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7

丫丫由由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体外诊断应用工程师考试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黑糖丸子

已采纳

shèn mǔ xì bāo liú

nephroblastoma

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是最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小儿腹部肿瘤中占首位。肿瘤主要发生在生后最初5年内,特别多见于2~4岁。左右侧发病数相近,3~10%为双侧性,或同时或相继发生。男女性别几无差别,但多数报告中男性略多于女性。个别病例发生于成人。1899年德国医师Max Wilms首先报告此病,后以该氏姓氏命名而为人们所熟知。近代称为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因从胚胎发生上由后肾发展而成,且肿瘤由极其类似肾母细胞的成份所组成。自化学疗法问世,尤其放线菌素D与长春新堿对本瘤特殊有效,加以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使其预后明显改善,各期的2年生存率均可在80%以上,甚至达92%,是肿瘤治疗取得巨大成功的实践之一。

在婴儿发现上腹部肿块,应按现代诊断技术进行检查。排泄性泌尿系造影可见肾外形增大,肾盂肾盏变形、伸长、移位或有破坏。部分病例肾功能减退或完全不显影,需应用大剂量造影剂造影。平片上伸有散在或线状钙化。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肾积水。CT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侵犯的范围。并可进行血清红细胞生长素测定和血清肾素测定。必要时可进行肾动脉造影,99mTcDMSA肾闪烁扫描等检查。

肾母细胞瘤至今尚无诊断性肿瘤标记物。与神经母细胞瘤等肿瘤鉴别时,可进行骨髓穿刺,尿VMA、HVA定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甲胎蛋白(AFP)定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定量等检查。

在剖腹时,典型所见,肾母细胞瘤是一个实质,光滑、表面有扩张的侧支血管,略带蓝色的球形肿物,部分取代其所发生的肾脏,并使肾脏移位。由于肿瘤被高张力的肾被膜所围绕,且有脆而易碎、富于细胞的特性,应避免在术前、术中作穿刺或切开活检,以免种植而播散。为了除外双侧性肿瘤的可能,有时必须进行活检,尤其是在第2次、第3次手术时,要选择合适的部位。在获得确切的诊断后,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一组报告小儿双侧肾母细胞瘤,虽然活检19例中17例获得生存,这是很好的证明。不应由于惧怕活检种植,以致未能明确肿瘤的组织结构,从而降低生存率。当然,切除单侧病变的病例,为了活检是要付出代价的。肿瘤散落的病例,即使能将肿瘤完全切除,并处于有利的病期,但仍需加用化疗和放疗而对能完整切除肿瘤,未作活检的病例,只要少量化疗可以获得同样的治愈率。

术前诊断必须了解以下问题:

(一)对侧肾脏是否正常因为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是肾切除,对侧肾功能必须正常。有可能同时发生双侧性肿瘤,也许对侧肾脏缺如或有先天性畸形。根据病史,体检,超声,血和尿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排泄性泌尿系造影所示,基本上可以作出如下的诊断,对侧肾脏功能良好,或有损害,或可切除的。在特殊病例可补作肾图、动脉造影、CT检查获得进一步了解。即使检查为阴性,外科医师在手术时仍需小心地探视对侧肾脏,避免可能因X线未发现较小肿瘤的失误。

(二)是否有转移由于肾母细胞瘤生长快速,首次发现时已有相当大的体积,虽然初步检查是局限的,但诊断时15%已有转移,常见部位是肺,其次为肝、骨和脑。由于并非常规检查淋巴结标本,所以在统计学上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关系,报道的数据较少。2年生存率在淋巴结阴性者为82%,阳性者为54%。

(三)肿瘤能否切除肿瘤位于肾包膜内,压迫和推移周围脏器,但很少侵入附近脏器。肿瘤已经穿破包膜,仍然很少不能切除的。甚至肿瘤包绕大血管,亦时常能找到间隙而分离出来。瘤栓时常直接侵入肾静脉、下腔静脉乃至右心房。所以术前了解是否已侵入血管是很重要的,必要时作下腔静脉造影和、或右心血管造影。术时要限制操作,以免肿瘤扩散入肾静脉。

在治疗前,对于肿瘤的特异性和预后因素应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具体病例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使治疗效果提高。在治疗过程中,更要防止有害无益的过度治疗。在主要治疗结束之后,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手术配合化疗及放疗的综合疗法,已是公认的治疗方法。但如何组合和应用剂量以及疗程,使达到危害最小而疗效最高的目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肾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术时常有少量失血。对于巨大肿瘤,特别是下腔静脉被包缠者,可遭遇大出血的危险。因此,术前准备要有中心静脉插管和监测,必要时可快速补充血容量。桡动脉插管和监测,可及时作血气分析,术时置导尿管和术后尿量监测。

瘤体较脆易破裂,所以腹部切口必须有广大的显露,使其易于显露肾静脉探查其他部位的肿瘤病灶。最好的进路是横切口,从第12肋骨的腋前线到达对侧缘。切除巨大肿瘤时,可能要加作胸部延长切口,使手术较为容易且安全。要求过细地探查腹腔,可能有淋巴结和/或肝转移,对于可疑的淋巴结要作活检,并用金属夹作好标记。对侧肾脏要仔细的检视和触扪。外科医师的使命是清除所有肿瘤组织,需要作广泛的淋巴解剖,或者切除被肿瘤浸润的邻近组织,如胃、肠、肝。要仔细地触扪肾静脉,保证在瘤栓的远端结扎静脉。如若瘤栓延伸至下腔静脉,应切开静脉去除瘤栓。瘤栓扩展至右心房,则要借助体外循环才能成功的达到目的。

传统要求手术时早期结扎肾静脉,认为可以减少肺瘤栓的危险性。然而,根据各方资料,静脉结扎的时机,并不影响预后,结扎肾静脉先于结扎肾动脉,则流出阻断先于流于阻断,结果是瘤体充血肿胀,增加脆性,肾周肿瘤静脉破裂。所以技术上可行时,应早期阻断动脉,使瘤体缩小和减少脆性,便于操作。当肿瘤巨大时,不可能先显露肾静脉,要等待四周游离后,从侧面到达肾门,如经胸腹联合切口,则较为便利。

当遇到少见的病例,肿瘤巨大和/或病人情况太差时,为了使术前瘤体缩小,便于切除时简易安全,可应用一疗程长春新堿或放疗或肾动脉栓塞。但使用术前治疗方案前,其生存率并不改善,况且术前治疗有以下缺点:①甚至是小剂量化疗,亦可破坏肿瘤的组织结构,从而不能进行分期,结果是给予不适当的治疗方案。②可以发生误诊。某些腹部肿块病例,剖腹证明不是肾母细胞瘤。③婴儿的Ⅰ期肿瘤,接受不适当的术前治疗。

结合肿瘤的分期与组织病理学分类,可采用下列具体方案。

(一)预后好的组织结构

Ⅰ期瘤肾切除术,化疗(长春新堿+放线菌素D),疗程10周或6个月,不作放疗。

Ⅱ期手术,化疗(长春新堿+放线菌素D+阿霉素),疗程15个月,不作放疗或放疗20Gy。

Ⅲ期手术,化疗同Ⅱ期,放疗10Gy或20Gy。

Ⅳ期手术,3药化疗同Ⅱ期和Ⅲ期,或加用环磷酰胺为4药化疗,放疗20Gy。

(二)预后差的组织结构

任何分期瘤肾切除术,3药和4药化疗,放疗剂量按年龄增至40Gy。

1.化疗药物①放线菌素D15μg/(kg·d),连续5天,第6周和3个月时重复,此后,每3个月为一疗程。②长春新堿,每周1次,8~10周为一疗程。③阿霉素40mg/m2,分2~3天静注,每4周1次,总量300~400mg/m2。④环磷酰胺10mg/(kg·d),连续3天,以后,每6周为一疗程。

2.放射疗法在术后48~72小时进行,不宜晚于10天。

双侧肿留的治疗:根据个别病例选择最佳方案,目的是保留更多有功能的肾组织,将大的肿留作肾切除;另一侧作活检或部分切除,术后化疗和放疗。同时发生的双侧肿瘤,时常是预后好的组织类型,倾向应用较保守的方法。对于预后差的组织结构,要加强治疗计划。

转移肿瘤的治疗:目前认为应用化疗为第一线,外科手术为第二线。例如肺转移的治疗,先化疗,以后再切除残留病灶,但外科切除转移瘤要在加强化疗之后进行。

肿瘤起源于未分化的后肾胚基,可形成肾的各种成分。瘤体大小不一,覆有薄而脆的假包膜,切面均匀呈鱼肉状,灰白色,有坏死、出血、囊性变。镜下可见未分化的上皮性和间叶性的混合组织,上皮分化为不规则的腺样结构或形似肾小球的团块。间叶组织可演变为横纹肌、平滑肌、骨、软骨、血管、结缔组织等。肿瘤增长极快,可直接穿破包膜侵犯肾周围组织,或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脏等;经血行转移,以肺转移多见;10~45%有肾静脉瘤栓,下腔静脉瘤栓为。,骨转移较少。

临床病理分期与掌握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及影响预后均有密切关系,至为重要。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目前认识到先天性中胚叶细胞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常发生在乳儿期,组织分化良好,常呈良性过程。囊性肾母细胞瘤亦呈良性过程,预后较好。根据国际小儿肿瘤学会的观点,强调细胞组织类型对于预后的重要关系,因此,按病理组织学可将肾母细胞瘤分为两种类型。

(一)预后好的组织结构组例如典型肾母细胞瘤、囊性肾母细胞瘤、中胚叶细胞肾瘤。

(二)预后差的组织结构组约占10%,例如未分化型肾母细胞瘤、透明细胞肉瘤、横纹样瘤(rhabdoid tumor)。近60%病例死亡。

影响预后的因素,以往认为与肿瘤的大小、病儿的年龄有关,在非常有效的治疗发展下,现已失去意义。其他因素诸如浸润包膜,扩展至肾静脉或下腔静脉,肾外局部扩散,术中破溃,腹腔播散等,可将肉眼所见的肿瘤全部开除和应用多药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当前认为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肿瘤的组织结构,原发肿瘤的完整切除,转移病灶和双侧病变。因此,近年的临床病理分期方法,对于肿瘤的局部播散,不似以前那样注重,已从Ⅲ期移为Ⅱ期。而对淋巴结转移,因其预后甚差,比以前估计的更严重,所以从Ⅱ期改为Ⅲ期。

临床病理分期:

Ⅰ期:肿瘤限于肾内,可完全切除,肾被膜完整,术前或术中肿瘤未破溃,切除边缘无肿瘤残存。

Ⅱ期:肿瘤已扩散至肾外,但可完全切除;有区域性扩散:如肿瘤已穿透肾被膜达肾周围组织;肾外血管内有瘤栓或已被肿瘤浸润;肿瘤曾做活体检查或有肿瘤局部散落但仅限于肾窝;切除边缘无明显肿瘤残存。

Ⅲ期:腹部有非血源性肿瘤残存。

1.肾门或主动脉旁淋巴链经病理检查有肿瘤浸润。

2.腹腔内有广泛性肿瘤污染,如术前或术中有肿瘤散落或肿瘤生长穿透至腹膜面。

3.腹膜有肿瘤种植。

4.切除边缘有肿瘤残存(大体或镜检)。

5.由于浸润周围主要脏器,肿瘤未能完全切除。

Ⅳ期:血源性转移,如肺、肝、骨、脑。

Ⅴ期:诊断时为双侧性肿瘤,应按上述标准对每侧进行分期。

时常为无症状的上腹部肿块,向胁部鼓出。表面光滑、实质性,较固定,大者可超越腹部中线。早期不伴有其它症状,常在婴儿更衣或洗浴时被家长或幼保人员偶然发现。肿物增长较大时,可出现腹痛、血尿、发热、高血压、贫血等症状。疼痛可因局部浸润、肿瘤出血和坏死、肿瘤压迫周围组织脏器等引起,个别因病理性肾破裂而出现急性腹痛。血尿因浸润肾盂、肾盏而发生,并不常见,约10~15%。低热是常见症状,由于肿瘤释出的蛋白质所致,提示肿瘤进展较快。高血压常因肾缺血而肾素升高所致,较常见,有30~60%。贫血多因肿瘤内出血的关系。肿瘤晚期可出现恶液质。近年注意其内分泌改变,肿瘤可产生红细胞生长素,测定时红细胞生长素可升高,但很少出现红细胞增多症。

计有15%病例伴有其他先天畸形,如无肛症,偏身肥大症,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等。最多见是泌尿生殖系畸形,如蹄铁形肾等。近年对家族性发生倾向与遗传性关系有较多的研究,发现有染色体异常,11号染色体短臂的中间部缺失性畸变,使其成因研究有所进展。

完整执行治疗方案的病例,2年无复发可认为治愈。治疗方案执行不完整的要等待5年再作定论。综合治疗的预后较好,肿瘤局限在肾内者,2年无瘤存活率为88%,2年存活率为93%。局部晚期病变及远处转移者,2年无瘤存活率为77%。从组织类型分析,预后好的2年存活率为90%,预后差的仅54%。

体外诊断应用工程师考试题

313 评论(8)

钉子生锈了

2017临床检验技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模拟题一:

A1型题(答案见尾页)

1.关于血肌酐和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SCr 和尿素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B.尿素的浓度取决于机体氮的分解代谢和肾脏的排泄能力

C.尿素酶法测定尿素反应专一、特异性强 D .酶偶联法测定肌酐特异性高,但价格昂贵

E .血尿素测定比血肌酐测定能更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2.利用不同物质的清除率可测定肾脏的某些功能,应除外哪项

A.肾小球滤过率 B .肾血流量 C .肾滤过压 D .肾小管排泌功能 E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3.肾脏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受何种激素支配

A.类固醇激素 C.血管升压素 D.醛固酮 E.前列腺素

4.不去蛋白时,血清中肌酐多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测定

A.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 B.碱性苦味酸终点法 C.酸性苦味酸动力学法

D.酸性苦味酸终点法 E.中性苦味酸动力学法

5.肾单位不包括

A .肾小球 B.近曲小管 C.髓袢升支 D .髓袢降支 E.集合管

6.尿素氮测定(脲酶法)时,无蛋白血滤液中之尿素经尿素酶作用后可产生

A .氨 B .碳酸钠 C .氨基硫脲 D.硫酸钠 E. NAD+

7.尿蛋白选择指数

A.肾小管排泌功能检查 B.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C.肾小球滤膜屏障功能检查

D.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E.肾血流量检查

8.关于肾小管各部分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A.近曲小管参与机体的体液酸碱调节,髓襻具有“逆流倍增”的功能;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继续重吸收部分水和钠

B.近曲小管具有“逆流倍增”的功能;髓襻参与机体的体液酸碱调节;远曲小管为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

C.近曲小管在尿液的浓缩稀释功能中起重要作用;髓襻具有“逆流倍增”的功能;远曲小管参与机体的体液酸碱调节

D.近曲小管为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髓襻具有“逆流倍增”的功能;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继续重吸收部分水和钠 E.近曲小管为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髓襻参与机体的体液酸碱调节;远曲小管具有“逆流倍增”的功能,参与尿液的浓缩稀释

9.肾脏的基本功能应除外以下哪项

A.排泄机体代谢的终产物 B.参与胆红素生成 C.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激素

D.肾脏是许多的肽类激素和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降解场所

E .将摄入量超过机体需要的物质和进入体内的外源性异物排出体外

10.肾小球可以滤过血浆是依靠

A.逆流倍增作用 B .有效滤过压作用C.有效渗透压作用D.易化扩散E.主动转运

11.关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试验,以下正确的是

A. 能较早反映肾功能的损伤和肾小球的损害程度,参考值为80 ml/min ~120ml/min

B.能较早反映肾小管的损害程度,参考值为8 ml/min~120ml/min

C.能较早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害程度,参考值为8 ml/min~12ml/min

D. 能较早反映肾功能的损伤和肾小球的损害程度,参考值为80 ml/min ~120ml/min

E.能较早反映肾小管的损害程度,参考值为80 ml/min~120ml/min

12.尿蛋白测定

A .双抗体夹心法 B.双缩脲法 C. Jaffe 法 D. ELISA E.紫外分光法(290nm)

13.目前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金指标是

A、内生肌酐清除率 B、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C、尿素清除率 D、尿酸清除率 E、菊粉清除率

14.某物质的肾阈,是指该物质的

A、最大清除率 B、最大重吸收率 C、最大分泌率 D、最小清除率 E、在尿中出现时的最低血浆浓度

15.肾脏灌注压在以下哪项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A. mmHg~ mmHg B. Pa~ Pa C. kPa~ kPa

D. MPa~ MPa E. mmH20~ mmH20

16.正常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达

A. 50L B. 100L C. 180L D. 200L E. 500L

17.下列哪些是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价指标?

A .肾小球滤过率B .滤过分数C .尿蛋白选择指数 D .以上皆是E .仅BC

18.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改变是

A.下降 B.增高 C.正常 D.大部分病人正常 E .正常或增高

19.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试验

A. 51ml/min~70ml/min 为轻度损害 B. 50 ml/min~31ml/min 为中度损害 C.<30ml/min 为重度损伤

D.<20ml/min 为肾衰竭 E.以上皆正确

20.以下哪项用于尿酸测定

A. ELISA 法 B.双缩脲法 C .琼脂电泳法 D .免疫发光法E .紫外分光法(290nm)

21.常用于临床诊断的尿酶除外以下哪项

A.丙酮酸脱氢酶 B.乳酸脱氢酶 C.丙氨酸氨基肽酶 D.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E. β-葡萄糖苷酸酶

22.下列哪项试验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比较灵敏

A.血浆尿素 B.血浆肌酐 C.血浆尿酸 D.尿肌酐 E.内生肌酐清除率

23.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量蛋白尿 B.低凝状态 C.低蛋白血症 D.高脂血症 E.水肿

24.关于肾单位的构成,正确的是

A.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构成 B.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管构成 C.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

D.肾小管由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构成 E.以上皆不正确

25.关于尿微量白蛋白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用蛋白定性的化学方法不能检出 B.可随机留取标本 C.多采用免疫化学法进行常规测定

D.可见于糖尿病性肾病 E.为晚期肾损伤的测定指标

26. 肾小管的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是

A.髓袢细段B.髓袢粗段C. 近曲小管D. 远曲小管E.集合管

27.以下哪项用于尿素测定

A.紫外分光法(290nm) B.二乙酰一肟法C.双缩脲法 D . ELISA 法E .免疫荧光法

28.下列生物活性物质中哪种不是在肾脏内合成分泌的

A.肾素 B.胆固醇 C.红细胞生成素 D.前列腺素 (OH)2-D3

29.关于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错误的是

不通过肾小球滤过,因而尿中排出量不受血中其来源的影响 B.其为溶酶体酶的一种

C.分子量为140kD,在肾皮质含量最高 D.在肾单位远曲小管细胞内含量最丰富

E.其活性对肾小管活动性损伤有灵敏反应

30.下列何项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必须条件

A.尿蛋白> B.尿沉渣红细胞计数>3个,高倍视野 C.高血压 D.水肿 E.血脂升高

参考答案:

1~10. ECCAE ACDBB 11~20 ABEEC CDAEE 21~30 AEBCE CBBDA

模拟题二:

A1型题(答案见尾页)

1.缺乏时表现为氧化磷酸化障碍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2 C. 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2.测定维生素A 的常用分析方法有

A.分光光度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荧光光度法 D.以上皆是 E.以上皆不是

3.微量元素分析的样品包括

A.血液、毛发、尿液 B.血液、毛发、指甲 C.尿液、毛发、指甲 D.粪便、毛发、血液 E.以上皆是

4.关于维生素A 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肝脏含量最丰富 B.缺乏时可导致佝偻病 C.过多的摄入不会引起中毒 D.以上皆正确 E.仅BC 正确

5.测定血清视黄醇可评价

A.维生素A 的营养状况 B.维生素B2的营养状况 C.维生素B12的营养状况

D.维生素C 的营养状况 E.维生素E 的营养状况

6.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维持正常视觉的是

A.维生素A B. 维生素B2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7.缺乏症是脚气病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C

8.关于体内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体内铁含量为3 g ~15g B. 90%分布于血红蛋白中 C. 25%分布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

D.食物中铁的吸入部位主要在胃和回肠 E.吸收后的铁以Fe3+进入血液

9.微量元素常用的检测方法不包括

A.放射免疫法B.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C.原子吸收光谱法 D.中子活化分析法 E.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0.维生素K 参与合成的凝血因子应除外以下哪项

A.凝血因子Ⅱ B.凝血因子V C.凝血因子Ⅶ D.凝血因子Ⅸ E.凝血因子Ⅹ

11.维生素D 缺乏时可导致

A.夜盲症 B.呆小症 C.脚气病 D.佝偻病 E.肢端肥大症

12.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参与下列哪种代谢

A.转氨基作用 B.转酰基作用 C.脱羧基作用 D. 以上皆是 E.仅AC 正确

13.参与铁代谢,维持正常造血功能的是

A.钾B.镁C.铝D.锌E.硒

14.维生素E 的活性形式是

A.生育酚B.甲基钴胺素C.视黄醇、视黄醛 D. TPP E.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15.维生素A 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A.维持上皮正常生长与分化 B.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维持正常视觉 C.促进生长发育

D.仅BC 项正确 E. ABC 项正确

16.维生素B2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有

A. FAD B. FH4 C. NAD+ D.以上皆是 E.仅AB 是

17.婴儿缺乏以下哪项时将会引起佝偻病

A.维生素A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18.能调节维生素

A、C、E、K 的是

A.铜B.钴C.硒D.锌E.铝

19.维生素C 又称

A. 凝血维生素 B.抗佝偻病维生素 C.抗脚气病维生素 D.抗坏血酸 E.抗干眼病维生素

20.下列维生素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关的是

A.四氢叶酸 B.维生素B12 C.以上皆是 D.以上皆不是 E.仅B 项正确

21.下列元素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

A.铁、锌、铝 B.铅、钡、铜 C.铬、锌、钙 D.钙、铝、硼 E.铁、碘、铜

22.关于体内铅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对人体无明显危害的微量元素 B. 主要经手-口途径进入体内 C. 主要经粪-口途径进入体内

D. 主要经胆汁排出体外 E. 主要经汗液排出体外

23.维生素B1的活性形式是

A.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B.甲基钴胺素C.生育酚 D. 视黄醇、视黄醛 E. TPP

24.下列维生素中水溶性维生素包括

A.维生素E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K D.维生素A E.维生素D

25.能够在脑组织中蓄积,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是

A.钠B.铝C.铜D.锌E.碘

26.中毒时表现为早老性痴呆、Down 综合征的是

A.汞B.铝C.铁D. 锌E.铜

27.以下哪项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其理想的血浓度应为零的是

A.铝B.铅C.锗D.铜E.锌

28.主要通过手-口途径进入人体的是

A.锗B.钠C.硒D.铜E.铅

29.人体缺乏以下哪项时,将会患坏血病的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30.慢性中毒时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等症状的是

A.铜B.氟C.硒D.铝E.铁

参考答案:

1~10 EDEAA ABCAB 11~20 DEDAE AECDC

21~30 EBEBB BBEDE

26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