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香麦芽糖
为您整理“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教材精讲: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级消防工程师栏目。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教材精讲: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
(一)灭火剂储存装置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储存装置均为储存压力规格,储存装置为无缝钢质容器,它由容器阀、连接软管、钢瓶组成,耐压值为。二氧化碳高压系统储存装置规格有32L、40L、45L、50L、。
高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储存的容器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5MPa,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19 MPa± MPa;储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充装系数应按国家现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执行;储存装置的环境温度应为0℃~49℃。
低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储存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并应采取良好的绝热措施。储存容器上至少应设置两套安全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 MPa± MPa;储存装置的高压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为,低压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为 MPa;储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装置系数应按国家现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容器阀应能在喷出要求的二氧化碳量后自动关闭;储存装置应远离热源,其位置应便于再充装,其环境温度宜为-23℃~49℃;
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二氧化碳灭火剂》(GB4396-2005)的规定;储存装置应设称重检漏装置。当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一氧化碳量损失10%时,应及时补充;储存装置的布置应方便检查和维护,并应避免阳光直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的储存容器间内。局部应用灭
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可设置在固定的安全围栏内。专用的储存容器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靠近防护区,出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室内应保持干燥和良好通风;设在地下的储存容器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通向室外。
(二)容器阀
容器阀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差动式和膜片式两种。容器阀的启动方式一般有手动启动、气启动、电磁启动和电爆启动等方式。与之对应的启动装置有手动启动器、气启动器、电磁启动器、电爆启动器。
(三)选择阀
在多个保护区域的组合分配系统中,每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在集流管上的排气支管上应设置与该区域对应的选择阀。选择阀的位置宜靠近储存容器,并应便于手动操作,方便检查维护。选择阀上应设有标明防护区的铭牌。
选择阀可采用电动、气动或机械操作方式。选择阀的工作压力:高压系统不应小于12MPa,低压系统不应小于。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动作之前或同时打开。
(四)喷头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喷头安装在管网的末端,用于向防护区喷洒灭火剂。喷头是用来控制灭火剂的流速和喷射方向的组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喷头布置应使防护区内二氧化碳分布均匀,喷头应接近天花板或屋顶安装。
设置在粉尘或喷漆作业等场所的喷头,应增设不影响喷射效果的防尘罩。
(五)压力开关
压力开关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气信号,一般设置在选择阀后,以判断各部位的动作正确与否。
(六)安全阀
安全阀一般设置在储存容器的容器阀上及组合分配系统中的集流管部分。在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部分,由于选择阀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在容器阀的出口处至选择阀的进口端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因而在此空间内容易形成一个危险的高压区。为了防止储存器发生误喷射,因此在集流管末端设置一个安全阀或泄压装置,当压力值超过规定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泄压以保证管网系统的安全。
(七)管道
高压系统管道及其附件应能承受最高环境温度下二氧化碳的储存压力,低压系统管道及其附件应能承受的压力。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管道应采用符合《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B/T8163-2008)的规定,并应进行内外表面镀锌防腐处理。对镀锌层有腐蚀的环境,管道可采用不锈钢管、铜管或其它抗腐蚀的材料。挠性连接的软管必须能承受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温度,并宜采用不锈钢软管。低压系统的管网中应采取防膨胀收缩措施。在可能产生爆炸的场所,管网应吊挂安装并采取防晃措施。管道可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或焊接。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公称直径大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管网中阀门之间的封闭管段应设置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高压系统应为15 MPa±,低压系统应为 MPa±。
虾虾虾虾酱
一场考试的成功在于考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一级消防工程师和消防员有什么区别?”,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一级消防工程师执业范围?待遇怎么样?
提到消防很多考生想到的是消防兵消防员。我们都知道消防员是和平年代不和平的职业,是和平时期的守护神。那么你对消防员的分类了解吗?
消防员,指列入消防行业特有职业(工种)范围的从业人员。
具体可细分为综合消防救援员、森林消防员、建(构)筑物消防员、灭火救援员、灭火员、防火员、火灾瞭望观察员等。
其实消防员对于工作时的状态来说更偏重于“灭火和救援”,火灾发生后都是我们敬爱的消防员来实施灭火作战和救援作战。
已经开始学消防的考生都知道,消防这个词只是读者顺口,真实的宣传语却是防消结合。
消防工作其实有消的部分,同样有防的部分。
按照时间顺序来说,灭火和救援都属于事中行为,是已经发生了着火事实才进行动作和作战的。
这些就是我们平日里见到的消防员,听到的消防警笛时他们去做的事情。
所谓最美逆行不过如此,别人都在逃离,他们迎难而上。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的执业范围:
1、消防技术咨询与消防安全评估;
2、消防安全管理与技术培训;
3、消防设施检测与维护;
4、消防安全监测与检查;
5、火灾事故技术分析;
6、其他消防安全技术工作。
从上述的一级消防工程师的执业范围和工作内容来看,消防工程师的工作并不像消防员那么危险,但是作用却是非常大的。
如果说消防员更注重“灭火和救援”的话,那么我们消防工程师的定位就是“防火”,通过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运用,来减少或者阻止火灾的发生。
消防工程师的工作按照时间顺序的话,属于“事前”行为,并不是在火场作战。工作如果做得好,那么在单位就会尽量少的发生火灾事故,尽量少让消防员暴露在危险中。工作做好了,就是给单位在危险的情况下减少损失和伤亡,同样也是对消防员的保护。
简单来说,消防工程师的所有工作,对于消防整件事中,做的就是“防火”,防止有可能因为着火的危险因素,防止火灾的发生,防止火灾扩大。传授防火知识、评估防火设施设置是否合格,维修防火监控设备。以及为消防员在灭火作战和救援行动所需要的条件提前做好规划等等。
一、泄压面积计算【三部曲】
第一步曲
长径比计算
L*2(a+b)/4ab
第二步曲
代入泄压面积计算公式
A=10CV2/3 V=L×a×b
第三步曲
确定泄压面的设置位置
(根据出题的情况)
(一)长径比计算
(1)长径比=L*2(a+b)/4ab(长径比为建筑平面几何外形尺寸中的最长尺寸与其横截面周长的积和倍的该建筑横截面积之比)。
(2)当计算长径比>3时,宜将该建筑划分为长径比小于等于3的多个计算段,各计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当计算长径比<3时,可直接代入泄压面积计算公式计算。
(二)代入泄压面积计算公式
(1)代入A=10CV2/3
式中:A——泄压面积(㎡)
V——厂房的容积(m3)
C——泄压比(㎡/m3),其值可按表2-8-1选取。
(2)分段计算长径比的,需要求总泄压面积(A总=每段泄压面积*段数)
(三)确定泄压面的设置位置
(1)泄压面的设置应避开人员集中的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
(2)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
二、经典案例演练
例1:【2015年案例6】某单层木器产房为砖木结构,屋顶承重构件为难燃性构件,耐火极限为,柱子采用不燃性构件,耐火极限为。木器厂房建筑面积为4500㎡,其总平面布局和布置如图所示;木器厂房周边的建筑,面向木器厂房一侧的外墙上均设有门和窗。该木器厂房采用流水线连续生产,工艺不允许设置隔墙。厂房内东侧设有建筑面积500㎡的办公、休息区,采用耐火极限的防火隔墙与车间分隔,中间仓库内储存3昼夜喷漆生产需要量的油漆、稀释剂(甲苯和橡胶水,C=),采用防火墙与其他部位分隔,油漆工段通向车间的防火墙上设有双扇弹簧门。该厂房设置了消防给水及室内消火栓系统、建筑灭火器、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问题】计算油漆工段的泄压面积,并分析利用外窗作泄压面的可行性。 (提示:1502/3=;2002/3=;7502/3=)
第一步:计算油漆工段的长径比:长径比=[2(a+b)L]/4×a×b=[2×(5+10)×15]/[4×5×10]=<3,不需要分段计算。
第二步:代入泄压面积计算公式:容积为V=15×10×5=750m3; A=10CV2/3=10××(15×10×5)2/3=㎡
第三步:确定泄压面的设置位置不可利用外窗作为泄压面,且油漆工段外墙长15m,高5m,外墙面积为15×5=75㎡,小于泄压面积。需要外窗、屋面共同泄压,或仅利用屋面泄压。
例2:某厂房建筑面积为5000㎡,建筑高度为10m,建筑层数为2层,油漆工段的建筑面积为50㎡其中长边为10m,短边为5m,高为10m,计算油漆工段的泄压面积?(C=,50002/3= 292,500002/3=1300,7502/3= )
第一步:计算油漆工段的长径比:15×2×(5+ 10)/4×5×10=<3(可不分段计算)
第二步:代入泄压面积计算公式 :A=10CV2/3 =10××(15×5×10)2/3 =10××7502/3 =90㎡
例3:某厂房建筑面积为5000㎡建筑高度为10m,油漆工段的建筑面积为200㎡其中长边为40m,短边为5m,高为10m,计算油漆工段的泄压面积?(C=,50002/3=292,500002/3=1000,10002/3=100,5002/3=63)
第一步:油漆工段的长径比:40×2×(10 +5)/4×10×5=>3当计算长径比>3时,应分段计算。 将厂房长边分为相等的两段再进行长径比计算: 长径比=20×2×(10 +5)/4×10×5 =3 (可不再分段计算)
第二步:代入泄压面积计算公式 :A=10CV2/3 =10××(20×5×10)2/3 =10××10002/3 =110㎡ ;整个油漆工段的泄压面积=110*2=220㎡。
预习方法1:宏观鸟瞰阅读目录
鸟类的视野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它们能够身处高处对下面的宏观事物一目了然,而在预习阶段,我建议像鸟类那样宏观鸟瞰的进行预习。因为考生想要提高自己之后的学习效率,首先需要让自己知道大概的学习内容,而宏观鸟瞰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考生大体了解专业内容提高之后的学习效率。考生需要预习的内容就是各科教材的章节目录,从章节和小节的标题中了解大致的知识内容。
预习方法2:标记圈划学习重点
考试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不少,而考生需要在日后重点学习不是书中全部的知识,而是考试中会考查到的考点,既然预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那么考生就需要对章节目录进行标记圈划,我声明,可别看见什么标记什么,而要针对重点的考点知识进行标记圈划,这里建议考生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让自己能够在日后的学习时对重点内容一目了然。
预习方法3:发现问题尝试解答
有些考生认为自己在进行预习时没有问题是万幸,但是我想说这样想法其实不对,如果您想在进行预习工作时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应该着眼于发现问题自我设问并尝试解答。
在借助考试教材进行预习时,考生不要把自己的工作仅限于单纯的阅读,对于自己之前标记圈划出来的重要考点要适当的提出问题,比如这样的考点会怎么出题?而作为考生面对这样的考题会不会解答?在合上教材后,回顾一下自己预习的内容,对于一些没有记住或者存在疑问的地方在原先标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记录,作为之后学习时的重中之重。
厦门混世小魔王
为您整理“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教材精讲: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级消防工程师栏目。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教材精讲: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以《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为依据,根据保护对象、系统设置类型、灭火剂种类等不同,确定设计基本参数。
知识点:防护区设置、安全要求及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
一、防护区的设置要求
(一)防护区的划分
防护区的划分应根据封闭空间的结构特点和位置来划分,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3。
(二)耐火性能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
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建筑物构件耐火时间(一般为30min)包括:探测火灾时间、延时时间、释放灭火剂时间及保持灭火剂设计浓度的浸渍时间。延时时间为30s、释放灭火剂时间对于扑救表面火灾应不大于1min;对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不应大于7min。
(三)耐压性能
在全封闭空间释放灭火剂时,空间内的压强会迅速增加,如果超过建筑构件承受能力,防护区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造成灭火剂流失、灭火失败和火灾蔓延的严重后果。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四)泄压能力
对于全封闭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对于设有防爆泄压设施或门窗缝隙未设密封条的防护区可不设泄压口。
(五)封闭性能
在防护区的围护构件上不宜设置敞开孔洞,否则将会造成灭火剂流失。在必须设置敞开孔洞时,应设置能手动和自动关闭的装置。在喷放灭火剂前,应自动关闭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
(六)环境温度
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二、安全要求
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保证防护区内所有人员在30s内撤离完毕。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打开。
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
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每小时5次。
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
经过有爆炸危险和变电、配电场所的管网,以及布设在以上场所的金属箱体等,应设防静电接地。
有人工作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有毒性反应浓度。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与应急操作应有防
止误操作的警示显示与措施。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宜配置空气呼吸器。
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
(一)一般规定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全淹没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封闭空间内的火灾;局部应用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不需封闭空间条件的具体保护对象的非深位火灾。
1.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气体、液体、电气火灾和固体表面火灾,在喷放二氧化碳前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其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3%,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面;
(2)对固体深位火灾,除泄压口以外的开口,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
(3)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200Pa;
(4)防护区用的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
2.采用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保护对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3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2)在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3)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液体时,液面至容器缘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启动释放二氧化碳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气源。
组合分配系统的二氧化碳储存量,不应小于所需储存量最大的一个防护区域或保护对象的储存量。
当组合分配系统保护5个及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时,或者在48h内不能恢复时,二氧化碳应有备用量,备用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储存量。对于高压系统和单独设置备用储存容器的低压系统,备用量的储存容器应与系统管网相连,应能与主储存容器切换使用。
(二)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二氧化碳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倍,并不得低于34%。当防护区内存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可燃物时,防护区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应采用可燃物中最大的二氧化碳设计浓度。
全淹没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的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min。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7min,并应在前2min内使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30%。
(三)局部应用系统的设计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设计可采用面积法或体积法。当保护对象的着火部位是比较平直的表面时,宜采用面积法;当着火对象为不规则物体时,应采用体积法。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喷射时间不应小于。对于燃点温度低于沸点温度的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的火灾,二氧化碳的喷射时间不应小于。
当采用面积法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对象计算面积应取被保护表面整体的垂直投影面积;
(2)架空型喷头应以喷头的出口至保护对象表面的距离确定设计流量和相应的正方形保护面积;槽边型喷头保护面积应由设计选定的喷头设计流量确定;
(3)架空型喷头的布置宜垂直于保护对象的表面,其瞄准点应是喷头保护面积的中心。当确需非垂直布置时,喷头的安装角不应小于45°。其瞄准点应偏向喷头安装位置的一方。
知识点:其他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
(一)一般规定
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
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和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之和。
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
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
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
各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同一灭火设计浓度、同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
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喷头安装高度小于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
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
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倍。
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设计规范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倍。
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气体和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min。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采用氮气增压输送。氮气的含水量不应大于。
储存容器的增压压力宜分为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一级(表压);
②二级(表压);
③三级(表压)。
七氟丙烷单位容积的充装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一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3;
②二级增压焊接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950kg/m3;
③二级增压无缝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3;
④三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080kg/m3。
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的80%。
管网布置宜设计为均衡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喷头设计流量应相等;
②管网的第1分流点至各喷头的管道阻力损失,其相互间的最大差值不应大于20%。
优质工程师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