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39

吃是王道呼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导弹工程师贵州人报名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w634365102

已采纳

霍金 1970年,28岁的霍金和彭罗斯(R. Penrose)合作,证明了“奇点定理”: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必然从一个“奇点”开始。为此,他们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的贡献——对黑洞性质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论——论重要程度虽赶不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但是足以为他在科学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论,整合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领域,自成体系,使他能与创立分子生物学(生物学与量子力学的成功结合)的科学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论都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但是只有霍金发现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理论,它不能告诉我们宇宙起源的细节。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得出的结论,所有的物理理论(包括它自己在内)都将在宇宙的开端处失效。显然,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部分”理论,所以奇点定理真正所显示的是,在极早期宇宙中有过一个时刻,那时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人们不得不考虑用20世纪另一个伟大的“部分”理论——专门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来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档被迫从对极其巨大范围的理论研究转到对极其微小范围的理论研究。 恰好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的微型天体可作为研究对象。正如霍金后来回忆的:“研究黑洞的性质,有助于我们同时理解大爆炸奇点,因为他们之间实在是太相似了。”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黑洞问题。 【名词解释 黑洞:一颗内部燃烧尽了的大质量恒星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外壳不断向中心坍塌缩小,最后就会形成致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实体微粒,它们的体积趋向于零,而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几乎是无穷大,由于具有强大的引力,物体只要靠近这个微粒,就会被强大的引力吸住,连每秒传播30万千米的光也不能幸免。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信号能够从黑洞的作用范围内传出,这个作用范围的界限被称为“视界”,人类无法看到里面的情形——对于观测者来说,那就是漆黑一片——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来。】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时间可能产生像质子那么小(半径10-13厘米)的重约十亿吨的“太初黑洞”,它们的寿命大约和宇宙年龄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尔(B. Carter)等人严格证明了“黑洞无毛定理”:“无论什么样的黑洞,其最终性质仅由几个物理量(质量、角动量、电荷)惟一确定”。即当黑洞形成之后,只剩下这三个不能变为电磁辐射的守恒量,其他一切信息(“毛发”)都丧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 Wheeler)戏称这特性为“黑洞无毛”。 华裔著名物理学1、家吴有训 吴有训先生于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受教于留美归来的胡刚复博士。在胡先生的指导下,吴有训在国内即对X射线有了一定的了解。1921年以优异成绩获得赴美留学机会。该年底吴有训赴美,1922年初进入芝加哥大学。其时,著名物理学家A•H•康普顿正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1923年他正式成为该校教授,该年5月康普顿发表了解释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频率改变现象(后称康普顿效应)的论文。当时也研究这一现象的美国物理界一位重要人物杜安已有所谓“箱子效应”和“三次辐射”的理论,因此他极力反对康普顿的工作。吴有训先后以十几种元素为散射物质进一步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以无法辩驳的事实对康普顿的理论给予了极大支持。这些成果得到了国际物理界的关注和承认。相关数据被一些国际著作引用。吴先生1926年获博士学位。国外有的物理教科书,因尊重吴先生的工作而将康普顿效应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2、严济慈 严先生1923年赴法国留学,1927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著名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但压电效应的定量数据的获得,是严先生深入研究并精确测量给出的。严济慈的导师是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他是居里夫妇的好朋友。玛丽•居里夫人对严先生的研究非常支持,并把四十年前居里用过的石英晶体样品借给了严济慈。著名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对严济慈也非常赏识,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严先生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了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及其反效应具有各向异性、饱和现象以及瞬时性等特性,扩充发展了居里的理论。1927年法布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在就职仪式上他宣读了他的得意弟子---严济慈的博士论文。1931年严先生回国。1935年与著名物理学家F•约里奥—居里及卡皮察同时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3、赵忠尧 赵忠尧先生1927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受教于1923年诺贝尔奖得主密里根,1930年获博士学位。1979年丁肇中在西德同步幅射中心“佩特拉”加速器落成典礼时,向十多个国家上百名科学家这样介绍赵忠尧:“这位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的最早发现者,没有他的发现,就没有现在正负电子对撞机”这是指赵先生在研究密里根给出的第二个课题(第一个课题被赵先生拒绝了)“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时,测量到了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现象。所谓反常就是与当时比较公认的克莱因---仁科公式有很大出入,即只有在轻元素上的散射才符合而在通过重元素时相差很大,如当硬γ射线被铅散射时吸收系数比公式结果大了约40%。由于密里根相信克莱因---仁科公式的结果,而对赵先生的结果不甚相信,以至将论文搁置了2个多月。后来由于鲍文教授十分了解赵先生的工作,向密里根作了保证,文章才于1930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发表。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赵忠尧发现γ射线被铅散射时,除康普顿散射外,伴随着反常吸收还有一种特殊的光辐射出现。由于当时所用的方法不能显示详细的机制,只能断定这两种现象不是由于核外壳层电子而是由于原子核所引起的。事实上,反常吸收是由γ射线在原子核周围产生正负电子对而减少的结果,而特殊辐射就是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碰撞湮没而产生二个(或二个以上)光子的湮没辐射。 4、王淦昌 丁肇中先生说过:“中国老一辈物理学家能留名学史上的有赵忠尧和王淦昌先生等。” 王先生1930年考取官费留学生,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师从迈特纳,他先后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有幸听过玻恩、米泽斯、海特勒、诺特海姆、弗兰克、薛定谔以及德拜等人的课。1933年26岁的王先生完成博士论文《ThB+C+C11的β谱》,年底由著名物理学家冯•劳厄、玻登斯坦以及迈特纳等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审查并通过了王淦昌的博士论文。1934年1月王淦昌参观了卡文迪许实验室,拜会了卢瑟福、查得威克等物理学家。1934年4月回国。 王先生的科学贡献主要有: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利用宇宙线研究了μ介子衰变特性;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首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获1982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王先生参与了我国两弹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5、钱学森 钱学森(1911—),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当时美国唯独加州理工学院有一所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是匈牙利著名学者冯•卡门(也译为冯•卡曼)。冯•卡门早年也是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是麦克斯•玻恩的好朋友及合作伙伴之一。后来,卡门专门研究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成为在这两方面极富盛名的权威。1936年秋,钱先生慕名到加州访问卡门。卡门对钱学森敏捷而又富于智慧的思维非常欣赏,建议钱学森到他这里来读博士学位。从此钱学森在卡门指导下专攻高速空气动力学。中国学生赢得了卡门的特殊感情,除钱先生外,他还培养出了林家翘、钱伟长及郭永怀等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他常说:“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匈牙利,一个是中国”。 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1933-1945年间在《航空科学》、《应用力学》等杂志发表8篇论文,推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等许多开创性工作。1945年卡门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团长,授少将军衔,钱学森任顾问团火箭组组长,上校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当局高度评价钱学森的工作,认为他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卡门更是器重他的得意门生,称他为火箭方面最得力的专家。钱学森几经磨难1955年才得以回国,为新中国火箭、导弹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91年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6、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中国实验物理学家,浙江省吴兴县。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37年赴法国留学,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进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2年底赴里昂等待乘船回国,由于太平洋航线中断,他滞留里昂大学任教,1944年和1947年起先后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奖金。1948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历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副局长、局长,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6—1978年任副秘书长、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78—1984年任副院长;1955年受聘为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特邀顾问。1956—1978年还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1年起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被选为理事长。1978年被遴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6月28日0时28分于北京病逝,终年79岁。 钱三强1948年回国后培养了一批从事研究原子核科学的人材,建立起中国研究原子核科学的基地。1955年起参加了原子能事业的建立和组织工作,将近代物理所改建为原子能研究所, 领导并促进了这一事业的发展以及有关科技工作的开展,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计划和学术领导都做出了贡献。 1937年,钱三强考取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留法公费生。夏到达巴黎,当时正在法国参加会议的严济慈亲自将他介绍给了伊莱娜•居里。伊莱娜•居里和约里奥•居里人称“小居里夫妇”。钱三强进入居里实验室后,尽量多干具体的工作。除了自己的论文工作,有机会就帮助别人,目的是想多学一点实验本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钱三强说:“我比不得你们,你们这里有那么多人,各人各干各人的事。我回国后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得会干才行。”就这样东问西问两年多的实验室工作使钱三强增加了丰富的知识和实际技能。 1939年希特勒军队占领法国,钱三强随同事想逃难,但未能成功。这时他的公费留学费用中断了,回国不能,留下又没有生计。在钱三强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不肯离开法国的约里奥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说:“既然是这样,那还是想法留下吧,只要我们自己能活下去,实验室还开着,就总能设法给你安排”。1943钱三强回到了巴黎继续在居里实验室做研究工作,直到回国。钱三强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凭他的卓越贡献已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1946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核乳胶研究铀裂变,发现了著名的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荣获法国科学院享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约里奥曾说:“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核物理界一个重要工作。”1947年钱三强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一职。 1948年钱三强回国时小居里夫妇给他写的评语中说:“他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忱,并且聪慧有创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来并由我们指导的同一代科学家中,他最为优秀。......我们的国家承认钱先生的才干,曾先后命他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的高职。他曾受到法兰西科学院的嘉奖。” “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在精神、科学与技术方面他具备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所应用的各种品德。” 7、彭桓武 在《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一书中玻恩提到:“在我的学生中有四个很有才华的中国人;其中之一是黄昆...”,另外三人是彭桓武、程开甲和杨立铭。 彭桓武1915年生于吉林长春市,1938年秋赴英在爱丁堡大学随玻恩学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底回国。玻恩在他的著作《我的一生》中回忆说:“我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是个矮小而强壮的小伙子,名叫彭(桓武)。他天赋出众...我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理论问题上出了一个错,错误找出来后,他非常沮丧,以致决定放弃科学研究,代之以为中国人民撰写一部大《科学百科全书》,包括西方所有重要的发现和技术方法。当我说到我以为这对单个人来说是个太大的任务时,他回答道,一个中国人能做10个欧洲人的工作。...他被任命为爱尔兰都柏林薛定谔高级研究院的教授,作为亥特勒()的继任,...我想彭是得到欧洲教授职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几年以后他决定回中国,在走以前他来看望我们并和我们(指玻恩一家,本文作者注)一路到苏格兰西北高地的尤拉浦尔去,我们在那里度假。...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几天。然后他离开了我们再没见过他,他也没写信来。”玻恩说:“彭除了他那神秘的才干外是很单纯的,外表象一个壮实的农民。”从玻恩的字里行间渗透出他对这位倔强的中国北方小伙子的喜爱欣赏与想念。彭先生在英国时与亥特勒合作做介子理论方面的研究,并由于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1945年与玻恩分享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支杜加尔---布列斯班奖。回国后继续进行核物理研究,对分子结构提出了以电子键波函数为基础的计算方法。1956-1957年在他的领导下邓稼先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合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为中国核物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 彭先生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8、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 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 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8—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 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48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授证书。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 9、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委员。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10、李政道 李政道(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γ”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丁肇中 丁肇中(1936—),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 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发现J/Ψ粒子),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学(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1987年)、意大利波洛格那大学(1988年) 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年)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他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曾获得过许多奖章,如1977年获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埃林金奖章,1988年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及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的科学金质奖章。他也是《原子核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核仪器方法(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和《数学模型(Mathem atical Modeling)》等科学期刊的编委。

导弹工程师贵州人报名

107 评论(10)

麻辣宝宝彩

中国近十几年的巨大成就有:经济腾飞、长期稳定、几十年不战争、基础设施、科技爆发。

1、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2、嫦娥四号登录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也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

3、九章量子计算机

“九章”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4、国产和谐号高速动车组

和谐号电力动车组是2004年中国引进德国、日本等国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生产的高速动车组系列的总称,是中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倍以上,大幅拓展人类的视野,用于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262 评论(12)

sml90050056

贵州火箭军部队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火箭军的主要安全部队。目前,贵州火箭军在贵阳市南明区设有多处驻地,还设有三个导弹基地,承担着重大的国防任务。

268 评论(13)

annielove123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3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273 评论(11)

雨中之苇

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长何泽慧先生。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197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何泽慧担任副所长,积极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她倡导和全力支持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在她的倡导与扶持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国际合作,在西藏甘巴拉山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500米)高山乳胶室;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高空科学气球,并相应发展了空间硬x射线探测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

203 评论(15)

穿G2000的恶魔

您好,贵州火箭军部队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火箭军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贵州省的领空,保护贵州省的空中安全,维护国家的空中领土完整。贵州火箭军部队的主要装备有火箭炮、火箭发射车、火箭弹发射器、火箭弹发射系统、火箭发射器等,这些装备可以满足贵州火箭军部队在空中作战中的需求。

95 评论(15)

我8想說

1、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2、天宫一号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米,最大直径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3、神舟四号飞船“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广大参试人员在江主席贺电的鼓舞下。团结协作,精心测控,努力确保飞船安全飞行和回收成功。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统一调度分布在三大洋的四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及各有关地面测控站,对飞船进行了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飞船在太空成功地实施了太阳能帆板展开、轨道机动、姿态确定等数百个动作,成功实施变轨,并进行了两次轨道维持。“神舟”四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4、神舟十一号飞船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的载人飞船5、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3、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自年项目预研究到年建成。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拥有3项自主创新,在未来10至20年间将世界设备的地位,对提高我国天文学领域研究水平和地位具有重大的意义。4、俞德超研发出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黄斑的一类生物新药——康柏西普注。该药是我国近10年来批准上市的个大分子,也是至今中国一个由WHO命名会命名的创新,被评为中国眼科学50年科技突破之一和“中国临床价值的创新药”。5、郑树森建立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标准——杭州标准,成果发表于年权威期刊《GUT》;创新性提出小剂量HBIG联合核苷类似物预防新方案、创建肝移植技术及预警预后新体系;为中国及全球的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建党100周年取得的成就。

87 评论(9)

喵小萌103

您好,贵州火箭军部队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火箭军部队由火箭军总部、火箭军指挥部、火箭军政治部、火箭军后勤部、火箭军科技部、火箭军工程部、火箭军政法部、火箭军政治部、火箭军政治部等组成。贵州火箭军部队设有多个军事基地,包括贵州火箭军总部基地、贵州火箭军指挥部基地、贵州火箭军政治部基地、贵州火箭军后勤部基地、贵州火箭军科技部基地、贵州火箭军工程部基地、贵州火箭军政法部基地、贵州火箭军政治部基地等。贵州火箭军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火箭军的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军事行动和军事研究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44 评论(8)

吃货跟谁吃

滑翔机

glider

滑翔机是一种没有动力装置、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人类最早的比空气重的航空是风筝,相传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公输班(即鲁班)或墨翟发明的。公元前200多年前,汉军大将韩信曾使用风筝测量敌营的距离。古时还把风筝作为联络信号。现代悬挂滑翔机在形式上和原理上与风筝都很近似。欧洲第一只公认的风筝是1326年或1327年才出现的。

人类很早就憧憬象鸟一样在空中飞翔。15世纪的伟大艺术家、发明家达·芬奇曾设计过一种扑翼机,设想人趴在上面,用手脚带动 一对翅膀飞起来。古代的中国人,希腊人、巴比伦人和印度人也作过类似的尝试。但人没有类似鸟的肌肉和骨骼,所以他们的理想无法实现。

1801年,英国的乔治·凯利爵士研究了风筝和鸟的飞行原理,于1809年试制了一架滑翔机。他记述说:滑翔机不断地把他带起,并把他带到几米外的地方。但在后来的试验中,这架滑翔机被撞毁了。1847年,已是76岁的凯利制作了一架大型滑翔机,两次把一名10岁的男孩子带上天空。 一次是从山坡上滑下,一次是用绳索拖曳升空,飞行高度为2—3米。4年后,由人操纵的滑翔机第一次脱离拖曳装置飞行成功,凯利的马车夫迟为第一个离地自由飞翔的人,飞行了约500米远。

凯利对飞行原理、空气升力及机翼的角度、机身的形状、方向舵、升降舵、起落架等都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试验,他首次把飞行从冒险的尝试上升为科学的探索。

德国土木工程师李连塔尔所设计的滑翔机把无动力载人飞行试验推向 *** 。从1871年起,他就热衷于研究和制造滑翔机,他利用所有余暇研究空气动力学、试制飞机和驾机试飞。他所著《鸟类飞行是航空的基础》一书被后来的飞行探索者奉为经典之作。他于1891年制作了第一架固定翼滑翔机,两机翼长7米,用竹和藤作骨架,骨架上缝着布,人的头和肩可从两机翼间钻入,机上装有尾翼,全机重量约2公斤,很象展开双翼的蝙蝠。他把自己悬挂在机翼上,从15米高的山岗上跃起,用身体的移动来控制飞行。滑翔机的在气流作用下,轻盈地滑翔,在90米外安全降落。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悬挂滑翔机。1891—1896年间,李连塔尔共制作了5种单翼滑翔机和2种双翼滑翔机,先后进行了2000多次飞行试验。1896年8月9日,他驾驶滑翔机在里诺韦山遭遇强风而坠落,次日死去。他留给后人的最后一句话是:必须作出牺牲。

李连塔尔虽然死了,但他给后人留下的遗产是巨大的。后来的飞行探索者,包括第一架动力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都从李连塔尔的研究试验成果和勇敢探索精神中吸取了宝贵的营养。

1914年德国人哈斯研制出第一架现代滑翔机,它不仅能水平滑翔,还能借助上升的暖气作爬高飞行,并且其操纵性能更加完善。从此,滑翔机进入了实用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滑翔机曾用来空降武装人员人员和运送物资。今天它主要用于体育航空运动。

滑翔机 glider 滑翔机是一种没有动力装置、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

人类最早的比空气重的航空是风筝,相传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公输班(即鲁班)或墨翟发明的。公元前200多年前,汉军大将韩信曾使用风筝测量敌营的距离。

古时还把风筝作为联络信号。现代悬挂滑翔机在形式上和原理上与风筝都很近似。

欧洲第一只公认的风筝是1326年或1327年才出现的。 人类很早就憧憬象鸟一样在空中飞翔。

15世纪的伟大艺术家、发明家达·芬奇曾设计过一种扑翼机,设想人趴在上面,用手脚带动 一对翅膀飞起来。古代的中国人,希腊人、巴比伦人和印度人也作过类似的尝试。

但人没有类似鸟的肌肉和骨骼,所以他们的理想无法实现。 1801年,英国的乔治·凯利爵士研究了风筝和鸟的飞行原理,于1809年试制了一架滑翔机。

他记述说:滑翔机不断地把他带起,并把他带到几米外的地方。但在后来的试验中,这架滑翔机被撞毁了。

1847年,已是76岁的凯利制作了一架大型滑翔机,两次把一名10岁的男孩子带上天空。 一次是从山坡上滑下,一次是用绳索拖曳升空,飞行高度为2—3米。

4年后,由人操纵的滑翔机第一次脱离拖曳装置飞行成功,凯利的马车夫迟为第一个离地自由飞翔的人,飞行了约500米远。 凯利对飞行原理、空气升力及机翼的角度、机身的形状、方向舵、升降舵、起落架等都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试验,他首次把飞行从冒险的尝试上升为科学的探索。

德国土木工程师李连塔尔所设计的滑翔机把无动力载人飞行试验推向 *** 。从1871年起,他就热衷于研究和制造滑翔机,他利用所有余暇研究空气动力学、试制飞机和驾机试飞。

他所著《鸟类飞行是航空的基础》一书被后来的飞行探索者奉为经典之作。他于1891年制作了第一架固定翼滑翔机,两机翼长7米,用竹和藤作骨架,骨架上缝着布,人的头和肩可从两机翼间钻入,机上装有尾翼,全机重量约2公斤,很象展开双翼的蝙蝠。

他把自己悬挂在机翼上,从15米高的山岗上跃起,用身体的移动来控制飞行。滑翔机的在气流作用下,轻盈地滑翔,在90米外安全降落。

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悬挂滑翔机。1891—1896年间,李连塔尔共制作了5种单翼滑翔机和2种双翼滑翔机,先后进行了2000多次飞行试验。

1896年8月9日,他驾驶滑翔机在里诺韦山遭遇强风而坠落,次日死去。他留给后人的最后一句话是:必须作出牺牲。

李连塔尔虽然死了,但他给后人留下的遗产是巨大的。后来的飞行探索者,包括第一架动力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都从李连塔尔的研究试验成果和勇敢探索精神中吸取了宝贵的营养。

1914年德国人哈斯研制出第一架现代滑翔机,它不仅能水平滑翔,还能借助上升的暖气作爬高飞行,并且其操纵性能更加完善。从此,滑翔机进入了实用阶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滑翔机曾用来空降武装人员人员和运送物资。今天它主要用于体育航空运动。

辽宁省博物馆原名东北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历史艺术 博物馆之一。

馆址原是奉系军阀汤玉麟之子汤佐荣的住宅,占地 19600平方米。历史上曾经称其为:“国立博物馆”、“国立中央 博物馆奉天分馆”、“国立沈阳博物馆”、“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 委员会古物馆”、“东北博物馆”。

从1959年开始改称为“辽宁 省博物馆”。该博物馆主体建筑为三层大楼,以“中国历史陈 列”为基本内容,也经常举办各类展览。

馆内的中国历史陈列,主要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传世工艺 美术品组成。通过这些文物和辅助资料,使人们在了解中国历史 概貌的同时,也看到了辽宁及东北地区悠久历史的若干特点。

在 展出的辽宁地方出土文物中,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商 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柱脊曲刃青铜短剑,还有汉 族、匈奴、鲜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等。该博物馆馆藏文物相当丰富,包括书画、丝绣、铜器、陶 瓷、考古资料、古地图、货币、碑志等18类。

其中珍品颇多, 是研究辽宁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馆藏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的 《楼阁山水》和《竹雀双兔》绢画,为中国绘画史增添了新内 容,也展现了辽宁及东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清初皇宫。

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在辽宁 省沈阳市旧城中心。

占地面积 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 所,300余间,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 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 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 价值。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 建成于清崇德元年 (明崇祯九年,1637)。

清顺治元年 (1644),清政权移都北京后,成为“陪都宫殿”。从康 熙十年(1671)到道光九年(1829)间,清朝皇帝11次东巡 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所扩建。

沈阳故宫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 轴线,分为东路、中路、西路 3个部分。 大政殿为东路主体建筑,是举行大典的地方。

前面 两侧排列亭子10座,为左、右翼王亭和八旗亭,统称十 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处。大政殿于清 崇德元年(1636)定名为笃功殿,康熙时改今名。

殿为八 角重檐攒尖顶木结构。在须弥座的台基上,绕以青石栏 杆,殿宇八面全由木隔扇门组成。

正门前金龙蟠柱,殿 顶为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内彩绘梵文天花,团龙藻井。

中路为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分前后 3个院落。南端 为照壁、东西朝房、奏乐亭;前院有大清门、崇政殿、飞龙阁、翔凤阁;中院有师善斋、协中斋、凤凰楼;后 院是以清宁宫为主的五宫建筑。

中院和后院两侧各有一 跨院,称东宫、西宫。东宫有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 西宫有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文武群臣候朝之处。为 五间硬山式建筑,正脊、垂脊及两山的“墀头”均以五 彩琉璃镶造。

崇政殿是故宫的正殿,建于后金天聪时,是清初朝 会之所,为五间九檩硬山式,俱辟隔扇门,前后有出廊, 围以石雕栏杆。 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内彻上明造, 梁架全部为和玺彩绘。

殿前东置日晷,西设嘉量。殿后 是凤凰楼,同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永福宫、麟趾 宫五宫建在近 4米的高台之上,四周绕以高墙,独成一 座宫院。

凤凰楼建于后金天聪年间(1627~1635),是休 息和宴会之所,入关之后,曾存放玉玺、帝王像及行乐 图。 楼为三层歇山式,深广各 3间,四周有围廊,顶盖 黄琉璃瓦绿剪边。

西路为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1782~1783)增建。 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最前面为校马 场。

文溯阁是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为三 重□硬山前后出廊式建筑,黑琉璃瓦绿剪边。 梁枋间彩 绘“白马献书”图案。

东侧有一碑亭,内立乾隆亲撰的 《御制文溯阁记》(正面)和《宋孝宗论》(背面)。碑文 详细记录了建阁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

沈 阳故宫在清朝灭亡后,被辟为博物馆,是中国较 早的博物馆之一,先后称为沈阳古物陈列所,奉天故宫 博物馆,国立沈阳故宫博物院,故宫陈列所等。 1949年 以来,对故宫的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维修。

1955年命名为 沈阳故宫博物馆。1986年改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多次尝试飞上天但未成功。

中国的竹蜻蜓是飞机螺旋桨和直升机旋翼的前身。传入欧洲后,一直被称为“中国陀螺”。

风筝和滑翔机原理相似,在我国唐朝时期就将风筝用于军事。五代时,莘七娘曾做树脂灯放飞于空中作为信号。

有书载是诸葛孔明发明的叫孔明灯。无论怎样,原始热气球出现在我国。

火药的发明在古代用于军事上制成二级火箭神火飞鸦及火龙出水,是现代火箭的前身。 汉代的“卧褥香炉”内置燃香,不论是怎样滚动都不会洒出来。

其原理与今天飞机、导弹用的陀螺仪中万向支架原理完全一样。 早期飞机中,旅美青年冯如是我国第一个航空先驱者。

12岁由广东漂泊到美旧金山,边打工边学习,最终成为一名工程师。1906年23岁的冯如决心制造飞机,并得到孙中山的鼓励与支持,在1910年制造成一架双翼飞机. 同年10月参加了在旧金山举行的国际飞机比赛,飞行高度200米,时速100公里,绕海湾飞行一圈,距离约为30公里,成绩为全场之冠,荣获国际飞行协会优等证书。

美争相聘请传授飞行技术,但冯如谢绝一切邀请,毅然返回祖国。1911年1月在广州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

不幸在1913年一次飞行表演中,飞机失速下坠身亡,时年28岁。他如一株美丽的蒲公英一样,把飞行的种子撒落在祖国的土地上。

同时期的另一名华侨青年21岁的谭根,在万国飞机制造大会上获水上飞机冠军。1915年6月在广州的表演打破水上飞机飞行高度记录,飞到1800米的高度。

后来放弃了航空活动。 北洋 *** 于1913年在北京南苑建立航空学校,附设有飞机修理厂。

以后又在清河设立修理厂。1914年南苑飞机修理厂厂长潘世忠和飞行教官厉汝各设计制造一架飞机。

潘世忠设计制造的飞机,发动机装在机身后部,机首装一挺机枪,取名“枪车”。但没有成批生产。

旧中国航空工程人才的培养始于清末民初,当时有少数留学生负笈海外,学习航空技术。三十年代后渐多,到四十年代以近千人。

留学生中不乏学有成就造诣高深的人,曾在美国波音公司初创时担任过飞机设计师,后归国经办航空工厂的王助,高亚音速飞机气动设计所用卡门-钱学森公式的创始人之一钱学森,创立叶轮机械三元流理论的吴仲华。最早训练航空工程人才的学校,是1918年在福建马尾建立的海军飞潜学校。

30年代后,陆续有北洋大学、中央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学院设立了航空工程系等。到1949年底,航空系科毕业生约1000人。

后来设立了航空航天大学用以培养专门人才。 从1913年清 *** 在北京南苑设厂到1949年没有建立独立产业部门的航空工业。

40年代末期主要是从事飞机的修理,1950年周总理召集研究航空工业的建设。战争时期的飞机修理厂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建起第一批骨干企业,南昌飞机厂、株州发动机厂、沈阳飞机厂、沈阳航空发动机厂。1954年7月11日第一架国产飞机初教5完成试飞,8月末开始大批生产。

1955年2月开始研制歼5,次年7月19日首架升空试飞,8月2日试飞结束,9月9日向世界宣布中国新型喷气式飞机问世。 1956年起尝试自行设计飞机,首先建造了超音速风洞。

1958年5月完成初教6设计,8月首架试飞,1960年12月完成鉴定试飞,次年改用国产发动机并投入成批生产。这是完全靠自己力量设计成功并投入大批生产的第一种飞机。

到1960年中国的航空工业以初具规模,能够成批生产歼击机、教练机、直升机和小型运输机,并开始自行设计。 1969年7月5日自行设计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首飞成功。

歼8Ⅰ于1980年5月总装完成,6月25日试飞失败,次年4月24日飞上蓝天,10月第二架上天,1985年7月27日批准定型。飞机上装有204全雷达等11项电子设备;武器改装23-Ⅲ航炮,4枚霹雳2乙导弹,4组火箭。

歼8、歼8Ⅰ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自行设计的歼击机达到一个新水平。1984年6月自行研制的歼8Ⅱ飞机首飞,并成为新一代歼击机。

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 活塞5、活塞6、涡喷5、涡喷7、涡喷8发动机均是根据前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试制完成的。 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发动机喷发1A是由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室吴大观、虞光裕在1957年完成,次年投入使用。

随后还设计了红旗2发动机,装于东风107高空超音速歼击机;涡喷6甲装于强5Ⅰ强击机;设计了涡喷7甲-歼8的动力装置,1985年同歼8机一起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贵州航空发动机长设计涡喷7乙,1982年成批生产并出口,北京航空学院设计涡喷11,装用于无侦5高空无人驾驶照相侦察机,1980年通过鉴定,填补了一项空白。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为直升机动力装置。涡轮轴发动机的使用,使设计大型直升机成为可能。

从60年代中期开始,以研制生产了涡轮5、涡轴6、涡轮8等发动机。 中国的航空工业经历了修理、仿制、自行设计三个阶段。

轰炸机、强击机、无人机都完成了自行设计。轰炸机有轰5及其改型轰6,强击机有强5及其改型。

机载系统设备 机载系统有传统导航仪表,导航定位设备,飞行控制系统,电源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和防护救生系统,火力控制系统和悬挂发射装置,液压。

人力飞机是依靠人的体力驱动的飞机。研制人力飞机比研制依靠发动机推动的固定翼飞机更具有挑战性,也更能体现人体的作用。 飞机诞生不久,人们就开始研制人力飞机。他们将小型飞机改装成人力飞机,加装自行车传动装置,或者干脆在自行车上装上机翼和尾翼,实现了短距离的飞行。1935年,德国人海斯勒设计了一架类似滑翔机的人力飞机,它是第一架现代意义上的人力飞机,试飞时飞出了120米的距离,留空时间17秒。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轻型材料的进步和结构技术的发展,人力飞机的研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61年11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制的“南安普顿”号人力飞机完成了首次飞行,最远飞行了622米。这架飞机奠定了现代人力飞机的设计特点:采用大展弦比机翼、轻型材料、自行车加滑翔机的设计。此后,英国人又设计出“海鸭”号、“木星”号,后者创造了1000米的飞行记录。1966年日本人制成“红雀”号人力飞机。1976年,又设计制造了优良的“白鹤”号,并创造了飞行距离2093米的纪录。 美国的人力飞机研制晚于欧洲和日本,但是成就却很高。1979年,美国人麦克里迪设计出“蝉翼信天翁”号人力飞机。同年6月12日,艾伦驾驶它成功地飞越英吉利海峡,历时2小时50分钟,飞行距离37千米,这次飞行是人类飞行史上的一次创举。目前,人力飞机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可望在体育娱乐方面得到首先应用。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重于空气航空器的有动力、可操纵飞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已用于作战,当时飞机的速度已达180~220千米/时,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轰炸机载弹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速度达到750千米/时,轰炸机载弹量可达10吨左右。

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发动机由活塞式发展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性能显著提高。80年代飞机的升限已超过30000米,最大速度超过3倍音速,航程超过20000千米,最大载重量超过100吨。

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 1896年,莱特兄弟在报纸看到一条消息:德国的李林塔尔因驾驶滑翔机失事身亡。

这个消息对他们震动很大,弟兄俩决定研究空中飞行。 这时候,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

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大量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仿制一架滑翔机。

他们首先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然后一张又一张地画下来,之后才着手设计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终于制成了他们第一架滑翔机,并把它带到离代顿很远的吉蒂霍克海边,这里十分偏僻,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这里风力很大,非常适宜放飞滑翔机。

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装好,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成功了。然后由威尔伯坐上去进行试验,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进,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吉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之高。

弟兄俩非常高兴,但并不满足。他们想能否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 兄弟俩反复思考,把有关飞行的资料集中起来,反复研究,始终想不到用什么动力,把宠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到空中。

有一天,车行门前停了一辆汽车,司机向他们借一把工具用用。来修理一下汽车的发动机。

弟兄俩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 从这以后,弟兄俩围绕发动机动开了脑筋。

他们首先测出滑翔机的最大运载能力是90公斤,于是,他们向工厂订制一个不超过90公斤的发动机。但当时最轻的发动机是190公斤,工厂无法制出这么轻的发动机。

后来,一名制造发动机的工程师知道了这件事情,答应帮助莱特兄弟。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工程师果然造出一部12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发动机。

弟兄俩非常高兴,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样利用发动机来推动滑翔机飞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终于把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不过是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他们装有发动机的飞行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他们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

过后不久,他们又连续试飞多次,不是因为螺旋桨的故障,就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或是驾驶技术的问题。 莱特兄弟毫不气馁,仍然坚持试飞。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兰莱的发明家,受美国 *** 的委托,制造了一架带有汽油发动机的飞机,在试飞中坠入大海。 莱特兄弟得知这个消息,便前去调查,并从兰莱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很多经验,他们对飞机的每一部件作了严格的检查,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定,于1903年12月14日,又来到吉蒂霍克,进行试飞试验。

这天下午,兄弟俩先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在木头上的铁轨,并有一定的斜度,好让飞机方便地滑行。接着,就把他们制造的飞机,放在铁轨上面。

最后是由谁先飞的问题,兄弟俩争执不下,只好用抛硬币的方法,由威尔伯先飞。 威尔伯上机后,伏卧在飞机正中,一会儿便发动飞机,发动机传出轰鸣的声音,螺旋桨也慢慢地转了起来。

飞机在斜坡上刚滑行3米,就挣脱了结在后面的铁丝,呼啸着升到空中。 “飞起来啦!”奥维尔兴奋地叫道。

话音未落,飞机突然减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个飞行时间不到4分钟。

奥维尔赶忙跑上前去。威伯尔已从堕落的飞机里跳了出来,兄弟俩赶紧观察飞机,飞机也未受损。

“是什么问题呢?”兄弟俩左思右想,逐一检查。发动机没毛病,螺旋桨转动很好,技术操作也完全正确。

……“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奥维尔满面笑容地说道:“咱们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离只有3米飞机就起飞了。而这时螺旋桨的转动还没有达到高速,所以一会儿就栽了下来。”

“对呀!”威尔伯点头称是,接着说道:“咱们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飞,而要靠螺旋桨的力量飞上去。这样吧,把铁轨装在平整的地方再试验一下。”

他们连续工作了三天,把铁轨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天空低云密布,寒风刺骨。

被兄弟俩邀来观看飞行的农民冻得直打寒颤,一再催促兄弟俩快点飞行。 这次由奥维尔试飞,只见他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

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旋桨也开始转动。 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地向前飞去。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几个农民高兴地呼唤起来,并且随着威尔伯,在飞机后面追赶着。 飞机飞行了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

威尔伯冲上前去,激。

313 评论(12)

相关问答