特点。我国现阶段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题。 第二部分我国标准化的法律法规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体制、标准化法制管理特性和标准化法规体系、全国专业标委会的工作职责、标准的实施要求和法律责任、检验机构设置的要求、上海市地方标准制定对象和范围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标准化管理体制。标准体制。 2、“依法管理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法》的立法宗旨和目的。标准化法制管理的特性和法规体系。 3、强制性标准的概念、范围和法律地位。 4、全国专业标委会的工作职责。 5、标准的实施要求和法律责任。 6、检验机构设置的要求。 7、上海市地方标准制定对象和范围。 第三部分标准化形式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标准化形式、参数和模块的概念,对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及应用原则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简化与统一化的概念、原则。简化与统一化之间的区别。 2、系列化的概念和工业产品系列化的一般步骤。 3、通用化的概念、前提及一般方法。 4、组合化的概念、理论基础、主要过程和内容。 5、模块的概念。模块化的概念和过程。模块化的技术经济意义。 6、参数的概念。参数的相关特性。 7、优先数系的优点、应用要点和原则。 第四部分标准制定程序与编写方法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标准制定程序和复审阶段要求,对标准编写的规则、内容、结构和要素,对标准质量评价要素、标准内容涉及专利时的处理、标准编制说明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标准制定程序和复审阶段要求。 2、标准编写的总则(基本规则)。 3、标准内容确定原则与要求(重点为产品标准的编写)。标准内容涉及专利时的处理。 4、标准的结构和标准要素。 5、标准编制说明的内容。 6、标准质量评价要素。 第五部分采用国际标准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采标的含义、范围、目的、意义、鼓励政策和措施,对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采用国际标准的含义和范围。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范围。 2、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本原则。 3、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和方法。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5、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鼓励政策和措施。 第六部分企业标准体系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企业标准体系的概念、编制原则、总要求和结构要求,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指导原则、机构设置和其人员素质,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制修订程序和实施要求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企业标准化基本任务和指导原则。企业标准化的机构设置和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素质。 2、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和实施原则。企业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和实施要求。 3、企业标准体系的概念、编制企业标准体系原则和总要求。 4、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构成。 第七部分农业标准化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农业标准化、农业综合标准化的概念和特点、农业标准实施监督、农业标准体系的特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本条件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农业标准化的概念和特点。 2、农业标准体系的特征。 3、农业标准实施监督的内容、方法和形式。 4、农业综合标准化的概念、特点和原则。 5、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6、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 第八部分产品实现过程标准化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基本工作程序,对系列型谱、小批试制、工艺文件、工艺要素、工艺装备、模具、包装的标准化内容与要求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编写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应遵循的指导原则和内容。 2、产品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基本工作程序。 3、系列型谱的内容构成。 4、小批试制阶段工艺、工装等图样和技术文件标准化审查的范围和内容。 5、工艺文件、工艺要素标准化的内容。 6、工艺装备标准化的内容。 7、模具标准化主要内容。 8、包装标准化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第九部分服务标准化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服务业的概念、特性和分类,对《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涉及到的标准化内容,对服务标准化体系编制和服务标准编写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服务业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2、《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涉及到的标准化内容。 3、服务标准化体系的编制原则和结构。 4、服务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标准内容的确定原则与要求。 第十部分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技术标准体系、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知识、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基本组成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标准化的概念。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范围和内容。 2、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和结构。 3、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 4、计算机辅助标准化的技术范畴。 第十一部分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节能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能源、能源因素、能源指标的概念。能源管理体系的一、二级要素。 2、推行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原则。 3、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概念。 4、环境管理体系的一、二级要素。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二级要素。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注意事项。 第十二部分标准化的经济效果评价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概念、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对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的意义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概念、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2、评价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意义。 第十三部分计量基础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计量概念及其特点、法定计量单位及其使用方法,对测量仪器及其分类、计量仪器的计量特性,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对、强制检定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计量概念及其特点。 2、法定计量单位及使用方法。 3、测量仪器及其分类,计量仪器的计量特性。 4、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对。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 第十四部分质量基础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质量的基本概念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质量检验和产品质量责任、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和ISO9000簇文件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质量、质量特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2、过程方法的基本要点。 3、质量检验的概念、形式和分类。 4、产品质量责任。 5、ISO9000簇文件的结构与特点。 第十五部分认证与认可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合格评定的基本概念、产品质量认证的基本模式和类别、实验室认可的具体原则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合格评定的基本概念。 2、认证、认可的概念。 3、产品质量认证的基本模式和类别。 4、产品认证用标准的要求。 5、认证后产品的监督管理。 6、实验室认可的具体原则、意义。 第十六部分标准与国际贸易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WTO/TBT协定和WTO/SPS协定的基本原则及内容、TBT和SPS的特点及表现形式、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对中国加入WTO有关质检工作内容的多边承诺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WTO/TBT协定及其主要内容(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定义。WTO/TBT措施的正当(合法)目标。WTO/SPS措施的基本原则。TBT、SPS的特点、表现形式。 2、我国技术标准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关系。 3、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4、中国加入WTO有关质检工作内容的多边承诺。 第十七部分标准与知识产权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知识产权、标准与专利、我国标准化组织知识产权政策的基础知识,对ISO/ITU/IEC颁布知识产权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知识产权的概念。 2、专利权的范围和专利的特性。 3、标准与专利的区别。 4、ISO/ITU/IEC颁布知识产权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5、我国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指导原则。 第十八部分标准信息管理 考试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标准信息管理、标准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对国际标准文献分类法(ICS)和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标准信息工作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标准信息管理、标准文献检索的概念。标准信息工作的内容。 2、国际标准文献分类法(ICS)和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3、标准文献检索程序和工具。

160 评论(14)

臭豆腐精

申报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助理测绘工程师:1、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学生;2、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应届毕业生并有相关实践经验者;二、测绘工程师:1、已通过助理测绘工程师资格认证者;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力应届毕业生;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三、高级测绘工程师:1、已通过测绘工程师资格认证者;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报考时间每年统考四次,时间为4月、6月、10月和12月。具体考试日期、地点、方式,由考生所在地的考试机构或培训机构另行通知。职业等级该职业资格共分三级:助理测绘工程师、测绘工程师、高级测绘工程师。发证机构经职业技能鉴定、认证考试合格者,颁发加盖全国职业资格认证中心(JYPC)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钢印的《测绘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权威证书,政府认可,电子注册,网上查询,全国通用,就业有效。

242 评论(10)

苏州齐惠壮士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

(1)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6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8年可报考。

(2)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4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6年可报考。

(3)取得含测绘类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者测绘类专业研究生班毕业,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3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的双学士学位或者研究生班毕业,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5年可报考。

(4)取得测绘类专业硕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2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硕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4年可报考。

(5)取得测绘类专业博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1年;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博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3年可报考。

扩展资料:

测绘工程师的技能要求:

(1)把握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外形及外部重力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把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技术;

(3)把握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和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4)把握使用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理论与方法;

(5)具有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及变形监测,资源(土地、矿产、海洋等)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6)认识各种测绘方针、政策和法规;

(7)了解现代大地测量、现代工业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量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测绘工程师

110 评论(15)

Angelcat930

申报条件(一)凡申报中、高级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符合下列条件,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五年以上。 4、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主要贡献者,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及星火奖的主要贡献者。 5、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取得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省、部级重奖者。 (四)获得以下学历,经考核合格,可认定相应的技术资格: 1、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出站人员,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高级工程师资格。 2、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资格。 3、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三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资格。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设《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案例分析》3个科目。考试分3个半天进行。《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2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小时,《测绘案例分析》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

233 评论(14)

抖抖小姨

报考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

(1)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6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8年可报考。

(2)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4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6年可报考。

(3)取得含测绘类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者测绘类专业研究生班毕业,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3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的双学士学位或者研究生班毕业,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5年可报考。

(4)取得测绘类专业硕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2年可报考;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硕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4年可报考。

(5)取得测绘类专业博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1年;取得其他理工类专业博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3年可报考。

具体规定请参见国家测绘局网站重要规范性文件栏目的《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一文。

特别说明,报考条件中的工作年限指的是累计工作时间,即获取相关学位前后的工作经历都算在内。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分为《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综合能力》、《测绘案例分析》三个科目。

扩展资料

执业范围

1、测绘项目技术设计;

2、测绘项目技术咨询和技术评估;

3、测绘项目技术管理、指导与监督;

4、测绘成果质量检验、审查、鉴定;

5、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测绘业务。对已在须由取得执业资格人员充任的关键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要进行强化培训,限期达到要求。对经过培训仍不能取得执业资格者,必须调离关键岗位。

经考试取得证书者,受聘于一个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经过注册后,才可以注册测绘师的名义执业。测绘活动中的关键岗位需由注册测绘师来担任,在测绘活动中形成的技术设计和测绘成果质量文件,必须由注册测绘师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生效。

测绘工程师考试办法

第一条人事部、国家测绘局共同成立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考试办公室,设在国家测绘局),负责考试相关政策研究及考试管理工作。具体考务工作委托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负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行政部门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本地区考试工作,并协商确定具体工作的职责分工。

第二条国家测绘局成立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负责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编写和命题工作,研究建立考试试题库。

第三条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设《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案例分析》3个科目。考试分3个半天进行。《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2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小时,《测绘案例分析》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

第四条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全部(3个)科目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参加全部(3个)科目的考试并合格,方可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

第五条对符合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并于2005年12月31日前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可免试《测绘综合能力》科目,只参加《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案例分析》2个科目的考试。在一个考试年度内,参加前述2个科目考试并合格的人员,方可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

第六条参加考试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所在单位证明及相关材料,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参加考试人员在准考证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第七条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考点原则上设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大、中专院校或者高考定点学校,如确需在其他城市设置,须经人事部和国家测绘局批准。考试日期为每年第三季度。

第八条坚持考试与培训分开的原则。凡参与考试工作(包括试题命制与组织管理等)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和参与或者举办与考试内容有关的培训工作。应考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按照自愿的原则。

第九条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及有关项目的收费标准,须经当地价格行政部门核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条考试考务工作应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好试卷命制、印刷、发送过程中的保密工作,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密。

第十一条考试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考试工作纪律,认真执行考试回避制度。对违反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的,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处理。

测绘师就业前景

测绘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它与现代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相结合后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领域,也提供了更多、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类型。

例如:数字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子系统,经济地理学和区域、遥感技术等等,不胜枚举。

而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测绘工程的产品——关于地理方面的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商品,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可以免费得到,这就又促进了测绘工程的产业化进程,从而为整个测绘工程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商业回报。

测绘工程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总体上可以有如下的就业选择:

可在航天、航空、交通、公安、国防等部门从事导航及通讯工作、海洋测量工作、管理工作及科研工作;

可在航天、航空、交通、冶金煤炭、地震等部门从事定位测量、重力测量、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的生产、设计和规划管理工作;

从事精密工程测量、形变监测、海洋测量、卫星测控、卫星测量数据处理及城市建设、工矿企业、国防工程、土地管理等行业的测量和管理技术工作;

可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建设与规划、国土资源与环境、国防和军事科学、航空航天、海洋、交通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规划和管理工作;

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建立、维护管理和信息处理分析工作、为有关部门为办公自动化、重大项目的立项、论证、投资环境的评估、各种用地的评价、重大工程的选址、规划及各种灾难的损失估计和预告、猜测提供科学依赖的依据;

可在各种所有制的公私营企业公司从事测绘产品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测绘师考试

306 评论(11)

好意萊傳媒

2010年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工程技术人员业务考试大纲主题:2010年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工程技术人员业务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总说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目的是科学、公开、公平、公正地考核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的试验检测技术水平,提高士严检测队伍整体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确保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质量。本考试大纲对试验检测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划分了“了解”、 “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分为试验检测工程师和试验检测员两个等级。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科目分为《公共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试验检测员考试科目仅设专业科目。二者专业考试科目的设置和考试范围相同,考试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试验检测工程师以考察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为主,试验检测员以应知应会的现场操作技能为主。考试方式实行计算机考试或纸质试卷考试的方式。一、考试题型考试题型共有四种形式:单选题、判断题、多选题和问答题,公共基础科目不设问答题。⑴单选题:每道题目有四个备选项,要求参考人员通过对于题干的审查理解,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出唯一的正确答案,每题1分。⑵判断题:每道题目列出一个可能的事实,通过审题给出该事实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判断,每题1分。⑶多选题:每道题目所列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2分。选项全部正确得满分,选项部分正确按比例得分,出现错误选项该题不得分。⑷问答题:分为试验操作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计算题等,每题10分。二、科目设置设置单选题30道、判断题、多选题20道,总计100分,60分合格,考试时间90分钟。专业科目分为:《材料》、《公路》、《桥梁》、《隧道》、《交通安全设施》和《机电工程》。每套试卷设置单选题30道、判断题30道、多选题20道,问答题5道,总计150分,90分合格,考试时间150分钟。三、考试内容参考比例《公共基础》考试科目包括:法律法规20%、计量认证30%、试验检测基础知识50%。《材料》考试科目包括:土工试验30%、集料10%、岩石5%、水泥及水泥混凝土20%、沥青及沥青混合料20%、无机结合稳定材料5%、钢材5%、土工合成材料5%。《公路》考试科目包括: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5%、沥青混合料与水泥混凝土20%、路面基层与基层材料20%、路基路面现场试验检测35%。《桥梁》考试科目包括:桥梁工程原材料20%、桥梁工程基础30%、桥梁上部结构3%、桥梁荷载试验及状态监测20%。《隧道》考试科目包括:隧道基本知识5%、超前支护10%、开挖10%、初期支护15%、防排水15%、施工监控量测15%、衬砌20%、隧道环境10%。《交通安全设施》考试科目包括:基础知识10%、道路交通标志10%、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10%、道路交通标线10%、道路交通标线涂料10%、公路安全护栏15%、隔离设施10%、防眩设施5%、突起路标5%、轮廓标5%、通信管道10%。《机电工程》考试科目包括:基础知识25%、监控设施20%、通信设施20%、收费设施15%、低压配电设施5%、照明设施5%、隧道机电设施10%。以上比例供应考者复习时参考,卷面无法按比例严格分布分数。四、参考教材和参考资料在各科目考试大纲中列出了有关考试参考书目,要特别强调的是当教材中的内容和现行标准规范相对应的内容不一致时,应以现行有效的行业及国家标准规范内容为准。第二部分 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大纲第一章 《公共基础》一、考试的目的与要求本部分主要考查考生了解、熟悉河掌握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中所涉及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计量认证和试验检测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程度。二、主要考试内容一法律法规了解: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12号)、贯彻实施《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的通知(交质监发[2005]547号)。熟悉:计量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及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条款;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第四章中涉及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的条款;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认定中现场评审的主要内容;检测标准的分类及使用原则。掌握:检测机构等级、专业、类别的划分;等级证书的有效期;《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12号)(第三章)中对试验检测活动的规定;检测人员等级、专业、类别的划分;取得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的条件和有效期;考试违规的处理;实验室管理制度、岗位基本职能。二计量认证了解:计量认证的基本概念;《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15481—2000)的基本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通用计量术语。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和层次划分(质量程序、程序文件、其他质量文件);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及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内容;量值测源的基本概念;样品管理及标准差异等管理的基本要求。掌握:国际单位制(SI)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及单位符号;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维护的基本方法;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计量认证(CMA)章的正确使用。三试验检测基础知识了解:误差、数值修约、抽样的基本概念。熟悉:总体、样本、算术平均值、中位数、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测量数据常用的表达方式(表格法、图示法、经验公式法);比对试验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值运算法则及修约规则;测量误差的分类、来源及消除方法;抽样技术中批量、样本的基本概念;抽样检验的类型和评定方法、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测事故的认定及基本处理程序;测量数据常用表达方法的内容。三、主要参考书目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9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1号)。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年7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3号)。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 国务院令[2000]第279号)。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条例(2006年7月27日 国家认监委 国认实函(2006)141号)。⒍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2005年8月20日 交通部令[2005]第12号)。⒎贯彻实施《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的通知(2005年11月18日 交通部 交质监发[2005]547号)。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15481—2000).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数值修约规则(GB 8170—8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 3100~3102—199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⒒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⒓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宣贯指南.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⒔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年2月1日国家计量局发布)⒕陈一梅.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概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⒖张超,郑南翔,王建设.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第二章 《材料》一、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略二主要考试内容⒈土工试验⑴土的三相组成及物理性质指标换算了解:土的形成过程。熟悉: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指标换算。掌握:含水量试验;密度试验;相对密度试验。⑵土的粒组划分及工程分类了解:粒度、粒度成分及其表示方法;司笃克斯定律。熟悉:土粒级配指标;Ca、Cc;土粒大小及粒组划分。掌握:土的工程分类及命名(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颗粒分析试验。⑶土的相对密度及界限含水量了解:天然稠度试验。熟悉:相对密实度D1的基本概念及表达;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液限??L、塑限??p、缩限??s);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掌握:砂土相对密实度测试;界限含水量试验。⑷土的动力特性与击实试验了解:击实的工程意义;击实试验原理。熟悉:土的击实特性;影响压实的因素。掌握:击实试验。⑸土体压缩性指标及强度指标了解:压缩机理;有效应力原理;与强度有关的工程问题;三轴压缩试验;黄土湿陷试验。熟悉:室内压缩试验与压缩性指标;先期固结压力pe与土层天然固结状态判断;强度指标c、??;CBR的概念。掌握:固结试验;直接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承载比(CBR)试验;回弹模量试验。⑹土的化学性质试验及水理性质试验了解:膨胀试验;收缩试验;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掌握:酸碱度试验;烧失量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渗透试验。⑺土样的采集及制备了解: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掌握:土样和试样制备。⒉集料⑴粗集料基本概念了解:集料的定义;标准筛的概念。熟悉:集料划分方法;粗细集料最大粒径和公称最大粒径概念。⑵粗集料密度了解:粗集料(涉及石料和细集料)的各种密度定义。熟悉:密度常用量纲;不同密度适用条件。掌握:表观密度和毛体积密度的试验操作方法、结果计算。⑶粗集料吸水性和耐候性了解:吸水性和耐候性定义。熟悉:砂石材料空隙率对耐候性的影响。⑷粗集料颗粒形状了解:针片状颗粒对集料应用所造成的影响。熟悉:针对两种不同应用目的针片状颗粒的定义方法。掌握:适用不同目的针片状颗粒检测操作方法以及影响试验的重要因素。⑸粗集料力学性质了解:各力学性质的定义及力学性质内容。熟悉:每种力学性质试验结果计算及检测结果含义。掌握:各项试验的操作内容、步骤及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注意分别适用于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粗集料时的各项试验操作方法上的特点和区别。⑹粗集料压碎试验了解:压碎试验的目的。熟悉:两种适用不同范围压碎试验的操作区别。掌握:压碎试验操作步骤。⑺粗集料洛杉矶试验目的了解:洛杉矶磨耗试验目的。掌握:洛杉矶试验操作步骤,试验结果所表达的含义。⑻粗集料道瑞磨耗试验和磨光试验了解:二项试验的目的。熟悉:道瑞磨耗试验和磨光试验结果的联系和区别;二项试验操作步骤和试验结果所表达的含义。⑼粗集料化学性质了解:石料或集料化学性质涉及的含义。熟悉:化学(性质)组成与集料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应用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⑽粗集料的技术要求熟悉:粗集料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⑾细集料(砂)的技术性质了解:砂的技术性质涉及范围,级配的概念;砂中有害成分的类型及检测的基本方法。熟悉:细集料筛分所涉及的几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计算集料级配的方法。掌握:细集料筛分试验的操作过程、影响试验准确性的各种因素,筛分结果的计算;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和含义,砂粗细程度的判定方法。⑿砂的技术要求了解:砂的技术要求。⒀矿料级配了解:级配曲线的绘制方法;级配范围的含义。熟悉:矿料的级配类型;不同级配类型的特点。掌握:合成满足矿料级配要求的操作方法——图解法。⒊水泥及水泥混凝土⑴水泥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五大水泥品种的定义、大致特点及适用范围;水泥的生产过程、掺加石膏及外掺剂的原因所在。⑵水泥细度了解:水泥细度大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熟悉:表示水泥细度的概念——筛余量和表比面积。掌握:筛析法检测水泥细度的操作方法和特点。⑶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了解:水泥净浆稠度和标准稠度概念;确定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意义。熟悉:两种标准稠度测定的方法——标准方法(维卡仪法)和代用法(试锥法)的试验原理;两种方法各自对标准稠度判断方法。掌握:维卡仪法稠度测定方法;试锥法中调整用水量和固定用水量法的关系及操作步骤。⑷水泥凝结时间熟悉:水泥凝结时间的定义;凝结时间对工程的影响。掌握:凝结时间测定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⑸水泥安定性熟悉:水泥安定性定义;安定性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掌握:安定性测定的标准方法——雷氏夹法;代用法——试饼法。⑹水泥力学性质了解:水泥力学性质评价方法——水泥胶砂法。熟悉:影响水泥力学强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计算及结果数据处理。掌握: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的操作步骤。⑺水泥化学性质了解: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内容,对水泥性能产生的影响。熟悉:游离氧化镁和氧化钙对水泥安定性的影响及其评价思路。⑻水泥技术标准和质量评定了解:水泥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熟悉:与常规试验相关的物理力学指标;水泥强度等级的判定方法。掌握:废品与不合格水泥的判定方法。⑼水泥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了解:混凝土材料组成;普通混凝土的概念。⑽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易性)了解:维勃稠度试验方法。熟悉:混凝土工作性的定义;坍落度试验的操作原理、试验过程中评定工作性的方法;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掌握:坍落度试验操作步骤。⑾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了解: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检测方法、注意事项。⑿硬化后水泥混凝土的力学强度了解: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依据;影响混凝土力学强度的各种因素。熟悉:立方体、棱柱体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混凝土强度质量评定方法。掌握:抗压合抗弯强度试验操作步骤,结果计算以及数据处理。⒀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熟悉:配合比设计要求及设计步骤。掌握:设计过程中各个步骤的主要工作内容:①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间关系,水灰比计算方法,用水量、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工作性检验方法,以及工作性的调整。③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④工地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根据工地现场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的方法。⑤控制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⒋沥青和沥青混合料⑴沥青材料基本概念了解:沥青大致的分类;沥青的组分。掌握:沥青适用性气候分区原则,分区方法。⑵沥青针入度了解:沥青黏滞性含义,针入度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针入度指数的含义。熟悉:影响沥青针入度的因素;针入度与沥青标号的关系。掌握:沥青针入度试验操作方法。⑶沥青软化点了解:软化点所代表的沥青性质;软化点与沥青黏滞性的关系。熟悉:影响软化点的因素。掌握:软化点试验操作方法。⑷沥青延度了解:延度的含义。熟悉:影响延度的因素。掌握:延度试验的操作方法。⑸沥青耐久性了解:引起沥青老化的因素;现行规范评价老化的方法。熟悉:老化的沥青三大指标的变化规律;经历老化后沥青抗老化能力评价方法。掌握:沥青老化试验方法。⑹沥青密度熟悉:沥青密度检测方法。⑺沥青腊含量了解:腊含量试验操作过程。熟悉:腊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⑻沥青技术要求了解:沥青等级概念,不同等级沥青适用范围;沥青技术标准主要涵盖的内容。熟悉:沥青标号的划分依据;不同标号沥青适用性的大致规律。⑼其他沥青材料了解:乳化沥青和改性沥青的定义及应用目的。熟悉:沥青改性常用方法;SBS改性沥青的特点;乳化沥青的乳化原理。⑽沥青混合料基本概念了解:沥青混合料类型的划分;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⑾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了解: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的含义;高温稳定性差时沥青混合料所反映出的问题。熟悉: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关键试验方法——车辙试验。掌握: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方法。⑿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熟悉:评价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指标——空隙率、饱和度、残留稳定度。⒀沥青混合料其他性能了解: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抗滑性和施工和易性。⒁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熟悉: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定义、所代表的性能。掌握:空隙率大小对混合料性能影响。⒂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试件制作方法了解:马歇尔试件组成材料计算方法;马歇尔沥青用量大致范围确定方法。熟悉: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表示方法;沥青含量和油石比的定义及二者之间的换算方法。掌握:成型马歇尔试件温度要求,影响试件制备的关键因素;制作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所需拌和物用量计算方法。⒃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密度检测熟悉:马歇尔试件不同密度定义;常用密度检测方法;不同密度检测方法的适用性。掌握:马歇尔试件毛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及理论密度试验操作过程。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熟悉:稳定度和流值的含义;试验结果评定方法;影响试验结果因素的控制。掌握:稳定度试验操作步骤。⒅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了解:车辙试验目的意义。熟悉:车者试验操作方法、试验条件、结果所表示的含义。⒆沥青与矿料黏附性试验了解:影响沥青与矿料黏附性的因素。熟悉:粗细粒径矿料的两种黏附性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黏附等级的划分。掌握:水煮法与水侵法操作步骤。⒇沥青含量试验了解:几种常用沥青含量检测方法。(2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了解:设计内容——选择适宜的矿料类型、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熟悉:各组成材料的性质要求——适宜的沥青标号选择方法、粗集料级配及其与沥青黏附性改善方法;矿粉应用的目的及其基本性能要求;矿料设计中矿粉调整原则和调整方法;沥青混合料设计步骤——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验证阶段;沥青含量不同各个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绘制与各指标关系曲线的方法;各指标随沥青含量增加时的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影响各指标的因素和调整思路。掌握:最佳沥青用量OAC1和OAC2的确定方法,以及最终的OAC的确定方法。⒌无机结合稳定材料⑴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技术要求了解:水泥稳定类材料、石灰工业废渣类材料、石灰稳定类材料的常见类型、级配要求。熟悉: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类型划分;水泥稳定类材料、石灰工业废渣类材料、石灰稳定类半刚性类材料的适用范围;总和稳定类材料技术要求。掌握:石灰、粉煤灰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类原材料(土、水泥、粒料)的技术要求;石灰稳定类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半刚性混合料的强度与压实度要求。⑵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方法了解:水泥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类、石灰稳定土类混合料组成设计的一般规定;原材料试验方法。熟悉:水泥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类、石灰稳定土类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内容。掌握: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石灰工业废渣类混合料、石灰稳定土类混合料设计步骤与要点。⑶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熟悉: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测试方法目的与适用范围;石灰或水泥剂量测定方法的原理;EDTA滴定法的目的与适用范围、所使用的试剂、试验步骤;烘干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试验目的、适用范围和试验步骤;顶面法测定室内抗压回弹模量的试验步骤。掌握: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测试步骤;EDTA测定法标准曲线的制作;烘干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计算;击实试验步骤、要点与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的制备、养生、强度测试及其要求。⒍钢材了解:钢材的种类以及用途。熟悉:普通钢筋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掌握:普通钢筋的力学性能测试——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延伸率和冷弯性能试验操作。⒎石料了解:桥涵工程所用石料的种类以及用途。熟悉:石料的技术标准、技术等级划分。掌握:石料的力学性能——饱和抗压强度、洛杉矶磨耗试验方法。⒏土工合成材料了解:公路工程对土工织物及相关产品要求;土工合成材料的适用范围。熟悉:土工织物及相关产品的质量要求;单位面积质量、厚度、渗透性、孔径、拉伸率、拉伸强度、抗滑性等;土工织物及相关产品的性能及质量检测试验;土工织物厚度测定、单位面积质量测定、垂直渗透试验、孔径测定、拉伸试验、直剪摩擦试验。掌握:相关标准对土工合成材料的规定、试验方法并熟练操作;影响试验的主要因素及试验注意事项。

27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